图书介绍
国民经济中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综合平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民经济中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综合平衡](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4270934.jpg)
- 崔化宏,苏若平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531607379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民经济中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综合平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篇国民经济浅识1
第一章国民经济概念1
第一节经济概念1
第二节国民经济概念6
第二章国民经济总体8
第一节 国民经济总体的形成9
第二节国民经济的分类11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结构13
第四节国民经济总体中的经济系统16
第三章国民经济总体进行协调联系的原理20
第一节 国民经济中的质上和量上的相互联系20
第二节国民经济总体在质上的相互协调联系24
第三节 国民经济总体在量上的相互协调联系34
第四节量的协调联系中的生产能力制约关系42
链42
…的生产能力对社会生产规模的制约46
第五节极限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生产资料产品46
第六节 国民经济是耗散结构形态的开放系统49
第七节抽象掉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54
国民经济系统是一个有着内部机制和54
内部推动力的封闭体54
分析61
第一节对马克思社会总产品实现公式的一点61
值的综合平衡61
第四章实现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价值与使用价61
国民经济中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综合平衡61
第二篇 以实现价值量综合平衡为基本目标实现61
第二节建立两大部类新的交换模型69
第三节两大部类之间具体的交换过程76
第五章商品价值量的转移及其消失原理92
第一节在物与物的商品交换条件下一种商品92
的价值量转移到另一种商品上去不阻92
碍实现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综合平衡92
与使用价值的综合平衡102
第二节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条件下价102
值量的转移不阻碍国民经济实现价值102
第三节商品价值量的连续转移链104
第四节社会中存在着无偿消耗劳动者新创造107
的价值量的系统107
第六章对两大部类商品交换图式的简化和详解109
第一节两大部类之间商品交换图式的简化110
第二节对两大部类商品交换图式的详解114
平衡121
下两大部类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上的总121
第三节在生产力发展和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121
第七章各时期实现国民经济中价值与使用价值的124
综合平衡的各种补充措施124
第一节把银行存款转变为劳动者增加的工资125
额125
第二节存款补偿法129
第三节剩余消费品率公式134
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141
第四节货币工资总额、银行存款转化为增加141
的工资、存款补偿法、剩余消费品率141
第五节税额补偿法146
第六节企业购买生产资料及付款方法和对固150
定资产折旧的处理措施150
第三篇在价值量综合平衡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157
各种使用价值产品供需的综合平衡157
第八章价值平衡与使用价值平衡的相互关系157
第一节实现了使用价值量商品供需的综合平衡157
就有可能实现价值量的综合平衡157
第二节 只要价值量是平衡的在使用价值量上161
也一定是平衡的161
第三节社会在假设使用价值量综合平衡的基167
础上实现价值量的综合平衡后应进一167
步从实践上实现各种使用价值量的综167
合平衡167
联系的最好形式170
第九章使用价值产品订货的综合平衡波动原理170
第一节需求订货是从实践上实现质和量协调170
第二节生产类企业和消费类企业173
第三节各种产品供需之间质和量的协调联系180
形成了产需的立体网状结构球形封闭180
体系统180
第四节社会生产与需求的复合联系必导致需182
求订货的复合波动182
第五节需求订货平衡波动原理185
第六节需求订货平衡波动中应注意的问题193
第十章需求订货波的波动特性203
第一节一支波的波动203
第二节多支波的波动214
第三节处理互购和回购订货的方法220
第十一章将综合平衡波动原理运用于需求订货的228
实践228
第一节实际订货前的准备228
第二节订货的优先秩序232
业自己站出来236
第三节在需求订货波的实际波动中让两可企236
第四节 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实239
现综合平衡波动的方法239
第十二章反馈平衡调整241
第一节 由国家计委在订货中对全国生产能力242
进行统一调整242
第二节 由国家计委对自然资源可供给量在全245
国范围内进行统一调整245
第三节确定最公平的退货比例247
第四节 什么是“最大退货量”和“最小订货250
量”250
第五节社会各企业在退货的同一连锁反应中252
都可以按同一比例退货252
第六节 社会必须坚持始终从一个方向上退货255
第七节对同一退货比例中的补充订货量和补259
充退货量的处理方法259
的运动268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268
第一节扩大两可企业和边缘企业的生产规模269
是社会生产扩大的突破口269
第二节有计划地扩大两可企业和边缘企业的271
生产规模271
第三节球形封闭体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体现273
第四节关于对农产品的订货问题276
第四篇实现国民经济中价值与使用价值的278
综合平衡所需要的基本保障278
第十四章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是实现国民经济在278
价值和使用价值上的综合平衡的首要保278
障278
第一节党应重视物质资料的生产279
第二节党的政治目标同经济目标和建立社会282
生产关系的统一282
第三节党对社会经济起领导和监督作用283
协作286
第四节党和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分工与286
第十五章实现使用价值供需综合平衡在运输上的287
保证287
第一节运输的形态288
第二节在全国形成有机的高效率的运输网络289
第三节 关于商品运输中的经济责权问题290
第一节 劳动就业量与社会生产资料量之间存293
在密切关系293
第十六章关于劳动就业问题293
第二节社会生产过程对劳动者的不断排斥和296
解决劳动就业的方法296
第十七章社会必须留有销售贮备297
第一节个人消费品在满足人们需求上的特点297
第二节留销售贮备是解决矛盾的关键302
第十八章社会生产得以运行和发展的五大支柱305
附综合平衡波动模拟实验法309
后记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