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原理与实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原理与实证](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4588749.jpg)
- 戴德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4957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8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198页
- 主题词:城市景观-景观设计-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原理与实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1.1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变化1
1.1.2 城市天际线与天际线规划5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相关理论基础7
1.2.1 城市天际线国外研究现状7
1.2.2 城市天际线国内研究现状10
1.2.3 景观生态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
1.2.4 天际线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绿色天际线规划趋势16
1.2.5 相关理论基础18
1.3 研究目标、方法技术及研究意义22
1.3.1 城市绿色天际线研究目标和意义22
1.3.2 研究方法24
1.3.3 技术路线25
第2章 城市天际线的要素与结构26
2.1 城市天际线的要素28
2.1.1 自然要素28
2.1.2 人工要素30
2.1.3 视觉要素35
2.2 城市天际线的结构40
2.2.1 城市天际线的层次结构40
2.2.2 城市天际线各层次的关系43
2.2.3 城市天际线的规划原则46
2.3 城市天际线与环境的关系48
2.3.1 城市天际线与地形坡度的关系48
2.3.2 城市天际线与地形风的关系50
2.3.3 城市天际线与地震断裂带的关系51
2.3.4 城市天际线与离岸距离的关系52
2.3.5 城市天际线与植被覆盖质量的关系53
第3章 研究区概况54
3.1 南安市概况54
3.1.1 地理位置55
3.1.2 区位55
3.1.3 自然条件56
3.2 天际线规划研究区基本情况58
3.3 城市建设60
3.3.1 土地利用现状60
3.3.2 建成区空间变化61
第4章 城市景观生态格局分析64
4.1 相关概念65
4.1.1 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65
4.1.2 景观要素与景观生态分类66
4.1.3 城市景观与城市景观生态格局69
4.2 景观生态分析的理论模式及方法71
4.2.1 IAN L.Mcharg的“千层饼”模式71
4.2.2 Richard T.T.Forman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72
4.2.3 Zev Naveh的“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模式74
4.2.4 Philip H.Lewis的“区域规划过程演进”模式75
4.2.5 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和模型76
4.3 南安市城市景观生态分类78
4.3.1 景观生态分类方法78
4.3.2 景观生态分类79
4.4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景观生态格局分析81
4.4.1 分析地表范围的确定81
4.4.2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81
4.4.3 计算过程84
4.5 计算结果分析85
4.5.1 Landscape level格局指数计算结果分析85
4.5.2 Class level格局指数计算结果分析87
4.5.3 城市景观格局对滨江区域天际线景观规划的影响91
4.6 本章小结93
第5章 天际线用地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94
5.1 评价总体框架94
5.1.1 评价层次和内容95
5.1.2 评价原则95
5.2 评价因子和指标97
5.2.1 评价因子和指标确定97
5.2.2 指标数据来源97
5.3 天际线用地景观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99
5.3.1 评价区域确定99
5.3.2 单因素评价框架99
5.3.3 因素综合评价框架100
5.4 单因素评价101
5.4.1 天际线视域和视廊因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101
5.4.2 地形坡度因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107
5.4.3 地形风区因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110
5.4.4 离岸距离因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113
5.4.5 距地震断裂带距离因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116
5.4.6 植被覆盖质量因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119
5.5 天际线用地景观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124
5.5.1 综合评价指标和赋值124
5.5.2 用地单元的划分方法124
5.5.3 综合评价用地单元划分及数据处理128
5.5.4 评价结果130
5.6 本章小结132
第6章 天际线的分形特征量化与评价133
6.1 分形理论与分形维数测度方法133
6.1.1 分形的基本定义133
6.1.2 分形维数及算法135
6.2 分形原理与天际线规划的联系139
6.2.1 分形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139
6.2.2 天际线规划中分形原理利用的方向140
6.3 天际线空间形体分形特征142
6.3.1 近似的或统计学意义的自相似142
6.3.2 分形维数大于拓扑维数143
6.4 国内外标识性天际线景观的分形维数测算145
6.4.1 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145
6.4.2 国内外部分城市的标识性天际线的分形维数计算145
6.5 研究区城市天际线的分形维数计算149
6.5.1 自然形体分形测度的作用149
6.5.2 自然形体分形维数计算150
6.5.3 人工建构筑物分形测度的作用151
6.5.4 人工建构筑物分形维数计算152
6.6 基于分形维数计算的城市天际线分形评价155
6.6.1 研究区与同类型城市天际线分形特征的协调性评价155
6.6.2 山体天际线与建构筑物天际线的分形维数协调性评价156
6.7 本章小结157
第7章 绿色天际线高度与线形控制158
7.1 基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天际线高度控制区划158
7.1.1 重点建设区控制指引159
7.1.2 适建区控制指引161
7.1.3 限建区控制指引162
7.1.4 禁建区控制指引163
7.2 基于景观生态格局特征的天际线规划引导策略164
7.2.1 景观多样化保护与天际线规划引导策略164
7.2.2 景观集聚度保持与天际线规划引导策略164
7.2.3 景观面积和形状格局指数变化与天际线规划引导策略165
7.3 基于天际线线形维数量化目标的天际线规划控制166
7.3.1 天际线分形维数控制166
7.3.2 山脊线形的控制166
7.3.3 城市天际线动态规划与天际线分形监测评价167
7.4 本章小结168
第8章 结论与展望169
8.1 研究结论170
8.1.1 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及天际线结构、要素170
8.1.2 城市景观生态格局170
8.1.3 天际线用地的景观生态适宜性171
8.2 研究创新点175
8.3 研究不足176
8.4 研究展望177
参考文献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