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尹绍亭学术文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尹绍亭学术文选
  • 尹绍亭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21754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人类生态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尹绍亭学术文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访谈录1

人类学生态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5

一、国外文化生态理论的回顾15

二、国内研究概况19

三、拓展人类学生态研究的领域22

结束语27

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28

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理论29

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方法33

刀耕火种研究的背景、理论和方法38

一、中国刀耕火种研究概况38

二、生态人类学的视野44

三、调查研究方法48

试论当代的刀耕火种——兼论人与自然的关系52

刀耕火种原始残余质疑52

山地民族的适应方式55

适应的原理及技术57

走向衰落的原因60

适应方式的重建62

结论64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65

关于“民族文化”研究的反思65

重温文化的几个基本概念68

从文化分类认识保护与发展73

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途径78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设想83

一、战略理论研究工程83

二、文化抢救与保护工程85

三、文化区规划建设工程87

四、文化精品与人才工程89

五、文化产业工程91

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乡村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94

一、文化传习馆与生态博物馆96

二、文化生态村的构想99

三、文化生态村试点的建设105

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08

一、对文化生态村的再认识108

二、关于文化保护的几个理论问题109

三、项目运行及成果112

四、示范与推广112

试论云南民族地理115

一、云南民族源流115

二、云南民族的地理分布119

三、云南民族文化区域及文化类型121

四、云南民族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125

云南青铜文化地理初探128

一、云南青铜文化的分布特征128

二、三角中心的地理成因130

三、三角中心青铜文化的地域特色131

四、三角中心西部青铜文化的衰落134

五、滇国青铜文化的衰落136

说“瘴”138

一、瘴疠分布138

二、瘴疠种类140

三、瘴疠危害142

四、瘴疠防治143

五、努力实现防治社会化145

云南在日本文化源流研究中的地位147

一、云南与日本的“寻根热”147

二、共同文化要素的比较151

三、照叶树林文化之源157

四、稻作文化之源159

五、倭族之源163

亚洲稻作起源研究的回顾168

长江下游稻作起源的研究168

“阿萨姆—云南”稻作起源论171

游修龄的稻作起源研究174

结束语178

云南农耕低湿地水稻起源考179

一、有关云南的亚洲栽培稻起源诸说179

二、从野生稻生态环境及生态特性看低湿地水稻起源182

三、从历史文献记载看低湿地水稻起源184

四、从史前农业遗址看低湿地水稻起源186

五、从稻作民族生态环境及文化生态特征看低湿地水稻起源188

六、稻作农业起源阶段的原始耕作方式191

云南山地民族农耕的产生和发展194

氐羌系山地民族农耕的产生及发展194

濮系山地民族农耕的产生和发展208

苗瑶族山地农耕的产生及发展212

小结214

中国犁的起源、形态和分布215

一、中国犁的起源216

二、中国犁的类型和分布218

云南的农业灌溉239

一、陂池灌溉239

二、沟渠灌溉242

三、水车灌溉247

四、水的变迁248

傣族的木机榨糖技术251

一、榨机的材质和类型252

二、榨机结构253

三、榨糖过程256

四、使用效率和出糖率258

五、消费方式259

六、有待探索的问题259

日本博物馆考察报告261

一、日本博物馆概况262

二、日本博物馆的地理位置263

三、日本博物馆的建筑特点265

四、日本博物馆的内部设施267

五、日本博物馆的机构设置及人员构成268

六、日本博物馆的常设展271

七、日本博物馆的教育活动274

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建设276

人类学与人类学博物馆276

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的建设279

尚未完成的事业282

社会学与方志学刍议285

社会学与方志学比较285

社会学与方志学的解析比较286

社会学理论方法在新方志中应用的可能性288

对社会志的几点看法291

学术年表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