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金属切削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金属切削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248493.jpg)
- 陈日曜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金属切削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基本定义4
§1-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4
一、切削运动4
二、工件上的加工表面5
三、切削用量5
§1-2 刀具的几何参数6
一、刀具切削部分的表面与刀刃6
二、确定刀具切削角度的参考平面6
三、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7
四、刀具的标注角度8
五、刀具的工作角度10
一、切削层参数12
§1-3 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12
二、切削方式13
第二章 刀具材料15
§2-1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15
§2-2 高速钢18
一、通用型高速钢18
二、高性能高速钢20
三、粉末冶金高速钢21
§2-3 硬质合金22
一、硬质合金的特点22
二、常用硬质合金的分类及其性能23
三、硬质合金的选用25
§2-4 涂层刀具27
一、陶瓷28
§2-5 其它刀具材料28
三、立方氮化硼29
二、金刚石29
第三章 切屑的形成31
§3-1 研究切屑形成的意义和方法31
一、研究切屑形成的意义31
二、研究金属切削过程的实验方法31
§3-2 金属切削层的变形33
一、变形区的划分33
二、第一变形区内金属的剪切变形34
三、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35
§3-3 前刀面的挤压与摩擦及其对切屑变形的影响37
一、作用在切屑上的力37
三、前刀面上的摩擦38
二、剪切角φ与前刀面摩擦角β的关系38
四、影响前刀面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39
§3-4 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40
§3-5 切屑变形的变化规律42
一、工件材料对切屑变形的影响42
二、刀具前角对切屑变形的影响42
三、切削速度对切屑变形的影响43
四、切削厚度对切屑变形的影响43
§3-6 切屑的类型及其变化43
一、带状切屑44
二、挤裂切屑44
四、崩碎切屑45
§3-7 切屑的卷曲与折断45
三、单元切屑45
§3-8 位错概念在金属切削中的应用47
第四章 切削力49
§4-1 切削力的来源,切削合力及其分解,切削功率49
一、切削力的来源49
二、切削合力及其分解49
三、切削功率50
§4-2 切削力的测量50
一、机床功率的测定及切削力的计算50
二、用测力仪测量切削力51
§4-3 切削力的经验公式53
§4-4 切削力的理论研究58
二、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64
一、被加工材料的影响64
§4-5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64
三、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66
四、刀具材料对切削力的影响70
五、切削液对切削力的影响71
六、刀具后刀面磨损对切削力的影响72
第五章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73
§5-1 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出73
§5-2 切削温度的理论分析74
一、剪切面的平均温度74
二、刀具前刀面的平均温度76
§5-3 切削温度的测量方法79
§5-4 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83
一、切削用量的影响83
二、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84
三、工件材料的影响85
四、刀具磨损的影响85
五、切削液的影响85
§5-5 切削温度的分布86
§5-6 切削温度对工件、刀具和切削过程的影响88
第六章 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90
§6-1 刀具磨损的形式90
一、前刀面磨损90
二、后刀面磨损90
三、边界磨损91
§6-2 刀具磨损的原因92
一、硬质点磨损92
二、粘结磨损92
三、扩散磨损93
四、化学磨损95
五、小结96
§6-3 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97
一、刀具的磨损过程97
二、刀具的磨钝标准97
§6-4 切削用量与刀具耐用度关系的经验公式98
一、切削速度与刀具耐用度的关系98
二、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与刀具耐用度的关系99
三、刀具耐用度的试验方法100
§6-5 刀具破损的特点101
一、刀具脆性破损的形式101
二、刀具的塑性破损101
三、刀具脆性破损的原因103
四、刀具的脆性破损耐用度106
第七章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08
§7-1 切削加工性的概念和标志方法108
一、切削加工性的概念108
二、切削加工性的标志方法108
三、常用的切削加工性标志109
§7-2 工件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及金属组织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109
一、硬度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109
二、工件材料强度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110
三、工件材料的塑性与韧性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110
四、工件材料的导热系数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111
五、化学成分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111
六、金属组织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111
§7-3 某些难切削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13
一、高锰钢的切削加工性114
二、高强度钢的切削加工性114
三、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116
四、高温合金的切削加工性117
五、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118
第八章 切削液122
§8-1 切削液的作用机理122
一、润滑作用122
二、冷却作用124
§8-2 切削液的添加剂125
一、油性添加剂125
二、极压添加剂125
一、切削液的分类126
§8-3 切削液的分类与使用126
三、表面活性剂126
二、切削液的选用127
三、切削液的使用方法127
第九章 已加工表面质量129
§9-1 已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129
§9-2 已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130
§9-3 已加工表面粗糙度131
一、表面粗糙度产生的原因131
二、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135
§9-4 加工硬化137
一、加工硬化产生的原因137
二、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137
一、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139
§9-5 残余应力139
二、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140
§9-6 精密切削加工的表面质量142
一、刀具方面的措施143
二、切削条件方面的措施143
第十章 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146
§10-1 前角及前刀面形状的选择146
一、前角的功用及选择146
二、倒棱及其参数的选择148
三、带卷屑槽的前刀面形状及其参数选择149
§10-2 后角的选择149
§10-3 主偏角、副偏角及刀尖形状的选择151
一、主偏角的功用及选择151
二、副偏角的功用及选择153
三、刀尖形状及尺寸的选择154
§10-4 刃倾角的选择155
第十一章 切削用量的制订160
§11-1 制订切削用量的原则160
§11-2 刀具耐用度的确定161
一、最高生产率耐用度161
二、最低成本耐用度162
§11-3 切削用量三要素的确定163
一、切削深度的选择163
二、进给量的选择164
三、切削速度的确定167
四、机床功率校验170
§11-4 切削用量最佳化的概念170
一、按多目标确定切削用量的方法172
§11-切削用量的多目标选择及计算机优化172
二、切削用量的计算机优化173
§11-6 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176
第十二章 磨削178
§12-1 概述178
§12-2 砂轮的特性及其选择178
一、磨料179
二、粒度180
三、结合剂182
四、砂轮的硬度182
五、砂轮的组织183
六、砂轮的形状、用途及选择185
§12-3 砂轮表面形貌图186
一、磨粒切除切屑的几何图形187
§12-4 磨削过程187
三、磨削方式及磨削中各参数的关系189
二、磨粒切除切屑时与工件的接触状态189
四、磨削循环191
§12-5 磨削力及功率193
一、磨粒的受力情况193
二、磨粒的负前角对磨削力的影响194
三、砂轮上的磨削力及其影响因素194
四、磨削功率消耗198
五、磨削用量及单位时间磨除量199
§12-6 磨削温度及工件表层状态199
一、磨削时的能量消耗199
二、磨削温度、工件表面烧伤及硬度变化200
四、磨削条件与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关系203
三、磨削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203
§12-7 磨粒的磨损与砂轮的磨耗204
一、磨粒的磨损204
二、砂轮的磨耗和砂轮耐用度205
三、砂轮的糊塞208
§12-8 砂轮的修整208
一、砂轮的修整方法208
二、修整用量对砂轮磨削效能的影响210
三、砂轮硬度和磨料粒度对砂轮修整效果的影响211
§12-9 高效率磨削213
一、高速磨削213
二、缓进给大切深磨削213
三、砂带磨削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