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工程管理到社会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工程管理到社会管理
  • 黄顺基,涂序彦,钟义信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6086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钱学森(1911~2009)-工程管理-研究;钱学森(1911~2009)-社会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工程管理到社会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3

第一章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3

1.1 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社会发展3

1.1.1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于农业革命3

1.1.2 恩格斯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分析3

1.1.3 钱学森关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论述5

1.2 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11

1.2.1 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11

1.2.2 技术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与形成12

1.2.3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13

1.2.4 钱学森提出世界社会形态16

1.3 钱学森论第五次产业革命与信息网络建设16

1.3.1 从技术革命看第五次产业革命的发展16

1.3.2 第五次产业革命将社会从工业化推向信息化19

1.3.3 钱学森论信息网络建设20

主要参考文献24

第二章 建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25

2.1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25

2.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产生与形成25

2.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创建26

2.2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30

2.2.1 生产函数30

2.2.2 科学技术革命与生产函数的表示形式31

2.3 钱学森创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38

2.3.1 科学技术革命是生产力革命38

2.3.2 发展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新的科学技术39

2.3.3 建设科学技术业的支柱工程40

主要参考文献43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管理的基本设想44

3.1 钱学森关于组织管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设想44

3.1.1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规律44

3.1.2 中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社会系统工程45

3.1.3 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46

3.2 社会系统工程的理论体系48

3.2.1 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前提48

3.2.2 社会系统工程的建构50

3.2.3 社会系统工程的认识论52

3.3 社会系统工程的学科体系53

3.3.1 按实践论的观点构建社会系统工程的学科体系53

3.3.2 社会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54

3.3.3 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55

3.3.4 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程序57

3.4 一个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社会系统工程58

3.4.1 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市场经济形成的分析58

3.4.2 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58

3.4.3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60

3.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管理62

主要参考文献64

中篇 社会系统工程的总体框架——社会管理的创新研究69

第四章 社会系统工程的思想基础69

4.1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论述69

4.1.1 社会形态及社会与自然的关系70

4.1.2 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71

4.1.3 社会形态的变革与生产力的发展72

4.1.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与秘密72

4.1.5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72

4.2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73

4.2.1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党60年的理论总结73

4.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5

4.2.3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76

4.2.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8

4.2.5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79

4.3 新形势下组织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新问题81

4.3.1 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81

4.3.2 现代化建设的国内环境85

4.3.3 在基本国情不变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86

主要参考文献87

第五章 社会系统工程对管理科学的丰富与发展89

5.1 从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89

5.1.1 管理的起源与管理科学的诞生89

5.1.2 行为科学的兴起90

5.1.3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新发展91

5.1.4 组织行为学的新动向91

5.1.5 行为科学在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91

5.1.6 行为科学存在的问题92

5.2 从一般系统论发展起来的系统管理理论93

5.2.1 系统思想与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93

5.2.2 系统管理理论的诞生及其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94

5.2.3 系统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比较96

5.3 从战争的需要发展起来的运筹学97

5.3.1 运筹学的产生97

5.3.2 钱学森对运筹学的发展98

5.3.3 运筹学的分支100

5.4 钱学森对管理科学的分析、概括与创建101

5.4.1 钱学森对中国行为科学的分析与创建101

5.4.2 钱学森对系统管理理论的分析与创建104

主要参考文献108

第六章 社会系统工程对系统工程的丰富与发展109

6.1 工程的组织管理109

6.1.1 工程组织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09

6.1.2 现代工程是一个系统112

6.1.3 现代工程组织管理的职能113

6.2 系统工程是现代工程的组织管理技术114

6.2.1 系统工程的诞生114

6.2.2 钱学森对系统工程的发展115

6.3 社会系统工程对系统工程的发展121

6.3.1 从系统工程到社会系统工程121

6.3.2 社会工程的理论前提122

6.3.3 社会工程的认识过程与组织机构123

6.3.4 社会工程的设计与实施125

6.3.5 建设社会工程的学科体系128

主要参考文献131

第七章 社会系统工程的思想与方法132

7.1 历史上的系统思想132

7.1.1 古代的系统思想132

7.1.2 近代的系统思想133

7.2 现代的系统观与系统理论134

7.2.1 系统观与机械观的对立134

7.2.2 一般系统论的研究方法135

7.3 钱学森论系统的产生与分类137

7.3.1 自然系统的产生137

7.3.2 自然系统的演化及分类138

7.4 钱学森提出社会系统工程的对象与方法141

7.4.1 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的区分142

7.4.2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念144

7.4.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研究方法145

7.4.4 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法对系统方法的创新148

主要参考文献152

下篇 社会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现代化——社会管理的科学方法第八章 钱学森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社会系统工程157

8.1 钱学森适应当代世界与中国发展的新形势创建新的方法论157

8.1.1 社会系统工程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新形势下提出的157

8.1.2 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原则158

8.2 钱学森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社会系统工程的对象159

8.2.1 社会工程的对象是特殊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159

8.2.2 社会工程对象与近代自然科学对象的重大区别160

8.2.3 社会工程的基本概念161

8.3 钱学森关于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的论述162

8.3.1 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的产生162

8.3.2 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形成162

8.3.3 钱学森论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局限性163

8.3.4 造成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局限性的原因164

8.3.5 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166

8.4 钱学森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社会工程的方法169

8.4.1 科学转变时期方法论革新的重要性169

8.4.2 钱学森对综合集成法的方法论分析170

8.4.3 交叉科学时代钱学森倡导的系统方法论原则176

主要参考文献179

第九章 社会系统工程的信息方法180

9.1 信息范畴与信息概念181

9.1.1 信息范畴181

9.1.2 信息概念182

9.2 从本体论信息到认识论信息(全信息)183

9.2.1 认识论信息的认识主体及其含义183

9.2.2 研究认识论信息是现代科学的重大课题184

9.3 从认识论信息到方法论信息(信息方法)185

9.3.1 认识论信息的加工产物185

9.3.2 信息方法的特点190

9.3.3 人工智能与信息方法193

9.3.4 信息方法的意义193

9.4 信息方法在综合集成法中的作用194

9.4.1 认识论信息(全信息)是基础195

9.4.2 从本体论信息到认识论信息的转换是关键196

9.4.3 从信息到知识的转换是核心198

9.4.4 信息与知识的综合集成200

9.4.5 定性与定量的结合201

9.4.6 情感与理智的关系202

9.4.7 主观预期与客观规律的关系203

9.4.8 开放民主综合集成的决策203

主要参考文献204

第十章 社会系统工程的总体方案设计方法205

10.1 系统工程的基本总体方案206

10.1.1 系统工程集中控制总体方案206

10.1.2 系统工程分散控制总体方案208

10.1.3 系统工程递阶控制总体方案210

10.2 社会系统工程的典型总体方案211

10.2.1 社会系统工程的多级系统总体方案211

10.2.2 社会系统工程的多层系统总体方案213

10.2.3 社会系统工程的多段系统总体方案214

10.3 结论215

主要参考文献215

第十一章 社会系统工程的协调控制方法217

11.1 社会系统工程的多变量协调控制方法218

11.1.1 自治调节218

11.1.2 协调控制219

11.2 社会系统工程的大系统协调控制方法220

11.2.1 社会系统工程的大系统可协调性220

11.2.2 社会系统工程大系统“递阶协调控制”方法221

11.2.3 社会系统工程大系统“分散协调控制”方法222

11.2.4 社会系统工程全息协调方法224

11.3 结论225

主要参考文献225

第十二章 社会系统工程的建模仿真方法226

12.1 社会系统工程的广义模型227

12.1.1 集成广义模型227

12.1.2 控制论模型228

12.1.3 变粒度模型228

12.1.4 智能化模型229

12.2 社会系统工程广义模型的建模方法230

12.2.1 社会系统工程广义模型的建模原则230

12.2.2 社会系统工程广义模型的建模方法231

12.2.3 社会系统工程广义模型的建模步骤233

12.3 社会系统工程的智能仿真方法234

12.3.1 社会系统工程智能仿真的概念234

12.3.2 社会系统工程智能仿真方案235

12.4 结论236

主要参考文献2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