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医鉴定实用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医鉴定实用全书
  • 郭景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4059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851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19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医鉴定实用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法医学鉴定概论1

一、法医学的概念及其与医学的联系和区别1

第一节 法医学基本知识1

第一章 法医学鉴定概论1

二、法医学的分科与检查内容2

三、法医学的任务7

一、中国法医学的产生与发展8

第二节 法医学的产生与发展8

二、外国法医学的产生与发展18

第三节 法医学鉴定25

一、法医学鉴定的概念25

二、鉴定人26

三、鉴定程序27

四、鉴定书28

五、对法医工作者的要求29

第二章 法医现场勘查30

第二章 法医现场勘查30

第一节 现场勘查的基本知识30

一、现场勘查的基本原则30

二、现场访问31

三、现场勘查步骤与方法31

四、对犯罪痕迹和物证的发现与采取33

第二节 凶杀现场勘查34

二、勘查要点34

一、勘查目的34

第三节 枪杀现场勘查36

一、弹头、弹壳及枪支的发现36

二、对弹击痕迹的分析37

三、提取枪支、弹头、弹壳应注意的事项37

第四节 爆炸现场勘查37

一、现场的一般特征37

四、勘查方法38

三、现场访问38

二、现场勘查要解决的问题38

三、盛毒物的用具39

四、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39

第五节 中毒案件现场勘查39

一、现场环境的勘查39

二、中毒病状的反映39

第三章 死亡41

第一节 死亡概论41

一、死亡的概念41

第三章 死亡41

二、死亡分类54

三、死亡时刻与死亡过程57

四、死因分析58

第二节 死后变化62

一、尸体现象63

二、死后生化变化86

第三节 死亡时间推断88

一、从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88

二、从蝇蛆对尸体的破坏推断死亡时间91

三、从尸体内植物生长情况推断死亡时间91

四、从死后生化变化推断死亡时间91

五、从尸体胃肠内容推断死亡时间92

六、从死后肌肉兴奋推断死亡时间92

七、从瞳孔对药物的反应推断死亡时间93

八、从眼底变化推断死亡时间94

一、假死的含义95

第四章 假死与猝死95

第一节 假死95

第四章 假死与猝死95

二、假死的原因和常见情况96

三、假死的鉴别96

一、猝死概述97

第二节 猝死97

二、心血管病猝死107

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猝死127

四、呼吸系统疾病猝死136

五、消化系统疾病猝死142

六、泌尿系统疾病猝死146

七、生殖系统疾病猝死147

八、新陈代谢与内分泌疾病猝死152

九、婴幼儿猝死综合征156

十、青壮年猝死综合征159

十一、抑制死160

第五章 机械性损伤162

第一节 机械性损伤概述162

一、机械性损伤的概念与分类162

第五章 机械性损伤162

二、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任务与检查内容163

三、影响机械性损伤的形成因素164

四、机械性损伤对机体的影响167

五、机械性损伤的基本类型169

一、概述176

第二节 钝器损伤176

二、徒手伤177

三、棍棒伤178

四、砖石伤179

五、辗压伤179

第三节 锐器损伤179

一、切创180

二、砍创180

三、刺创181

四、剪刀创182

二、枪弹创183

一、概述183

第四节 火器损伤183

四、爆炸伤187

三、霰弹创187

第五节 颅脑损伤188

一、头皮损伤188

二、颅骨损伤195

三、脑膜损伤200

四、脑损伤215

五、颅脑损伤的近期死亡和迟发性死亡机制245

第六节 其他各部位损伤246

一、颈部损伤246

二、胸部损伤247

三、腹部损伤250

四、其他器官损伤253

第七章 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255

一、致伤物推断255

二、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鉴别258

三、损伤时间推断260

四、损伤致死的原因分析262

五、致命伤后机体的活动能力265

六、损伤致死亡的性质分析266

一、窒息的概念270

第六章 机械性窒息270

第六章 机械性窒息270

第一节 机械性窒息概述270

二、窒息的分类271

三、机械性窒息的过程和表现272

四、机械性窒息的尸体征象274

第二节 缢死277

一、缢死的概念277

二、缢吊的方式277

四、缢死尸体的征象279

三、缢死机制279

五、缢死的法医学鉴定283

第三节 勒死284

一、勒死的概念、方式和机制284

二、勒死尸体的征象285

三、勒死的法医学鉴定287

第四节 扼死288

一、扼死的概念、方式和机制288

二、扼死尸体的征象289

三、扼死的法医学鉴定290

第五节 溺死291

一、溺死的概念与机制291

二、溺死尸体的征象292

三、溺死的实验室检查294

四、溺死的法医学鉴定299

第六节 其他机械性窒息死300

二、堵死301

一、闷死301

三、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死301

四、性窒息302

五、体位性窒息304

第七章 高温与低温所致的损伤与死亡307

第七章 高温与低温所致的损伤与死亡307

第一节 烧伤与绕死307

一、烧伤程度307

二、烧伤的症状与病理生理改变310

三、烧死的征象312

四、死因与死亡机制317

五、烧死的法医学鉴定318

第二节 中署(日射病与热射病)321

一、中暑概述322

二、中暑的类型323

第三节 冻伤(死)328

一、冻伤(死)概述328

三、日射病和热射病的法医学鉴定328

二、冻死尸体的检查332

三、冻死的法医学鉴定334

第八章 电流及其他物理因素损伤335

第一节 电流损伤335

一、电击伤(死)概述335

第八章 电流及其他物理因素损伤335

二、电击死的死亡机制与形态学变化341

三、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345

第二节 雷击伤(死)348

一、雷击伤(死)概述348

二、雷击伤(死)的形态学变化349

三、雷击死的法医学鉴定350

第三节 其他物理性因素损伤350

一、气压损伤350

二、放射性损伤353

四、激光损伤361

五、微波高频损伤363

一、法医学尸体检查的意义和目的368

二、法医学尸体检查的程序368

第九章 法医学尸体检查368

第一节 法医学尸体检查概述368

第九章 法医学尸体检查368

三、尸体检查注意事项369

三、超声波损伤369

第二节 现场尸体检查370

一、现场勘查时注意事项370

二、现场尸体检查步骤370

第三节 法医学尸体外表检查371

一、一般检查371

二、对尸体现象的检查373

三、体表各部位的检查374

一、尸体剖验应注意的问题376

第四节 法医学尸体解剖376

二、胸腹腔的切开和检查377

三、腹腔脏器的取出和检查379

四、盆腔脏器的取出和检查383

五、颈部、胸脑脏器的剖验384

六、脑和脊髓的取出和检查389

第五节 其他检查392

一、细菌学检查392

二、空气栓塞的检查393

三、脂肪栓塞393

四、下肢及盆腔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393

五、气胸检查394

第六节 组织标本的取材、固定及运送时的注意事项394

一、组织标本的选取和固定394

二、组织标本的携带和运送396

第七节 特殊尸体检查396

一、无名尸体检查396

二、碎尸检验397

三、尸体发掘398

第八节 死产和新生儿尸体检查399

一、新生儿尸体的特征400

二、新生儿的成熟程度401

三、是否活产及生活时间的判断405

四、新生儿的死因409

五、死产和新生儿尸体的剖验413

第九节 法医昆虫学在检案中的作用416

一、法医昆虫学的概念和意义416

二、昆虫的结构、生物学特征和分类416

三、与法医学有关的各种常见昆虫420

四、法医昆虫学在检案中的作用423

第十章 中毒总论433

第一节 毒物与中毒433

一、毒物与中毒的概念433

二、毒物的分类433

第十章 中毒总论433

三、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及它们的法医学意义435

四、中毒发生的条件437

五、毒物的死后再分布440

第二节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441

一、怀疑中毒的根据和临床病状的分析442

二、中毒案情了解和现场勘验445

三、中毒尸体现场检查446

四、中毒尸体解剖的特殊性447

五、检材的采取、保存和送验448

六、中毒尸体挖掘取材的价值451

七、法医毒物分析及其结果的评估452

八、中毒方式的推断453

第十一章 腐蚀性毒物中毒455

第十一章 腐蚀性毒物中毒455

第一节 腐蚀性酸类中毒455

一、硫酸中毒455

二、盐酸中毒458

三、硝酸中毒459

四、苯酚(包括来苏儿)中毒461

一、氢氧化钾及氢氧化钠中毒464

第二节 腐蚀性碱类中毒464

二、氨及氢氧化铵中毒466

第十二章 实质性毒物中毒468

第一节 砷化合物中毒468

一、砷与砷化合物468

二、中毒原因468

第十二章 实质性毒物中毒468

三、毒理作用469

四、中毒致死量469

五、中毒病状470

六、尸体检查所见470

七、检材采取471

八、治疗和预防472

第二节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472

一、汞及其化合物472

二、中毒原因473

三、毒理作用473

四、中毒致死量474

五、中毒病状474

六、尸体检查所见475

七、检材采取476

八、治疗476

一、巴比妥类催眠药中毒477

第十三章 障碍功能的毒物中毒477

第十三章 障碍功能的毒物中毒477

第一节 障碍脑脊髓功能的毒物中毒477

二、非巴比妥类催眠花及镇静安定药中毒482

泰尔登(氯丙硫蒽)中毒491

三、生物碱类毒物中毒491

四、乙醇中毒507

五、甲醇中毒511

六、异烟肼中毒513

七、致幻剂中毒515

八、苯丙胺类中毒518

第二节 障碍呼吸功能的毒物中毒520

一、氢氰酸及氰化物中毒520

二、一氧化碳中毒524

三、亚硝酸盐中毒529

第十四章 有毒动植物中毒532

一、蛇毒中毒532

第十四章 有毒动植物中毒532

第一节 有毒动物中毒532

二、河豚中毒537

三、鱼胆中毒539

四、蟾蜍中毒541

五、斑蝥中毒544

第二节 有毒植物中毒546

一、雷公藤中毒546

二、胡蔓藤(钩吻)中毒548

三、乌头类植物中毒550

四、夹竹桃中毒553

五、马桑中毒554

六、豆薯子中毒556

七、毒蕈中毒558

第十五章 食物中毒561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561

一、沙门氏菌食物中毒561

第十五章 食物中毒561

二、肉毒中毒563

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565

四、嗜盐菌食物中毒565

五、酵米面黄杆菌毒素食物中毒565

第二节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568

一、一般介绍568

二、中毒原因568

三、毒理作用569

四、中毒致死量569

五、中毒症状569

六、尸体检查所见570

七、检材采取570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571

第十六章 农药和鼠药中毒571

第一节 农药中毒571

第十六章 农药和鼠药中毒571

二、有机氯农药中毒578

三、氟化物及有机氟农药中毒580

四、有机氮农药(杀虫脒)中毒583

五、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585

六、其他类农药中毒587

第二节 杀鼠剂中毒588

一、氟化物及有机氟杀鼠剂中毒589

二、磷化锌中毒592

三、安妥中毒595

四、敌鼠中毒597

第十七章 毒物分析600

第十七章 毒物分析600

第一节 毒物分析概述600

一、毒物分析的任务、内容和意义600

二、检材的验收、保存和使用601

三、毒物分析方案的制定602

四、毒物分离、分析方法的选择602

五、实验记录和报告书写603

第二节 毒物的分离604

一、挥发性毒物的分离604

二、非挥发性毒物的分离608

三、金属毒物的分离616

一、化学分析法618

二、组织化学检查618

第三节 毒物分析技术618

四、有毒阴离子的分离618

三、动物试验619

四、仪器分析619

五、毒物免疫测定637

第四节 毒物的分析鉴定639

一、强酸中毒的分析鉴定639

二、苯酚中毒的分析鉴定640

三、强碱中毒的分析鉴定642

五、砷中毒的分析鉴定643

四、氨及铵盐中毒的分析鉴定643

六、汞中毒的分析鉴定647

七、巴比妥类安眠药中毒的分析鉴定649

八、甲丙氨酯中毒的分析鉴定654

九、苯二氮?类药物中毒的分析鉴定657

十、格鲁米特中毒的分析鉴定661

十一、甲喹酮中毒的分析鉴定663

十二、番木鳖碱中毒的分析鉴定667

十三、阿托品中毒的分析鉴定670

十四、阿片生物碱中毒的分析鉴定671

十五、可卡因及其代用品中毒的分析鉴定676

十七、甲醇中毒的分析鉴定683

十八、异烟肼中毒的分析鉴定685

十九、大麻中毒的分析鉴定687

二十、烟碱中毒的分析鉴定688

二十一、苯丙胺中毒的分析鉴定690

二十二、氰化物中毒的分析鉴定692

二十三、一氧化碳中毒的分析鉴定693

二十四、亚硝酸盐中毒的分析鉴定695

二十五、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分析鉴定697

二十六、有机氯农药中毒的分析鉴定702

二十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分析鉴定705

二十八、杀虫脒中毒的分析鉴定709

二十九、五氯酚(钠)中毒的分析鉴定710

三十、百草枯中毒的分析鉴定711

三十一、氟化物中毒的分析鉴定712

三十二、磷化锌中毒的分析鉴定714

三十三、敌鼠钠中毒的分析鉴定717

三十四、安妥中毒的分析鉴定719

三十五、乌头碱中毒的分析鉴定720

三十六、钩吻生物碱中毒的分析鉴定722

三十七、雷公藤中毒的分析鉴定724

三十八、夹竹桃中毒的分析鉴定725

三十九、马桑中毒的分析鉴定726

四十、莽草子中毒的检验726

四十一、斑蝥中毒的分析鉴定727

四十二、河豚中毒的分析鉴定729

第十八章 法医活体检验总论732

第一节 法医活体检验的内涵及意义732

第十八章 法医活体检验总论732

一、活体检查的内容733

第二节 检查内容及方法733

二、活体检查的地点735

三、活体检查的作用735

四、检验内容、方法及程序737

第三节 法医临床学鉴定740

一、法医临床学检验鉴定书项目及程序740

二、鉴定注意事项742

第一节 活体损伤鉴定概述744

一、损伤的基本类型及反应744

第十九章 法医活体损伤鉴定744

第十九章 法医活体损伤鉴定744

二、损伤的检查及注意事项747

三、致伤物推断749

四、损伤时间推测751

五、致伤方式判断752

六、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753

七、损伤程度鉴定原则754

第二节 劳动能力鉴定758

一、概述758

二、残疾者整体功能评价760

三、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763

四、工伤事故伤残鉴定766

十六、乙醇中毒的分析鉴定769

第三节 头部损伤769

一、概述769

二、头皮损伤777

三、颅骨骨折779

四、原发性脑损伤782

五、外伤性颅内血肿789

六、颅脑损伤合并症及后遗症794

第四节 脊髓损伤801

一、概述801

二、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804

三、脊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808

第五节 周围神经损伤813

一、概述814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815

三、周围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821

第六节 眼损伤825

一、眼前部损伤825

二、眼球钝挫伤828

三、眼球贯通伤833

四、眼的物理化学性损伤834

五、眼外肌损伤836

六、视功能检查839

七、眼外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844

第七节 耳、鼻、咽喉损伤849

一、耳损伤849

二、鼻损伤860

三、咽喉损伤862

第八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864

一、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864

二、腮腺及面神经损伤866

三、牙与牙槽骨损伤867

四、颌面骨骨折869

第九节 骨及关节损伤871

一、骨损伤概述871

二、上肢及下肢骨析879

三、脊柱损伤888

四、骨盆骨析895

五、关节损伤897

第十节 颈、胸、腹、泌尿生殖器官损伤903

一、颈部损伤903

二、胸部损伤905

三、腹部损伤916

四、泌尿和生殖器官损伤922

二、诈病的一般表现及检查928

第二十章 疾病的法医学鉴定928

第二十章 疾病的法医学鉴定928

一、诈病的概念928

第一节 诈病(伤)928

三、诈病的特征935

四、诈病的鉴定936

第二节 造作病(伤)938

一、造作病(伤)的概念938

二、造作病的一般表现及检查939

三、造作伤的特点939

四、造作病(伤)的鉴定942

第三节 匿病(伤)944

第二十一章 性问题的法医学鉴定946

第二十一章 性问题的法医学鉴定946

第一节 基本知识946

一、性别的发生与判定946

二、性成熟947

第二节 性功能的法医学鉴定948

一、性交不能948

二、生育不能952

三、法医临床学检验954

第三节 强奸的法医学鉴定956

一、概述956

二、强奸的鉴定959

第四节 猥亵行为966

第五节 两性畸形969

一、分型969

二、法医学鉴定970

第二十二章 妊娠、分娩的法医学鉴定971

第二十二章 妊娠、分娩的法医学鉴定971

第一节 妊娠971

一、早期妊娠的诊断971

二、中晚期妊娠诊断972

三、异常妊娠972

四、法医学鉴定973

第二节 分娩974

一、产褥期征象974

二、法医学鉴定974

第三节 违法流产975

一、常见的违法流产方法975

二、违法流产的后果976

三、法医学鉴定976

第二十三章 虐待978

第一节 概述978

第二十三章 虐待978

一、虐待的概念978

二、虐待的分类和方式978

三、被虐者的法医学检查979

四、法医学鉴定的注意事项979

第二节 虐待儿980

一、概念980

二、虐待儿损伤及法医学检查981

三、虐待儿的法医学鉴定983

第三节 饥饿983

一、饥饿的概念、原因与分类983

二、饥饿的法医学检查984

三、饥饿的法医学鉴定985

第二十四章 个人识别986

一、个人识别及其对象986

第二十四章 个人识别986

二、性别986

三、年龄988

四、身长990

五、指纹991

六、复容法与颅像重合法992

第二十五章 医疗纠纷994

第二十五章 医疗纠纷994

第一节 概述994

第二节 医疗事故的分类和分级995

一、医疗事故的分类995

二、医疗事故的分级996

第三节 常见的医疗事故997

第四节 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1001

一、安乐死纠纷1003

第五节 医疗纠纷鉴定中的新问题1003

二、新生殖技术引起的纠纷1005

三、医学美容纠纷1005

四、胎儿性别鉴定纠纷1006

五、医务人员私自行医引起的纠纷1006

第二十六章 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1007

第二十六章 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1007

第一节 精神疾病概述1007

一、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1007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1007

三、精神疾病症状1010

四、精神疾病的诊断1017

一、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实施1019

第二节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总论1019

二、法律能力评定1024

三、法律关系鉴定1033

第三节 常见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1036

一、精神分裂症1036

二、偏执性精神病1040

三、情感性精神障碍1043

四、器质性精神障碍1047

五、反应性精神障碍1054

六、精神发育迟滞1058

七、神经症1062

八、人格障碍1067

九、性变态1073

第四节 精神疾病的伪装1078

一、概述1078

二、伪装精神病的特征1079

三、伪装精神病的诊断1080

第二十七章 物证检验1083

第二十七章 物证检验1083

第一节 物证检验概论1083

一、物证的种类1083

二、法医物证检验的历史与发展1084

三、法医物证学的范围1085

五、法医物证检材的寻找、收集、包装及送检1086

四、法医物证检验的意义1086

六、法医物证检验的程序和要求1090

第二节 免疫学在法医物证检验上的应用1091

一、免疫生物学1091

二、法医物证检验常用的免疫学技术1095

三、免疫酶技术1102

四、抗血清的制备1109

第三节 物证检验的生物化学基础1128

一、DNA的双螺旋结构1128

二、DNA的理化性质1129

四、蛋白质的结构1131

三、DNA的复制1131

五、酶的一些特点1132

六、电泳1133

第四节 物证检验的遗传学基础1135

一、遗传方式1135

二、基因1136

三、遗传多态现象1137

四、群体遗传学1137

第五节 物证检验的人类学基础1138

一、人体骨骼的测量1138

二、骨骼的收集1144

三、骨骼的处理1145

第二十八章 血型1147

第二十八章 血型1147

第一节 概述1147

一、血型的基本情况1147

二、血型的发现1148

三、血型的遗传1150

四、血型的命名1151

五、血型抗体1151

七、鉴定血型的基本方法1153

六、其他组织的血型1153

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1154

一、ABO血型1154

二、MNSs血型1168

三、P血型1173

四、Lewis血型1175

五、Rh血型1177

六、其他血型系统1184

第三节 白细胞血型1188

二、HLA的命名1190

一、HLA研究的简史1190

三、HLA系统的遗传1192

四、HLA的应用1193

五、HLA抗原1194

六、HLA抗血清1195

七、HLA系统的交叉反应1197

八、HLA测定1198

第四节 红细胞酶型1202

一、PGM型1203

二、EsD型1206

三、GLOI型1209

四、EAP型1211

五、GPT型1214

六、6-PCD型1216

第五节 血清(蛋白)型1218

一、HP(结合珠蛋白)型1218

二、Gc(型特异性成分)型1221

三、Tf(转铁蛋白)型1224

四、Gm和Km型1226

五、唾液型1228

第二十九章 DNA分析1231

第二十九章 DNA分析1232

第一节 DNA多态性概述1232

一、DNA分子学基础1232

二、DNA多态性1235

第二节 DNA指纹1240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241

二、探针1243

三、DNA指纹技术1246

四、多基因座DNA指纹基本原理1260

五、单基因座DNA指纹基本原理1266

六、DNA指纹分型的局限性1274

第三节 聚合酶链反应在法医学中的应用1275

一、聚合酶链反应1275

二、应用PCR进行DNA分型1278

三、PCR在法医学中的应用1281

第三十章 亲子鉴定1284

一、概述1284

第三十章 亲子鉴定1284

二、亲子鉴定的根据1284

三、根据血型作亲子鉴定1285

四、根据DNA多态性作亲子鉴定1290

五、根据染色体多态性作亲子鉴定1291

六、亲子鉴定应注意事项1292

第三十一章 血痕检验1294

第一节 血痕检验的一般程序1294

第三十一章 血痕检验1294

第二节 肉眼检验1295

一、血痕的部位1295

二、血痕的颜色1296

三、血痕的形状1296

四、血痕的范围1300

第三节 预试验1300

一、联苯胺试验1301

二、邻联甲苯胺试验1302

三、氨基比林试验1303

四、孔雀绿试验1303

五、血卟啉试验1304

六、鲁米那发光法1304

第四节 确证试验1305

一、血色原结晶试验1305

二、光谱检查1306

第五节 种属鉴识1308

一、沉淀反应1308

二、抗人球蛋白消耗试验1316

三、凝集反应1317

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318

五、其他方法1318

第六节 血痕的血型测定1320

一、血痕红细胞血型测定1321

二、血痕血清蛋白型测定1331

三、血痕的酶型测定1335

一、出血部位的判定1338

第七节 血痕其他检验1338

二、出血量的测定1340

三、出血时间的测定1341

四、性别测定1342

五、一人血或多人血的鉴定1351

六、异常血红蛋白测定1352

七、胎儿血红蛋白检测1353

第三十二章 精液(斑)唾液(斑)及其他组织、体液斑的检验1355

第三十二章 精液(斑)唾液(斑)及其他组织、体液斑的检验1355

第一节 精液(斑)检验1355

一、精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1355

二、新鲜精液的检验1356

三、精斑的肉眼检验1356

四、精斑的预试验1357

五、精斑的确证试验1359

六、精斑的血型测定1362

七、精斑的DNA分析1365

八、精液与阴道分泌液混合斑的检验1366

一、唾液的组成1370

第二节 唾液(斑)检验1370

二、唾液斑的证明1371

三、唾液斑的血型鉴定1372

四、DNA多态性分析1373

五、性别鉴定1373

第三节 其他组织、体液斑检验1374

一、组织块检验1374

二、尿斑检验1375

三、汗斑检验1376

四、粪便(斑)检验1377

五、阴道斑检验1378

六、脓、痰、鼻涕(斑)检验1379

七、乳汁(斑)检验1379

八、恶露(斑)检验1380

第三十三章 骨骼检验1381

一、骨的确定1381

第三十三章 骨骼检验1381

二、骨的种属鉴定1382

三、一人骨或多人骨、火烧骨的鉴别1383

四、人骨的血型及DNA多态性测定1383

五、人骨的性别鉴定1384

六、人骨的年龄鉴定1393

七、根据骨骼推断身高1405

八、颅相重合与面貌复原1407

九、遗骨死后经过时间的推定及损伤鉴定1410

第三十四章 毛发检验1411

一、毛发的结构1411

第三十四章 毛发检验1411

三、毛发的检查1414

二、毛发的发生和替代1414

四、毛发的鉴定1419

附:指甲检验1424

第三十五章 牙齿检验1425

一、人牙的一般知识1425

第三十五章 牙齿检验1425

二、根据牙齿推断年龄1426

四、血型测定和DNA多态性分析1447

三、根据牙齿推断性别1447

五、咬痕检查1447

六、其他特征检查1448

第三十六章 人体组织器官正常参考值1449

一、正常器官的重量及大小1449

第三十六章 人体组织器官正常参考值1449

二、不同年龄阶段头面部软组织厚度1453

三、牙的发育以及测量值1453

四、人体组织的正常值1455

五、人体的消耗值1463

六、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146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479

第一节 与法医检验鉴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1479

第三十七章 与法医检验鉴定有关的法律、标准和规定1479

第三十七章 与法医检验鉴定有关的法律、标准和规定147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536

三、解剖尸体规则1562

四、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规则1564

五、刑事技术鉴定规则1567

六、人体重伤鉴定标准1570

七、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1578

八、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1578

九、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草案)1586

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589

十一、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1598

十二、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1603

十三、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试行)1607

第二节 与法医检验鉴定有关的标准和规范1609

一、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A35-1992)1609

二、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CB/T 16180-1996)1628

三、人身保险伤残程度分类1673

四、法医学尸表检验(GA/149-1996)1679

五、法医学尸体解剖(GA/T147-1996)1682

六、机械性窒息尸体检验(GA/T150-1996)1694

七、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GA/T168-1997)1700

八、中毒尸体检验规范(GA/T167-1997)1705

九、新生儿尸体检验(GA/T151-1996)1709

十、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包装及送检方法(GA/T148-1996)1713

十一、法医学物证检材的提取、保存与送检(GA/T169-1997)1722

十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CA/T146-1996)1728

十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1731

十四、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1736

十五、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6442-86)1754

十六、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86)1758

十七、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 15499-1995)1762

十八、声学 测听方法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GB/T16403-1996)1817

十九、成年人头面部尺寸(GB/T2428-1998)18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