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乳腺肿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乳腺肿瘤
  • 吴亚群,薛新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2726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乳腺肿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乳腺疾病的病理1

1.1 乳腺肿瘤的病理诊断1

1.1.1 乳腺的组织结构1

1.1.2 乳腺增生性病变2

1.1.2.1 概述2

1.1.2.2 病理类型2

1.1.2.3 乳腺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及治疗的关系4

1.1.3 瘤样病变和发育异常5

1.1.3.1 乳腺导管扩张症5

1.1.3.2 乳法潴留性囊肿5

1.1.3.5 乳腺肥大6

1.1.3.4 异位乳腺6

1.1.3.2 脂肪坏死6

1.1.4 乳腺良性肿瘤7

1.1.4.1 良性上皮性肿瘤7

1.1.4.2 良性结缔组织与上皮混合性肿瘤9

1.1.4.3 良性非上皮性肿瘤11

1.1.5 乳腺恶性肿瘤12

1.1.5.1 恶性上皮性肿瘤--乳腺癌12

1.1.5.2 恶性结缔组织与上皮混合性肿瘤26

1.1.5.3 恶性结缔组织(间叶组织)肿瘤28

1.1.6 乳腺转移性肿瘤29

1.2.1.3 针吸体会31

1.2.1.2 针吸细胞学检查的材料与方法31

1.2.1 概述31

1.2 乳腺细胞病理学31

1.2.1.1 针吸细胞学检查的适应证及其意义31

1.2.2 乳腺针吸涂片常见正常细胞32

1.2.3 乳腺炎性疾病及瘤样病变32

1.2.3.1 炎性病变32

1.2.3.2 乳腺瘤样病变33

1.2.4.2 男性乳腺发育34

1.2.4.3 青春期女性乳腺肥大34

1.2.5 乳腺增生症34

1.2.4.1 副乳腺34

1.2.4 乳腺发育异常34

1.2.5.1 乳腺组织增生35

1.2.5.2 乳腺腺病35

1.2.5.3 乳腺囊肿病35

1.2.5.4 乳腺非典型增生35

1.2.6 乳腺良性肿瘤36

1.2.6.1 良性上皮性肿瘤36

1.2.6.2 良性非上皮性肿瘤36

1.2.7 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关系37

1.2.8 乳腺癌38

1.2.8.1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38

1.2.8.2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38

1.2.8.4 几种常见类型乳腺癌的细胞形态特点39

1.2.8.3 乳腺癌细胞的一般形态学特点39

1.2.8.5 几种特殊类型乳腺癌的细胞学特点41

1.2.9 乳腺其他恶性肿瘤42

1.2.9.1 乳腺恶性淋巴瘤42

1.2.9.2 乳腺叶状囊肉瘤42

1.2.9.3 其他间叶性肿瘤43

1.2.9.4 乳腺转移性肿瘤43

1.2.10 乳腺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方法43

1.2.10.1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43

1.2.10.2 流式细胞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45

1.2.10.3 DNA图像分析45

1.2.12 针吸细胞学在乳腺肿物诊治中的作用46

1.2.11 针吸细胞学误诊原因分析46

2 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48

2.1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48

2.1.1 乳房解剖概要48

2.1.2 超声检查方法48

2.1.3 正常乳房声像图表现49

2.1.4 乳房病理声像图表现49

2.1.4.1 乳腺增生症49

2.1.4.2 男性乳腺增生症50

2.1.4.3 急性乳腺炎50

2.1.4.4 浆细胞性乳腺炎51

2.1.4.5 乳腺囊肿51

2.1.4.7 乳腺纤维瘤52

2.1.4.6 乳腺血肿52

2.1.4.8 导管内乳头状瘤53

2.1.4.9 乳腺脂肪瘤53

2.1.4.10 乳腺癌53

2.1.4.11 乳腺恶性淋巴瘤54

2.2 乳腺疾病的放射学诊断56

2.2.1 正常乳房的X线解剖56

2.2.2 乳腺的检查方法56

2.2.2.1 钼靶摄影及正常表现56

2.2.2.2 乳腺导管造影及X线表现57

2.2.2.3 CT检查及正常表现57

2.2.3.1 概述58

2.2.3 乳腺癌58

2.2.2.4 MRI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58

2.2.3.2 X线表现59

2.2.3.3 CT表现60

2.2.3.4 MRI表现61

2.2.4 乳腺良性肿瘤61

2.2.4.1 乳腺纤维瘤61

2.2.4.2 乳腺脂肪瘤62

2.2.4.3 导管内乳头状瘤62

2.2.5 乳腺增生症63

2.2.5.1 概述63

2.2.6.1 概述64

2.2.6 乳腺炎64

2.2.6.2 X线表现64

2.2.5.2 X线表现64

2.2.5.4 MRI表现64

2.2.5.3 CT表现64

2.2.6.3 CT表现65

2.2.6.4 MRI表现65

2.2.7 乳腺脓肿65

2.2.7.1 概述65

2.2.7.2 X线表现65

2.2.7.3 CT表现65

2.2.8.2 乳汁潴留性囊肿66

2.2.8.1 单纯性囊肿66

2.2.8 乳腺囊肿66

2.2.7.4 MRI表现66

2.3 乳腺肿瘤的核医学诊断68

2.3.1 核医学显像原理及常用的核医学显像仪器68

2.3.2 乳腺核医学显像技术68

2.3.2.1 乳腺肿瘤阳性显像68

2.3.2.2 乳腺癌的放射性抗体显像70

2.3.2.3 乳腺癌的类固醇受体显像70

2.3.2.4 乳腺的PET显像71

2.3.2.5 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显像71

2.4.2.1 原理72

2.4.2 原理与操作72

2.4.1 概述72

2.4 乳腺近红外线扫描检查72

2.4.2.2 机器主要结构73

2.4.2.3 操作方法73

2.4.3 检测指标73

2.4.4 正常和异常图像74

2.4.4.1 正常乳腺图74

2.4.4.2 乳腺增生症74

2.4.4.3 导管内乳头状瘤75

2.4.4.4 乳腺纤维腺瘤76

2.4.4.5 乳腺癌76

2.5.1.1 原理77

2.5 乳腺液晶热图检查和诊断77

2.5.1 原理与操作77

2.5.1.2 仪器主要结构78

2.5.1.3 操作方法78

2.5.2 影响液晶热图检查的因素79

2.5.2.1 环境因素79

2.5.2.2 月经周期79

2.5.2.3 妊娠、哺乳期79

2.5.2.4 药物、外伤等79

2.5.3.1 乳腺正常液晶热图像80

2.5.3.2 乳腺异常液晶热图像80

2.5.2.5 体温升高80

2.5.3 乳腺液晶热图像80

2.6 乳腺红外热图检查83

3 乳腺癌84

3.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84

3.1.1 乳腺癌的分布和流行趋势84

3.1.1.1 乳腺癌的发病率84

3.1.1.2 乳腺癌的人群分布85

3.1.1.3 乳腺癌的时间分布86

3.1.2.2 基因遗传性87

3.1.2.3 婚姻和生育87

3.1.2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87

3.1.2.1 家族史87

3.1.1.4 乳腺癌的地理分布87

3.1.2.4 生殖因素88

3.1.2.5 哺乳88

3.1.2.6 口服避孕药88

3.1.2.7 绝经后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88

3.1.2.8 高脂饮食89

3.1.3.3 Tamoxifen对乳腺癌的预防作用90

3.1.3.1 早期诊断90

3.1.3.2 普查90

3.1.2.10 精神因素90

3.1.3 乳腺癌的防治90

3.1.3.4 乳腺癌的病因预防91

3.2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93

3.2.1 乳腺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演变的结果94

3.2.2 乳腺癌相关分子研究进展95

3.2.2.1 P53基因95

3.2.2.2 雌激素及其代谢物95

3.2.2.3 微卫星的不稳定性(MSI)及DNA错配修复基因96

3.2.2.4 Rb基因96

3.2.2.5 CD44基因97

3.2.2.6 nm23基因97

3.1.2.9 饮酒98

3.2.2.7 C-erbB-2扩增及其蛋白产物98

3.2.2.8 APC基因98

3.2.2.9 CCNDI基因99

3.2.2.10 LOH99

3.2.3 乳腺癌--一种遗传性疾病100

3.3 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103

3.3.1 乳腺癌的自然演变过程103

3.3.2 乳房的应用解剖103

3.3.3 乳房的淋巴回流103

3.3.4 乳腺癌的病因104

3.3.5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105

3.3.6 乳腺癌的病理105

3.3.6.1 按发生部位分类105

3.3.6.2 按发展过程、形态特点分类106

3.3.7.1 乳腺癌的TNM分期107

3.3.7.2 临床常用分期107

3.3.7 乳腺癌的分期107

3.3.8 乳腺癌的癌前病变108

3.3.9 早期乳腺癌的定义108

3.3.10 乳腺癌的转移与浸润109

3.3.10.1 淋巴道转移109

3.3.10.2 血道转转移109

3.3.11.1 病史110

3.3.11.2 症状110

3.3.11 乳腺癌的诊断110

3.3.10.3 局部浸润110

3.3.11.3 体检111

3.3.11.4 影像学检查112

3.3.11.5 乳腺导管纤维内窥镜检查113

3.3.11.6 实验室检查113

3.3.11.7 细胞学检查114

3.3.11.8 肿块切除活检115

3.3.11.9 激素受体检查115

3.3.12 特殊乳腺癌的诊断115

3.3.13 乳腺癌的鉴别诊断117

3.3.14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118

3.3.14.4 手术种类119

3.3.14.3 手术禁忌证119

3.3.14.2 手术适应证119

3.3.14.1 手术目的119

3.3.14.5 手术方式的选择120

3.3.14.6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121

3.3.14.7 手术并发症及预防处理122

3.3.15 乳腺癌的化学治疗122

3.3.15.1 化学治疗适应证123

3.3.15.2 化学治疗方案123

3.3.15.3 化学治疗毒副作用123

3.3.16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124

3.3.16.1 药物治疗124

3.3.17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125

3.3.17.1 放疗适应证125

3.3.16.2 手术去势125

3.3.16.3 放射去势125

3.3.18 乳腺癌的免疫治疗126

3.3.19 乳腺癌病人的随访127

3.3.20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128

3.3.21 乳腺癌的三级预防129

3.3.21.1 一级预防129

3.3.21.2 二级预防129

3.3.21.3 三级预防130

3.4.1 单一药物化疗132

3.4 乳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132

3.4.2 联合化疗134

3.3.17.2 放疗照射范围136

3.4.3 高剂量化疗136

3.4.4 辅助化疗137

3.4.4.1 术后辅助化疗137

3.4.4.2 新辅助化疗138

3.5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140

3.5.1 概述140

3.5.3 内分泌药物治疗141

3.5.2.3 垂体切除术141

3.5.2.2 肾上腺切除术141

3.5.2.1 卵巢切除术141

3.5.2 内分泌腺体切除术141

3.5.3.1 雌激素142

3.5.3.2 雄激素142

3.5.3.3 孕激素类142

3.5.3.4 抗雌激素类143

3.5.3.5 芳香化酶抑制剂143

3.5.3.6 LH-RH类似物144

3.5.4 内分泌治疗方案选择145

3.6 乳腺癌的基因治疗146

3.7.2.1 生物学基础148

3.7.2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生物及物理基础148

3.7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148

3.7.1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发展史148

3.7.2.2 物理基础149

3.7.3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149

3.7.3.1 术前放疗149

3.7.3.2 根治术后放疗150

3.7.3.3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的放疗153

3.7.3.4 晚期乳腺癌的局部放疗155

3.7.3.5 复发性乳腺癌的放疗155

3.7.3.6 乳腺癌血行转移的放疗155

3.7.3.7 特珠类型乳腺癌的放疗156

3.7.4 乳腺癌放疗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157

3.8.1.1 中医学认识乳腺癌的历史沿革159

3.8.1.2 中医学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159

3.8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159

3.8.1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159

3.8.1.3 乳腺癌的症候表现160

3.8.1.4 乳腺癌的辩证论治162

3.8.1.5 化疗后骨髓抑制血白细胞减少163

3.8.1.6 放疗后邪毒伤阴163

3.9 乳腺癌忠者的护理165

3.9.1 心理护理165

3.9.2 术前护理167

3.9.3 术后护理167

3.9.4 化疗护理168

3.9.5 健康教育169

3.10 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再造170

3.10.1 乳房再造概述170

3.10.1.1 乳房再造时机及适应证选择170

3.10.1.2 乳房再造的内容170

3.10.2 即刻乳房再造170

3.10.2.1 组织护张器即刻乳房再造171

3.10.2.2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即刻乳房再造171

3.10.3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171

3.10.3.4 乳房再造形态塑造的设计172

3.10.3.3 乳房再造所需组织量的估测172

3.10.3.2 背阔肌应用解剖172

3.10.3.1 适应证与禁忌证172

3.10.3.5 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技术173

3.10.3.6 手术后处理174

3.10.4 横形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174

3.10.4.1 横形腹直肌肌皮瓣的应用解剖174

3.10.4.2 单蒂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174

3.10.4.3 双蒂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176

3.10.5 人工乳房176

3.10.5.1 制作材料176

3.10.5.5 注意事项177

3.10.5.4 适应证177

3.10.5.3 使用方法177

3.10.5.2 形态结构177

4 乳腺其他恶性肿瘤179

4.1 乳腺叶状囊肉瘤179

4.2 乳腺纤维肉瘤181

4.3 乳腺脂肪肉瘤182

4.4 乳腺癌肉瘤183

4.5 乳腺恶性淋巴瘤184

4.6 乳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85

4.7 乳腺淋巴管肉瘤186

4.8 乳腺血管肉瘤187

4.9 乳腺平滑肌肉瘤188

4.10 乳腺横纹肌肉瘤189

4.11 乳腺白血病190

5 乳腺良性疾病191

5.1 乳腺良性肿瘤191

5.1.1 乳腺纤维腺瘤191

5.1.1.1 发病率191

5.1.1.2 发病机制及恶变问题191

5.1.1.3 病理192

5.1.1.4 临床表现192

5.1.1.5 诊断193

5.1.1.6 鉴别诊断193

5.1.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94

5.1.2.1 发病率194

5.1.1.7 治疗194

5.1.1.8 预后194

5.1.2.2 病因195

5.1.2.3 病理及癌变问题195

5.1.2.4 临床表现195

5.1.2.5 诊断196

5.1.2.6 鉴别诊断196

5.1.2.7 治疗196

5.1.3.1 临床表现197

5.1.3.3 乳腺摄片197

5.1.3.2 病理改变197

5.1.3 乳房脂肪瘤197

5.1.2.8 预后197

5.1.3.4 几种特殊类型的脂肪瘤198

5.1.3.5 诊断及鉴别诊断198

5.1.3.6 治疗198

5.1.4 乳房血管瘤198

5.1.4.1 毛细血管瘤199

5.1.4.2 海绵状血管瘤199

5.1.5 乳腺平滑肌瘤200

5.1.6 乳腺颗粒细胞瘤200

5.1.7 乳腺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201

5.1.8 乳房粘液瘤202

5.1.9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202

5.1.10 乳腺错构瘤203

5.2 乳腺囊肿205

5.2.1 单纯囊肿205

5.2.2 乳法潴留性囊肿206

5.3 乳腺增生症210

5.3.1 发病率210

5.3.2 病因及发病机制210

5.3.2.1 乳腺增生症的内分泌学说210

5.3.2.2 乳腺增生症的非内分泌学说211

5.3.3 病理变化和癌变问题211

5.3.3.1 病理变化211

5.3.3.2 癌变问题212

5.3.4.1 临床定义213

5.3.4 临床表现213

5.3.4.2 临床表现214

5.3.5 诊断与鉴别诊断214

5.3.6 治疗216

5.3.6.1 药物治疗216

5.3.6.2 饮食治疗216

5.3.6.3 手术治疗218

5.3.6.4 其他治疗219

附:男性乳腺增生症219

5.4 乳腺其他良性疾病221

5.4.1 乳腺导管扩张症221

5.4.2 乳腺结核221

5.4.3 副乳腺2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