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呼吸道管理学 麻醉与危重症治疗关键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呼吸道管理学 麻醉与危重症治疗关键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4/34212898.jpg)
- 薛富善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8524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556页
- 文件大小:271MB
- 文件页数:1616页
- 主题词:呼吸困难综合征(学科: 治疗) 呼吸困难综合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呼吸道管理学 麻醉与危重症治疗关键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与基本检查3
第一章 呼吸道管理的解剖学基础3
第一节 鼻3
一、外鼻3
二、鼻腔4
三、鼻部解剖与呼吸道管理的关系10
第二节 口腔11
一、口腔的结构11
二、口腔解剖与呼吸道管理的关系12
一、咽的分部13
第三节 咽13
二、咽壁的结构14
三、咽的筋膜间隙14
四、咽的淋巴、血管和神经15
五、咽部解剖和呼吸道管理的关系16
第四节 喉17
一、与喉密切相关的骨17
二、喉的软骨17
三、喉的韧带19
四、喉的弹性膜和真假声带19
五、喉腔19
六、喉的肌肉20
七、喉的神经支配22
九、小儿喉部的解剖学特点23
八、喉的血液供应23
十、喉的解剖与呼吸道管理的关系24
第五节 气管和支气管28
一、气管28
二、支气管30
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3
第二章 呼吸道管理的物理学基础35
第一节 气体定律35
一、理想气体35
四、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36
二、非理想气体36
三、气体的扩散36
五、压强、流速和阻力37
六、密度37
七、柏努利效应37
八、Laplace定律38
九、经气管喷射通气的原理39
第二节 气流的特性40
一、层流40
二、湍流41
四、临界流量42
三、临界速度42
五、流体通过环形结构时的流速43
六、压强差44
七、气流阻力44
第三节 呼吸功46
第四节 肺的生物力学48
一、呼吸力学方程48
二、呼吸力学方程的高级公式50
第五节 在中等高原的麻醉实施50
四、挥发性麻醉药和蒸发器51
六、流量计的校准51
五、流量计51
二、氧分析仪51
三、CO2分析仪和吸入麻醉药分析仪51
一、气体分压的改变51
七、麻醉意义52
第六节 机体产生和利用气体速率的估计53
一、CO2产生速率的估计53
二、氧耗率的估计53
三、对VCO2和VO2的解释54
第一节 呼吸道的呼吸功能55
一、鼻的呼吸功能55
第三章 呼吸道管理的生理学基础55
二、咽的呼吸功能57
三、喉的呼吸功能57
四、气管、支气管的呼吸功能58
第二节 呼吸道的防御功能58
一、鼻黏膜纤毛系统的作用58
二、鼻腔呼吸区黏膜的分泌和免疫功能59
三、气管、支气管上皮的防御功能60
四、呼吸道上皮的屏障功能62
五、终末呼吸单位的防御机制62
二、鼻气道的阻力63
第三节 呼吸道阻力63
一、基本概念63
三、气管、支气管的气流阻力64
第四节 呼吸道功能的神经调节70
一、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调节作用70
二、胆碱能神经调节70
三、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调节72
第五节 与呼吸道管理有关的神经反射73
一、来自鼻、咽、喉和气管的反射73
二、肺内感受器和反射75
一、基本概念77
第一节 气道高反应性77
第四章 呼吸道管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77
二、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78
三、影响气道反应性的因素82
第二节 呼吸困难83
一、中枢性呼吸困难83
二、阻塞性呼吸困难85
三、血源性呼吸困难85
四、心源性呼吸困难85
二、痰液的来源和廓清86
一、痰液的组成86
第三节 痰液的形成和清除86
五、官能性呼吸困难86
三、痰液清除障碍及其不良影响87
四、促进痰液排除的措施87
第四节 影响呼吸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因素88
一、呼吸道黏膜的纤毛细胞88
二、呼吸道上皮黏液的功能89
三、影响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因素89
四、麻醉和呼吸道管理对呼吸道黏液纤毛功能的影响90
第五节 麻醉对上呼吸道开放功能的影响91
一、上呼吸道开放的生理学91
二、麻醉和镇静对上呼吸道开放的影响92
三、肌肉松弛药对上呼吸道开放的影响93
四、表面麻醉对上呼吸道开放的影响94
五、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上呼吸道开放的影响95
第六节 上气道阻塞的病理生理学95
一、概述95
二、可变型胸外阻塞96
三、可变型胸内阻塞96
四、固定型上气道受阻97
五、运动对上气道阻塞患者的作用97
第七节 与呼吸道管理有关的特殊动作97
一、屏气97
五、呃逆98
七、呕吐98
二、喘气98
四、呵欠98
三、叹息98
八、打鼾100
第五章 呼吸道管理的药理学基础101
第一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01
一、药理学作用101
二、常用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03
三、应用β2受体激动剂的注意事项106
一、作用机制和特点107
第二节 抗胆碱药107
二、常用的药物108
第三节 茶碱类药物110
一、药理作用110
二、药代动力学111
三、常用的茶碱类药物111
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12
五、茶碱类药物的配伍及其临床意义112
第四节 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的药物114
一、糖皮质激素114
二、炎症细胞膜稳定剂118
第五节 镇咳药物和呼吸道黏液促动药物120
一、镇咳药物120
二、黏液促动剂123
第六章 呼吸道功能的检查126
第一节 肺容量测定126
一、潮气量126
二、补吸气量与深吸气量128
三、补呼气量128
四、肺活量128
五、功能残气量129
七、肺总量132
六、余气量132
第二节 肺通气量测定133
一、分钟通气量133
二、无效腔133
三、每分肺泡通气量136
四、最大随意通气量136
五、用力呼气量137
六、用力呼气流速138
第三节 通气功能的检查139
一、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139
二、等流量容积141
三、闭合容积142
四、肺顺应性143
五、气道阻力的测定145
第四节 气道反应性测定146
一、剂量--反应曲线146
二、常用的激发剂147
三、激发剂的吸入方法148
四、气道反应性的测定方法148
五、气道反应性测定时的质量控制150
第五节 麻醉和呼吸道功能检查150
一、通气功能的判断150
二、在手术前肺功能评价中的作用152
三、麻醉中患者肺功能的改变153
四、手术和肺功能154
五、手术后肺功能的恢复157
第七章 困难气道病因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161
第一节 常用的呼吸道影像检查技术161
一、普通X线检查161
二、体层摄影166
三、支气管造影检查167
四、CT169
五、MRI检查172
第二节 呼吸道及其毗邻组织的正常X线表现174
一、鼻腔174
二、咽部174
三、喉176
四、颈椎和寰枕关节178
五、下颌骨和颞颌关节182
六、胸部的主要结构185
第三节 吸呼道及其毗邻组织的正常CT表现191
一、鼻腔191
二、咽部192
三、喉194
四、颈深筋膜和间隙196
五、纵隔199
六、气管201
七、支气管202
第四节 呼吸道及其主要毗邻结构病变的影像学检查202
一、鼻道202
二、鼻咽气道206
三、口腔209
四、喉部212
五、气管217
六、纵隔肿瘤223
七、呼吸道异物232
八、颈椎疾病234
九、颞颌关节强直240
十、创伤性颅面骨折241
第二篇 常用器械和操作技术249
第八章 气管导管249
第一节 概述249
一、气道阻力和呼吸功249
二、无效腔250
三、制造材料250
一、气管导管的设计和要求251
第二节 气管导管的设计和结构特征251
二、气管导管的编号和长度252
三、气管导管的标记252
四、气管导管的套囊系统254
五、气管导管接头255
第三节 特殊用途的气管导管257
一、Cole气管导管257
二、Ring-Adair Elwyn预塑形气管导管258
三、带螺旋支架的气管导管259
五、Carden喉镜检查专用气管导管261
四、Carden支气管镜检专用气管导管261
六、Injectoflex气管导管262
七、喉--气管显微手术专用气管导管262
八、喉切开专用气管导管262
九、Endotrol气管导管263
十、带采样管的气管导管263
十一、激光呼吸道手术专用气管导管264
第四节 气管导管的选择和准备270
一、气管导管的选择270
二、气管导管应用前的检查272
三、气管导管的准备273
一、喉镜的基本结构274
第一节 概述274
第九章 喉镜274
二、常用的喉镜片277
第二节 适用于高位喉头的改良型喉镜片279
一、Gassels喉镜片279
二、Siker喉镜片280
三、Huffman喉镜片280
四、Grant喉镜片281
五、Belscope喉镜282
第三节 适用于张口受限的改良型喉镜片283
一、Soper喉镜片283
四、Bowen-Jackson喉镜片284
二、Parrott喉镜片284
三、Gould喉镜片284
五、Gabuya-Orkin喉镜片285
六、Bizzarri-Giuffrida喉镜片286
七、Onkst喉镜片286
八、Orr喉镜片287
九、Phillips喉镜片288
十、Schapira喉镜片288
十一、改良视觉的Macintosh喉镜片288
十二、Callender-Thomas喉镜片288
十三、压力敏感型喉镜片290
十五、双角度喉镜片291
十四、Kawahara光导纤维喉镜291
十六、杠杆型喉镜292
第四节 适用于口内间隙缩小的改良型喉镜片293
一、Snow喉镜片293
二、McWhinnie喉镜片293
三、左面喉镜片294
四、Bainton喉镜片294
第五节 适用于颈椎固定和不稳定的改良型喉镜片295
一、Bullard喉镜295
二、WuScope系统299
四、光导纤维可塑芯硬喉镜301
三、Upsher光导纤维喉镜301
第五节 适用于胸前区增大的改良型喉镜片303
一、Polio喉镜片303
二、Kessel喉镜片303
三、Jellico-Harris适配器304
四、Paril--Stehling镜柄304
五、Yentis喉镜适配器304
六、Dhara-Cheong适配器305
第七节 其他改良型喉镜片305
一、小儿喉镜片305
二、带有吸引功能的喉镜片308
三、Hollinger改良型前联合喉镜309
结语310
第十章 常用的通气系统311
第一节 通气系统的性能标准和分类311
一、通气系统的性能标准311
二、通气系统的分类311
第二节 Mapleson(麦氏)通气系统313
一、麦氏A通气系统313
二、麦氏B通气系统315
三、麦氏C通气系统316
四、麦氏D通气系统316
五、麦氏E通气系统(T形管通气系统)320
六、麦氏F通气系统321
第三节 改良型麦氏通气系统322
一、A/D兼空通气系统322
二、Johanne burg A/D通气系统转换阀323
三、Humphrey设计的ADE兼容通气系统323
四、多环路通气系统325
五、单管同轴A/D兼容通气系统326
六、Mera F通气系统326
七、麦氏通气系统的优缺点327
第四节 CO2吸收式通气系统328
二、主要部件的位置及功能分析329
一、基本要求329
三、呼吸监测装置的位置332
四、PEEP阀的位置与功能分析334
五、循环吸收式通气系统的阻力、呼吸功和无效腔334
六、循环吸收式通气系统的加热和湿化334
七、吸入浓度和输出浓度的关系335
八、循环吸收式通气系统的优缺点336
第十一章 人工复苏囊的结构及其使用技术337
第一节 基本结构337
一、自膨性呼吸囊337
二、无重复呼吸活瓣338
三、自膨性呼吸囊的再充气活瓣341
四、压力限制装置342
五、供氧装置342
六、其他附属装置344
第二节 工作原理和功能分析345
一、工作原理345
二、功能分析346
三、理想人工复苏囊的标准347
第三节 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348
一、应用前的检查348
二、应用方法350
三、有害作用352
四、优缺点353
第十二章 勇气道及其使用技术354
第一节 口咽通气道354
一、口咽通气道的结构354
二、口咽通气道的类型355
三、口咽通气道的作用361
四、口咽通气道的使用技术362
五、使用口咽通气道的注意事项365
第二节 鼻咽通气道366
一、鼻咽通气道的结构366
六、适应证和禁忌证366
二、特殊的鼻咽通气道367
三、鼻咽通气道的位置和作用369
四、鼻咽通气道的使用方法370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372
六、临床应用鼻咽通气道的注意事项372
第三节 应用勇气道的并发症373
一、呼吸道梗阻373
二、创伤性并发症373
三、溃疡和坏死374
四、其他并发症374
一、面罩的结构375
第十三章 面罩及其通气技术375
第一节 面罩的结构和类型375
二、常用的面罩376
第二节 面罩的使用方法378
一、正确使用面罩的重要性378
二、准备工作379
三、握持面罩的方法379
四、放置面罩的方法379
五、达满意面罩密闭的方法382
六、面罩密闭困难的原因和处理方法383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386
第三节 面罩通气技术386
二、面罩通气有效性的判断387
三、面罩通气不良的原因和处理387
四、面罩通气的注意事项392
第四节 面罩通气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393
一、局部麻醉镇静病人393
二、气管插管病人过渡期的呼吸道管理394
三、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394
第五节 面罩通气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特殊问题397
一、小儿上呼吸道开放的原理和调节397
三、小儿面罩通气的操作要点398
二、面罩通气中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398
四、 生存位 的应用399
第六节 面罩通气的并发症400
一、皮炎和致敏400
二、神经损伤400
三、眼部损伤400
四、操作者疲劳400
五、其他401
一、喉镜操作401
一、器械和物品的准备402
第一节 气管插管前的准备工作402
第十四章 经口和经鼻明视气管插管技术402
二、操作区的准备406
三、口腔和咽部吸引406
四、清醒气管插管病人的特殊准备407
五、静脉麻醉诱导(快速)气管插管病人的特殊准备408
六、预氧的准备408
七、病人体位的准备408
第二节 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技术410
二、气管插管操作416
三、气管导管固定前的操作417
四、气管导管的固定419
五、其他421
第三节 经鼻明视气管插管技术422
一、气管插管操作前的特殊准备422
二、气管导管在鼻腔的推进过程424
三、喉镜操作425
四、气管插管操作425
五、鼻气管导管的固定429
第四节 拔除气管导管的常规技术430
一、拔除气管导管的标准430
二、拔管前的准备工作430
五、拔管后的处理431
四、拔管操作431
三、拔管时机的掌握431
第十五章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433
第一节 概述433
一、FOB的结构433
二、FOB的主要性能指标434
三、临床麻醉中常用的FOB435
第二节 FOB气管插管技术437
一、适应证437
二、FOB的准备437
三、病人的准备437
五、FOB常规气管插管操作440
四、FOB操作中的监测440
六、应用FOB气管插管失败的原因和处理445
第三节 改良的FOB气管插管技术446
一、改良的内窥镜面罩技术446
二、用鼻咽通气道协助FOB进行气管插管操作447
三、FOB与其他气管插管方法联用447
第四节 FOB在小儿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449
一、应用指征450
二、常用的FOB类型450
三、麻醉处理450
四、FOB气管插管操作技术451
第五节 与FOB操作相关的特殊问题455
一、FOB气管插管对生理功能的影响455
二、并发症455
第十六章 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技术458
第一节 基本问题458
一、原理--颈部软组织的透光特性458
二、影响组织透光性的因素458
三、常用的光索装置459
四、如何学习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技术459
第二节 Flexium型和Tubestat型光索的操作技术459
二、光索和气管导管的准备460
一、麻醉处理460
三、气管插管操作462
四、光索与直接喉镜联用463
五、并发症463
六、设计缺陷464
第三节 Trachlight型光索及其操作技术465
一、结构组成465
二、气管插管操作方法467
三、Trachlight型光索的临床应用471
四、Trachlight型光索的局限性471
五、评价472
第十七章 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473
第一节 基本问题473
一、适应证473
二、气管插管前的准备工作474
三、入路的选择474
四、穿刺针和导丝的选择474
第二节 经典的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474
一、经环甲膜插入硬膜外导管474
二、沿硬膜外导管推送气管导管476
第三节 改良的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478
一、导丝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478
三、气管导管位置的确定478
二、FOB和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联用481
三、逆行导丝牵拉气管插管技术484
四、逆行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技术488
五、用逆行引导技术辅助直接喉镜489
第四节 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的其他问题489
一、在小儿的应用489
二、并发症和注意事项491
三、评价492
二、鼻腔的准备493
一、鼻气管导管的准备493
第一节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技术493
第十八章 特殊盲探气管插管技术493
三、鼻气管导管通过鼻腔的方法494
四、鼻气管导管通过鼻腔和鼻咽部受阻及其解决方法494
五、鼻气管导管在声门附近受阻及处理措施496
六、改善听呼吸气流声的措施498
七、经鼻气管插管的禁忌证498
第二节 Augustine气管插管引导装置498
一、结构498
二、操作方法499
三、临床经验500
一、基本结构501
第三节 弹性橡胶引导芯或引导管501
二、适应证503
三、合适型号装置的选择和准备503
四、操作方法503
五、临床应用506
第四节 插管芯盲探引导气管插管技术507
一、概述507
二、操作方法509
第五节 手指触摸盲探气管插管技术511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511
二、准备工作512
三、操作技术513
四、注意事项515
五、评价516
第十九章 双肺隔离技术517
第一节 基本问题517
一、双肺隔离的适应证517
二、常用肺隔离方法的适应证518
第二节 DLBT及其应用技术519
一、DLBT的结构特征519
二、DLBT位置的安全范围521
三、各种特殊的DLBT521
四、DLBT的选择526
五、准备工作527
六、插入DLBT的操作方法528
七、DLBT位置的检查529
八、DLBT套囊密封压的定量测定535
九、应用DLBT的相对禁忌证536
第三节 应用支气管阻塞器进行肺隔离536
一、Univent支气管阻塞器导管536
二、Nazari导管542
三、独立支气管阻塞器544
一、普通气管导管550
第四节 应用单腔气管导管进行双肺隔离550
二、特殊的单腔支气管导管552
三、婴儿和小儿盲探支气管内插管法553
第五节 双肺隔离的临床应用556
一、开胸手术中单肺通气557
二、在ICU进行分隔肺通气处理559
三、支气管肺灌洗术559
第六节 肺隔离技术的并发症563
一、DLBT563
二、支气管阻塞器565
三、用单腔气管导管进行支气管内插管565
一、硬质支气管镜的结构及附属装置566
第一节 基本问题566
第二十章 硬质支气管镜及其应用技术566
二、常用的硬质支气管镜568
三、硬质支气管镜的选择571
四、临床应用硬质支气管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571
第二节 硬质支气管镜检查的操作技术572
一、准备工作572
二、麻醉方法572
三、病人的体位572
四、硬质支气管镜检查的操作方法573
一、清除呼吸道异物577
五、并发症577
第三节 硬质支气管镜在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577
二、协助进行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580
三、建立紧急气道582
四、治疗大咯血582
第二十一章 喉罩通气道584
第一节 LMA的基本问题584
一、LMA的结构584
二、LMA的型号及选择584
三、改良型LMA584
四、LMA的解剖位置586
第二节 LMA的使用方法587
一、准备工作587
二、麻醉诱导587
三、LMA的插入操作方法588
四、LMA插入困难的常见原因593
五、环状软骨压迫与LMA的使用595
六、LMA位置的评估596
七、LMA位置不当及处理597
八、LMA的维持600
一、常规气道601
第三节 LMA的临床应用601
九、LMA的拔除601
二、LMA用于气管插管602
三、在清醒或镇静病人引导气管插管607
四、LMA在处理困难气道病人中的作用608
五、LMA在呼吸道异常病人的特殊用途611
六、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612
第四节 应用LMA的并发症612
一、误吸和反流612
二、呼吸道梗阻612
四、LMA意外性脱出613
五、通气罩周围漏气613
三、呼吸道损伤和咽喉疼痛613
六、胃胀气614
第五节 应用LMA的其他问题614
一、LMA的优缺点614
二、LMA应用的禁忌证615
第二十二章 食管阻塞式通气管、咽-气管通气道、喉口封闭气道和喉导管616
第一节 食管阻塞式通气管616
一、EOA的结构和通气原理616
二、EOA的操作方法617
四、EOA的并发症619
三、EOA的优缺点619
第二节 咽-气管通气道620
一、结构620
二、使用方法620
三、评价和应用注意事项621
第三节 喉口封闭气道622
一、概述622
二、GASA的基本结构622
三、插入GASA的辅助装置623
四、插入GASA的操作方法623
五、与应用GASA有关的问题623
一、喉导管的结构625
第四节 喉导管625
二、通气原理626
三、使用方法626
四、主要优点626
第二十三章 联合导气管629
第一节 基本问题629
一、联合导气管的结构629
二、ETC的通气原理630
三、ETC的适应证630
第二节 ETC的临床应用631
一、ETC的插入操作方法631
二、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632
三、将ETC更换成气管导管633
四、ETC的临床应用研究636
五、ETC与其他紧急气道装置的比较637
六、ETC的优缺点637
第二十四章 经气管喷射通气技术639
第一节 TTJV的适应证639
一、紧急情况639
二、择期情况639
第二节 TTJV的操作方法640
一、环甲膜穿刺640
三、常用的TTJV系统及其连接643
二、尽可能维持自然呼吸道的通畅性643
第三节 与TTJV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650
一、TTJV的机制和有效性650
二、TTJV系统的选择和注意事项651
三、TTJV的并发症651
第二十五章 经皮扩张环甲膜切开和气管切开技术653
第一节 经皮扩张环甲膜切开术653
一、基本问题653
二、环甲膜的解剖和定位654
三、环甲膜切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654
四、经皮扩张环甲膜切开术655
五、环甲膜切开术的并发症664
六、临床应用665
第二节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666
一、概述666
二、操作技术666
三、注意事项和应用评价669
第二十六章 手术气道技术670
第一节 气管切开术670
一、基本问题670
二、手术前准备672
三、常用气管切开术的操作要点676
五、手术后处理681
四、手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681
第二节 环甲膜切开术687
一、适应证687
二、环甲膜切开术的操作要点688
第三节 手术气道在小儿应用的特殊问题691
一、解剖学特点691
二、手术指征691
三、小儿常用气管套管的特征691
四、小儿手术气道的操作要点694
五、手术后护理要点695
六、并发症697
七、评价699
第二十七章 呼吸道局部麻醉技术700
第一节 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学700
一、对局部麻醉药的要求700
二、常用局部麻醉药的特点700
三、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剂型701
四、局部麻醉药的全身吸收和毒性作用702
第二节 常用的呼吸道局部麻醉方法703
一、直接喷雾法703
二、雾化吸入法706
六、漱口和含服表面麻醉法707
五、神经阻滞法707
三、Labat注射器707
四、经气管麻醉法707
七、填充表面麻醉法708
八、其他方法708
第三节 呼吸道局部麻醉的操作技术709
一、鼻腔和鼻咽部神经阻滞709
二、咽部神经阻滞711
三、喉部神经阻滞713
四、气管和声带的局部麻醉716
五、呼吸道局部麻醉实施中的特殊问题719
第一节 困难气道的定义和分级723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723
第三篇 特殊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技术723
第二十八章 困难气道的定义、原因和处理原则723
二、困难气道的程度724
三、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725
第二节 困难气道和困难气管插管的原因725
一、困难气道的原因725
二、喉镜显露困难的原因734
第三节 困难气道的预测735
一、预测困难气道的原理735
三、预测困难气道的常用方法736
二、预测困难气道的原则736
四、困难气道预测的注意事项745
第四节 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746
一、手术前已预知的困难气道病人747
二、未能预知的困难气道752
三、困难气道病人的通气管理753
四、面罩不能通气且气管插管失败病人的处理755
五、气管内插管的确认755
六、困难气管插管病人的拔管756
一、局部麻醉在困难气道病人的应用758
第五节 与困难气道处理有关的其他问题758
二、肌肉松弛药的选择759
三、最佳直接喉镜和面罩操作标准759
四、环状软骨压迫时的注意事项762
五、喉外部压迫操作的改良方法763
六、其他763
第二十九章 小儿困难气道的处理764
第一节 基本问题764
一、小儿呼吸道的解剖学特点764
二、小儿呼吸道的生理学特点764
三、小儿困难气道的原因和分类765
一、小儿困难气道的评估766
第二节 小儿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766
二、小儿呼吸道管理所需的设备767
三、小儿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772
四、气管插管技术774
五、小儿气管插管深度的确定778
六、手术气道技术779
七、紧急肺通气技术780
第三节 常见小儿困难气道的处理780
一、头部畸形780
二、面部畸形784
三、口腔和舌异常788
四、鼻、腭部和咽部畸形790
五、喉部异常798
六、气管-支气管树异常807
七、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814
八、颈部和脊柱疾病815
第三十章 产科麻醉中的困难气道处理822
第一节 基本问题822
一、困难气道的发生率822
二、困难气道的原因822
三、有发生胃酸误吸综合征的危险823
一、困难气管插管的手术前预测824
第二节 产科病人的气管插管处理824
二、预防产妇误吸的措施825
三、气管插管的处理826
第三节 产科病人气管插管失败的处理方案828
一、原则828
二、择期剖宫产病人气管插管失败的处理828
三、急诊剖宫产病人气管插管失败的处理830
四、胎儿窘迫所致的急诊剖宫产831
五、产妇出血所致的急诊剖宫产832
六、急诊阴道分娩中的呼吸道管理832
八、LMA在产科气管插管失败中的作用833
七、恶性肥胖产妇的呼吸道管理833
九、联合导气管在产科气管插管失败处理中的作用834
第三十一章 常见头、颈部手术病人的呼吸道管理835
第一节 头颈部肿瘤手术835
一、手术前的呼吸道评估835
二、呼吸道的维持838
三、手术中的呼吸道管理840
四、气管导管的拔除841
第二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治疗841
一、疾病概述842
二、手术前病情评估846
三、手术前准备847
四、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要点848
第三节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849
一、麻醉和呼吸道管理困难的原因849
二、手术时机的选择850
三、麻醉和呼吸道管理要点850
第四节 面颈部烧伤瘢痕畸形整复手术854
一、面颈部烧伤瘢痕畸形的特点854
二、呼吸道管理困难的原因855
三、麻醉和呼吸道管理要点859
二、颅面外科手术864
第五节 其他特殊的头颈部手术864
一、食管手术864
第三十二章 严重呼吸道创伤病人的呼吸道管理867
第一节 呼吸道创伤的基本问题867
一、概述867
二、呼吸道创伤的解剖学基础867
三、发生率、罹患率和病死率868
四、呼吸道管理的原则868
第二节 呼吸道相关性结构的损伤869
一、颌面部损伤869
二、钝性呼吸道创伤873
三、穿通性颈部损伤875
四、烧伤和吸入性损伤876
五、颈椎损伤878
第三节 影响创伤病人呼吸道管理的因素883
一、误吸883
二、颅内和眼内损伤885
三、胸部创伤885
第四节 创伤病人的呼吸道评估888
一、原则888
二、呼吸道管理紧急程度的评估888
三、相关问题的评估889
四、呼吸道损伤的特殊评估890
五、鼻出血的评估891
第五节 创伤病人呼吸道管理的原则892
一、呼吸道的维持892
二、特殊呼吸道损伤的处理892
三、鼻出血的处理895
四、气管插管的并发症901
五、气管插管失败的处理902
结语902
一、概述903
二、病因学903
第三十三章 常见呼吸道急症病人的呼吸道管理903
第一节 急性喉阻塞903
三、临床表现904
四、喉阻塞病人呼吸困难的分度905
五、治疗906
第二节 心脏骤停908
一、基本问题908
二、心肺复苏的原则909
三、基础生命支持中的呼吸道管理910
四、进一步生命支持中的呼吸道管理915
一、病因918
第三节 新生儿窒息918
二、临床表现和评估919
三、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要点920
四、新生儿复苏中的呼吸道管理措施922
第四节 呼吸道异物925
一、病因学925
二、病理学925
三、临床表现926
四、呼吸道管理要点928
第五节 急性呼吸道吸入性损伤932
一、病理学特点和临床病程932
二、呼吸道管理要点933
第一节 基本问题935
一、激光辐射的原理和特性935
第三十四章 呼吸道激光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935
二、激光器的组成936
三、激光传导装置937
四、激光治疗呼吸道病变的原理938
五、治疗呼吸道病变的激光装置938
六、激光治疗呼吸道病变的适应证940
二、手术前用药942
四、气管导管的防护处理942
三、麻醉诱导942
一、手术前评估942
第二节 呼吸道激光手术的麻醉处理942
五、气管、支气管树激光手术的麻醉处理948
六、激光喉部手术时的间歇无通气技术952
七、吹入麻醉法953
八、氟烷、安氟烷和异氟烷的可燃性954
第三节 文丘里喷射肺通气955
第四节 呼吸道激光手术中的特殊问题958
一、呼吸道着火的处理958
二、激光对手术室的危害及其防护959
三、手术中注意事项960
一、麻醉药物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961
第三十五章 气道高反应性病人的麻醉处理961
第一节 麻醉中影响气道反应性的因素961
二、麻醉辅助药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964
三、呼吸气体966
第二节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967
一、手术前评估967
二、手术前准备967
三、麻醉方法的选择969
四、麻醉处理969
五、手术中支气管痉挛的诊断和处理970
六、手术后处理974
第三十六章 气管、支气管肿瘤手术病人的麻醉和呼吸道管理975
第一节 疾病概述975
一、病理学975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976
三、手术治疗977
第二节 麻醉处理979
一、手术前病情估计979
二、手术前准备980
三、麻醉处理要点981
四、手术中常用的通气技术981
一、颈部气管手术984
第三节 常见气管、支气管肿瘤切除术的呼吸道管理要点984
二、胸部气管手术986
三、支气管手术的麻醉988
四、隆突重建手术990
五、围手术期呼吸道阻塞的紧急处理991
第三十七章 呼吸道内窥镜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993
第一节 基本问题993
一、呼吸道内窥镜手术麻醉的特点993
二、麻醉的基本要求993
三、理想呼吸道内窥镜手术麻醉方法的条件993
一、手术前呼吸道评估的重要性995
第二节 手术前呼吸道评估995
二、手术前呼吸道评估的内容996
三、手术前呼吸道评估的方法996
第三节 病人的手术前准备997
一、并发疾病的治疗997
二、监测设备的准备997
三、手术前用药997
四、其他998
第四节 呼吸道内窥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998
一、喉和气管的局部麻醉998
二、非气管插管性全身麻醉-自主呼吸999
三、全身麻醉-使用直径细小的气管导管1001
四、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联用喷射通气技术1002
五、全身麻醉-联合使用各种通气方法1003
六、肌肉松弛药在呼吸道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1004
第五节 特殊呼吸道内窥镜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1004
一、小儿病人1004
二、呼吸道异物病人1006
第六节 不同类型呼吸道内窥镜手术的特殊麻醉问题1007
一、基本问题1007
二、特殊麻醉问题1008
三、并发症1010
结语1010
第二节 呼吸功能衰竭病人气管插管的指征1015
一、客观定量标准1015
第四篇 气管插管相关特殊问题1015
第一节 气管插管的目的1015
第三十八章 气管插管指征的确定1015
二、主观定性标准1017
三、其他标准1017
四、客观和主观标准的结合应用1017
第三节 全身麻醉病人气管插管的指征1018
一、控制呼吸道为主要需求的指征1018
二、控制呼吸道为继发性需求的指征1018
一、表现形式和可能机制1020
第一节 对心血管功能的不良影响及其预防1020
第三十九章 气管插管的不良生理学影响及其预防1020
二、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良影响1021
三、对血压增高患者的不良影响1021
四、对脑血管和神经疾病患者的不良影响1022
五、肌肉松弛药和正压通气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1022
六、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措施1023
第二节 对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治1031
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1031
二、对呼吸道反射的不良影响及防治1035
三、气管插管对呼吸道阻力的影响1037
四、对呼吸功能的其他影响1039
第三节 对ICP的不良影响及其预防1041
一、ICP的变化1041
二、ICP升高的原因及其预防1042
第四节 对眼内压的不良影响及其预防1043
一、喉镜和气管插管操作1043
二、琥珀胆碱1043
三、血流动力学变化1046
四、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1046
五、眼部疾病患者麻醉处理的要点1046
二、确认气管导管被误插入食管在严重麻醉事故中的重要性1047
一、与气管导管被误插入食管有关的临床问题1047
第一节 概述1047
第四十章 正确气管内插管的确认1047
三、确认气管内插管理想试验的条件1049
四、确认正确气管内插管的方法和分类1049
第二节 确认气管内插管的常用方法及其临床应用1050
一、直视气管导管位于声带之间1050
二、经口触摸气管导管的位置1052
三、观察和触诊胸部运动1053
四、呼吸音听诊1053
六、上腹部听诊和腹部膨隆的观察1054
七、联用上腹部和双侧腋部听诊1054
五、支气管内插管1054
八、贮气囊的顺应性和再膨起性1055
九、贮气囊随自主呼吸的运动1055
十、套囊操作和颈部触诊1055
十一、按压胸骨时有呼出气流声1056
十二、气管导管上水蒸气的凝结1057
十三、电子金属探测器1058
十四、图像听诊器1059
十五、鼻胃管和胃吸引法1059
十六、Eschmann引导器1059
十七、光导纤维支气管镜1060
十九、脉搏氧饱和度仪和发绀的观察1061
十八、经气管透光试验1061
二十、呼出气中CO2的测定1063
二十一、食管探测装置/自膨性球囊1067
二十二、胸部X线检查1073
第四十一章 气管导管套囊的结构和临床应用1074
第一节 套囊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074
一、套囊1075
二、充气装置1078
三、限制套囊内压的装置1078
四、套囊的功能1080
五、套囊设计的推荐1080
一、测量套囊对气管壁压力的方法1081
第二节 有关气管导管套囊的基础和临床研究1081
二、气管导管对喉内的压力1083
三、套囊和气管直径与气管壁压力的比值1083
四、套囊内压和气管血流1084
五、气管的病理学改变与套囊内压的关系1085
六、套囊内压的动态变化1086
七、N2O向套囊内的弥散1088
八、套囊内压随使用时间延长而降低1089
九、有关应用套囊中误吸的研究1090
一、套囊位置与气管导管前端的关系1092
第四节 套囊的临床应用和管理1092
二、套囊的充气操作1093
三、减少套囊对气管损伤的措施1093
四、长期气管插管中套囊内压的控制和监测1094
五、套囊管理的标准方案1098
第四十二章 气管导管的更换技术1099
第一节 适应证1099
一、紧急或绝对适应证1099
二、非紧急或相对适应证1099
一、直接喉镜技术1100
第二节 更换气管导管的操作技术1100
二、气管导管交换器技术1101
三、FOB技术1108
第三节 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1111
一、一般问题1111
二、选择气管导管更换技术的原则1113
三、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注意事项1114
第四十三章 气管导管拔除困难及其处理技术1119
第一节 概述1119
第二节 气管导管不能拔除的原因及其处理1119
一、套囊放气失败1119
二、气管导管过粗和套囊过大1120
三、气管导管被固定在周围组织结构上1121
第三节 高危性拔管1121
一、高危性拔管的分类1121
二、常见的高危性拔管及其特征1123
第四节 拔管方案1126
一、常规拔管1126
二、潜在性拔管困难或再次气管插管困难的处理1127
第四十四章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1132
第一节 概述1132
一、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分类1132
二、影响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因素1134
第二节 气管插管操作时的并发症1135
一、直接损伤1135
二、颈椎骨折和(或)不全脱位1139
三、眼睛损伤1139
四、纵隔气肿和气胸1139
五、误吸胃内容物和其他异物1139
六、意外性食管内插管1140
七、气管导管位置不当1140
八、喉镜出现故障1140
九、生理反射性不良影响1140
一、呼吸道梗阻1141
第三节 气管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1141
二、气管导管意外性脱出1146
三、呛咳1146
四、气压伤1146
五、气管导管着火1147
六、鼻气管导管留置中的特殊感染并发症1148
第四节 气管导管拔除后的并发症1148
一、早期并发症1148
二、中期并发症1154
三、晚期并发症1154
二、临床意义1159
一、拔管的病理生理学反应1159
第五节 拔管的病理生理学反应、意义及其预防1159
三、预防措施1160
第四十五章 气管插管病人的镇痛、镇静和肌肉松弛处理1161
第一节 疼痛控制的基本问题1161
一、疼痛控制的作用1161
二、疼痛的评估1161
三、ICU常用的镇痛方法1162
第二节 常见ICU病人的疼痛问题1169
一、创伤1169
二、肋骨骨折或梿枷胸1169
五、心脏手术1170
三、面部或长骨骨折1170
四、手术后疼痛1170
六、脊柱手术1171
七、心肌梗死1171
八、神经外科1171
九、癌痛1171
第三节 镇痛治疗效果的研究1171
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1172
四、对肺功能的影响1172
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172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172
一、对应激反应的影响1172
第四节 ICU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处理1173
一、苯二氮?类药物的应用1173
二、丙泊酚的应用1175
第五节 ICU机械通气病人的肌肉松弛处理1175
一、应用肌肉松弛药的指征和目的1175
二、常用的肌肉松弛药1176
三、肌肉松弛药在ICU的应用1180
四、残余肌肉松弛作用的识别和拮抗1182
五、ICU病人应用肌肉松弛药的不良影响和注意事项1184
二、危险因素1186
一、发生率1186
第四十六章 呼吸道误吸的预防和治疗1186
第一节 呼吸道误吸的基本问题1186
三、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1187
四、决定误吸发病率的因素1188
第二节 呼吸道误吸的预防1190
一、手术前禁食1190
二、麻醉诱导前胃内容物吸引1191
三、环状软骨压迫1191
四、其他措施1192
一、LES张力和胃-食管运动1193
第三节 消除呼吸道误吸病因的措施1193
二、降低胃酸量1194
第四节 误吸性肺炎的治疗1196
一、清理呼吸道1196
二、机械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1196
三、糖皮质激素的应用1197
四、抗生素1197
五、循环支持1197
一、适应证1201
第一节 呼吸道吸引技术1201
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意义1201
第四十七章 改善危重症病人呼吸道功能的治疗技术1201
第五篇 呼吸道管理相关治疗技术1201
三、吸引设备1202
四、吸引导管的要求及其选用1203
五、吸引技术1204
六、并发症1206
第二节 胸部物理治疗和咳嗽功能训练1206
一、胸部物理治疗1206
二、咳嗽功能的训练1211
三、呼吸道清洁技术的效果评价1212
一、目的1213
第三节 间歇正压呼吸1213
二、IPPB的实施1214
第四十八章 氧治疗技术1215
第一节 氧治疗的基本问题1215
一、氧降阶梯1215
二、机体的氧贮存及氧治疗的意义1216
三、水蒸气对吸入氧浓度的影响1216
四、吸入氧浓度与PAO2的关系1216
五、影响PAO2的因素1217
六、氧运输和组织缺O21218
七、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和氧治疗1218
一、低流量供氧系统1219
第二节 供氧系统的分类和特点1219
八、氧治疗的其他作用1219
二、高流量供氧系统1220
第三节 常用的氧输送装置和氧源1220
一、低流量供氧装置1220
二、高流量供氧装置1226
三、其他供氧装置1229
四、氧源1231
一、与供氧系统相关的并发症1234
二、与氧治疗相关的病理生理并发症1234
第四节 氧治疗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1234
五、选择供氧装置的原则1234
三、氧治疗的注意事项1235
第四十九章 吸入气体的湿化处理技术1237
第一节 基本问题1237
一、湿度1237
二、温度与湿度之间的关系1238
三、吸入气体的湿化1239
四、正常的湿化过程以及麻醉的影响1239
五、吸入干燥气体的危害1240
六、吸入气体湿化疗法的适应证1241
七、吸入气体湿化疗法的标准1241
二、热量和湿度交换器1242
第二节 湿化气体的措施1242
一、湿化源1242
三、常用的湿化装置1246
四、雾化器1251
五、其他简便的湿化方法1252
第三节 吸入气湿化疗法的注意事项1252
一、防止湿化过度1252
二、严格控制湿化温度1253
三、防止细菌污染1253
四、防止窒息1253
一、气溶胶的定义1254
二、气溶胶的性质1254
第五十章 气溶胶吸入治疗技术1254
第一节 基本问题1254
第二节 气溶胶的形成1255
一、定量吸入器和贮雾器1255
二、干粉吸入器1257
三、雾化器1258
第三节 气溶胶的相关药理学1263
一、气溶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1263
二、影响吸入粒子在肺内分布的因素1265
三、吸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1266
一、适应证1268
二、气溶胶装置的选用1268
第四节 气溶胶吸入疗法的临床应用1268
三、气溶胶吸入治疗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1269
四、抗生素气溶胶吸入给药1272
五、气溶胶吸入给药的毒副作用1272
六、气溶胶吸入治疗的注意事项1273
第五十一章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1274
第一节 NO吸入治疗的基础1274
一、NO在体内的合成、存在形式及其相关的化学反应1274
三、NO的病理生理作用1275
二、NO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1275
第二节 NO吸入治疗的输气系统1276
一、NO气体储存系统1276
二、NO气体稀释系统1276
三、NO气体输送系统1277
第三节 NO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1278
一、肺高压1278
二、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1279
三、肺、支气管疾患1279
四、手术中单肺通气1279
二、NO吸入治疗的监测1280
一、NO吸入治疗的毒、副作用1280
五、内毒素休克1280
第四节 NO吸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1280
第五十二章 机械通气治疗技术1282
第一节 生理学问题1282
一、呼吸的力学1282
二、肺泡时间常数1284
三、心-肺耦联1285
四、肺通气和肺血流灌流之间的关系1286
第二节 病理学方面的问题1287
一、急性呼吸功能衰竭1287
二、呼吸功1289
三、心功能衰竭1290
第三节 应用机械通气进行肺功能支持的基本原理1291
一、完全性或部分性通气支持1291
二、最小振幅性通气1292
三、提高吸入氧浓度1292
第四节 常用的机械通气方式和临床应用1293
一、持续气道正压1293
二、呼吸末正压1298
三、间歇指令通气1300
四、控制性机械通气1301
五、辅助及辅助控制通气1302
六、高频喷射通气1304
七、压力支持通气1306
八、分隔肺通气1307
九、气道压释放通气1310
十、分钟指令通气1312
十一、压力控制通气1313
十二、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和容积支持通气1314
十三、适宜支持通气1317
一、撤离机械通气支持前病人的评估1318
第四节 机械通气支持的撤离1318
二、病人撤机前的精神准备1320
三、通气挑战1320
四、逐渐撤机1321
五、撤机中的氧合1321
六、撤机困难或失败的原因和处理1321
第五节 机械通气治疗的并发症1324
一、通气分布紊乱1324
二、气压伤/容量伤1324
三、器官系统功能障碍1324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328
一、基本问题1328
第一节 经光导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肺不张1328
第五十三章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症治疗中的特殊应用1328
三、常用方法1330
四、注意事项1331
第二节 经FOB治疗大咯血1332
一、概述1332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332
三、治疗原则1333
四、FOB治疗的方法1333
五、应用FOB治疗大咳血的注意事项1335
一、呼吸道烧伤的FOB检查1336
第三节 FOB在呼吸道烧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1336
二、FOB在呼吸道烧伤治疗中的应用1337
三、注意事项1338
第四节 FOB在危重症病人中的特殊应用1338
一、在危重症病人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1338
二、缓解哮喘持续状态1339
三、在危重症病人呼吸道急症中的应用1339
第五十四章 胸壁切开置管术1341
第一节 应用指征1341
一、气胸的引流1341
第二节 胸壁切开置管术的实施1342
一、所需物品1342
二、排出胸膜腔液体1342
二、置管部位的选择1343
三、胸膜腔引流管的选择1343
四、胸膜腔引流管的插入方法1343
五、胸膜腔引流管的固定方法1345
六、引流和收集系统1346
七、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作用1347
八、拔除胸膜腔引流管的指征和方法1347
四、皮下气肿1348
七、复发性气胸1348
六、持续气体外漏1348
五、气胸引流失败1348
二、肺和其他胸内结构损伤1348
三、胸膜腔引流管被误置于胸膜腔外1348
一、出血1348
第三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1348
八、感染1349
第五十五章 经气管给药治疗1350
第一节 经气管应用急救药物1350
一、经气管给药的吸收1350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351
四、可经气管应用的急救药物1352
三、贮库效应1352
第二节 经气管应用抗感染药物1354
一、基本问题1354
五、不能经气管应用的药物1354
二、临床应用1355
第三节 经气管应用祛痰剂1357
一、水1357
二、盐水1358
三、碳酸氢钠溶液1358
四、乙酰半胱氨酸1358
六、美司钠1359
五、半胱甲酯1359
第五十六章 危重症病人呼吸道感染的防治1360
第一节 基本问题1360
一、呼吸道细菌栖息的部位1360
二、病原菌的种类1361
三、危重症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途径和机制1362
第二节 危重症病人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诊断1365
一、临床资料及其特点1365
二、X线检查技术1366
三、血白细胞总数和分类1369
四、病原学诊断1370
一、全面的感染控制1376
二、减少口咽部、气管和胃内的细菌寄殖1376
第三节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1376
三、减少口咽部、气管或胃内致病菌的吸入1377
四、减少呼吸道管理和治疗器具所致的感染1378
五、增加宿主的廓清机制1379
第四节 呼吸道感染的治疗1379
一、常用的抗生素1379
二、抗生素在呼吸系统的分布1383
三、危重症病人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1384
六、抗生素治疗1385
四、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1385
五、抗生素的气溶胶吸入1385
七、抗生素的联合应用1389
八、在FOB引导下局部应用抗生素1389
九、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1389
第五十七章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综合治疗1391
第一节 基本问题1391
一、病因1391
二、呼吸功能衰竭的分类1392
三、病理生理学1392
一、 临床表现1393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1393
二、 血气分析1396
三、 呼吸功能衰竭的分度1396
四、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1396
第三节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综合治疗1397
一、病因治疗1397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1397
三、氧治疗1398
四、机械通气1401
五、控制感染1401
七、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与电解质紊乱1402
六、维持循环功能稳定1402
八、营养支持1403
九、高黏血症的治疗1403
十、并发症的防治1404
第五十八章 围麻醉期常见的呼吸功能异常及其处理1405
第一节 呼吸道梗阻1405
一、急性上呼吸道梗阻1405
二、急性下呼吸道梗阻1407
三、维持呼吸道通畅方法的选用原则1408
第二节 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1409
一、常见的类型和原因1409
二、麻醉期间呼吸功能的维持1411
第三节 麻醉期间的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1413
一、急性肺不张1413
二、肺栓塞1414
三、张力性气胸1415
四、麻醉期间的急性肺水肿1415
第六篇 其他问题1419
第五十九章 呼吸道管理中的监测1419
第一节 呼吸功能的临床观察1419
一、呼吸运动1419
二、呼吸音1420
三、皮肤黏膜颜色的观察1421
四、触诊和叩诊1421
第二节 肺通气功能的监测1421
一、呼吸容量监测1421
二、通气压力监测1426
三、旁气流通气监测1428
第三节 氧交换有效性的监测1432
一、吸入氧浓度监测1432
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1435
第四节 呼气末CO2分压监测1437
一、正常的CO2曲线图及其分析法1438
二、呼吸道管理中常见的异常CO2曲线图1439
三、PETCO2监测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1443
第五节 血气分析1444
一、血气分析仪的电极和测定原理1444
二、血气分析指标的正常值及意义1446
三、影响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1447
第六节 循环功能的监测1448
一、心电图1448
二、无创血压监测1449
一、常用的报警装置1450
第七节 呼吸道管理中监测仪器的报警及处理1450
二、报警信号1451
三、报警优先1452
四、报警系统的临床应用1453
五、假性报警及其处理1454
第六十章 呼吸道管理器械的消毒处理1455
第一节 基本问题1455
一、消毒、灭菌和清洁的基本概念1455
二、呼吸道管理器械消毒的原则1456
三、器械和设备的等级1456
第二节 呼吸道管理器械和用品的清洁方法1457
一、清洁方法的选择1457
五、无菌器具和物品的存放原则1457
四、设备消毒的基本程序1457
二、清洁前的准备工作1458
三、器械的刷洗1458
四、特殊污物的清洁方法1458
五、冲洗和干燥处理1458
第三节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1459
一、物理灭菌消毒法1459
二、化学消毒法1460
第四节 呼吸道管理器械和用具污染的预防1463
一、使用细菌滤器1463
二、器械的选择1464
三、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465
四、清洗房间和手术室的预防措施1465
五、职业性感染传播的防护措施1465
第五节 特殊呼吸道管理器具的的消毒和保存处理1466
一、麻醉推车1466
二、贮气瓶1466
三、麻醉机1466
四、CO2吸收器、单向活瓣和排气活阀1466
五、贮气囊1466
九、呼吸机1467
八、麦氏通气环路1467
七、Y形接头1467
六、呼吸管道1467
十、废气清除系统1468
十一、面罩和四头带1468
十二、通气道1469
十三、喉镜片、插管芯和插管钳1469
十四、光导纤维内窥镜1469
十五、气管导管及其接头1470
十六、人工复苏囊1470
一、初步处理1471
第六节 特殊感染或传染病患者呼吸道管理器具的消毒处理1471
十八、其他用具的消毒1471
十七、监测装置1471
二、彻底处理1472
第七节 呼吸道管理器具消毒和灭菌效果的监测1473
一、热力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1473
二、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1473
三、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1473
四、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监测1474
五、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1474
六、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1474
主要参考文献1476
中英文索引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