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验员实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化验员实用手册
  • 夏玉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22999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1172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1210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化验员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分析检验的作用与方法的分类1

一、分析检验的作用1

二、分析检验方法的分类1

1.感官检验1

第一章 化验室1

2.理化检验3

3.实际试用观察检验5

第二节 化验室的基本要求5

一、化验室的分类与职责5

二、化验室用房的要求5

1.化学分析室6

2.精密仪器室6

3.辅助室6

2.玻璃量器等级分类7

表1-2 常用玻璃仪器一览表7

表1-1 玻璃的化学组成、性质及用途7

第一章 化验室7

一、玻璃仪器的特性及化学组成7

1.常用的玻璃仪器7

二、常用玻璃仪器名称、规格、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7

第三节 化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及石英制品7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10

3.部分特殊玻璃仪器10

四、玻璃仪器的干燥11

表1-3 洗涤砂芯玻璃滤器常用洗涤液11

1.喷灯12

六、简单玻璃加工操作12

五、玻璃仪器的管理12

5.拉毛细管13

6.玻璃刻记号13

4.弯曲玻璃管13

3.拉制滴管13

2.玻璃管的切割方法13

一、瓷器皿与刚玉器皿14

1.瓷器皿14

七、石英玻璃与玛瑙仪器14

1.石英玻璃14

第四节 化验室使用的非玻璃器皿与器材14

2.玛瑙研钵14

2.刚玉器皿15

二、金属器皿15

1.铂器皿15

表1-4 常用瓷器皿的规格与用途15

2.其他金属(金、银、镍、铁等)器皿16

表1-5 常用熔剂适用的坩埚17

四、滤纸、滤膜与试纸17

1.滤纸17

2.聚四氟乙烯器皿17

1.聚乙烯和聚丙烯器皿17

三、塑料器皿17

表1-7 常用膜的种类、型号、规格、生产厂家18

表1-6 国产滤纸的型号与性质18

2.滤膜18

表1-10 常用的指示剂试纸和试剂试纸的制备方法和用途19

表1-9 精密pH试纸19

表1-8 广域pH试纸19

3.试纸19

五、化验室常用的其他用品20

表1-11 常用橡胶塞、软木塞的规格22

表1-12 常用橡胶管和医用乳胶管的规格22

表1-13 常用毛刷的品种和规格23

表1-14 常用维修工具23

表1-15 各种型号干电池的性能24

表1-16 标准筛对照表25

一、电热设备25

第五节 化验室常用的电器设备25

1.电炉25

表1-17 箱式电阻炉、管式电阻炉、电热板常用规格26

4.高温炉26

3.电热套26

2.电热板26

5.电热恒温箱28

6.远红外线干燥箱29

表1-18 KWY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主要技术规格29

1.电冰箱30

二、制冷设备30

2.空气调节器31

1.电动离心机32

三、电动设备32

2.电动搅拌器33

3.电磁搅拌器33

4.振荡器33

四、交流稳压器34

5.超声波清洗机34

表1-19 万用表上常用的字母、符号35

五、万用电表35

1.结构35

2.使用注意事项36

1.电烙铁37

六、电烙铁、验电笔和熔断器37

2.验电笔38

3.熔断器38

七、保护地线38

第六节 化验室物品与仪器的管理39

一、化验室常用物品与仪器设备的管理39

二、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39

表1-20 8号铁丝在各种土质中的接地电阻值39

第七节 天平41

表1-21 国内外部分天平型号一览表41

一、台秤42

二、部分机械加码分析天平43

1.杠杆天平的原理43

2.部分机械加码分析天平的结构43

3.天平的安装44

4.使用方法45

5.砝码45

三、单盘分析天平45

1.原理与特点45

2.单盘天平的结构46

3.单盘天平的安装47

4.单盘天平的使用方法47

四、电子天平47

1.电子天平的称量原理47

2.电子天平的特点48

五、天平的使用规则48

六、天平的称量方法49

1.直接称量法49

2.固定质量称祥法49

3.减量(差减)称量法49

二、计算器的结构50

第八节 计算仪器—电子计算器50

一、电子计算器的分类50

三、按键的标志和作用51

五、使用注意事项54

四、显示的符号及意义54

六、选购电子计算器时注意事项55

七、用电子计算器计算实例56

2.计算溶液的pH值58

1.指定浓度溶液的配制58

八、化验室电子计算器计算应用实例58

3.计算缓冲溶液的pH值59

6.计算重量法分析结果60

5.计算溶液离子电对电位60

4.计算溶液的离子活度60

7.溶度积运算61

第九节 化验用水61

8.统计计算61

一、蒸馏法制备化验用水62

二、离子交换法制备化验用水62

1.离子交换树脂及交换原理62

2.离子交换装置63

3.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装柱和再生63

1.无氯水65

4.无砷水65

2.无氨水65

3.无二氧化碳水65

五、特殊要求的化验用水的制备65

四、超纯水制备装置65

三、电渗析法制纯水65

5.无铅(无重金属)水66

6.无酚水66

7.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66

六、化验用水的质量要求66

1.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66

2.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容器与贮存66

表1-22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技术要求66

3.化验用水中残留的金属离子量67

表1-23 各种方法制备的化验用水残留金属离子的含量67

七、化验用水的质量检验67

1.pH值检验67

2.电导率的测定67

3.可氧化物质限量试验68

4.吸光度的测定68

5.蒸发残渣的测定68

表1-24 理论纯水的电导率和换算系数68

表1-25 化学试剂的分级69

6.可溶性硅的限量试验69

第十节 化学试剂69

一、化学试剂的分级和规格69

表1-26 重铬酸钾试剂中杂质最高含量69

二、化学试剂的包装及标志70

三、化学试剂的选用与使用注意事项70

表1-27 特殊规格的化学试剂70

四、化学试剂的管理与安全存放条件71

表1-28 常用酸、碱试剂的一般性质73

五、常用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73

表1-29 常有盐类和其他试剂的一般性质74

2.防爆常识77

1.防火常识77

一、化验室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77

第十一节 化验室的安全77

表1-30 常见的易爆混合物78

3.灭火常识78

表1-31 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混合时的爆炸极限(可燃性极限)78

表1-33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79

1.化学毒物的分级79

二、化学毒物的中毒和救治方法79

表1-32 火灾的分类及可使用的灭火器79

表1-34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80

表1-35 常见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毒症状和救治方法80

2.常见毒物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80

1.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伤的注意事项81

三、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伤81

2.化学烧伤的急救和治疗82

四、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82

表1-36 常见化学烧伤的急救和治疗82

1.化验室的废气82

2.化验室的废水82

表1-37 中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83

表1-38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83

表1-39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83

4.汞中毒的预防84

3.化验室的废渣84

2.气瓶内装气体的分类85

1.气瓶与减压阀85

五、高压气瓶的安全85

表1-40 高压气瓶的颜色和标志86

4.几种压缩可燃气和助燃气的性质和安全处理86

3.高压气瓶的颜色和标志86

六、安全用电常识87

5.气瓶安全使用常识87

七、化验人员安全守则88

1.干燥剂的通性89

一、干燥剂89

第十二节 化验室常用干燥剂与吸收剂89

表1-41 常用干燥剂的干燥能力89

表1-42 各种干燥剂的通性89

2.气体干燥用的干燥剂90

表1-43 气体干燥用的干燥剂90

表1-44 有机化合物干燥用的干燥剂91

6.常用化合物的干燥91

4.分子筛干燥剂91

3.有机化合物干燥用的干燥剂91

5.容量法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91

表1-45 分子筛的化学组成及特性91

表1-46 分子筛按分子大小吸附分类92

表1-47 容量法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92

表1-48 常用化合物的干燥条件92

表1-49 常见气体的吸收剂94

二、气体吸收剂94

第十三节 化验室常用的致冷剂与粘合剂94

一、致冷剂94

表1-50 盐和水(冷至15℃)混合所达最低温度95

表1-51 盐或酸与雪或碎冰混合所达最低温度95

表1-52 盐、碱、酸和冰混合所达最低温度95

表1-53 用于致冷的液态气体95

二、粘合剂96

1.有机类粘合剂96

2.无机类粘合剂97

第十四节 掩蔽剂与解蔽剂97

一、阳离子掩蔽剂97

表1-54 阳离子的掩蔽剂98

二、阴离子和中性分子掩蔽剂100

表1-55 阴离子和中性分子的掩蔽剂100

表1-56 常用的解蔽剂101

四、强合滴定中的掩蔽剂101

三、解蔽剂101

表1-57 络合滴定中的掩蔽剂102

表1-58 常用有机溶剂的一般性质106

第十五节 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106

一、常用有机溶剂的一般性质106

表1-59 有机溶剂间的互溶性107

二、有机溶剂间的互溶性107

2.低毒溶剂108

四、有机溶剂的易燃性、爆炸性和腐蚀性108

1.溶剂着火的条件108

2.溶剂着火的爆炸性108

3.使用易燃溶剂的注意事项108

3.有毒溶剂108

1.无毒溶剂108

三、有机溶剂的毒性108

1.用干燥剂脱水109

五、有机溶剂的脱水干燥109

4.有机溶剂的腐蚀性109

表1-60 适于制作有机溶剂容器的合成材料109

3.卤代烃的精制110

2.芳香烃的精制110

2.分馏脱水110

3.共沸蒸馏脱水110

4.蒸发干燥110

5.用干燥的气体进行干燥110

六、有机溶剂的纯化110

1.脂肪烃的精制110

11.含硫化合物的精制111

10.含氟化合物的精制111

9.酯的精制111

8.脂肪酸和酸酐的精制111

7.酮的精制111

6.醚、缩醛的精制111

5.酚的精制111

4.醇的精制111

表1-61 有机溶剂的应用领域112

七、有机溶剂的应用112

表1-62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114

八、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114

表2-2 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116

表2-1 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116

第二章 计量单位与基本常数116

第二章 计量单位与基本常数116

第一节 计量单位116

一、国际单位制116

1.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116

2.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116

3.国际单位制(SI)导出具有专门名称的单位116

4.国际单位制(SI)的词头117

表2-4 国际单位制(SI)的词头117

表2-5 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117

表2-3 国际单位制(SI)导出具有专门名称的单位117

5.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117

6.暂时与国际单位制(SI)并有时单位118

表2-6 暂时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118

表2-7 国家选定的其他非国际单位119

2.面积单位119

3.体积与容积单位119

三、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间的换算119

1.长度单位119

表2-10 体积与容积单位间的换算表119

表2-9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表119

表2-8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表119

表2-13 质量流量单位间的换算表120

表2-11 质量单位的换算表120

表2-12 压力单位的换算表120

6.质量流量单位120

5.压力单位120

4.质量单位120

表2-14 体积流量单位间的换算表121

表2-15 功、能、热量单位间的换算表121

8.功、能、热量单位121

7.体积流量单位121

表2-17 导热系数(热导率)单位间的换算表122

表2-16 功率单位间的换算表122

表2-18 传热系数单位间的换算表122

表2-19 温度单位间的换算表122

13.比热容单位122

12.温度单位122

11.传热系数单位122

10.导热系数单位122

9.功率单位122

表2-20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123

16.电磁量单位123

18.放射性同位素的量度单位123

17.光学单位123

四、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123

15.磁通量密度单位123

14.磁场强度单位123

第二节 基本常数124

一、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的电子层排布124

表2-21 元素周期表125

表2-22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126

四、化学和分析化学检索工具127

表2-23 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1989)、熔点、沸点和密度128

二、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128

表2-24 基本物理常数表(1986年国际标准)130

三、基本物理常数130

四、希腊字母及其读音131

表2-25 希腊字母及其读音131

表3-1 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132

第一节 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132

第三章 常见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132

第三章 常见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132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161

表3-2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162

表3-3 有机官能团的名称和符号181

一、有机官能团的名称和符号181

第三节 其他181

表3-4 塑料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182

1.塑料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182

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品种、性能和用途182

表3-5 合成橡胶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183

2.合成橡胶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183

3.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184

4.化学纤维的分类和名称对照184

表3-6 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184

三、常见化合物的俗名或别名185

表3-7 化学纤维的分类185

表3-8 化学纤维名称对照表185

表3-9 常见化合物的俗名或别名185

表3-10 水的离子积(Kw)188

表3-11 水的密度188

四、水的重要常数188

1.水的离子积(KW)188

2.水的密度188

3.水的沸点188

表3-12 水的沸点189

表3-13 水的蒸汽压189

表3-14 水的介电常数189

表3-15 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系数(25℃)189

4.水的蒸汽压189

5.水的介电常数189

五、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系数189

六、酸、碱、盐的活度系数190

表3-16 酸、碱、盐的活度系数(25℃)190

表3-17 水与几种非水溶剂的沸点、冰点、沸点升高和冰点降低常数191

表3-18 主族元素水合离子的颜色191

八、水合离子的颜色191

七、水与几种非水溶剂的沸点、冰点、沸点升高和冰点降低常数191

表3-19 副族元素水合离子的颜色192

表3-21 氧化还原标准电极电位(25℃)193

十、氧化还原标准电极电位193

九、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193

表3-20 各种温度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193

2.固体物质的萃取——索氏提取197

表3-22 各种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25℃)202

十一、溶度积202

十二、元素的原子及其离子的电离电势208

表3-23 元素的原子及其离子的电离电势209

第四章 溶液及其配制方法210

第一节 溶液配制时常用的计量单位210

一、质量210

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10

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10

四、体积210

五、密度210

六、物质的量210

七、摩尔质量211

1.摩尔质量的计算211

2.摩尔质量、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211

第四章 溶液及其配制方法212

表4-1 分析化学上常见的新旧计量单位对照表212

八、分析化学上常见的新旧计量单位的对照212

1.质量百分浓度与质量分数213

表4-2 分析化学中溶液浓度的一般表示方法213

一、百分浓度213

第二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213

2.体积百分浓度与体积分数214

表4-3 常用酸、碱试剂的密度与浓度214

3.质量体积百分浓度215

4.其他215

二、体积比浓度215

三、滴定度215

四、相对密度和波美度216

五、物质的量浓度216

八、溶液浓度间的换算217

七、质量摩尔浓度217

六、质量浓度217

1.质量百分浓度的稀释方法218

2.物质的量浓度的稀释方法219

3.质量百分浓度与质量摩尔浓度间的换算219

4.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间的换算219

5.质量浓度与体积浓度间的换算220

6.各类溶液浓度之间的换算公式220

九、溶液标签的书写220

表4-4 常用溶液浓度间的换算公式220

第三节 常用溶液的配制221

一、常用酸、碱的一般性质221

表4-5 常用酸、碱的一般性质221

表4-6 常用酸溶液的配制方法222

表4-7 常用碱溶液的配制方法222

二、常用酸溶液222

三、常用碱溶液222

四、常用盐溶液223

表4-8 常用盐溶液的配制方法(配制量均为1L)223

五、常用试剂饱和溶液225

六、某些特殊试剂溶液225

表4-9 常用试剂饱和溶剂液的配制方法225

表4-10 某些特殊试剂溶液的配制方法225

表4-11 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226

七、指示剂溶液226

1.酸碱指示剂226

表4-12 常用双组分酸、碱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227

表4-13 常用多组分酸碱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228

表4-14 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228

2.氧化还原指示剂228

表4-16 常用吸附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229

4.吸附指示剂229

表4-15 常用金属离子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229

3.金属离子指示剂229

第一节 误差230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230

1.系统误差230

2.偶然误差230

第五章 误差、有效数字、数据处理与分析测试中质量保证230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231

1.准确度231

2.精密度232

3.公差234

4.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234

第二节 有效数字235

一、有效数字的使用235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236

三、有效数字计算法则236

四、化验分析工作中正确运用有效数字及其计算法则237

4.4d法238

3.分析结果的判断238

2.原始数据必须进行系统误差的校正238

1.原始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须与测量仪器的精度一致238

一、原始数据与分析结果的判断238

第三节 数据处理238

5.Q检验法239

表5-1 置信水平的Q值239

1.例行分析239

二、分析结果的报告239

第五章 误差、有效数字、数据处理与分析测试中质量保证239

表5-2 置信系数t值240

3.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40

2.多次测量结果240

2.F检验法241

1.t检验法241

三、化验方法可靠性的检验241

表5-3 95%置信度的F值242

四、工作曲线的一元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243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44

1.人员的技术能力245

一、分析测试中质量控制245

第四节 分析测试中的质量保证245

2.实验室的仪器设备246

3.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247

4.妥善保存重要的技术资料253

1.实验室内部质量评定253

2.实验室外部质量评定253

二、分析测试的质量评定253

三、分析测试的质量控制图254

1.x质量控制图254

3.极差R质量控制图255

2.?平均值质量控制图255

表5-4 计算3σ控制限的参数256

4.质量控制图的使用257

6.质量控制图的应用范例258

5.质量控制图用于寻找发生脱离控制的原因258

1.国际标准260

二、标准及其级别260

第一节 标准化与标准260

第六章 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260

一、标准化260

3.国家标准261

2.区域标准261

4.行业标准262

5.地方标准262

6.企业标准262

1.基础标准263

三、标准分类263

2.产品标准263

3.方法标准263

4.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263

四、产品质量分级264

第二节 标准方法264

一、标准方法264

二、分析方法的影响因素265

1.方法的准确度265

2.方法的精密度265

3.方法的灵敏度265

4.检测限和分析空白266

5.方法的线性范围266

6.基体效应266

7.方法的耐变性266

三、标准分析方法通常的书写格式266

第三节 我国已颁布的有关分析化验的标准方法(国标)267

表6-1 综合类国家标准268

第六章 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268

1.综合类国家标准268

2.农业、林业类国家标准269

表6-2 农业、林业类国家标准269

3.医药、卫生、劳动保护类国家标准275

表6-3 医药、卫生、劳动保护类国家标准275

4.矿业类国家标准278

表6-4 矿业类国家标准278

5.能源类(石油、核技术)国家标准288

表6-5 能源类(石油、核技术)国家标准288

表6-6 化工类国家标准292

6.化工类国家标准292

表6-7 冶金类国家标准309

7.冶金类国家标准309

8.食品类国家标准329

表6-8 食品类国家标准329

9.环境保护类国家标准334

表6-9 环境保护类国家标准334

10.其他类国家标准338

表6-10 其他类国家标准338

第四节 标准物质347

一、标准物质基本特征347

二、标准物质的分类及其主要用途350

第五节 我国现用的部分标准物质350

1.铁与钢的标准物质350

2.标准物质的主要用途350

一、国家标准物质(GBW)350

1.标准物质的分类350

表6-11 铁与钢的标准物质351

表6-12 非铁合金标准物质351

2.非铁合金标准物质351

4.金属中气体标准物质352

5.气体标准物质352

6.岩石、土壤标准物质352

3.高纯金属标准物质352

表6-16 岩石、土壤标准物质352

表6-15 气体标准物质352

表6-14 金属中气体标准物质352

表6-13 高纯金属标准物质352

表6-19 生物物质的标准物质354

表6-18 化工产品标准物质354

表6-20 水中金属离子标准物质354

表6-17 煤、煤飞灰和焦炭的标准物质354

9.生物物质的标准物质354

8.化工产品标准物质354

7.煤、煤飞灰、焦炭的标准物质354

10.水中金属离子标准物质354

14.电子探针标准物质355

13.标准白板和色板、渗透管355

12.燃烧热标准物质355

11.pH值标准物质355

表6-21 pH值标准物质355

表6-22 电子探针标准物质355

表6-23 元素溶液实物国家标准356

二、实物国家标准(GSB)356

1.元素溶液实物国家标准356

表6-24 环境实物国家标准357

2.环境实物国家标准357

表6-25 钢铁实物国家标准358

3.钢铁实物国家标准358

2.有机标准溶液359

1.无机标准溶液359

3.固体实物标准样品359

三、其他实物标准物质(标样)359

表6-26 固体实物标准样品359

4.大气监测液体标准样品359

7.发射光谱实物标准样品360

表6-29 发射光谱实物标准样品360

表6-28 无机纯气体360

表6-27 有机纯气体360

6.无机纯气体360

5.有机纯气体360

第六节 化验中常用的标准深液及其配制361

一、常用的基准试剂(物质)361

表6-30 容量分析中常用的基准试剂361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362

二、容量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62

2.盐酸标准溶液363

3.硫酸标准溶液364

4.碳酸钠标准溶液365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365

6.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366

7.溴标准溶液367

8.溴酸钾标准溶液367

9.碘标准溶液367

10.碘酸钾标准溶液368

1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369

11.草酸标准溶液369

1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370

14.硫酸铈(或硫酸铈铵)标准溶液*370

1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371

17.氯化镁(或硫酸镁)标准溶液372

16.氯化锌标准溶液372

18.硝酸铅标准溶液373

20.硫氰酸钠(或硫氰酸钾)标准溶液373

19.氯化钠标准溶液373

21.硝酸银标准溶液*374

22.亚硝酸钠标准溶液375

1.普通缓冲溶液的配制376

三、缓冲溶液与pH标准溶液的配制376

23.高氯酸标准溶液376

表6-31 普通缓冲溶液的配制376

表6-32 标准缓冲溶液在0~95℃间的pH值377

表6-33 伯瑞坦-罗比森缓冲溶液377

3.伯瑞坦-罗比森缓冲溶液377

2.标准缓冲溶液在0~95℃间的pH值377

表6-35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378

6.氨-氯化铵缓冲溶液378

5.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378

4.克拉克-鲁布期缓冲溶液378

表6-34 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溶液378

表6-38 一些酸水溶液的pH值(室温)379

表6-37 一些碱水溶液的pH值(室温)379

四、元素与常见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379

8.一些酸水溶液的pH值(室温)379

7.一些碱水溶液的pH值(室温)379

表6-36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379

表6-39 元素与常见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380

第七章 定性分析和物理常数测定385

表7-2 常见的有色无机物质385

表7-1 常见的有色离子385

第七章 定性分析和物理常数测定385

第一节 无机物的定性分析385

一、预备试验385

1.初步观察385

表7-3 灼烧试验的推断386

2.预测试验386

表7-4 熔珠试验时各种金属元素的颜色387

表7-5 焰色试验的推断387

表7-6 溶解性试验操作步骤387

二、阳离子的定性分析388

表7-8 常见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388

表7-7 不溶于王水的常见物质388

2.常见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388

1.阳离子分析试验的制备388

3.阳离子的初步试验390

表7-9 常见阳离子的两性及形成氨络合物的试验390

表7-11 常见阳离子的硫化物试验391

表7-10 硫化物沉淀的分组391

表7-12 常见阳离子的铬酸盐试验392

表7-13 常见阳离子的磷酸盐试验392

表7-14 常见阳离子的碳酸铵试验392

4.常见阳离子的鉴定393

表7-15 鉴定反应常用仪器394

表7-16 常见阳离子的化学鉴定方法394

1.阴离子的分析特性——挥发性与氧化还原性398

三、阴离子的定性分析398

表7-17(b)还原性物质试验399

表7-17(a) 氧化性物质试验399

表7-18 阴离子间的不相容性400

表7-19 常见阴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401

2.阴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401

3.常见阴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401

表7-21 常见阴离子的浓硫酸试验402

表7-20 常见阴离子的稀硫酸试验402

4.阴离子的初步试验402

表7-22 常见阴离子的氯化钡试验403

表7-23 常见阴离子的硝酸银试验404

表7-24 常见阴离子的鉴定方法404

5.常见阴离子的鉴定方法404

四、无机定性分析注意事项407

1.检查结论的正确性407

2.检查鉴定反应的灵敏度和进行对照试验407

3.检查试剂的纯度——空白试验408

二、初步试验408

一、鉴定步骤408

第二节 有机物的定性分析408

表7-25 有机化合物的颜色409

表7-26 若干有机化合物气味的分类409

表7-27 有机化合物灼烧时的特征409

表7-28 有机化合物热解产物的试验410

2.有机化合物中元素鉴定法411

1.鉴定有机物中元素时常用分解方法411

三、元素定性分析411

表7-30 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学鉴定法411

表7-29 鉴定有机物中元素时常用的试样分解法411

四、官能团分析413

3.有机化合物的类型估计413

表7-31 从元素分析结果估计化合物类型413

表7-33 烯烃的检验414

1.碳氢化合物的鉴定414

表7-32 有机化合物中各种类型的官能团414

表7-35 芳香烃的检验415

表7-34 炔烃的检验415

2.含碳、氢、氧化合物的鉴定415

表7-36 醇、酚的检验416

表7-37 醚的检验417

表7-38 醛、酮的检验418

3.含碳、氢、氮化合物的鉴定420

3.沸点的校正420

表7-40 胺、腈的检验420

表7-39 羧本、酯、酸酐的检验420

表7-41 酰胺、硝基、亚硝基化合物的检验421

4.含碳、氢、硫化合物的鉴定422

5.含碳、氢、卤素化合物的鉴定422

表7-42 硫醇、硫酚、硫醚的检验423

表7-43 磺酸、磺酰胺的检验423

表7-44 卤代烃、酰卤、胺盐的检验424

五、衍生物证实试验424

2.水银-玻璃温度计425

1.温标425

第三节 物理常数测定方法425

一、温度测定425

表7-46 水银温度计种类和使用范围425

表7-45 标准大气压下国际温标的基准点425

表7-49 常用热电偶测温范围426

表7-48 用于校正温度计的化合物426

表7-47 温度计校正对照表426

3.温度计的校正426

4.热电偶温度计426

5.高温辐射温度计427

6.热敏电阻温度计427

二、熔点测定427

1.原理与仪器427

3.注意事项428

表7-50 熔点测定常用浴液428

2.测定步骤428

三、结晶点测定429

1.原理与仪器429

2.测定步骤429

四、沸点测定429

1.原理与仪器429

2.毛细管测定法429

1.原理与仪器430

2.操作步骤430

五、沸程测定430

表7-51 测定沸点常用的标准样品430

1.密度瓶法431

六、密度测定431

3.韦氏天平法432

2.密度计法432

2.测定步骤434

1.原理与仪器434

七、折射(光)率的测定方法434

3.注意事项435

八、旋光度测定435

1.旋光物质与旋光度435

2.旋光仪436

3.测定步骤及注意事项437

第八章 定量分析过程439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439

一、采样的原则与方法439

1.组成比较均匀的物料439

2.组成不均匀的物料440

表8-2 土壤采样方法及适用范围441

表8-1 各类矿石的缩分系数参考值441

第八章 定量分析过程441

3.水样的采集442

表8-3 水质分析中水样保存方法与可保存时间443

4.采样注意事项444

1.样品的制备445

二、样品的制备与保存445

4.样品的保存446

5.制样注意事项446

3.食品试样的制备446

2.样品中湿存水的处理446

第二节 样品的分解——无机物分析前样品的处理447

一、样品的分解方法447

1.溶解法447

表8-4 溶解法分解试样适用范围447

2.熔融法449

表8-5 熔融法分解试样适用范围449

3.烧结法450

4.闭管法450

表8-6 烧结法分解试样适用范围450

表8-7 闭管法分解试样适用范围451

2.湿法消化法451

1.干法灰化法451

二、有机物试样(生物样品)的消化分解451

表8-8 有机物试样消化分解方法(用于测定有机物中金属、硫和卤素)452

3.微波炉消解法453

三、试样分解实例453

表8-9 纯金属(单质)试样的分解454

表8-10 (a) 钢铁试样的分解455

表8-10 (b) 铁合金试样的分解455

表8-11 各种矿样的分解455

第三节 干扰的消除464

第四节 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的测定464

第五节 定量分析结果的计算464

一、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464

1.以被测组分的化学形式表示法464

表8-12 各种分析方法的特性比较464

2.以被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法465

二、定量分析结果计算的注意事项465

第九章 常用分离和纯化方法466

表9-1 常用的重结晶溶剂466

第九章 常用分离和纯化方法466

第一节 重结晶与升华466

一、重结晶466

1.原理466

2.溶剂的选择466

表9-2 常用的重结晶混合溶剂组成467

3.重结晶操作467

表9-3 重结晶操作程序与注意事项467

二、升华468

表9-5 可利用升华法分离(提纯)的物质468

表9-4 气压对升华温度的影响468

表9-7 减压升华操作程序469

表9-6 常压升化操作程序469

表9-8 用氨水(在铵盐存在下)或氢氧化钠沉淀金属离子470

1.生成氢氧化物沉淀470

一、使用无机沉淀剂470

第二节 沉淀分离470

表9-9 用有机碱产生氢氧化物沉淀的条件471

表9-10 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时所需的pH值471

2.生成硫化物沉淀472

表9-11 常见阳离子硫化物的沉淀和溶解472

表9-12 其他沉淀生成条件473

表9-13 常用的有机沉淀剂473

二、利用有机沉淀剂进行分离473

4.生成其他沉淀473

3.生成硫酸盐沉淀473

表9-14 挥发性元素的挥发形式476

一、无机物的挥发与蒸馏分离476

第三节 挥发与蒸馏476

表9-16 几种常见的共沸混合物477

1.常压蒸馏法477

二、有机物的挥发与蒸馏分离477

表9-15 某些元素的挥发和蒸馏分离条件477

2.减压蒸馏法478

表9-17 常压蒸馏操作及注意事项479

3.分馏法480

表9-18 减压蒸馏操作及注意事项481

一、基本原理481

4.水蒸气蒸馏法482

表9-19 水蒸气蒸馏操作及注意事项483

1.分配系数484

2.分配比484

3.萃取效率(萃取百分率)484

第四节 萃取分离484

表9-20 常用萃取剂485

4.分离因数(分离系数)485

二、萃取体系分类与常用萃取剂485

1.萃取体系的分类485

2.常用萃取剂485

表9-21 常用络合、整合与离子缔合萃取剂486

表9-22 各种元素萃取分离条件490

三、萃取分离应用实例490

四、萃取操作及注意事项497

1.溶液中物质的萃取497

表9-23 萃取操作及注意事项498

1.滴定反应的类型499

一、理论终点、滴定终点和终点误差499

二、滴定反应的类型与对滴定反应的要求499

第一节 滴定分析的原理499

2.对滴定反应的要求499

第十章 滴定分析法499

三、滴定方式的种类500

1.直接滴定法500

2.返滴定法500

3.置换滴定法500

4.间接滴定法500

四、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500

1.四种滴定反应类型及其滴定曲线500

2.滴定突跃及其影响因素501

3.滴定指示剂的选择501

第十章 滴定分析法503

表10-1 判断滴定法能否准确进行滴定的准则503

五、影响滴定分析准确度的因素503

1.滴定反应的完全程度503

2.指示剂的终点误差503

3.测量误差504

第二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504

第三节 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505

1.滴定管的洗涤、涂油脂、检漏、装液505

一、滴定管505

2.滴定管与滴定操作507

二、容量瓶508

1.容量瓶的准备508

2.容量瓶的操作508

三、移液管(吸量管)的分类、洗涤和操作509

1.吸量管的分类509

2.吸量管的洗涤509

3.吸量管的操作509

四、使用玻璃量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10

1.温度对量器的影响510

表10-2 分度吸量管的分类、级别规格及注意事项510

表10-6 单标线吸量管的容量允差511

表10-3 滴定管的流出时间511

表10-4 滴定管的容量允差511

表10-5 容量瓶的容量允差511

3.量器的容量允差511

2.量器的等级511

表10-7 分度吸量管的容量允差512

5.量出量器的流出时间和等待时间512

4.合理地选择量器512

表10-9 分度吸量管的流出时间513

表10-8 单标线吸量管的流出时间513

1.称量法513

五、容量器皿的校准513

表10-10 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514

2.相对校准法515

表10-13 容量量器校准时,各参数偏差引起的容积误差515

表10-12 石英与玻璃的体热膨胀系数515

表10-11 不同温度、压力下,干燥空气密度515

表10-14 弯液面读数引起容积的绝对误差515

第四节 酸碱滴定法516

一、方法简介516

表10-15 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组成、pH值的计算及指示剂的选择516

表10-16 酸碱滴定的pH突跃范围517

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518

二、酸碱指示剂518

1.混合碱的分析519

3.硫磷混合酸的测定520

2.铵盐中氮的测定520

表10-17 酸碱滴定应用实例521

四、离解常数表522

1.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522

表10-18 无机酸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522

2.有机酸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523

表10-19 有机酸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523

第五节 络合滴定法525

一、方法简介525

3.碱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525

表10-20 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525

二、EDTA的分析特性526

1.EDTA的性质526

2.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的特点526

1.络合物的稳定常数527

表10-21 EDTA络合物的1gkMY值527

表10-22 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527

三、络合平衡527

表10-23 氨羧络合剂类络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530

2.络合物的副反应系数aY531

表10-25 络合剂在不同pH下的1gaL(H)值532

表10-24 EDTA 在不同pH下的1gaY(H)值532

表10-26 一些金属离子在不同pH下的1gaM(OH)值533

3.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534

五、络合滴定过程中溶液金属离子(M)浓度的变化——滴定曲线各点浓度[M]的计算534

表10-27 pH=12时,用0.01mo1/L EDTA滴定20.00mL 0.01mo1/LCa2+过程中pCa值的变化534

四、EDTA酸效应曲线534

2.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及使用注意事项535

六、金属指示剂535

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535

3.金属指示剂的选择536

表10-28 金属指示剂在不同pH值时的酸效应系数(lgaHIn)536

表10-29指示剂变色点的pM终点值537

4.络合滴定常用缓冲溶液的制备方法541

七、络合滴定中的掩蔽剂与解蔽剂541

1.络合滴定中的掩蔽剂541

表10-30 络合滴定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541

2.无机阳离子的EDTA滴定542

2.络合滴定中的解蔽剂542

八、EDTA络合滴定法的应用542

1.络合滴定的方式542

3.阴离子的EDTA滴定542

表10-31 EDTA滴定中常用的掩蔽剂542

表10-32 无机阳离子的EDTA滴定543

表10-33 阴离子的EDTA滴定545

表10-34 其他氨羧络合剂的络合滴定546

九、其他络合滴定剂的应用546

表10-35 其他络合剂的络合滴定549

1.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550

一、方法简介550

第六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550

2.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剂551

3.氧化还原滴定的特点551

表10-37 预处理用的氧化剂552

表10-36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剂552

4.氧化还原滴定中待测组分的预处理552

表10-38 预处理用的还原剂553

5.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分类与选择原则554

3.KMnO4法应用实例555

2.KMnO4法使用注意事项555

1.方法与特点555

二、高锰酸钾法555

表10-39 可用KMnO4滴定法测定的物质556

1.方法简介558

三、碘量法558

3.碘量法应用实例559

2.碘量法的注意事项559

表10-40 可用碘量法测定的物质560

四、重铬酸钾法562

1.方法简介562

表10-41 可用K2Cr2O7滴定法测定的物质563

2.重铬酸钾法应用实例563

1.方法简介564

2.溴酸钾法应用实例564

五、溴酸钾法564

表10-42 可用KBrO3滴定法测定的物质565

1.方法简介565

2.硫酸铈法应用实例565

六、硫酸铈法565

表10-43 可用Ce(SO4)2滴定法测定的物质566

表10-44 可用FeSO4滴定法测定的物质567

1.硫酸亚铁法567

七、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567

2.亚砷酸钠法567

表10-45 可用NaAsO2滴定法测定的物质568

3.亚硝酸钠法568

2.佛尔哈德法——NH4Fe(SO4)2指示剂法569

1.莫尔法——K2CrO4指示剂法569

二、银量法确定化学计量点的方法569

一、方法简介569

第七节 沉淀滴定法569

3.法扬司法——吸附指示剂法570

表10-47 沉淀滴定法应用实例571

四、沉淀滴定法应用实例571

表10-46 沉淀滴定法中应用的某些特殊指示剂571

三、某些特殊指示剂、吸附指示剂及其配制方法571

第八节 荧光滴定法573

一、方法简介573

二、荧光指示剂分类573

1.酸碱滴定的荧光指示剂573

4.沉淀滴定的荧光指示剂574

三、荧光滴定法应用实例574

表10-48 酸碱滴定的荧光指示剂574

2.络合滴定的荧光指示剂574

3.氧化还原滴定的荧光指示剂574

表10-49 络合滴定的金属荧光指示剂576

表10-51 沉淀滴定的吸附荧光指示剂578

表10-50 氧化还原滴定荧光指示剂578

一、方法简介579

第九节 非水滴定法579

二、非水溶剂579

1.酸碱质子理论579

2.非水溶剂的种类580

3.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580

4.溶剂的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580

表10-52 一些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pK?/25℃)580

3.滴定终点的检测581

2.滴定剂的选择581

1.溶剂的选择581

三、非水滴定条件的选择581

表10-53 非水滴定中的酸碱指示剂582

表10-54 非水滴定中的氧化还原指示剂582

五、非水滴定法的应用582

2.非水滴定中应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582

1.非水滴定中应用的酸碱指示剂582

四、非水滴定中应用的指示剂582

表10-55 无机物的非水滴定应用实例583

表10-56 有机化合物的非水滴定应用实例584

第一节 质量分析的原理和计算589

一、质量分析法的分类589

1.挥发法(气化法)589

2.电质量法589

3.沉淀法589

二、质量分析对沉淀式和称量式的要求589

1.质量分析对沉淀式的要求589

第十一章质量分析法589

2.质量分析对称量式的要求590

三、沉淀的溶解度、溶度积及其影响因素590

1.溶解度和溶度积590

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590

第十一章 质量分析法591

四、质量分析的沉淀剂591

表11-1 质量分析中常用的沉淀剂591

表11-2 沉淀特性及沉淀条件593

五、沉淀的分类、形成过程、特性与沉淀条件593

六、沉淀烘干或灼烧温度594

表11-3 元素的质量分析法、称量式的热稳定性及换算因素594

七、质量分析法的计算598

1.换算因素的计算598

2.沉淀剂用量的计算598

3.称样量的计算599

4.质量分析结果的计算599

第二节 质量分析基本操作600

一、样品的溶解600

二、试样的沉淀600

三、过滤和洗涤技术601

1.用滤纸过滤601

2.用微孔玻璃漏斗(或玻璃坩埚)过滤603

表11-4 微孔玻璃漏斗(坩埚)的规格和用途604

1.沉淀的烘干604

四、沉淀的烘干和沉淀的灼烧604

2.沉淀的包裹、干燥、炭化与灼烧604

第三节 质量分析法的应用606

表11-5 质量分析法的应用实例606

1.原电池、阳极、阴极615

表12-1 电化学分析法分类615

第十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615

一、原电池和电解电池615

第十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615

第一节 电化学基础知识615

2.电解电池616

二、电极电位616

1.电极电位的产生616

2.电池的图解式及其规定617

4.电极电位的测定618

三、能斯特公式618

3.标准氢电极——参考电极618

四、电极的分类620

2.第二类电极620

1.第一类电极620

3.第三类电极621

4.零类电极(惰性金属电极)622

5.膜电极622

第二节 电位分析法622

1.指示电极与参考电极622

一、指示电极、参考电极622

2.电位法的测定方法623

3.常用的参考电极623

表12-2 部分国产甘汞电极性能624

二、电位法测量pH值625

1.pH的定义625

2.玻璃电极的构造和性质625

表12-4 参考电极电位与温度关系625

表12-3 常见的参考电极的电极电位625

表12-5 部分国产玻璃电极的性能626

3.玻璃电极的理论627

4.测定pH值的仪器628

5.pH值的测量操作629

6.pH测定的注意事项629

表12-6 部分国产常用pH计性能一览表629

表12-7 酸度计的检定项目和要求630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定义、分类和生产厂家631

1.定义631

2.分类631

3.我国生产的电极种类及生产厂家631

四、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结构和响应机理631

1.晶体电极631

表12-8 晶体膜电极的品种和性能632

2.非晶体电极633

表12-9 玻璃膜电极成分及选择性633

表12-10 带负电荷的离子选择性电极634

表12-12 季胺盐体系的离子选择性电极635

表12-11 邻菲洛林与过渡金属络合物离子选择性电极635

3.气敏电极636

表12-13 常见中性载体膜电极及性能636

表12-14 常用气敏电极的品种与性能638

表12-15 某些酶电极的品种与性能638

4.酶电极638

五、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特性639

1.膜电位的产生639

2.膜电位的能斯特关系639

3.电位选择性系数与选择比640

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斜率和检测限641

7.电极的内阻642

6.电极的稳定性642

5.电极的响应时间642

1.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643

六、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析技术——直接电位法643

8.电极的使用温度及pH值范围643

2.仪器直读法——离子计法644

表12-16 氟电极常用总离子强度调节液644

表12-17 几种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用的离子强度调节液644

表12-19 常用离子计测定实例645

表12-18 部分国产离子计性能645

4.加入法646

3.工作曲线法(校正曲线法)646

七、电位滴定法648

5.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的注意事项648

1.电位滴定法的原理与特点648

2.滴定终点的确定649

八、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应用649

表12-20 国家部分标准方法中应用离子选择电极的方法649

表12-21 部分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和应用650

表12-22 国家标准方法中应用电位滴定法的方法651

2.摩尔电导652

1.电导与电导率652

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652

第三节 电导分析法652

表12-23 常见离子水溶液中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25℃)653

表12-24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摩尔电导(25℃)653

二、电导的测量654

表12-25 KC1溶液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k654

1.电导法的应用655

三、电导法和电导滴定及其应用655

2.电导滴定法656

表12-26 电导滴定法应用656

表12-27 几种电解质溶液(1mc1·L-1)用铂电极电解时的分解电压659

2.分解电压与析出电压659

1.电解现象659

一、电解分析法659

第四节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659

4.极化现象660

3.电解方程式660

表12-28 25℃时在各种电极上形成氢和氧时的超电位661

表12-29 几种阴极上析出氢的超电位661

1.恒电流电解法662

二、电解分析法的应用662

5.离子析出的顺序及完全程序662

2.控制电位电解法663

三、库仑分析法664

表12-30 汞阴极电解法可分离的元素664

1.库仑分析的理论依据——法拉第定律664

3.汞阴极电解法664

表12-31 控制电位库仑法测定示例665

2.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665

3.控制电流库仑分析法(库仑滴定法)666

表12-34 用于库仑滴定中的试剂和发生条件667

表12-33 氧化还原库仑滴定示例667

表12-32 中和、沉淀和络合反应库仑滴定类型示例667

表12-35 三种典型的滴定池669

表12-39 某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半波电位670

第五节 伏安和极谱分析法670

表12-37 国内外常见极谱仪性能670

表12-36 部分国产电解与库仑分析仪器670

2.极谱过程的特点673

一、经典(直流)极谱法的基本原理673

1.基本装置673

3.极谱波方程式674

4.半波电位与对数分析曲线675

表12-38 极谱半波电位表(无机离子)676

5.半波电位E1/2与标准电极电位Eo的关系679

表12-42 金属离子(包括H+)的E1/2比EO为负者680

表12-41 金属离子的E1/2比EO为正者680

二、扩散电流方程式——尤考维奇方程式680

三、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680

1.扩散电流id与浓度关系680

表12-40 金属离子的E1/2与EO 基本一致者680

2.毛细管特性的影响681

3.温度及溶液组分的影响681

四、极谱分析的干扰电流及消除方法681

1.残余电流681

2.迁移电流681

4.溶解氧的干扰682

3.极谱极大682

1.波高的测量682

五、极谱定量方法682

2.直流极谱技术的新发展683

1.经典(直流)极谱法683

六、其他类型极谱法683

3.标准加入法683

2.工作曲线法683

5.循环伏安法684

4.单扫描示波极谱法684

3.交流示波极谱法684

6.交流极谱法685

8.脉冲极谱法685

7.方波极谱法685

1.无机极谱测定686

七、极谱分析法的应用686

表12-43 各类极谱法检测下限686

第六节 溶出伏安法687

2.有机物极谱分析687

一、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687

3.已用于国家标准方法的极谱分析法687

二、溶出伏安法的峰电流性质688

表12-44 溶出伏安法的工作电极性能比较689

四、伏安法的应用689

三、伏安法的工作电极689

表12-45 溶出伏安法用于水中杂质的测定690

表12-46 溶出伏安法用于纯金属中杂质的测定690

表12-47 溶出伏安法用于半导体材料中杂质元素的测定693

表12-48 溶出伏安法用于薄膜材料中杂质元素的测定695

表12-50 溶出伏安法用于矿物中微量元素的测定696

表12-49 溶出伏安法用于晶体合金材料中杂质元素的测定696

表12-51 溶出伏安法用于无机酸、碱、盐中杂质元素的测定696

表12-52 溶出伏安法用于有机物中杂质元素的测定698

表12-53 溶出伏安法用于生物材料及其他材料中微量元素的测定698

表13-1吸收光谱法699

第十三章 比色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699

表13-2 发射光谱法699

表13-3 电磁波谱及各谱区相应分析方法700

表13-4 颜色、波长和互补色的关系701

第十三章 比色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701

第一节 基本原理701

一、溶液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701

表13-5 某些常见生色团的吸收特性702

二、光的吸收定律703

表13-6 某些基团的紫外特征吸收峰703

三、吸光系数与摩尔吸光系数704

四、光吸收定律的适用要求704

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705

三、分光光度计的分类705

二、分光光度法工作原理705

一、光电比色法705

第三节 分光光度法705

第二节 目视比色法705

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706

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707

1.光源708

四、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708

2.单色器709

3.比色皿710

表13-7 常用检测器特性711

4.检测器711

5.测量结果显示器与记录器712

五、常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712

表13-8 常用的光电倍增管特性712

表13-9 常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一览表712

七、分光光度计几个重要性能指标的检验716

1.波长准确度及重复性的检验716

六、装置分光光度计实验室的基本要求716

4.基线线性的检验717

2.仪器分辨率的检验717

表13-13 重铬酸钾溶液(60mg/L)在不同温度下的透射比717

表13-12 含量为10%高氯酸中4%氧化钬溶液吸收峰波长表717

表13-11 氧化钬玻璃吸收峰波长表717

表13-10 汞灯发射光谱波长表717

3.溶液的透射比、准确度及重现性检验步骤717

二、测定狭缝宽度的选择718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718

第四节 比色条件的选择718

5.漂移试验718

三、参比溶液的选择718

表13-14 不同T(或A)时浓度相对误差719

四、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719

五、显色剂的选择720

六、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720

七、溶剂的选择722

表13-15 常用的掩蔽剂722

表13-16 各种常用溶剂的使用最低波长极限722

一、定性分析723

1.物质纯度检查723

2.未知物的鉴定723

3.分子结构中功能团的推测723

4.同分异构体的判别723

第五节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723

二、定量分析724

1.单组分分析724

2.多组分分析724

三、示差分光光度法724

四、无机元素分光光度法725

表13-17 无机元素的分光光度法725

表13-18 有机物分光光度(紫外)法738

五、有机物紫外分光光度法738

六、国家标准中有机物的分光光度法745

表13-19 国家标准中有机物的分光光度法745

表13-20 分光光度法在食品、饲料分析中的应用实例表746

七、分光光度法在食品、饲料分析中的应用实例746

八、其他数据749

表13-24 光学材料的透光特性750

表13-23 镧系元素离子的颜色750

表13-22 过渡金属水合离子的颜色750

表13-21 标准K2CrO4溶液的透光率750

三、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751

1.激发光(入射光)的强度751

二、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间的关系751

2.荧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751

一、荧光的产生751

第一节 荧光分析基本原理751

第十四章 荧光分析法751

四、荧光定量分析752

5.荧光的猝灭作用752

4.荧光物质的浓度与液槽的厚度752

3.荧光效率752

表14-1 某些化合物的荧光效率752

第十四章 荧光分析法752

一、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753

第二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753

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校验753

1.波长校正753

2.仪器的灵敏度检查754

3.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的校准754

第三节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755

表14-2 无机物的荧光分析755

一、无机物的荧光分析755

二、有机化合物的荧光分析756

表14-3 有机化合物的荧光分析757

第十五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764

第一节 基本理论764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764

二、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764

三、红外光谱的谱带强度与分子振动的关系764

四、红外区域的划分765

第二节 红外分光光度仪765

一、色散型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仪765

表15-1 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与仪器部件765

第十五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765

表15-2 红外分光光度仪上常用的光源766

表15-3 红外光谱仪的检测器的特性767

二、微机-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仪767

表15-4 红外透光材料的透光范围768

三、红外分光光度仪性能检验768

表15-5 聚苯乙烯红外吸收峰的波数769

1.波数准确度与波数重复性的检验方法769

表15-7 扇形转板的技术规格770

表15-6 茚的红外吸收峰的波数770

2.透射比准确度与重复性的检验770

4.仪器分辨率的检验770

3.仪器基线的检验770

表15-8 测量杂光的材料和波段771

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771

6.仪器的噪声检验771

5.杂光的检验771

表15-9 部分红外分光光度仪特性一览表772

六、部分红外光谱仪特性一览表772

五、红外光谱仪对实验室的要求及管理使用注意事项772

第三节 有机物的特征吸收谱带和基团频率773

一、官能团区和指纹区773

2.指纹区774

1.官能团区774

三、主要基团的特征吸收峰775

二、常见基团谱带的一般规律775

表15-10 振动的类型和形式及其表示符号775

表15-11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775

1.分子结构的内部影响因素7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