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外产业技术政策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外产业技术政策比较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208824.jpg)
- 刘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 ISBN:7800586022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外产业技术政策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国外产业技术政策发展概况2
一、各国产业技术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势2
二、美国国家技术政策发展概况6
三、日本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发展概况13
四、韩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发展概况30
五、德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发展概况40
第二篇 美国国家技术政策研究53
第一部分 美国国家技术政策的历史回顾53
一、美国早期的产业技术政策(1787~1941年)54
二、从二次大战到冷战时期美国科技政策的特点(1941~1980年)58
三、冷战后期美国国家技术政策的转变(1980~1992年)62
四、当前美国国家技术政策的形成(1993年以来)67
第二部分 克林顿政府国家技术政策的背景和基础68
一、技术在美国国家利益中的地位68
二、美国联邦政府在促进研究开发投资方面的作用分析72
三、小结81
一、克林顿政府国家技术政策的五大目标83
第三部分 克林顿政府国家技术政策的目标和体系以及主要成就83
二、克林顿政府国家技术政策的体系85
三、克林顿政府科技投资的重点102
四、克林顿政府国家技术政策的主要成就108
第四部分 美国国家技术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启示111
一、美国国家技术政策的演变111
二、克林顿政府国家技术政策的基本特点113
三、美国国家技术政策对我们的启示116
一、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战略基础和理论基础125
第一部分 日本产业技术政策背景分析125
第三篇 日本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研究125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成功的因素126
三、政府的作用与日本的产业技术政策129
第二部分 战后日本经济复兴时期的产业技术政策132
一、战后日本经济复兴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132
二、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复兴过程132
三、战后日本经济复兴时期的产业技术政策135
第三部分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产业技术政策140
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140
二、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战略方针和发展过程142
三、经济政策背景147
四、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日本产业技术政策154
第四部分 70年代转折时期的日本产业技术政策165
一、70年代转折时期的日本经济165
二、宏观经济政策背景168
三、70年代的日本产业技术政策171
第五部分 80年代的日本产业技术政策176
一、80年代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176
二、日本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179
三、80年代的日本产业技术政策181
第六部分 90年代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基本动向187
一、日本正处在产业大变革时期187
二、日本推动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结构科学化的政策188
三、日本决心成为科学大国190
第七部分 总结193
一、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历史演变和通产省工业技术院与产业技术政策的关系193
二、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手段197
三、日本产业技术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的现状208
第四篇 韩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研究214
第一部分 韩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历史回顾214
一、60年代:韩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发源214
二、70年代:韩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形成217
三、80年代:韩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发展220
四、90年代:韩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特点224
五、小结225
一、国家研究开发项目计划227
第二部分 当前韩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内容227
二、促进基础科学研究232
三、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233
第三部分 韩国政府与产业技术政策相关的机构237
第五篇 德国产业技术政策研究240
第一部分 战后德国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内容240
第二部分 德国科技发展现状243
第三部分 德国的科研体制263
第四部分 德国的科技政策调整及手段266
第五部分 德国基础研究机构布局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