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毛蓉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13888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1
第一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内容、特点和产生原因1
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内容2
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4
三、第三次技术革命产生的原因6
第二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8
一、第三次技术革命对生产力诸要素的影响8
二、第三次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11
第三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对生产国际化的影响13
一、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13
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5
三、对国际金融的影响17
四、对世界市场的影响18
第二章 当代资本主义产业结构的演变20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状况及特点20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20
二、产业结构演变的状况及特点21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原因29
一、科技进步的推动29
二、需求的拉动31
三、竞争的促发32
四、政策的引导33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影响35
一、促进了生产社会化35
二、扩大了资本积累的来源36
三、对就业的影响37
四、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37
五、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9
第三章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40
第一节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41
一、转变的原因41
二、转变的历史过程45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体系46
一、国有垄断资本47
二、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49
三、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50
第三节 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调节 的加强53
一、调节的特点53
二、调节的主要手段54
第四节 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和调节58
一、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58
二、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的调节60
第四章 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垄断和竞争63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和竞争的新特点63
一、当代资本主义垄断的新特点64
二、当代资本主义竞争的新特点68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新特点的形成原因72
一、技术革命的深刻影响72
二、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强化74
三、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及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75
第三节 垄断和竞争的发展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76
一、垄断的加强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自我调整76
二、垄断和竞争的发展有利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78
三、垄断和竞争的发展暂时掩盖并继续深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78
第五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80
第一节 经济恢复和调整阶段(1945—1952年)80
一、战争对经济的破坏80
二、欧日的经济恢复81
三、美国经济的转轨84
第二节 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3—1972年)85
一、经济发展的特点85
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87
第三节 经济“滞胀”阶段(1973—1982年)90
一、经济“滞胀”的主要表现90
二、“滞胀”产生的原因93
第四节 经济低速而不稳定的增长阶段(1983年以来)95
一、低速增长阶段经济形势的特点95
二、产生以上特点的主要因素97
第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主要模式101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101
一、市场、个人与民间企业101
二、政府与国有企业103
三、有序的市场竞争104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06
一、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区别106
二、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关系108
第三节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112
一、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112
二、日本的市场经济体制115
三、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118
第七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主体和企业制度12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主体和企业形式122
一、市场主体122
二、企业的各种组织形式123
第二节 公司的种类128
第三节 股份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特点130
一、股份公司的一般组织机构130
二、股份公司的若干特点131
第四节 公司的变动133
第八章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体系136
第一节 生产要素市场136
一、生产要素市场的结构137
二、生产要素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42
第二节 金融市场144
一、金融市场的结构145
二、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49
第三节 消费品市场150
一、消费品市场的结构150
二、消费品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151
第四节 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的价格机制152
第九章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155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155
一、充分就业155
二、物价稳定156
三、经济增长157
四、国际收支平衡157
五、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158
第二节 需求管理158
一、财政政策159
二、货币政策164
第三节 供给管理166
一、收入政策166
二、人力政策167
三、经济增长政策168
第四节 政府对对外经济的管理169
一、对外贸易政策169
二、汇率政策170
三、国际投资政策171
四、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171
第十章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制度173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73
一、雇佣劳动者的工资174
二、剩余价值的分配175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78
一、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178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179
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特点182
第三节 社会保障体系183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183
二、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与支出189
三、社会保障体系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作用190
四、社会保障体系的调整191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国际化194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国际化概述194
一、概念与形态194
二、发展过程196
三、原因197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国际化的具体形态199
一、流通过程国际化的具体形态199
二、直接生产过程国际化的具体形态203
三、再生产总过程国际化的具体形态205
第三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国际化的影响206
一、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与应用207
二、强化了资源的国际流动与组合208
三、巩固和发展了世界市场的统一性208
四、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209
五、增强了各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209
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10
第十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西西关系21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方式212
一、发展不平衡的含义212
二、经济不平衡213
三、经济不平衡决定政治不平衡213
四、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方式214
第二节 当代美欧关系的发展215
一、战后美欧实力地位、关系的演变215
二、西欧的现状和前景218
第三节 当代美日关系的发展221
一、战后美日实力地位、关系的演变221
二、日本的现状和前景226
第四节 美、欧、日三极关系的归结227
一、美国由一国独霸衰落为三极之一227
二、美国的现状和前景228
第十三章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南北关系231
第一节 南北划分的历史沿革231
一、“南北”分野:老殖民主义的产物231
二、当代南北关系的变化233
第二节 南北利益关系237
一、战前南北关系中的利益问题237
二、当代南北关系中的利益问题239
三、当代南北利益失衡导致南北两极分化245
第三节 南北实力关系247
一、南北经济实力的失衡状况247
二、导致南北经济实力进一步失衡的因素248
三、南北政治实力的失衡251
第十四章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56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理论256
一、经济危机的含义256
二、经济危机产生的基础258
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261
四、经济危机的作用与历史意义262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概况264
一、第一次世界范围的局部性危机的冲击浪潮(1948—1954年)264
二、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57—1958年)265
三、第二次世界范围的局部性危机的冲击浪潮(1969—1971年)266
四、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1973—1975年)267
五、第三次世界经济危机(1979—1982年)268
六、第三次世界范围的局部性危机的冲击浪潮(1990—1994年)269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特点269
一、同战前相比的特点269
二、战后至80年代初两大时期比较的特点271
三、 80年代初以来的特点272
第四节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特点的形成原因276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调节276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278
三、生产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279
四、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的兴起及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影响的增强280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局部战争的影响281
第十五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282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82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容282
二、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286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29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295
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必然性295
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297
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共处和竞争299
第十六章 对西方理论的评介300
第一节 西方主流学派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300
一、资本主义“变质论”300
二、“竞争恢复活力”论303
第二节 改良和激进学派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306
一、斯特拉彻的“资本主义社会最后阶段论”307
二、美国激进学派关于垄断资本的理论308
三、法国共产党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309
四、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310
第三节 关于南北经济关系的西方理论312
一、勃兰特对南北关系的分析312
二、巴兰关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关系的理论313
三、弗兰克和沃勒斯坦的“不发达状态”和“中心外围论”314
四、伊曼纽尔的“不等价交换”理论316
五、阿明的资本积累和不平衡发展理论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