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30565748.jpg)
- 桑玉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689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的生平与思想历程1
第一章 绪论1
家庭背景与最初思想的形成2
政治立场与世界观的转变3
新世界观的初现与创立5
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7
在经济领域的成就7
晚年对人类学的沉思与探讨8
家庭背景与最初思想的形成10
第二节 恩格斯的生平与思想历程10
政治立场与世界观的转变11
对新世界观的创立与问世的贡献13
为马克思完成《资本论》所作的奉献14
晚年对唯物史观的发展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背景16
历史背景16
理论背景1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20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21
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伟大意义23
【经典阅读】24
【研究与思考】31
第二章 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35
第一节 人的本质的理论35
人的本质的综合命题36
人的本质理论的深刻内涵37
人的本质理论的思维逻辑39
人的异化问题的认识过程41
第二节 人的异化问题41
人的本质异化的实质42
第三节 人与人的历史45
生产活动与社会关系46
人与历史的相互关系47
第四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50
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的解放50
共产主义理论与运动51
人的全面发展53
【经典阅读】55
【研究与思考】63
第三章 科学的实践观67
第一节 科学实践观的创立67
实践是人的一种活动68
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69
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73
第二节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74
实践的主体及其属性75
实践的客体及其特点77
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78
第三节 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新视野80
实践基础上的新自然观80
实践基础上的新历史观83
实践基础上的新认识论87
【经典阅读】90
【研究与思考】96
第四章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00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100
社会是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101
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04
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106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113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1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17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118
社会交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20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121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23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24
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125
社会发展道路是多样性的统一126
【经典阅读】128
【研究与思考】131
第五章 《共产党宣言》——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134
第一节 《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134
“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游荡135
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影响无产阶级的一些理论138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新世界观141
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社会141
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143
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144
对当时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146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意义148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革命148
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150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151
【经典选读】153
【研究与思考】161
第六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资本的运行164
第一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探索165
第二节 劳动价值理论166
价值实体167
价值量168
价值形式及货币168
价值规律169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170
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和生产过程170
剩余价值的分割173
第四节 资本运行的基本原理177
单个产业资本的运行178
社会资本的运行180
第五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181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18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184
【经典阅读】186
【研究与思考】190
第七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一种人类的政治理想194
莫尔与《乌托邦》197
第二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表现形态197
康帕内拉与《太阳城》198
闵采尔与“千载太平天国”199
摩莱里与《自然法典》199
马布利与《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00
巴贝夫的“平等共和国”200
圣西门及其实业制度201
傅立叶及其新世界202
欧文及其劳动公社202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04
物质基础205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206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207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与空想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208
【经典阅读】212
【研究与思考】215
第八章 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217
第一节 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217
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218
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221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形式与分配形式224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形式224
社会主义的分配形式2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权形式231
无产阶级专政是过渡时期的国家政权231
巴黎公社的伟大实践235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制度的变化238
国家的自行消亡239
【经典阅读】240
【研究与思考】247
第一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250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和中国的发展250
列宁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251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贡献254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256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胜利”论260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26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26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26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269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26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72
【经典阅读】275
【研究与思考】278
结语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81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281
与时俱进的先驱和典范283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288
附录 “西方马克思主义”简介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