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闻评论教程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闻评论教程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0336446.jpg)
- 马少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2586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评论性新闻-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闻评论教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1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
一、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1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2
三、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4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思维和表达的特点7
一、集中8
二、连贯14
三、有效率18
第二章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21
第一节 观点的认识特征和表达特征21
一、观点作为对事实的认识21
二、观点表现为对事实的判断23
三、评论中观点之间的关系26
第二节 评论观点中不同的判断类型29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29
二、具体判断与普遍性判断43
第三节 论点的要求45
一、认识层面45
二、表现层面46
第三章 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48
第一节 新闻评论中叙事的特点48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由头和评论对象51
一、由头51
二、评论的对象54
第三节 新闻评论中的论据56
一、论据的来源56
二、论据的要求65
第四节 新闻事实的积累与利用71
第五节 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方法78
一、叙事的效率78
二、叙事的策略80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88
第一节 论证的作用和当代意义88
一、论证的作用88
二、论证对于当代新闻评论的意义90
第二节 形式逻辑的论证规则与方法92
一、逻辑及其推理类型92
二、演绎推理的运用95
三、归纳推理的运用101
四、类比推理的运用106
五、运用归谬法进行反驳116
第三节 非形式逻辑的论证方法120
一、征兆关系推理120
二、喻证法121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125
第一节 新闻评论结构的特点125
一、新闻评论结构的效率性125
二、新闻评论结构的论证性127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开头与结尾129
一、开头129
二、结尾134
第三节 新闻评论论证部分的结构137
一、并列结构137
二、递进结构139
第四节 新闻评论的节奏143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148
第一节 选题的性质与过程148
一、选题的对象是要评论的事件或问题149
二、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149
三、选题是对媒体定位与受众需求契合点的寻找151
四、选题是作者的认识结构与新闻事实之间的契合151
第二节 选题的类型153
一、事件性选题153
二、非事件性选题154
三、周期性选题156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159
第一节 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159
一、效率性的要求160
二、表现性的要求162
第二节 新闻评论标题的演进与类别165
一、新闻评论标题的演进轨迹165
二、新闻评论标题的分类167
第八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173
第一节 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173
一、抽象性173
二、效率性177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情感与风格179
一、新闻评论语言的情感化资源179
二、新闻评论语言的风格资源190
第九章 社论195
第一节 社论的制度性特征195
一、代表媒体而不代表个人195
二、集体讨论的选题程序197
第二节 “社论时评化”的历史过程198
第三节 社论写作的借鉴资源202
第十章 言论版207
第一节 言论版的功能与特点207
一、中外报纸言论版概述207
二、言论版的特点和内在规律216
第二节 言论版的构成要素220
一、社论220
二、读者来信222
三、专栏231
四、问题讨论235
五、图像与图表240
第十一章 新闻述评244
第一节 在开阔的视野中理解新闻述评244
第二节 从发展源流看新闻述评的功能、特征249
第三节 周期性新闻述评的写作方法253
一、寻找关联因素253
二、相关性的思维机制255
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257
第一节 广播评论257
一、“类交流”的语言特征257
二、口语化的文稿写作260
三、广播评论的音响要素263
四、多元素汇集的主持人评论264
第二节 电视评论266
一、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更多的资源266
二、电视评论的类型274
第十三章 网络新闻评论280
第一节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和教学内容280
一、网络评论学习什么280
二、网络评论的标准281
第二节 网络评论的传播特征283
一、即时性283
二、交互性285
三、扩散性287
第三节 网络环境对评论写作的影响289
一、网络环境对评论风格的影响289
二、网络技术、资源对评论写作的影响292
三、网络人际环境对评论作者的影响295
第十四章 新闻评论的伦理298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298
一、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基于其影响力298
二、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的理念和规范300
三、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体现在具体情境中的审慎抉择302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303
一、文本之外的伦理问题304
二、文本中的伦理问题313
第二版修订说明322
致谢325
参考书目327
本书案例索引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