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孔孟荀礼法思想的演变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孔孟荀礼法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 杨秀宫著 著
  • 出版社: 文史哲出版社
  • ISBN:957549313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孔孟荀礼法思想的演变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出版前言1

蔡序2

第一章 绪论1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范围11

一、研究动机11

二、研究范围12

第二节 研究方法14

一、采用的方法14

二、「后现代化」的省思15

第二章 礼法思想的基础:人性论19

第一节 孔子的人性论19

一、「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旨20

二、我欲仁斯仁至矣23

三、以仁说性25

第二节 孟子的心性论26

一、四端之心27

二、「性善」的论证28

三、人人皆有良知良能良贵30

四、求放心、扩充与存养32

(一)求放心与扩充四端之心33

(二)存养正气35

(三)立大体兼养小体38

第三节 荀子的人性论41

一、人人皆有欲望、情性41

(一)本能41

(二)欲望43

(三)情44

二、「性恶」的论证45

三、心的认知义49

(一)生而有知49

(二)知「道」50

(三)辨与虑52

(四)知通统类53

四、化性起伪54

(一)性伪合54

(二)积学成伪56

小结58

第三章 孔孟荀论「礼」61

第一节 孔子论礼——「摄礼归仁」与「礼之本」61

一、克己复礼为仁61

二、以仁充实礼64

三、仁礼等值而相成67

四、礼的崇本问题探讨69

(一)从「礼之本」探解主体之意义69

(二)摄礼归义、摄礼归仁74

第二节孟子论「礼」77

一、礼非由外铄与礼重于食色78

(一)非由外铄78

(二)礼重于食色79

二、仁、义、礼的整合80

(一)仁义取向80

(二)仁、礼、义并论81

三、君子以仁礼存心、由仁义行82

(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82

(二)由仁义行,非行仁义84

第三节 荀子论「礼」86

一、礼的起源与功效87

二、礼有三本89

三、礼义与辨、分、群92

四、隆礼义而杀诗书95

小结97

第四章 孔孟仁礼思想的功能与开展99

第一节 孔子论「德礼」与「政刑」99

一、「齐之以礼」与「齐之以刑」的效果99

二、反对立刑鼎101

三、孔子主张「为国以礼」、「为政以德」103

第二节 孔子的正名论与仁礼的开展105

一、正名分:正君臣父子的名位与实德相符105

二、正名实:以仁正「礼」之名实110

三、正名论中差序义与普遍义的调和114

(一)正名论进行于社会结构中的意义114

(二)仁、礼在社会结构中的差序相与调和117

四、举贤、与仁礼的开展120

(一)正名与举贤120

(二)仁礼价值与开展122

第三节 孟子论「仁心」与「政刑」124

一、「徒善」与「徒法」的限制124

二、「省刑罚」的意义127

三、「仁政」的主张与内容130

(一)仁政的典范与爱民施为131

(二)民本意识的重视132

第四节 孟子的仁政论与仁德的开展134

一、仁政的根据——推不忍人之心134

二、仁政的准则——道揆、法守136

三、仁政的枢纽——义利与王霸之辨139

(一)孟子的义利之辨139

(二)王霸之辨144

四、贵德、尊贤与仁德的开展145

小结148

第五章 荀子礼法思想的特色申展与发用151

第一节 礼衍生法的特色151

一、由礼衍生法151

二、礼法构成说辩正153

第二节 礼的申展:礼、法、类的关系156

一、「法」与「礼」的关系156

二、「类」与「礼」的关系159

三、「以类举」可补「法」的不足160

第三节礼、法、刑并论的意义与效果166

一、礼、刑并举与互补166

二、称法量刑169

第四节 礼法论的结构特色与功能发用170

一、结构性的主张——治人先于治法170

二、结构性的呈现——维齐非齐的现象173

三、礼法的功能发用175

(一)荀子先义后利的义利观175

(二)王霸并论177

小结179

第六章 先秦礼法思想的演进综述183

第一节由「仁、礼」到「礼、法」的发展184

一、儒家礼学的本质184

二、由仁礼到礼法的演变185

第二节由「亲情伦理」到「礼、刑」的考量187

一、「父子相隐」——不违亲情的考虑188

二、「负父而逃」——亲情优先的抉择191

三、「朱象不化」——礼刑并重的主张196

第三节由「礼法」到「法术」的变异198

一、韩非的法术思想199

二、荀子礼法与韩非法术的差异202

小结207

第七章 结论: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的评估与展望211

第一节 礼法的价值与评估211

一、「礼」在儒家的两个向度与价值211

二、礼的「权而得中」义212

第二节 礼法的时代意义与展望216

一、「礼」与自然法之异同216

二、「礼」论中的义利之辨对功利论的补弊221

(一)义利之辨221

(二)以「义」正「利」225

三、以「礼」正「法」之名实226

参考书目2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