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 政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鼎宏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9055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 政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课程史话2
第一章 变迁过程2
第一节 创建阶段——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学政治课2
第二节 初具形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学政治课3
第三节 曲折前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学政治课5
第四节 改革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学思想政治课5
1.拨乱反正——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第一次改革5
2.应时而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第二次改革6
3.顺势而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第三次改革6
4.课程统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第四次改革7
第五节 立足实践——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第五次改革8
第二章 课程今天13
第一节 以学生发展为本,主张开放性13
第二节 强调生活化,凸显社会生活主题15
1.立足生活经验15
2.围绕社会生活16
3.感知生活现象16
4.遵循生活逻辑17
第三节 课名从分列到高中《思想政治》17
第四节 实施《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行为18
第五节 设置“综合探究”,优化学习方式20
第六节 由单一纸笔测试转向多元评价方式22
第三章 前沿动态24
第一节 价值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24
第二节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5
第三节 重视生态道德和国际理解26
第四节 由单一知识传授转向创新教育27
第五节 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27
第二篇 课程体系30
第一章 课标通识30
第一节 课程性质30
第二节 课程功能31
第三节 课程目标31
1.总体目标31
2.分类目标32
第四节 课程设计35
1.课程模块35
2.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模块36
3.高中思想政治课选修模块38
第二章 核心理念40
第一节 教材编写思路40
1.新的思路40
2.新的教材观41
3.新的编写策略42
4.新的突破43
第二节 课程基本理念45
第三节 教材三大看点45
1.优化案例46
2.淡化定义47
3.强化辨析49
第四节 教学基本要求51
1.设计“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51
2.在教科书引领下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52
3.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原则55
4.加强教学策略的研究,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56
5.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8
6.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形式58
7.要以学习活动作为学生主要学习方式60
8.正确处理四对关系60
第五节 课程评价建议62
1.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评价62
2.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63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63
4.评价三法64
第六节 建构课程思维64
1.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科知识的过度训练64
2.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课程思维的建构66
第三章 基本观点70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模块70
1.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教材的呈现方式70
2.《经济生活》模块70
3.《政治生活》模块83
4.《文化生活》模块91
5.《生活与哲学》模块99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选修模块106
1.高中思想政治课选修教材呈现方式106
2.选修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106
3.选修2《经济学常识》107
4.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109
5.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109
6.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110
7.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111
第四章 教材延伸112
第一节 《经济生活》延伸112
1.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112
2.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114
3.中国低碳之路:机遇伴挑战116
4.互联网下的创业机会118
5.神奇的三网融合119
6.中学生消费心理119
第二节 《政治生活》延伸122
1.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简介122
2.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127
第三节 《文化生活》延伸132
1.中美家庭观念差异132
2.小议中西方文化差异132
3.比较中美教育134
4.“二代”现象及社会流动135
5.HR青睐什么样的毕业生?137
第四节 《生活与哲学》延伸139
1.美国人“勤俭持家”,中国怎么办?139
2.新能源开发正当时140
3.比尔·盖茨的故事142
4.19—20世纪西方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代表(部分)144
第三篇 课程教学149
第一章 课堂模式149
第一节 传递接受模式149
第二节 自学辅导模式150
第三节 教学探究模式151
第四节 自主学习模式152
第五节 抛锚教学模式153
第六节 范例教学模式153
第七节 现象分析模式154
第八节 合作学习模式155
第九节 发现学习模式155
第十节 节目主持模式156
第十一节 活动教学模式156
第二章 教学方法172
第一节 自主学习法172
第二节 合作学习法173
第三节 自学讨论法173
第四节 谈话讲授法175
第五节 情景教学法176
第六节 问题探究法179
第七节 质疑教学法180
第八节 比较分析法181
第九节 实践探究法182
第十节 练习教学法185
第三章 学法指导186
第一节 课堂学法指导186
1.激发学科兴趣,端正学习态度186
2.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把握教材187
3.指导学生学会高效听课188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知识188
5.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188
6.端正心态,培养学科思维190
第二节 课外学法指导190
1.教学生学会科学预习190
2.教学生养成良好习惯191
3.教学生学会规范作业192
4.教学生学会巧妙复习192
5.教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193
第四章 精品课例194
第一节 《经济生活》课例194
1.课题:《消费及其类型》194
2.课题:《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97
3.课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201
4.课题:《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04
5.课题:《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212
6.课题:《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216
第二节 《政治生活》课例220
1.课题:《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220
2.课题:《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223
3.课题:《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225
第三节 《文化生活》课例228
1.课题:《感受文化影响》228
2.课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34
第四节 《生活与哲学》课例237
1.课题:《把握思维的奥妙》237
2.课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41
3.课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45
4.课题:《人都是自私的吗?》248
5.课题:《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250
6.课题:《创新离我们有多远?》254
第四篇 专业发展259
第一章 职业素养259
第一节 政治素养259
1.坚定的理想信念260
2.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260
3.时政素养261
4.法律素质261
第二节 道德品质262
1.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262
2.优良的道德品格262
3.具有仁爱之心263
4.爱岗敬业精神264
5.正确的价值取向264
第三节 知识素养264
1.广博的文化知识264
2.精深的专业知识265
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266
4.实践性知识266
第四节 专业技能267
1.教学设计能力267
2.教育机智269
3.信息技术技能270
4.自我调控能力271
5.语言表达能力272
6.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273
7.命制试题能力273
第五节 心理品质274
1.心理健康标准274
2.心理调适方法274
第二章 教学研究275
第一节 教学研究真义275
1.在教学研究中促进教学275
2.在教学研究中提升素养278
3.在教学研究中提升幸福感279
第二节 教学研究立足点279
1.从教学实践中来279
2.在教学实践中进行280
3.到教学实践中去281
第三节 教学研究方式281
1.教学反思——基于教学事件281
2.教学叙事——基于教学比较287
3.教学案例——基于有效教学293
4.小课题研究——基于教学问题297
5.教研论文——基于教学体会304
6.教育博客——基于教学交往306
第三章 专业进修310
第一节 阅读经典310
1.阅读文化经典310
2.阅读专业经典310
3.阅读哲学经典311
4.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经典311
第二节 同伴互助312
1.备课组共同体312
2.教研组共同体313
3.参加名师工作室314
第三节 培训进修314
1.校本培训314
2.市、区教研活动315
3.骨干教师培训316
4.远程培训316
5.学历进修316
第四章 学科参考317
第一节 信息来源317
1.书刊317
2.网络媒体317
3.非文字材料319
第二节 信息获取320
1.获取信息的途径320
2.信息积累的方式321
第三节 信息运用321
1.信息分类整理321
2.信息运用方式322
第五篇 课程特色323
第一章 强调实践 注重体验323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323
第二节 社会调查325
1.访谈调查326
2.问卷调查326
3.表格调查327
第三节 百行职业体验327
第四节 社区志愿者328
第五节 时政播报329
第二章 讲究手段 激发参与331
第一节 板书的艺术331
第二节 语言的艺术333
第三节 形体语言艺术337
1.肢体的动作语言337
2.传情的眼神语言337
3.面部表情语言337
第四节 多媒体教学338
第五节 电子白板340
第六节 微博341
第三章 多元评价 重在引导344
第一节 评价原则与方法344
1.教学评价的原则344
2.教学评价的方法345
第二节 发展性评价347
第三节 小组评价350
第四节 诊断性评价352
第五节 “三维”目标评价353
第四章 塑造灵魂 旨在育人356
第一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56
第二节 理想信念教育358
第三节 民族团结教育360
第四节 生命教育361
第五节 国家利益教育363
第六节 人文精神教育367
第六篇 附录369
第一章 经典例题369
第二章 人物索引385
第三章 名词解读407
第四章 相关领域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