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音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新音乐](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885282.jpg)
- 明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ISBN:978710303982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908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919页
- 主题词:音乐史-中国-20世纪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新音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20世纪中国新音乐历史研究的若干问题1
第一编15
第一章 学堂乐歌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901~1919)15
第一节 学堂乐歌时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15
第二节 学堂乐歌的基本情况20
第三节 学堂乐歌“开幕第一人”——沈心工26
第四节造“新中国歌”的音乐家——曾志忞29
第五节“商量旧学”“谱以新声”者——李叔同33
第六节 学堂乐歌的历史建树及局限38
第二章“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919~1937)42
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43
第二节 专业音乐教育之父——萧友梅45
第三节“业余音乐家”——赵元任51
第四节 儿童歌舞剧的奠基者——黎锦晖59
第五节 国乐改进的先行者——刘天华67
第六节 探索“上界语言”的人——青主72
第七节 第一代成熟音乐家——黄自76
第八节 萧友梅事业的后继者——吴伯超85
第九节 第一代“国产”音乐家91
“关山万里”“长城谣”——刘雪庵93
“黄自精神”的继承者——陈田鹤96
“岁月悠悠”“烟波江”——江定仙100
第十节“五四”新音乐的历史建树及局限103
第二编109
第三章 战争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937~1949)109
第一节 战争时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110
第二节 终生致力于民族化——马思聪112
第三节《汨罗沉流》谱心声——江文也123
第四节 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136
第五节 怒吼吧!黄河——冼星海142
第六节 硬骨头音乐家——贺绿汀152
第七节 严谨、古雅、现代——谭小麟157
第八节 英年早逝的音乐家——郑志声162
第九节“伟大而贫弱的歌声”——红色音乐家的创作165
“参加八路军”——吕骥165
“打回老家去”——任光168
“壮丁上前线”——张曙170
“大刀进行曲”——麦新172
“松花江上”——张寒晖174
“军歌之父”——郑律成175
“兄妹开荒”——安波177
“咱们工人有力量”——马可179
“我们走在大路上”——李劫夫182
第十节 战争风云中的“靡靡之音”——都市流行曲的兴盛189
“香格里拉”——黎锦光189
“玫瑰、玫瑰、我爱你”——陈歌辛192
第十一节 战争时期新音乐成果的历史建树及局限195
第四章建国初期的中国新音乐(1949~1966)199
第一节 建国初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199
第二节 半个世纪“春之旅”——丁善德203
第三节“主旋律”的谱写者——李焕之210
第四节“多栖”音乐家——吴祖强217
第五节 旋律思维 调性写作——杜鸣心225
第六节 与时俱进的“弄潮儿”——朱践耳236
第七节“暗香”浮动六十载——罗忠镕251
第八节“心潮逐浪”舞蹁跹——陈培勋263
第九节 生活是源泉,人民是母亲——瞿维267
第十节 宝岛新音乐的播火者——许常惠274
第十一节 时代颂歌的谱写者(一)279
“黄鹤”展翅飞——施咏康279
“梁祝”传九州——何占豪284
“嘎达梅林”——辛沪光287
“貔貅舞”民俗——王义平290
“红旗颂”中华——吕其明293
“夕阳箫鼓”民族魂——黎英海295
“中国复调”的探寻者——陈铭志298
“天华精神”的传人——刘文金304
第十二节 时代颂歌的谱写者(二)308
民歌新唱亦风流——王洛宾308
放歌新时代——瞿希贤312
“第二国歌之父”——王莘317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320
“牧马之歌”“娃哈哈”——石夫323
“歌唱二郎山”——时乐濛328
“我的祖国”——刘炽331
“桂花开放幸福来”——罗宗贤336
“克拉玛依之歌”——吕远339
“草原之夜”——田歌342
第十三节 时代颂歌的谱写者(三)344
《刘胡兰》与陈紫345
《洪湖赤卫队》群体348
《江姐》群体351
《长征组歌》群体355
《刘三姐》群体361
《东方红》现象362
第十四节 建国初期新音乐成果的历史建树及局限370
第五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966~1976)375
第一节“文革”时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375
第二节“造神运动”的高潮——“语录歌”378
第三节“六亿神州”八部戏——“样板戏”383
第四节“样板戏”的设计师——于会泳431
第五节“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地新歌”437
第六节“文化沙漠”中的点点绿洲442
“梁祝”、“炉台”响九州——陈钢442
“乐器之王”颂中华——钢琴协奏曲《黄河》445
“红星照我去战斗”——傅庚辰451
“我为祖国献石油”——秦咏诚455
“喜见光明”展芳华——李自立458
第七节 异质政体空间的新音乐声460
立志于“台湾人的音乐”——郭芝苑461
“发现一条中国音乐的路子”——史惟亮464
香港新音乐的“突破”者——林乐培467
第八节“文革”时期新音乐成果的历史建树及局限472
第三编489
第六章 新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976~1989)489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489
第二节 用歌声引领时代的音乐家群体495
“时代歌手”——施光南495
“难忘今宵”——王酩505
“红楼”一曲九州闻——王立平510
“小道”与“绿叶”——谷建芬516
“我爱你,中国”——郑秋枫521
“云南风情”——田丰524
“十五的月亮”——铁源529
“一只歌唱的鸟”——陆在易531
“亚洲雄风震天吼”——徐沛东537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李泰样540
永远的“童年”——罗大佑545
“一无所有”的摇滚——崔健548
“心中的太阳”——李黎夫551
“请到天涯海角来”——徐东蔚553
“信天游”新唱——解承强555
第三节“挑战听众”的人——谭盾559
第四节 传统与现代之间——陈怡577
第五节 徜徉于“蜀道”之上——郭文景586
第六节 敏于曲而讷于言——周龙599
第七节从“懵懂”到“寂静”——瞿小松607
第八节 徜徉在“地平线”上——叶小纲615
第九节 走在“第三条路上”——何训田625
第十节 仰天长啸悲神州——王西麟638
第十一节 由于“困惑”而“求索”——金湘650
第十二节“荒漠暮色”唱“悲歌”——杨立青661
第十三节“新潮”生长于“老根”——汪立三669
第十四节 赋予映像以“灵魂”——赵季平679
第十五节 自始至终“有调调”——黄安伦689
第十六节 新时期的“《东方红》现象”——《中国革命之歌》696
第十七节 异质政体空间的新音乐声701
本土精神的现代化——马水龙701
新音乐园地的“蚯蚓”——屈文中706
都市情怀、现代理念——陈永华710
第十八节 新时期新音乐成果的历史建树及局限716
第七章 后新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989~)721
第一节 后新时期中国新音乐的文化生态722
第二节 大器晚成一“文人”——陈其钢724
第三节 温文尔雅抒胸臆——苏聪741
第四节 酣畅淋漓唱祖国——张千一752
第五节 文心豪情舞“剑器”——徐昌俊761
第六节“后土”之上谱“春秋”——唐建平771
第七节“火车”轰鸣“阿优山”——刘湲786
第八节以“溶”致“融”——贾达群798
第九节 长此以往“中国梦”——盛宗亮808
第十节 立足“时代”反“异化”——王宁818
第十一节“中国风情”人管弦——鲍元恺824
第十二节 乐舞诗歌颂“慧光”——姚盛昌833
第十三节 后新时期新音乐成果的历史建树及局限845
结论——百年奏鸣如是说849
主要参考书目856
主要参考论文862
后记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