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洁净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洁净煤](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884628.jpg)
- 陈清如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60409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653页
- 文件大小:631MB
- 文件页数:1672页
- 主题词:煤-燃烧-净化-技术-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洁净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参考文献12
第一篇 煤及煤的特性15
第一章 概述15
第一节 植物是生成煤的主要物质15
第二节 植物转化为煤的积聚场所18
第三节 腐植煤的成煤作用过程20
第二章 煤的分子结构24
第一节 煤的大分子结构24
第二节 煤的结构模型27
第三节 煤的大分子结构的现代概念31
第三章 煤的岩相组成33
第一节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33
第二节 煤的无机显微组分34
第三节 煤的岩石类型35
第四章 煤的化学组成41
第一节 煤的工业分析41
第二节 煤的元素分析51
第三节 煤的溶剂抽提及族组成56
第五章 煤的一般性质62
第一节 煤的密度62
第二节 煤的机械性质64
第三节 煤的热性质67
第四节 煤的电性质68
第五节 煤的光学性质69
第六节 煤的磁性质72
第七节 煤的润湿性74
第八节 煤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75
第九节 煤的氧化76
第十节 煤的加氢81
第十一节 煤的磺化84
第六章 煤炭利用特性及评价86
第一节 煤的发热量86
第二节 煤的热解和黏结成焦性质89
第三节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及其评定方法100
第四节 煤炭气化与燃烧工艺性质108
第七章 煤的分类和煤质评价114
第一节 煤炭分类意义和分类指标114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115
第三节 国际煤炭分类128
第四节 煤质评价133
第五节 各种工业用煤对煤质的要求134
参考文献140
第二篇 煤炭分选143
第一章 煤炭的分选特性143
第一节 煤炭的密度组成与可选性143
第二节 煤炭的可浮性155
第三节 煤炭的其他分选特性161
第二章 煤炭分选的理论基础171
第一节 分选流体力学171
第二节 分选界面化学213
第三节 分离过程与效率评定229
第三章 煤炭粉碎与按粒度分离233
第一节 煤炭破碎与磨碎233
第二节 煤炭筛分与分级272
第四章 煤炭重选324
第一节 重介质分选324
第二节 跳汰分选351
第三节 其他湿法分选386
第五章 煤炭干法分选408
第一节 复合式干法分选408
第二节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分选413
第六章 煤炭电、磁分选438
第一节 静电分选438
第二节 磁力分选453
第七章 煤炭浮选458
第一节 煤炭浮选体系458
第二节 煤炭浮选热力学463
第三节 煤炭浮选药剂477
第四节 煤炭浮选动力学493
第五节 煤炭浮选设备496
第六节 煤炭浮选工艺525
第七节 煤炭的其他表面分选方法534
第八章 煤炭化学与生物处理539
第一节 煤炭的化学处理539
第二节 煤炭的生物处理562
第九章 煤炭脱水与干燥575
第一节 固液两相体系575
第二节 煤炭脱水工艺579
第三节 粗粒物料的脱水设备582
第四节 沉降分离589
第五节 絮凝化学600
第六节 细粒物料脱水方法及设备604
第七节 煤炭干燥615
第十章 选煤过程模拟、优化与控制643
第一节 选煤过程的数学模拟643
第二节 选煤过程的预测与优化664
第三节 选煤过程综合自动化框架668
第四节 选煤过程的决策支持型管理信息系统675
第五节 选煤过程控制与检测685
第十一章 选煤厂技术检查与管理710
第一节 选煤厂技术检查710
第二节 设备工艺效果检查与评定720
第三节 选煤厂工艺流程检查738
第四节 技术检查计划的制订740
第五节 最高产率和最大经济效益原则748
第十二章 选煤技术经济753
第一节 煤炭产品的种类与结构753
第二节 选煤成本与经济效益759
第三节 选煤技术经济分析764
第十三章 典型选煤工艺流程772
第一节 炼焦煤选煤典型工艺流程772
第二节 动力煤选煤典型工艺流程781
参考文献785
第三篇 水煤浆795
第一章 概述795
第一节 水煤浆技术的产生及发展795
第二节 水煤浆的主要性质797
第三节 水煤浆的用途802
第二章 煤的成浆性805
第一节 水煤浆制备的胶体化学基础805
第二节 制浆影响因素809
第三章 水煤浆的粒度控制813
第一节 煤的粒度和粒度分布813
第二节 水煤浆的粒度分布818
第三节 堆积率819
第四节 双峰与多峰级配技术822
第四章 水煤浆添加剂824
第一节 水煤浆分散剂824
第二节 水煤浆稳定剂829
第三节 水煤浆助剂830
第五章 水煤浆的流变性833
第一节 水煤浆流变性的测定833
第二节 影响水煤浆流变性的因素835
第六章 制浆工艺838
第一节 制浆工艺的主要环节及功能838
第二节 干法制浆工艺839
第三节 湿法制浆工艺839
第四节 干湿法联合制浆工艺842
第七章 水煤浆的检测843
第一节 水煤浆的采样843
第二节 水煤浆工业分析方法844
第三节 水煤浆密度、浓度、煤灰成分及pH值的测定方法845
第四节 水煤浆碳、氢分析方法846
第五节 水煤浆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848
第六节 水煤浆中全硫的测定方法849
第七节 水煤浆中氮的测定方法850
第八节 水煤浆发热量的测定方法851
参考文献853
第四篇 型煤857
第一章 概述857
第一节 型煤的概念和意义857
第二节 型煤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858
第二章 型煤的形状、规格、分类和用途860
第一节 型煤的形状与规格860
第二节 型煤的分类与用途861
第三章 成型的基本原理863
第一节 成型过程863
第二节 成型机理865
第三节 影响成型的因素867
第四章 型煤的质量检测及其影响因素871
第一节 型煤的质量指标与检测871
第二节 型煤原料对质量的影响875
第五章 黏结剂和其他添加剂877
第一节 黏结剂877
第二节 添加剂881
第六章 型煤生产工艺883
第一节 型煤生产工艺概述883
第二节 黏结剂冷压成型884
第三节 无黏结剂冷压成型889
第四节 热压成型工艺891
第七章 型煤的后处理895
第一节 型煤的干燥895
第二节 型煤的养护896
第三节 型煤的热处理897
第八章 民用型煤899
第一节 民用煤球与蜂窝煤899
第二节 其他民用型煤901
第九章 工业型煤906
第一节 锅炉型煤906
第二节 造气型煤909
第三节 型焦910
第十章 型煤机械912
第一节 筛分机械912
第二节 粉碎机械913
第三节 定量机械918
第四节 混捏机械920
第五节 成型机械922
第六节 干燥机械927
参考文献930
第五篇 动力配煤933
第一章 概述933
第一节 动力配煤的原理和意义933
第二节 动力配煤的质量要求935
第三节 动力配煤的方案确定和优化938
第四节 动力配煤的标准化958
第五节中国动力煤资源961
第二章 动力配煤技术980
第一节 动力配煤的工艺流程980
第二节 动力配煤的主要设备983
第三节 动力配煤的质量检测985
第四节 高灰煤的配煤技术987
第五节 高硫煤的配煤技术989
第六节 动态动力配煤技术992
第三章 动力配煤的发展前景996
第一节 动力配煤与节能996
第二节 动力配煤与环境保护997
第三节 动力配煤的固硫技术998
第四节 动力配煤的综合效益1006
第五节动力配煤的发展前景1008
参考文献1015
第六篇 煤炭焦化理论与应用1019
第一章 概述1019
第一节 焦炭的外观与孔结构1019
第二节 焦炭的化学组成1020
第三节 焦炭的物理机械性质1021
第四节 焦炭的化学反应性能1024
第五节 焦炭应用1025
第六节 我国焦炭生产的基本现状1026
第二章 配煤炼焦的原理与配煤工艺1030
第一节 煤在焦炉炭化室内的结焦过程1030
第二节 配煤质量与备煤炼焦工艺条件1032
第三节 配煤原理与焦炭质量的预测1036
第四节 炼焦配煤工艺1038
第三章 炼焦炉及生产过程1041
第一节 焦炉炉体结构与设备1042
第二节 焦炉炉型介绍1050
第三节 焦炉的生产能力和发展方向1054
第四节 炼焦炉生产操作1056
第五节 焦炉的热工评定1060
第四章 非常规炼焦技术与工艺1065
第一节 配型煤炼焦1065
第二节 捣固炼焦1066
第三节 煤干燥炼焦和预热炼焦1067
第四节 其他炼焦方法1068
第五章 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煤气净化1070
第一节 炼焦化学产品的组成和产率1070
第二节 炼焦化学产品回收方法及典型流程1072
第三节 焦炉煤气的应用现状与前景1073
第六章 煤气的冷却和输送以及焦油氨水的分离1076
第一节 煤气在集气管的冷却1076
第二节 煤气的初步冷却1076
第三节 焦油氨水的分离和煤气输送1079
第七章 煤气中氨和粗轻吡啶的回收1082
第一节 氨的回收1082
第二节 粗轻吡啶盐基的回收1089
第八章 煤气中粗苯的回收1091
第一节 煤气终冷和除萘1091
第二节 洗油吸收法回收粗苯的原理与工艺1093
第三节 富油脱苯1096
第九章 煤气脱硫1099
第一节 煤气的干法脱硫1100
第二节 改良蒽醌二磺酸钠法脱硫1103
第三节 萘醌法脱硫1106
第四节 氨水脱硫1109
第五节 乙醇胺法脱硫1112
第十章 粗苯的精制1115
第一节 酸洗净化法粗苯精制1115
第二节 催化加氢法粗苯精制1119
第十一章 煤焦油加工1123
第一节 煤焦油的组成、性质及加工前的处理1123
第二节 煤焦油的初步加工1126
第三节 焦油盐基的分离精制1131
第四节 焦油酚类化合物的分离精制1133
第五节 萘及其同系物的分离精制1142
第六节蒽、菲和咔唑的分离精制1153
第七节 蒽油馏分中高沸点化合物的分离精制1155
参考文献1160
第七篇 煤炭气化理论与应用1165
第一章 概述1165
第一节 煤气化1165
第二节 煤气的应用1166
第二章 移动床气化1168
第一节 混合发生炉煤气1168
第二节 水煤气1182
第三节 移动床加压气化1195
第三章 流化床气化1221
第一节 流化床气化原理1221
第二节 常压流化床的气化过程1222
第三节 加压流化床的气化过程1224
第四节 流化床气化工艺1225
第四章 气流床气化1235
第一节 气流床气化原理和特点1235
第二节 气流床气化工艺1237
第五章 煤炭地下气化1248
第一节 煤炭地下气化原理1248
第二节 煤炭地下气化发展现状1250
第三节 煤炭地下气化方法1253
第四节 影响煤炭地下气化运行因素1257
第五节 煤炭地下气化发展趋势1262
第六章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1264
第一节 概述1264
第二节IGCC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267
第三节 典型的IGCC工艺1268
第四节IGCC电厂煤气的净化1274
第七章 煤炭气化多联产1283
第一节 概述1283
第二节 国外多联产系统1283
第三节 多联产在中国的发展1285
参考文献1292
第八篇 煤炭液化理论与应用1297
第一章 概述1297
第二章 煤液化技术开发的进展和前景1299
第一节 煤的基本性质与煤液化的基本原理1299
第二节 液化用煤种的选择1300
第三节 煤液化工艺与其他煤转化工艺的对比1301
第四节 煤液化工艺的发展状况和前景1302
第三章 煤的组成结构和煤相关模型化合物1306
第一节 煤的溶剂萃取1306
第二节 煤的组成分析1310
第三节 煤的结构表征1311
第四节 研究煤相关模型化合物反应的必要性1313
第四章 煤及其相关模型化合物的热解和氢解反应1314
第一节 煤的热溶解和热解反应1314
第二节 芳环的热缩合和热解反应1317
第三节α , ω-二芳基烷烃的热解和氢解反应1317
第四节 含杂原子桥键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热解反应1323
第五章 煤及其相关模型化合物的催化加氢和加氢裂解反应1325
第一节 溶剂的作用1325
第二节 催化剂存在下的氢转移反应1328
第三节 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1335
第六章 煤液体的分离、分析与利用1338
第一节 煤液体的分离和分析1338
第二节 煤液体作为燃料的利用1342
第三节 煤液体的非燃料利用1343
第七章 煤直接液化工艺1345
第一节 单段直接液化工艺1345
第二节 两段直接液化工艺1356
第三节 煤油共处理液化工艺1367
第四节 液化粗油的提质加工工艺1371
第五节 煤液化残渣的利用1375
第八章 煤间接液化工艺1377
第一节F-T合成的产物及其化学反应1377
第二节F-T合成反应的热力学1379
第三节F-T合成的影响因素1383
第四节F-T合成催化剂1385
第五节F-T合成工艺1388
参考文献1392
第九篇 煤基材料1411
第一章 煤基炭质吸附材料1411
第一节 煤基炭质吸附材料的结构与性质1411
第二节 煤基炭质吸附材料的制备1418
第三节 煤基炭质吸附材料的应用1432
第二章 煤基电极材料1448
第一节 概述1448
第二节 煤基电极材料的制备1449
第三节 煤基电极材料的种类及应用1458
参考文献1472
第十篇 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加工利用1477
第一章 高岭岩(土)1477
第一节 概述1477
第二节 中国煤系高岭岩资源状况1478
第三节 高岭岩综合利用现状及用途1479
第四节 高岭岩(土)选矿提纯1484
第五节 高岭岩(土)的粉碎分级1488
第六节 高岭岩(土)煅烧1489
第七节 高岭土粉体表面改性1491
第二章 耐火黏土1496
第一节 资源概况1496
第二节 矿床特征1498
第三节 耐火黏土的用途1500
第三章 铝土矿1503
第一节 资源概况1503
第二节 矿床特征1504
第三节 加工利用1506
第四章 膨润土1509
第一节 资源概况1509
第二节 矿床特征1510
第三节 加工利用1512
第五章 硅藻土1516
第一节 资源概况1516
第二节 硅藻土的用途1519
第三节 硅藻土的选矿1522
第六章 煤矸石的性质与分类1523
第一节 煤矸石的组成与性质1523
第二节 煤矸石的分类1526
第三节 用煤矸石制取化工产品1529
第四节 用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1536
第五节 用煤矸石做低热值燃料1549
参考文献1556
第十一篇 煤炭加工与利用的环境保护1561
第一章 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的烟(尘)控制1561
第一节 粉尘污染控制的一般方法1561
第二节 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设计1562
第三节 常用除尘设备及选型方法1569
第二章 煤炭热加工和燃烧过程中气态污染物控制1594
第一节 煤炭燃烧过程烟尘和气态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1594
第二节 煤炭炼焦过程气态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1601
第三节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1606
第三章 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的水污染控制1624
第一节 选煤厂煤泥水处理与循环利用1624
第二节 焦化废水和煤造气废水处理与利用1630
第四章 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1638
第一节 煤炭加工利用中的固体废弃物及其对环境的危害1638
第二节 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途径和方法1643
参考文献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