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调查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调查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3878098.jpg)
- 李丽红主编;席秋红,刘宁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16689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社会调查-调查方法-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调查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社会与社会调查1
1.1.1社会1
1.1.2社会调查研究2
1.2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4
1.2.1普遍调查概念及方式4
1.2.2普遍调查的特点5
1.2.3抽样调查的概念5
1.2.4抽样调查的优点6
1.3古代社会调查、近代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7
1.3.1古代社会调查7
1.3.2近代社会调查8
1.3.3现代社会调查9
1.4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0
1.4.1选题阶段10
1.4.2准备阶段10
1.4.3调查阶段11
1.4.4分析阶段11
1.4.5总结阶段11
课后思考题12
第2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13
2.1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13
2.1.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13
2.1.2数学等其他科学基础14
2.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内容及构成15
2.2.1方法论15
2.2.2基本方式16
2.2.3具体方法16
2.3社会调查的方法论原则17
2.3.1客观性原则17
2.3.2科学性原则17
2.3.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18
2.3.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19
2.3.5方法多元化原则20
课后思考题21
第3章 调查设计22
3.1调查目的22
3.1.1描述性调查22
3.1.2解释性调查23
3.2调查课题的选择24
3.2.1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类型24
3.2.2选题的重要性25
3.3分析单位27
3.3.1个人27
3.3.2群体28
3.3.3组织28
3.3.4社区28
3.4具体方案28
3.4.1调查对象、研究对象与抽样对象29
3.4.2抽样设计29
3.4.3收集资料工具与方法的设计29
课后思考题30
第4章 抽样的原理与类型31
4.1抽样的概念类型与作用31
4.1.1抽样的概念31
4.1.2抽样的作用33
4.2抽样的类型与一般程序34
4.2.1抽样的类型34
4.2.2抽样的一般程序34
4.3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37
4.3.1样本规模37
4.3.2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38
4.3.3抽样误差40
课后思考题41
第5章 抽样方法42
5.1非概率抽样42
5.1.1偶遇抽样42
5.1.2判断抽样42
5.1.3定额抽样43
5.1.4雪球抽样44
5.2概率抽样44
5.2.1简单随机抽样44
5.2.2系统抽样45
5.2.3分层抽样47
5.2.4整群抽样48
5.2.5多段抽样49
5.3 PPS抽样与户内抽样50
5.3.1 PPS抽样50
5.3.2户内抽样53
课后思考题55
第6章 变量测量56
6.1测量的概念与特征56
6.1.1什么是测量56
6.1.2测量的四个要素56
6.1.3社会现象的测量57
6.2测量层次58
6.2.1定类测量58
6.2.2定序测量59
6.2.3定距测量59
6.2.4定比测量60
6.2.5测量层次小结60
6.3概念的操作化60
6.3.1概念、变量和指标61
6.3.2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62
6.3.3操作化的方法63
6.4量表68
6.5测量的信度与效度71
6.5.1信度72
6.5.2效度72
课后思考题74
第7章 问卷设计75
7.1问卷及其结构75
7.1.1问卷的含义及类型75
7.1.2问卷的一般结构76
7.2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78
7.2.1问卷设计的原则78
7.2.2问卷设计的步骤80
7.3问题和答案的设计82
7.3.1问题的设计82
7.3.2答案的设计84
7.3.3问卷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6
课后思考题87
第8章 资料收集方法88
8.1自填问卷法88
8.1.1自填问卷法优缺点88
8.1.2个别发送法90
8.1.3邮寄填答法91
8.1.4集中填答法92
8.1.5网络调查法93
8.2结构访问法95
8.2.1结构访问法概述95
8.2.2结构访问法的分类96
8.2.3结构访问法的程序与技巧99
课后思考题103
第9章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104
9.1标准化调查104
9.1.1标准化调查的含义104
9.1.2调查员误差105
9.1.3标准化调查实施准则106
9.2调查人员的招募与培训108
9.2.1调查员的一般条件108
9.2.2调查员的特殊条件109
9.2.3调查员的培训110
9.3调查过程的控制与督导112
9.3.1合理组建调查队伍112
9.3.2建立监督和管理的办法及规定112
9.3.3实地抽样的管理和监控112
9.3.4实地访问的管理和监控113
9.3.5问卷回收和实地审核的管理与监控113
课后思考题113
第10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114
10.1资料整理的一般问题114
10.1.1资料整理的意义114
10.1.2资料整理的目标与要求114
10.2资料整理的审核与编码115
10.2.1资料审核115
10.2.2资料分类116
10.2.3资料编码116
10.3资料统计分组与分配数列119
10.3.1资料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119
10.3.2统计分组的方法120
10.3.3分配数列的概念与种类122
10.3.4变量数列的编制123
10.4资料的汇总与显示123
10.4.1手工汇总123
10.4.2数据录入124
10.4.3程序编制124
10.4.4数据显示124
课后思考题125
第11章 统计基础知识126
11.1单变量描述分析126
11.1.1集中趋势分析(位置分析)126
11.1.2离中趋势分析(变异分析)129
11.1.3形状分析131
11.2多变量分析描述132
11.2.1列联表132
11.2.2方差分析133
11.2.3回归分析134
11.3参数估计135
11.3.1参数估计的基本概念135
11.3.2参数的点估计与区间估计136
11.4详析模式与统计控制136
11.4.1详析模式136
11.4.2偏相关分析139
11.4.3协方差分析140
课后思考题140
第12章 单变量的描述统计142
12.1描述统计的基本技术142
12.1.1频数与频数分布142
12.1.2统计表144
12.2集中趋势测量146
12.2.1定类变量:众数147
12.2.2定序变量:中位数147
12.2.3定距变量:平均数149
12.3离散趋势测量150
12.3.1定类变量:异众比率150
12.3.2定序变量:四分位差151
12.3.3定距变量:标准差与方差152
12.3.4相对离散程度:离散系数154
课后思考题155
第13章 单变量的推论统计157
13.1推论统计的基础知识157
13.1.1概率分布157
13.1.2正态分布158
13.1.3抽样分布159
13.2参数估计160
13.2.1参数的点估计161
13.2.2参数的区间估计161
13.3假设检验163
13.3.1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164
13.3.2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66
课后思考题169
第14章 双变量的描述统计170
14.1相关的基本性质170
14.1.1相关关系的程度与方向171
14.1.2相关的对称性与因果关系171
14.1.3消减误差比例173
14.2交互分类173
14.2.1交互分类的意义与作用173
14.2.2交互分类表的形式要求175
14.3相关测量法176
14.3.1两个定类变量:系数和Ta u-y测量法176
14.3.2两个定序变量:Gamma和dy系数178
14.3.3两个定距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r和简单线性回归180
14.3.4定类变量与定序变量:Lambda和Tau-y系数测量法184
14.3.5定类变量与定距变量:相关比率184
课后思考题185
第15章 双变量的推论统计187
15.1 x2检验187
15.2 Gamma系数的检验:Z检验法191
15.3单因方差分析与F检验194
15.4积矩相关系数与同归系数的检验196
15.5相关测量法与检验的总结198
课后思考题199
第16章 时间序列分析200
16.1时间序列作用与种类200
16.1.1时间序列的含义与作用200
16.1.2时间序列的种类200
16.2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203
16.2.1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203
16.2.2增减量与平均增减量206
16.3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207
16.3.1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207
16.3.2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209
16.4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211
16.4.1时间序列结构分析211
16.4.2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212
16.4.3时间序列构成因素的结合方式212
16.4.4长期趋势的测定方法213
课后思考题215
第17章 统计指数分析216
17.1统计指数作用与种类216
17.1.1统计指数的作用216
17.1.2统计指数的分类217
17.2统计指数的编制217
17.2.1综合指数的概念及编制要点217
17.2.2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218
17.2.3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220
17.2.4平均数指数的编制221
17.3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224
17.3.1指数体系及其作用224
17.3.2因素分析225
17.4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231
17.4.1生产指数231
17.4.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31
17.4.3股票价格指数233
课后思考题234
第18章 报告撰写235
18.1调查报告的类型及特点235
18.1.1调查报告的类型235
18.1.2调查报告的特点236
18.2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237
18.2.1区分主次和提炼主题237
18.2.2拟定提纲238
18.2.3选择合适的材料238
18.2.4撰写报告初稿239
18.2.5仔细修改报告239
18.3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239
18.3.1标题240
18.3.2导语240
18.3.3主体241
18.3.4结束语242
18.3.5简介243
18.3.6后记243
18.3.7附录243
18.4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244
18.4.1行文要求244
18.4.2引用与注释要规范准确244
课后思考题245
第19章 统计分析软件246
19.1 Excel246
19.1.1 Excel的功能特点246
19.1.2 Excel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247
19.2 SPSS软件254
19.2.1 SPSS基本功能254
19.2.2数据输入与整理255
19.2.3单变量的统计分析262
19.2.4双变量的统计分析267
19.3 SAS与Eviews软件269
19.3.1 SAS269
19.3.2 Eviews271
参考文献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