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阐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阐释
  • 钟茂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1996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49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阐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其研究脉络13

1.1 “人类—自然系统”及其可持续性14

1.1.1 生态系统与“人类—自然系统”14

1.1.2 “人类—自然系统”的可持续性23

1.1.3 “人类—自然系统”的破坏:“不可持续问题”26

1.2 “可持续发展”思想35

1.2.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历程35

1.2.2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种种认识39

1.2.3 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种种理论观点45

1.3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广度51

1.3.1 对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探究52

1.3.2 对经济学实际问题的研究59

1.3.3 有关人类存续与发展问题的研究61

1.3.4 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67

1.4 “‘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基础”问题的提出69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基础71

2.1 人类—自然关系哲学71

2.1.1 “人地关系”72

2.1.2 生态哲学75

2.1.3 深层生态学77

2.1.4 生态伦理哲学80

2.2 自然价值论87

2.2.1 理论探讨层面的“自然价值论”87

2.2.2 现实功用角度的“自然价值论”92

2.3 传统理论认识的反思98

2.3.1 哲学思想层面的反思99

2.3.2 行为思想层面的反思101

2.3.3 经济学理论层面的反思108

2.4 “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基础:深化的人类需求理论112

2.4.1 人类需要112

2.4.2 “物质需求”、“人文需求”、“生态需求”与“可持续发展”思想115

2.4.3 “物质需求”、“人文需求”、“生态需求”划分的理论意义125

2.5 本书对“可持续发展”展开分析的概念与思路130

2.5.1 对“可持续发展”展开分析的几组概念130

2.5.2 对“可持续发展”展开分析的思路140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可持续发展”146

3.1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不可持续性问题的形成146

3.1.1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式147

3.1.2 人类活动形式与不可持续性问题的生成151

3.1.3 人类经济活动与不可持续性问题的历史变迁:机理分析156

3.1.4 人类经济活动与不可持续性问题的历史变迁:史事分析159

3.1.5 人类经济活动与不可持续性问题的关系:对现实发展的启示163

3.2 人类行为关系与“可持续发展”167

3.2.1 人类行为关系的类分167

3.2.2 “囚徒困境”式的人类行为关系170

3.2.3 PARETO改进式的人类行为关系172

3.2.4 “智猪博弈”式的人类行为关系(利己—利他转化)174

3.2.5 合作博弈式的人类行为关系(联合利益最大化)175

3.2.6 整体利益协同的人类行为关系176

3.3 人类行为关系(行为者—承受者关系)与不可持续性问题的形成177

3.3.1 行为者—承受者关系与不可持续性问题的形成177

3.3.2 外部性问题180

3.3.3 公有地悲剧问题185

3.3.4 生态功能区问题190

3.3.5 多重价值与多重利益主体的问题195

3.3.6 对现实经济中某些涉及生态功能区保护问题的实践主张201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问题205

4.1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问题的归纳205

4.2 资源危机问题的讨论208

4.2.1 资源危机问题的引出208

4.2.2 对于“资源危机”问题的一般认识211

4.2.3 增长极限问题的讨论217

4.2.4 本书作者关于资源危机和增长极限的理论认识223

4.2.5 本书作者关于资源危机和增长极限的实践主张224

4.3 “经济人”问题的讨论226

4.3.1 “经济人假定”内含的不断调整226

4.3.2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人假设”的冲突235

4.3.3 本书作者关于“经济人假设”的观点236

4.4 经济增长—生态维护的权衡238

4.4.1 经济增长—环境质量变动关系与环境KUZNETS曲线238

4.4.2 本书作者的评述:环境KUZNETS曲线——一个貌似真实的虚幻241

4.4.3 生态维护—经济增长权衡245

4.4.4 本书作者的评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难以企及247

4.4.5 本书作者关于经济增长—生态维护权衡的实践主张248

4.5 代际公平问题250

4.5.1 “代际公平”问题的讨论250

4.5.2 代际公平的内涵258

4.5.3 本书作者对“代际公平问题”的分析260

4.6 可持续消费262

4.6.1 消费的环境影响与传统消费模式263

4.6.2 可持续性消费266

4.6.3 本书作者对“可持续消费问题”的评述270

4.6.4 本书作者对推进“可持续消费”的实践主张272

第五章 “发展”的含义275

5.1 “发展的含义”研究综述275

5.1.1 关于“发展”含义的讨论275

5.1.2 “可持续发展”与“发展含义”283

5.2 “发展”的内涵:人类需求层次视角的认识287

5.2.1 “可持续发展”思想所概定的“发展含义”287

5.2.2 从人类需求层次视角认识的“发展含义”288

5.3 “发展”与“贫困”:具体内含291

5.3.1 从个体角度来看的“发展”与“贫困”292

5.3.2 从人类需求各种关系来看的“发展”与“贫困”298

5.3.3 国家的“发展”与“贫困”303

5.3.4 中国的发展之路:本书视角的评述与展望310

第六章 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若干认识及主张316

6.1 作为人类行为规则的“可持续发展”316

6.1.1 “可持续发展”是“行为规则”而非“发展模式”316

6.1.2 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具体行为规则318

6.1.3 从行为者—承受者关系来认识的“可持续发展”行为准则322

6.2 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实证分析330

6.2.1 以“退耕还林”为例对“生态恢复”的实证分析330

6.2.2 对“休耕制度”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实证分析336

6.2.3 以“世行西部扶贫项目”为例对“贫困治理”的实证分析338

6.3 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实践主张342

6.3.1 宏微观层面建立“生态不友好指标”:强化经济—生态权衡理念的主张342

6.3.2 非开发性所有权分散化:永久保护生态功能区的主张344

6.3.3 更简单地生活:一种可持续消费的主张347

6.3.4 以生态联系为纽带共同发展:协调治理贫困与维护生态的主张352

第七章 纳入“人类—自然关系”的经济学框架355

7.1 纳入“人类—自然关系”的经济学的前提假设356

7.1.1 人类活动的价值追求:物质需求、人文需求、生态需求的满足357

7.1.2 人类活动中的行为者(物质需求者、人文需求者、生态需求者)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关系359

7.2 纳入“人类—自然关系”的经济学的若干范畴361

7.2.1 生态可持续、人际公平、配置效率是经济学讨论的基本范畴362

7.2.2 物质投入、人文投入、生态投入的关系制约着经济增长364

7.2.3 经济学分析中的利益主体(私人、群体、人类整体)366

7.3 纳入“人类—自然关系”的经济学的若干领域368

7.3.1 微观经济学架构368

7.3.2 宏观经济学架构369

7.3.3 人类整体经济学架构371

附文一 《社会科学中的“测不准原理”与“制衡GDP”》373

附文二 《中国经济学或许当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起步》381

参考文献389

英文部分389

日文部分392

中文部分393

后记3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