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河环境与水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河环境与水患](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3876344.jpg)
- 任世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5285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90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黄河-中游-生态环境-研究;黄河-中游-水灾-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河环境与水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黄河流域概况和研究范围1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2
参考文献4
人口篇5
2 黄河中游人口史研究的基础5
2.1 历代人口数据的来源5
2.2 历代人口数据的订正6
参考文献7
3 西汉时期黄河中游的人口8
3.1 引言8
3.2 关于县数比例法的讨论8
3.3 西汉时期关中平原的人口11
3.4 修正后的西汉黄河中游人口分布13
3.5 武帝时期“户口减半”并非事实14
3.6 西汉时期本区的游牧民族人畜数量15
参考文献16
4 东汉时期黄河中游的人口17
4.1 引言17
4.2 学者的几种解释18
4.3 两汉黄河中游人口的比较与分析20
4.4 东汉本区人口的新估计20
4.5 东汉时期本区的游牧民族人畜数量22
4.6 小结24
参考文献24
5 西晋时期黄河中游的人口25
5.1 各种人口数字的混乱25
5.2 作者的看法26
5.3 少数民族的人畜数量28
参考文献29
6 北魏时期黄河中游的人口30
6.1 引言30
6.2 学术界对北魏人口的讨论30
6.3 北魏人口峰值估算的出发点31
6.4 “倍而余矣”的正确解读33
6.5 北魏户口与境内西晋太康户口的比较34
6.6 北魏正光以前各亚区的人口35
参考文献36
7 隋代黄河中游的人口37
参考文献38
8 唐代黄河中游的人口39
参考文献41
9 北宋时期黄河中游人口42
参考文献45
10 金代黄河中游人口46
参考文献48
11 元代黄河中游人口49
参考文献51
12 明代黄河中游人口52
12.1 引言52
12.2 陕西户口53
12.3 山西户口55
12.4 小结57
参考文献58
13 清代黄河中游人口59
13.1 引言59
13.2 山西人口59
13.3 陕西人口61
13.4 清代甘肃行省的人口63
13.5 小结64
参考文献64
14 黄河中游现代人口65
14.1 山西现代人口65
14.2 陕西现代人口66
14.3 甘肃现代人口67
14.4 内蒙古现代人口68
14.5 宁夏现代人口68
14.6 小结69
参考文献69
15 二千年来黄河中游人口发展的回顾70
15.1 引言70
15.2 人口发展的三个阶段70
15.3 明代以前增长缓慢的原因71
15.4 明代中叶以后人口迅猛增加的原因71
参考文献72
土地利用篇73
16 黄河中游土地利用史研究73
16.1 历代耕地数据的来源73
16.2 西汉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数字的评价74
16.3 应用人口与人均耕地关系曲线的尝试74
参考文献75
17 明代黄河中游的耕地76
17.1 明代耕地数字的可信度76
17.2 陕西耕地76
17.3 山西耕地81
17.4 小结83
参考文献83
18 清代黄河中游的耕地84
18.1 清代土地赋税制度简介84
18.2 耕地数字可靠性的评估84
18.3 原额地与实际耕地面积的差异86
18.4 阳曲县乾隆及光绪田赋比较86
18.5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阳曲县人口的估算87
18.6 阳曲丈清结果有无普遍意义88
18.7 山西乾隆初及光绪中实额耕地89
18.8 陕西、甘肃乾隆初及光绪中实额耕地91
参考文献96
19 现代黄河中游耕地97
19.1 耕地数据来源的选择97
19.2 内蒙古现有耕地97
19.3 山西现有耕地98
19.4 陕西现有耕地99
19.5 甘肃现有耕地100
19.6 宁夏现有耕地101
19.7 现有耕地的综合成果101
参考文献102
20 从人均耕地估算历代实际耕地面积103
20.1 原额、实额和实际的含义和区别103
20.2 各亚区人均耕地关系曲线的计算105
20.3 历代耕地面积起伏过程的小结114
参考文献115
21 土壤侵蚀的环境后效116
21.1 引言116
21.2 耕地地面坡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117
21.3 耕地坡度分级统计118
21.4 耕地土壤侵蚀量的估算119
参考文献127
22 历代各亚区耕地土壤侵蚀量的估算128
22.1 西汉时期130
22.2 东汉时期130
22.3 西晋时期131
22.4 北魏时期131
22.5 隋代时期131
22.6 唐代时期132
22.7 北宋时期132
22.8 金代时期132
22.9 元代时期133
22.10 明代时期133
22.11 清代时期133
22.12 现代134
参考文献135
23 明清以来黄河多沙粗沙区耕地发展与土壤侵蚀136
23.1 引言136
23.2 窟野河、孤山川和皇甫川流域的开发情况(多沙粗沙区)137
23.3 三川河、湫水河的开发情况(多沙区)139
23.4 基岩侵蚀产沙的影响140
23.5 初步的结论141
参考文献141
水患篇142
24 秦至北魏黄河中游环境变迁与下游水患之关系142
24.1 地质考察证明沙漠形成于周秦以后142
24.2 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并未开垦142
24.3 北魏前期大沙漠已经存在143
24.4 北魏时期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观144
24.5 北魏时期黄河下游水患的真相145
参考文献146
25 两汉水患史料的评述148
25.1 西汉水患史料148
25.2 东汉水患史料149
参考文献149
26 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34年间黄河下游洪患150
26.1 本期黄河下游的洪水灾害已相当严重150
26.2 洪患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50
26.3 对早期洪水及灾情的评估151
参考文献153
27 两汉时期下游水患与中游土地利用之关系154
27.1 对水患史料的再认识154
27.2 两汉新河运行情况的比较157
27.3 两汉时期黄河中游的人类活动158
27.4 游牧民族牲畜结构比例的估计160
27.5 东汉时期本区载畜能力的估计161
27.6 东汉本区游牧民族人口及牲畜数量的估计162
参考文献163
28 唐至北宋黄河下游水患加剧的人文背景分析164
28.1 引言164
28.2 唐代黄河水患的发展过程164
28.3 五代及北宋黄河水患的发展过程166
28.4 中游人口增长并非水患加剧的原因168
28.5 游牧民族对环境的影响169
28.6 小结171
参考文献172
29 黄河夺淮时期水患及历代治理成效173
29.1 引言173
29.2 建炎黄河夺淮前后水患频率的比较173
29.3 建炎夺淮前后灾情的比较176
29.4 明清两代黄河下游的水患178
29.5 历代水患消长原因的探讨179
29.6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治河成效的分析184
参考文献187
30 近、现代水患情况概述188
30.1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至公元1938年水患188
30.2 1949年以来黄河下游水患绝迹的原因189
参考文献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