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监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花粉,隋方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50299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环境监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监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2
1.1.1 环境化学分析与环境监测2
1.1.2 环境监测的目的2
1.1.3 环境监测的分类3
1.1.4 环境监测的特点4
1.1.5 环境监测的原则4
1.2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6
1.2.1 环境监测的方法6
1.2.2 环境监测分析发展趋势9
1.3 环境标准10
1.3.1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10
1.3.2 环境标准的作用11
1.3.3 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12
1.3.4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12
习题与思考题14
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15
2.1 概述16
2.1.1 水体污染及其类型16
2.1.2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16
2.1.3 水质标准及监测项目17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21
2.2.1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21
2.2.2 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24
2.2.3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25
2.2.4 底质(沉积物)的监测布点26
2.3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26
2.3.1 水样的类型26
2.3.2 水样的采集27
2.3.3 流量的测量30
2.3.4 水样的运输与保存31
2.3.5 水样的预处理33
2.4 基本理化性质测定36
2.4.1 温度36
2.4.2 颜色37
2.4.3 臭38
2.4.4 浊度41
2.4.5 透明度43
2.4.6 残渣44
2.4.7 电导率46
2.4.8 pH47
2.4.9 Eh49
2.4.10 溶解氧50
2.5 有机污染指标的测定53
2.5.1 化学需氧量53
2.5.2 生化需氧量56
2.5.3 总有机碳59
2.5.4 总需氧量61
2.5.5 挥发酚类61
2.5.6 油64
2.5.7 痕量有机污染物67
2.6 非金属无机污染物的测定70
2.6.1 亚硝酸盐71
2.6.2 硝酸盐74
2.6.3 氨氮76
2.6.4 氟化物79
2.6.5 氰化物81
2.6.6 磷(总磷、可溶性正磷酸盐和可溶性总磷)82
2.7 金属及类金属污染物的测定83
2.7.1 金属及类金属测定方法概述83
2.7.2 铬85
2.7.3 砷88
2.7.4 汞89
2.7.5 铜、锌、铅和镉90
习题与思考题92
第3章 空气环境监测94
3.1 空气污染及其危害95
3.1.1 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95
3.1.2 空气污染的危害97
3.1.3 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99
3.1.4 空气质量标准和监测100
3.2 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制订101
3.2.1 布点前的准备102
3.2.2 监测项目102
3.2.3 监测网点的布设103
3.2.4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105
3.3 环境空气样品的采集和采样设备106
3.3.1 采集方法106
3.3.2 采样仪器110
3.3.3 采样效率及评价111
3.3.4 采气量、采样记录和浓度表示112
3.4 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物质的监测分析113
3.4.1 总悬浮颗粒物113
3.4.2 可吸入颗粒物114
3.4.3 降尘量116
3.5 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118
3.5.1 二氧化硫118
3.5.2 氮氧化物122
3.5.3 一氧化碳125
3.5.4 二氧化碳127
3.5.5 甲醛128
3.5.6 光化学氧化剂130
3.6 大气降水污染物质的监测分析133
3.6.1 大气降水采样方法133
3.6.2 样品的预处理和保存134
习题与思考题135
第4章 土壤环境监测136
4.1 概述137
4.1.1 土壤的组成137
4.1.2 土壤背景值138
4.1.3 土壤污染138
4.1.4 土壤环境监测目的和特点139
4.2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140
4.2.1 资料的收集140
4.2.2 监测项目141
4.2.3 采样点的布设142
4.2.4 监测方法144
4.2.5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144
4.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46
4.3.1 土壤样品采集146
4.3.2 土壤样品的制备149
4.3.3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151
4.4 土壤中无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158
4.4.1 砷和汞的分析(原子荧光法)158
4.4.2 氟的分析(氟试剂比色法)160
4.4.3 镉、铅、镍、铬、铜、锌的分析162
4.5 土壤农药残留监测分析162
4.5.1 检测分析方法162
4.5.2 有机磷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气相色谱法)166
习题与思考题168
第5章 固体废物监测169
5.1 固体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170
5.1.1 固体废物样品采集171
5.1.2 样品的制备175
5.2 固体废物有害性质监测分析175
5.2.1 急性毒性初筛试验176
5.2.2 易燃性试验方法176
5.2.3 腐蚀性试验方法177
5.2.4 反应性试验方法177
5.2.5 浸出毒性试验方法179
5.3 生活垃圾监测分析180
5.3.1 生活垃圾采样与样品制备180
5.3.2 生活垃圾特性分析181
5.3.3 垃圾渗滤液分析183
习题与思考题183
第6章 生物污染监测184
6.1 概述185
6.1.1 生物污染形式185
6.1.2 污染物的吸收、分布、转移和代谢186
6.2 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188
6.2.1 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88
6.2.2 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90
6.2.3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191
6.3 污染物的测定193
6.3.1 生物污染监测方法193
6.3.2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195
6.3.3 甲基汞的测定197
6.3.4 动植物组织中有机磷农药的测定200
习题与思考题201
第7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202
7.1 概述203
7.1.1 基本概念203
7.1.2 生物监测的优缺点204
7.2 生物监测的基本方法205
7.2.1 生物标志物监测法206
7.2.2 个体生物监测法207
7.2.3 群落和生态系统监测及评价方法209
7.2.4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法210
7.3 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211
7.3.1 大气污染211
7.3.2 水体污染214
7.3.3 土壤污染216
习题与思考题218
第8章 噪声监测219
8.1 噪声及声学基础220
8.1.1 声音与噪声220
8.1.2 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221
8.1.3 噪声的叠加和相减223
8.2 噪声评价224
8.2.1 噪声评价量224
8.2.2 噪声评价标准228
8.3 噪声测量仪器及噪声监测230
8.3.1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230
8.3.2 噪声监测要求231
8.3.3 噪声监测232
习题与思考题235
第9章 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监测236
9.1 放射性污染概述237
9.1.1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237
9.1.2 放射性污染度量单位238
9.1.3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240
9.1.4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241
9.1.5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241
9.1.6 放射性污染的处理方法242
9.2 放射性污染监测243
9.2.1 监测对象及内容243
9.2.2 实验室及监测仪器243
9.2.3 放射性监测的方法245
9.3 电磁辐射污染监测248
9.3.1 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和危害248
9.3.2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及方法250
9.3.3 电磁辐射污染防护251
习题与思考题252
第10章 监测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253
10.1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达254
10.1.1 基本概念254
10.1.2 数据的处理256
10.1.3 监测结果的表述和区间估计258
10.1.4 监测结果的统计检验259
10.1.5 直线相关和回归263
10.2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265
10.2.1 基本概念265
10.2.2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267
10.2.3 室内分析质量控制268
10.2.4 分析质量控制图270
10.2.5 室间分析质量控制275
10.3 环境标准物质277
10.3.1 环境标准物质及其特性277
10.3.2 环境标准物质的分类278
10.3.3 环境标准物质的作用与选择279
10.3.4 环境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定值280
习题与思考题281
第11章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283
11.1 连续自动监测系统284
11.1.1 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组成284
11.1.2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284
11.1.3 水质连续自动监测系统288
11.2 环境遥感监测技术293
11.2.1 大气污染遥感监测294
11.2.2 水污染遥感监测295
11.3 便携式现场监测仪296
11.3.1 气体便携式现场监测仪297
11.3.2 水质便携式现场监测仪297
习题与思考题298
参考文献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