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实践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实践模式研究
  • 齐舒,罗大中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沈阳出版社
  • ISBN:978754414681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79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194页
  • 主题词: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工作-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实践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现状研究1

一、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现状1

(一)学习对象的年龄、资历、阅历、学习动机存在差异性1

(二)开放教育学生所具有的特点3

(三)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分析4

二、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特点6

(一)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适应性与稳定性6

(二)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灵活性与普遍性8

(三)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9

三、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理念11

(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是学生工作的核心12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是学生工作的基础13

(三)创建“学习超市”,是抓好学生工作的有效手段16

(四)关注学生个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学生工作的目标17

四、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目标21

(一)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是前提21

(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目的22

(三)建立终身学习观念是主题23

(四)促进学生社团建设是基础23

(五)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是责任24

(六)考风考纪教育是内在动力25

(七)选树典型发挥作用是手段25

第二章 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定位研究27

一、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边界27

(一)开放教育学生工作与学习支持服务27

(二)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边界与管理“边界”问题29

(三)科学合理地确定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管理边界33

二、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定位36

(一)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发展与要求36

(二)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含义与定位38

(三)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探索与举措41

(四)开放教育学生工作要在“不变”中实现自身定位44

三、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地位45

(一)开放教育学生工作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重要平台45

(二)开放教育学生工作是未来开放大学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48

(三)开放教育学生工作是推动虚拟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50

(四)开放教育学生工作是维护稳定与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依托54

第三章 开放教育学生工作体系研究58

一、我国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形成与发展58

(一)以政治教育为主导的阶段(1949-1977)58

(二)教育和管理共存的阶段(1978-1993)59

(三)教育、管理和服务并重的发展阶段(1994年至今)61

二、与国外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比较62

(一)学生工作理念和工作目标比较63

(二)学生工作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比较64

(三)队伍建设和工作领域学术化比较67

(四)管理制度和维权机制比较68

三、开放教育学生工作体系的内涵及特征69

四、开放教育学生工作体系的复杂性71

(一)复杂性的科学界定71

(二)开放教育学生工作体系复杂性的显著特点72

五、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责权利关系74

(一)开放教育学生权利及法律根源75

(二)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律原则78

(三)开放教育学生工作者的责权利关系81

六、关于对开放教育学生工作体系模式构建的思考83

(一)注重工作理念的转变83

(二)注重工作组织结构模式的转变86

(三)注重探索并形成相应的实践模式88

第四章 开放教育学生工作服务模式研究97

一、现代开放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条件下的学生工作服务模式侧重点比较97

(一)学习方法不同97

(二)品质形成方面的不同98

(三)能力培养方面的不同98

(四)心理调适方面的不同98

(五)素质形成的渠道不同99

二、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工作服务模式面对的任务99

(一)开放教育的学生服务工作要承担教育引导、管理监控和支持服务的任务100

(二)开放教育的学生服务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和应用学习的理念100

(三)开放教育的学生服务工作要使学生树立就学的信心、求知的恒心和应试的诚心101

(四)开放教育的学生服务工作要严谨考风考纪、学风学纪和校风校纪101

三、在开放教育环境下,构建学生工作服务模式的途径选择102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102

(二)建立“学习超市”,创设网上学习的环境103

(三)吸收传统教育的教学优势,积极向学生提供技术服务104

(四)远程教育学生工作模式要贴近受教育者的实际,突出细节的服务106

第五章 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研究112

一、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特点、原则与现状分析112

(一)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特点113

(二)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原则115

(三)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118

二、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队伍的服务理念122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着力营造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队伍为学生服务的良好氛围122

(二)以被动式、任务型的理念转变为主动式、创造型的理念126

三、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队伍服务能力128

(一)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重点在于服务128

(二)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队伍为开放教育学生提供服务的具体内容130

(三)如何做好开放教育学生工作131

四、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队伍的服务规范及目标132

(一)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队伍的地位和作用132

(二)把“优质、高效”作为服务规范的核心133

(三)在倡导优质服务中,把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作为目标134

五、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135

(一)建立系统、科学的职业培训制度135

(二)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136

六、导修主任考核细则139

(一)考核原则139

(二)考核内容139

(三)考核指标139

(四)导修主任工作考核的组织和考核等级评定141

(五)导修主任有以下情况之一,将取消本年度优秀导修主任评比资格141

第六章 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途径和方法研究142

一、研究与实践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工作途径和方法的意义142

(一)有利于消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管理误区142

(二)有利于培养素质均衡的一批优秀学生143

(三)有利于建设综合素质较高的一支育人队伍144

(四)有利于打造未来开放大学的教育品牌144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145

(一)制度健全的准则与保证145

(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145

(三)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146

(四)完善管理,严格考核148

(五)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148

(六)端正学习动机,处理好学业与上网的关系148

(七)关心爱护,言传身教149

(八)八占领宣传阵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正面教育149

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开放教育学生工作150

(一)要建立真正以开放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150

(二)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151

(三)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实践中实现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的科学性152

(四)实行教学责任事故处理办法,追究相关教师的责任,实际行动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优质服务153

(五)规范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加强远程教学的投入,遵循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153

(六)采取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开放学生顺利毕业153

(七)建设高素质的开放教育的学生工作队伍154

四、开放教育环境下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56

(一)对素质教育进行理性的分析156

(二)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57

(三)开放学生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及其演变157

(四)增设素质教育课程,改善学生素质结构160

(五)尊重开放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160

(六)结合专业教育进行素质教育160

(七)注重校园文化活动作用,深入开展开放学生的素质教育161

(八)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161

(九)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素质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和良好校园环境161

(十)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建立素质教育的网上课堂162

(十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162

五、开放教育学生德育工作现状分析与创新渠道163

(一)开放教育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163

(二)开放教育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165

(三)开放教育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168

六、开放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问题171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171

(二)管理机制的创新172

(三)管理形式、管理方式的创新173

(四)管理内容的创新174

参考文献1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