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物生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动物生理学
  • 金天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8141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动物学:生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动物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二、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2

第二节 生理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4

一、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4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5

三、不同水平的动物生理学研究7

第三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9

一、新陈代谢9

二、兴奋性9

三、生殖10

四、适应性10

第四节 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10

一、内环境10

二、稳态11

三、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11

第五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2

一、神经调节12

二、体液调节13

三、自身调节13

第六节 动物生理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14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14

二、自动控制系统14

三、前馈控制系统16

第七节 动物生理学的学习目的和方法17

一、动物生理学的学习目的17

二、动物生理学的学习方法18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20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组成与结构20

一、细胞膜的组成与液态镶嵌模型20

二、细胞膜的结构21

第二节 离子和低分子的跨膜转运26

一、被动转运26

二、主动转运29

三、入胞和出胞32

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34

一、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5

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8

三、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9

第四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40

一、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41

二、细胞的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42

三、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44

四、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49

第三章 神经生理52

第一节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52

一、神经元及其基本功能52

二、神经胶质细胞及其基本功能56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56

一、突触与突触传递57

二、神经递质61

三、受体63

第三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65

一、反射弧与反射的基本过程65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66

三、中枢兴奋的传布特征67

四、中枢抑制的类型和产生机制68

五、神经中枢内兴奋和抑制的相互作用69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70

一、感受器70

二、感觉传导通路72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74

四、痛觉75

五、视觉78

六、听觉79

七、嗅觉和味觉79

八、皮肤的感觉80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80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80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83

三、小脑对运动的调节85

四、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86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89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89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中枢调节92

第七节 脑的高级神经活动94

一、脑电图94

二、条件反射94

三、动物的神经型95

第四章 肌肉97

第一节 肌肉的结构97

一、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97

二、骨骼肌的类型99

第二节 肌细胞的收缩机制99

一、肌丝滑行的分子结构基础99

二、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100

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02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102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104

第四节 骨骼肌的收缩效应及其影响因素106

一、骨骼肌的收缩效应106

二、收缩总和106

三、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影响因素107

四、肌肉收缩的能量变化和肌疲劳108

第五节 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108

一、平滑肌细胞的不均一性108

二、平滑肌的收缩及调节109

第五章 血液112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12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112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114

三、血液的生理作用116

第二节 血细胞116

一、红细胞生理117

二、白细胞生理121

三、血小板生理125

第三节 血液凝固127

一、血液凝固127

二、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130

三、抗凝和促凝措施132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133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133

二、输血原则134

三、动物的血型及其应用135

第六章 血液循环137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138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38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142

三、心电图147

第二节 心动周期与心脏的泵血功能148

一、心率与心动周期148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机制149

三、心音和心音图150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151

五、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152

六、影响心排血量的因素153

第三节 血管生理154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154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156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157

四、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160

五、微循环161

六、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163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65

一、神经调节165

二、体液调节172

三、心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174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性调节174

第五节 器官循环175

一、冠脉循环175

二、肺循环176

三、脑循环177

第七章 呼吸180

第一节 肺通气181

一、肺通气的器官及功能181

二、肺通气的原理183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189

第二节 气体交换191

一、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191

二、肺换气192

三、组织换气194

第三节 气体运输195

一、氧的运输195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198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200

一、神经调节200

二、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204

三、高原对呼吸的影响208

第八章 消化和吸收209

第一节 概述209

一、消化方式209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210

三、消化道的主要功能211

第二节 摄食的调节217

一、摄食的方式217

二、摄食中枢217

三、调节摄食的因素218

第三节 口腔消化220

一、咀嚼220

二、唾液的分泌220

三、吞咽222

四、嗉囊内的消化223

第四节 单胃消化223

一、胃液的分泌223

二、胃的运动228

三、胃的排空及调节229

四、呕吐230

第五节 复胃消化230

一、瘤胃与网胃内的消化230

二、气体的产生与嗳气235

三、前胃运动及其调节236

四、反刍237

五、食管沟的作用238

六、瓣胃消化238

七、皱胃消化239

第六节 小肠消化239

一、胰液的分泌239

二、胆汁的分泌241

三、小肠液的分泌243

四、小肠的运动244

五、回盲瓣(或回盲括约肌)的功能246

第七节 大肠消化246

一、大肠液的分泌246

二、大肠内的微生物消化246

三、大肠的运动与排粪248

第八节 吸收249

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249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251

三、大肠的吸收功能255

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257

第一节 能量代谢257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257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259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62

四、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263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264

一、动物的体温264

二、动物的产热和散热过程267

第十章 泌尿276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供应277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277

二、肾脏的血液供应279

第二节 尿的生成280

一、尿的性质与成分281

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81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285

第三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292

一、尿液的稀释292

二、尿液的浓缩293

三、尿液的浓缩机制293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296

一、肾内自身调节296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296

第五节 排尿300

一、输尿管的蠕动将肾盂内的尿液送入膀胱300

二、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300

三、排尿反射301

第十一章 内分泌302

第一节 概述302

一、激素的种类303

二、激素的代谢306

三、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307

四、激素的作用机制309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312

一、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结构312

二、下丘脑主要调节肽的种类、结构及功能313

三、下丘脑的主要生理功能317

四、下丘脑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318

第三节 垂体的内分泌320

一、腺垂体320

二、神经垂体324

第四节 甲状腺的内分泌324

一、甲状腺激素325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326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327

第五节 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328

一、甲状旁腺激素328

二、降钙素329

三、1,25-二羟维生素D3330

第六节 胰腺的内分泌331

一、胰岛素332

二、胰高血糖素334

三、生长抑素、胰多肽及其他激素335

第七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336

一、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336

二、肾上腺髓质的内分泌340

第八节 其他内分泌腺体或细胞343

一、松果体343

二、胸腺344

三、前列腺344

四、胎盘346

五、胃肠道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346

六、脂肪细胞347

第十二章 生殖349

第一节 动物生殖功能的个体发育350

一、生殖系统的胚胎发育350

二、性活动的分期350

三、性季节(配种季节)352

第二节 雄性生殖功能与调节352

一、睾丸的功能353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358

三、附性器官的功能359

四、性兴奋和性反射361

五、精液362

第三节 雌性生殖功能与调节363

一、卵巢的功能363

二、母畜的性周期368

三、性周期的分期369

四、性周期的调节370

五、附性器官及其生理作用371

第四节 妊娠372

一、受精372

二、着床374

三、妊娠的维持375

四、妊娠期母畜的生理变化376

五、妊娠期间的发情376

六、假妊娠376

第五节 分娩376

第十三章 泌乳379

第一节 乳腺379

一、乳腺的比较解剖学结构379

二、乳房结构380

第二节 乳腺的发育385

一、乳腺发育的测定方法385

二、乳腺的发育阶段386

三、乳腺发育与内分泌的关系387

四、乳腺的发育与神经系统的关系388

第三节 乳分泌的发动、维持和乳腺回缩389

一、泌乳的起动389

二、泌乳的维持389

三、乳腺回缩390

第四节 乳汁的合成391

一、细胞器官与乳汁合成391

二、乳汁的合成393

第十四章 禽类的生理特点397

第一节 血液397

一、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397

二、血细胞398

三、血液凝固400

第二节 血液循环400

一、心脏生理400

二、血管生理402

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02

第三节 呼吸生理403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基础403

二、呼吸运动404

三、气体交换与运输406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406

第四节 消化407

一、口腔及嗉囊内的消化407

二、胃内的消化408

三、小肠内的消化409

四、大肠内的消化410

五、吸收411

第五节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412

一、能量代谢及其影响因素412

二、体温及其调节413

第六节 排泄414

一、尿的理化特性、组成和尿量414

二、尿的生成415

三、鼻腺的排盐功能416

第七节 神经系统416

一、中枢神经416

二、外周神经417

第八节 内分泌417

一、垂体418

二、甲状腺419

三、甲状旁腺420

四、鳃后腺421

五、肾上腺421

六、胰腺422

七、性腺422

八、松果腺423

第九节 生殖423

一、雌禽的生殖423

二、雄禽的生殖426

参考文献429

中英文索引4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