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的社会福利 历史经验与制度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台湾的社会福利 历史经验与制度分析
  • 林万亿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57114569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88页
  • 文件大小:193MB
  • 文件页数:7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台湾的社会福利 历史经验与制度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福利政策6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基本概念6

壹、社会安全6

贰、社会福利9

参、社会政策15

第二节 我国社会福利的范围15

壹、中华民国宪法中的社会安全条款(1947年)16

贰、民生主义现阶段社会政策(1965年)17

参、社会福利政策纲领(1994年)20

肆、社会福利政策纲领修正(2004年)27

第三节 社会福利发展的解释观点31

壹、工业主义的逻辑(the logic of industrialism)32

贰、国家价值说(national values approach)33

参、福利资本主义论(welfare capital ism)33

肆、社会抗争论(soc i a l protest theory)34

伍、权力资源论(power resources approach )34

陆、理性选择模式(rational choice model)35

柒、官僚政治模式(the bureaucratic politics model)35

捌、新制度主义(new institutionalist)35

玖、世界政体观(world pol ity approach)37

第四节 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脉络38

壹、社会福利发展迟缓阶段(1945-1964年)42

贰、社会福利支持经济发展时期(1965-1978年)44

参、安抚政治社会骚动时期(1979-1989年)45

肆、社会福利的黄金十年?(1990-1999年)47

伍、政党轮替社会福利新旧交替时期(2000-2006年)56

第二章 社会福利行政体系78

第一节 社会行政的基本概念78

壹、社会行政的定义78

贰、欧美各国的社会行政体系79

参、社会服务输送体系87

肆、社会福利支出90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行政组织93

壹、社政、卫政、劳政均隶属内政部时期(1945-1970年)94

贰、社政、卫政、劳政分立时期(1971-1987年)98

参、社会福利行政组织升格规划时期(1987-1998年)108

肆、精省与政府组织再造时期(1999-2005年)114

第三节 社会福利支出121

壹、社会福利支出低水平阶段(1965年以前)121

贰、社会福利支出缓慢成长阶段(1965-1977年)122

参、社会福利支出稳定成长阶段(1978-1989年)123

肆、社会福利支出快速成长阶段(1989-2005年)124

第四节 社会服务输送体系129

壹、公、私部门平行发展服务输送(1945-1982年)130

贰、社会福利服务「方案委托」的兴起(1983-1985年)132

参、社会福利「公设民营」模式的崛起(1985-2000年)134

肆、照顾服务产业化(2001-2005年)142

第三章 社会保险150

第一节 社会保险体系150

壹、社会安全体系150

贰、社会保险体系153

参、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160

第二节 劳工保险163

壹、劳工保险立法沿革163

贰、普通事故保险169

参、职业灾害保险173

第三节 就业保险176

壹、保险给付177

贰、申请就业给付的条件178

参、申请失业给付程序179

第四节 劳工退休金条例179

第五节 军人保险185

壹、保险立法沿革185

贰、保险内容186

第六节 公教人员保险与退休抚恤189

壹、公教人员保险189

贰、公务人员退休抚恤194

参、政务人员退职抚恤201

第七节 私立学校教职员工保险205

壹、立法沿革205

贰、保险内容206

第八节 农民保险208

壹、立法沿革208

贰、保险内容210

第九节 全民健康保险214

壹、立法沿革214

贰、保险内容216

第四章 社会津贴与社会救助232

第一节 社会津贴的属性232

壹、儿童津贴或家庭津贴232

贰、失能者照顾津贴236

参、住宅津贴236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演进与特性238

壹、济贫法的颁布(1601年)240

贰、济贫法修正(1782年)243

参、史宾汉兰法的实施(1795年)244

肆、新济贫法(1834年)246

伍、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出现(二十世纪初)248

陆、社会救助的性质252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津贴260

壹、军公教人员生活津贴260

贰、中低收入户老人生活津贴267

参、敬老福利生活津贴269

肆、老年农民福利津贴273

伍、从老人津贴到国民年金275

第四节 我国社会救助的演进282

壹、清治台湾时期的慈善救济(1895年以前)283

贰、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的社会救济(1911-1945年)286

参、日治时期台湾的社会救济事业(1895-1945年)288

肆、战后初期停顿的台湾社会救济(1945-1962年)291

伍、订颁社会救助调查办法(1963-1979年)292

陆、社会救助法通过施行(1980-1996年)293

柒社会救助法修正(1987-2005年)296

第五节 我国社会救助的内涵299

壹、生活扶助300

贰、医疗补助303

参、急难救助306

肆、游民收容辅导309

伍、提升弱势族群数位运用能力—数位台湾计画310

第六节 社会救助的发展趋势313

壹、工业民主国家社会救助的发展320

贰、从「以工作换取福利」到「以福利促成工作」320

第五章 福利服务338

第一节 儿童福利服务338

壹、清末台湾的育婴堂338

贰、日治时期台湾的儿童福利339

参、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台湾的儿童福利(1946-1972年)341

肆、儿童福利法颁布施行(1973-1987年)345

伍、现代儿童福利的开展(1987-2005年)353

第二节 少年福利服务369

壹、少年福利法立法之前(1989年以前)369

贰、少年福利法颁布施行以后(1989-2005年)373

第三节 老人福利服务387

壹、老人福利法立法之前(1980年以前)388

贰、老人福利法颁布施行后(1980-2006年)390

第四节 荣民福利服务407

壹、荣民就养服务407

贰、荣民照顾服务411

第五节 身心障碍者福利服务411

壹、残障福利法颁布施行以前(1980年以前)412

贰、残障福利法立法之后(1980-2006年)417

第六节 妇女福利服务429

壹、妇女福利专款预算之前(1991年以前)429

贰、妇女福利专款预算以后(1991-2005年)434

第七节 外籍配偶家庭福利服务441

第六章 国民就业452

第一节 积极劳动市场政策452

壹、社会民主模式的积极劳动市场政策452

贰、保守组合国家主义福利国家的积极劳动市场政策459

参、自由主义福利国家的积极劳动市场政策459

第二节 我国国民就业政策的沿革462

第三节 职业训练469

壹、职业训练法公布施行以前(1983年以前)469

贰、职业训练法公布施行之后(1983-2005年)471

第四节 就业服务474

壹、就业服务法公布施行以前(1992年以前)474

贰、就业服务法公布施行之后(1992-2005年)475

第七章 社会住宅513

第一节 欧美各国的社会住宅政策513

壹、社会住宅的兴建源起513

贰、社会住宅兴建的黄金时期515

参、社会住宅私有化政策517

第二节 我国国民住宅兴建的演进520

壹、贷款兴建住宅阶段(1954-1975年)521

贰、国宅六年兴建计画(1976-1981年)525

参、国民住宅兴建与预售(1982-1989年)526

肆、新社区发展计画(1990-1999年)529

伍、新政府的整体住宅政策(2000-2005年)534

第三节 为弱势国民兴建的社会住宅540

壹、平价住宅541

贰、原住民住宅544

参、劳工住宅545

肆、农、渔民住宅548

伍、老人住宅549

陆、受暴妇女庇护住宅558

第八章 社区发展与社区营造569

第一节 以社区发展社会569

第二节 前社区发展时期(1945-1969年)573

壹、日治时期台湾的邻保制度573

贰、农村四健会的兴衰574

参、从基层民生建设运动到社区发展的萌芽577

第三节 社区发展蓬勃阶段(1968-1982年)579

第四节 社区发展组织社团化(1983-2005年)584

第五节 社会福利社区化(1995-2005年)594

壹、社会福利社区化的推动595

贰、长期照护体系的建构596

第六节 社区总体营造(1993-2005年)598

壹、社区总体营造的推动598

贰、社区总体营造的内涵600

参、健康社区六星计画603

第七节 社区发展的展望610

壹、地方政府与乡村发展的夥伴关系610

贰、发展目的与过程之争611

参、发展前置作业与时程612

肆、地方发展与主流方案的关系612

第九章 全球化与台湾社会福利的发展623

第一节 全球化的本质与争议623

第二节 全球化对社会政策的影响626

壹、全球化对福利国家发展的影响626

贰、全球化对社会政策的影响630

第三节 全球化下的台湾社会图像635

壹、家庭变迁636

贰、人口老化641

参、社会不均644

肆、跨国婚姻646

伍、外籍劳工656

第四节 台湾社会福利的发展657

壹、社会福利成长趋缓661

贰、社会福利结构面临微调663

参、社会福利民营化的反思664

肆、社会福利营利化的压力渐增666

伍、引进就业优先的福利政策670

陆、整合综合的家庭服务672

柒、因应高龄社会来临的对策6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