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病理学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梁英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4862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病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病理学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病理科的设置2
第一章 医院病理科的实验室设置2
第一节 病理实验室空间设置及功能2
一、标本接收室3
二、取材室3
三、标本储存室3
四、冷冻切片室3
五、细胞学制片室3
六、尸体解剖室4
七、大体标本制作室4
八、HE制片室4
九、特染和组化室5
十、免疫组化室5
十一、试剂配制室5
十二、病理诊断室5
十三、档案室5
十四、显微摄影室6
十五、大体标本陈列室6
十六、图书资料室6
十七、会议室6
十八、仓库6
十九、其他6
第二节 病理科工作流程6
一、标本接收7
二、活检标本大体检查和取材7
三、组织制片8
四、细胞学制片9
五、病理诊断9
六、档案管理10
第三节 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配置10
一、取材台10
二、取材刀具11
三、塑料脱水包埋盒打号机11
四、组织脱水机12
五、组织石蜡包埋机13
六、石蜡切片机14
七、低温恒冷切片机15
八、超薄切片机16
九、自动磨刀机16
十、摊片机16
十一、烤片机16
十二、电热烤箱17
十三、自动HE染色机17
十四、全自动染色-封片工作站17
十五、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18
十六、离心机18
十七、自动细胞离心涂片机19
十八、自动封片机19
十九、电子天平20
二十、pH计20
二十一、光学显微镜20
二十二、计算机和打印机21
第二章 显微镜的基本知识22
第一节 光学显微镜22
一、光学显微镜的组成22
二、常用光学显微镜27
三、显微镜调试32
四、显微镜的维护保养32
第二节 电子显微镜32
一、透射式电子显微镜33
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33
第三章 显微摄影技术34
第一节 感光胶片显微摄影34
一、显微镜34
二、照相目镜35
三、自动摄影装置35
四、自动摄影控制器35
五、照相机35
第二节 数码显微摄影36
一、显微镜36
二、数码照相机36
三、显微数码成像系统36
第三节 显微摄影操作注意事项36
一、照相显微镜的正确放置36
二、显微镜主要部件正确选择和恰当配合使用37
三、人眼屈光度校正和图像调焦37
四、正确使用滤光片37
五、如何利用目镜获取图像38
第二篇 病理活体组织常规制片技术40
第一章 组织蜡块的制备40
第一节 组织固定40
一、组织固定的目的40
二、组织固定机制41
三、固定注意事项41
四、固定液分类41
五、组织固定良好的判断43
六、固定后水洗44
第二节 骨质脱钙44
一、骨质脱钙方法44
二、脱钙液45
三、脱钙终点测定45
四、脱钙后组织处理45
第三节 组织脱水45
一、组织脱水目的46
二、脱水剂的选择和要求46
三、组织脱水机制46
四、常用脱水剂的种类和特性46
五、组织脱水注意事项47
第四节 组织透明47
一、组织透明目的48
二、透明剂的选择和要求48
三、组织透明机制48
四、常用透明剂的种类和特性48
五、组织透明注意事项49
第五节 组织浸蜡和石蜡包埋49
一、组织浸蜡和石蜡包埋目的及机制49
二、常用组织包埋剂的种类和特性50
三、石蜡包埋方法51
四、包埋注意事项51
五、蜡块修整52
第六节 组织脱水的常用程序52
一、常规送检标本通用脱水程序(自动脱水机操作)52
二、小标本脱水程序(自动脱水机或手工操作)53
三、教学或尸解标本(手工或自动脱水机操作)53
第二章 组织切片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55
第一节 切片机与切片刀55
一、石蜡切片机55
二、低温恒冷切片机56
三、切片刀57
第二节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58
一、石蜡切片操作58
二、石蜡切片注意事项59
第三节 摊片、贴片和烤片60
一、摊片60
二、贴片61
三、烤片62
第四节 冷冻切片62
一、冷冻切片操作62
二、冷冻切片注意事项63
第五节 染料与染色64
一、染料的性质65
二、染料的分类65
三、染色机制67
四、进行性染色和退行性染色68
第六节 苏木精-伊红染色68
一、苏木精-伊红染色的染料种类和配制方法68
二、石蜡切片HE染色77
三、冷冻切片HE染色78
四、封固剂与封片79
第七节HE制片质量控制80
一、优质HE切片的质控要求80
二、影响HE切片质量的主要因素81
三、常见HE切片染色缺陷的成因和对策82
四、HE切片的质控评价指标85
第三篇 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技术90
第一章 结缔组织和肌纤维90
第一节 胶原纤维90
一、苦味酸丽春红S法(V.G.法)90
二、丽春红酸性品红-苯胺蓝法(Masson三色法)92
三、苦味酸-天狼星红法95
第二节 网状纤维97
一、氢氧化银氨法(Ⅰ)97
二、氢氧化银氨法(Ⅱ)99
第三节 弹性纤维102
一、醛品红法103
二、间苯二酚碱性品红法105
三、维多利亚蓝法106
第四节 肌纤维107
一、磷钨酸苏木精法108
二、鞣酸-偶氮荧光桃红法110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112
第一节 细菌112
一、苯胺结晶紫法113
二、草酸铵结晶紫法114
第二节 抗酸菌116
苯酚碱性品红法(抗酸染色)116
第三节 胃幽门螺杆菌118
一、硝酸银法118
二、迈格林华-吉姆萨法120
三、硼酸亚甲蓝法121
第四节 螺旋体122
一、硝酸银法(Ⅰ)122
二、硝酸银法(Ⅱ)124
第五节 乙型肝炎病毒124
一、地衣红法124
二、醛品红法126
三、维多利亚蓝法127
第六节 真菌129
一、高碘酸-无色品红法130
二、无色品红-醛品红法132
三、六胺银法133
四、爱尔新蓝(pH 2.5)法136
五、黏液胭脂红法137
第七节 卡氏肺囊虫138
一、六胺银法139
二、荧光桃红-酒石黄法140
三、吉姆萨(Giemsa)法142
第三章 病理性沉着物143
第一节 纤维素143
一、磷钨酸苏木精法144
二、马休黄-辉煌结晶猩红-苯胺蓝法145
第二节 淀粉样蛋白147
一、甲紫法148
二、甲醇刚果红法149
三、硫酸钠爱尔新蓝法150
四、硫代黄素T荧光色素法152
第三节 尿酸盐154
六胺银法154
第四节 钙盐155
一、硝酸银法156
二、茜素红S法157
第五节铜158
红氨酸法158
第四章 色素160
第一节 黑色素160
一、硫酸亚铁法161
二、银氨液浸染法162
三、脱黑色素法163
第二节 含铁血黄素164
一、亚铁氰化钾法164
二、改良滕波尔法165
第三节 脂褐素167
一、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法167
二、醛品红法168
第四节 胆色素169
三氯醋酸三氯化铁法170
第五节 甲醛色素171
除甲醛色素方法171
第五章 内分泌腺及其胞质颗粒173
第一节 脑垂体细胞173
高碘酸-无色品红-橙黄G法174
第二节 胰岛细胞176
一、缓冲硝酸银法177
二、醛品红-橙黄G法178
三、醛品红-荧光桃红法180
第三节肾上腺嗜铬细胞181
一、甲苯胺蓝法181
二、吉姆萨(Giemsa)法182
第四节 类癌183
一、嗜银反应183
二、亲银反应184
第五节 肥大细胞186
一、甲苯胺蓝法186
二、醛品红-橙黄G法187
三、爱尔新蓝沙红法188
第六章 神经组织190
第一节 尼氏体190
一、缓冲亚甲蓝法190
二、混合染色法191
第二节 神经轴突192
一、硝酸银浸镀法192
二、甘氨酸银浸镀法194
第三节 神经髓鞘195
一、砂罗铬花青R法196
二、碳酸锂苏木精法198
三、四氧化锇法199
第四节 神经胶质细胞200
氯化金升汞法201
第七章 脂质203
第一节 中性脂肪203
一、苏丹Ⅳ法204
二、油红O法206
三、苏丹黑B法207
第二节 胆固醇及胆固醇酯208
一、硫酸铁铵法208
二、高氯酸萘醌法209
第三节 中性脂和酸性脂210
硫酸耐尔蓝法210
第四节 磷脂211
一、酸性苏木红法211
二、呲啶提取法212
第八章 核酸214
一、酸水解-无色品红法214
二、甲基绿派洛宁法217
第九章 糖类219
一、单糖和双糖219
二、多糖219
三、黏多糖219
四、黏蛋白220
五、糖蛋白220
六、糖脂220
第一节 糖原220
一、高碘酸-无色品红法(PAS法)221
二、胭脂红法223
第二节 中性黏液物质和酸性黏液物质225
爱尔新蓝(pH 2.5)-高碘酸-无色品红法(AB-PAS法)225
第三节 酸性黏液物质227
一、黏液胭脂红法228
二、爱尔新蓝(pH 2.5)法229
三、爱尔新蓝(pH 1.0)法230
四、胶体铁法231
五、醛品红-爱尔新蓝(pH 2.5)法233
六、爱尔新蓝(pH 0.5)-爱尔新黄(pH 2.5)法234
七、高铁二胺-爱尔新蓝(pH 2.5)法235
八、高碘酸-硼氢化钠-氢氧化钾-高碘酸-无色品红法236
第四节 黏蛋白238
一、高碘酸-无色品红法(PAS法)238
二、六胺银法239
第五节 糖蛋白241
第十章 酶类242
一、酶的分类242
二、酶的显示方法243
第一节 碱性磷酸酶243
一、钙钴法244
二、α-萘基磷酸酯法245
第二节 酸性磷酸酶246
萘酚AS-TR磷酸酯法246
第三节 三磷酸腺苷酶249
一、镁激活法249
二、钙激活法251
第四节 葡萄糖-6-磷酸酶253
硝酸铅法253
第五节 非特异性酯酶254
酸性乙酸-α-萘酯-六偶氮对品红法255
第六节 胆碱酯酶256
亚铁氰化铜法257
第七节 多巴氧化酶258
二羟基苯丙氨酸法259
第八节 琥珀酸脱氢酶260
硝基蓝四唑法260
第九节 细胞色素氧化酶261
一、苯基-对-苯二胺法262
二、二氨基联苯胺法263
第十节γ-谷氨酰转肽酶264
萘酰胺法264
第四篇 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268
第一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268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概论268
一、抗原268
二、抗体268
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概念269
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270
五、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局限性270
六、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其机制270
第二节 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271
一、抗体标记酶及其性质271
二、常用的抗体标记酶271
第三节 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染色操作准备272
一、检测标本选择272
二、组织固定272
三、组织石蜡切片制备273
四、载玻片处理273
五、组织切片274
六、缓冲液的应用274
七、抗原修复274
八、内源性酶消除276
九、内源性生物素消除276
十、内源性色素消除277
十一、实验对照设立277
十二、血清封闭278
十三、抗体使用278
十四、显色与显色剂279
十五、背景复染与复染试剂282
十六、封片与封片剂284
十七、染色结果的观察284
第四节 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284
一、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的分类285
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采用的技术286
三、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操作289
四、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的应用292
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量控制292
第二章 免疫荧光技术295
第一节 荧光与荧光素295
一、荧光295
二、激发光295
三、荧光素296
第二节 荧光素标记的抗体296
一、抗体的标记296
二、标记抗体的类型296
第三节 免疫荧光技术染色操作准备297
一、组织切片297
二、组织细胞固定297
三、玻片选择297
四、缓冲液选择297
五、实验对照设立298
六、抗原修复298
七、血清封闭298
八、抗体选择298
九、组织背景复染298
十、封片与封片剂298
十一、标本保存299
第四节 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及其操作299
一、免疫荧光染色方法299
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操作299
三、免疫荧光染色质量控制300
第五节 荧光图像观察与荧光显微镜300
一、激发滤片的选择301
二、荧光显微镜的使用301
第三章 分子病理学技术302
第一节 原位杂交技术概论302
一、原位杂交的基本概念302
二、原位杂交技术的机制和特点303
三、原位杂交技术操作304
第二节 常用原位杂交技术305
一、原位杂交技术305
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309
三、质量控制310
第三节 原位杂交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312
一、EB病毒检测312
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312
三、癌基因检测312
第五篇 临床细胞学技术314
第一章 临床细胞学检查技术概论314
第一节 细胞学检查技术基本概念314
一、细胞学检查范畴314
二、细胞学检查程序314
三、细胞学检查的特点和意义314
四、细胞学标本制作质量控制315
第二节 细胞学标本采集原则和方法315
一、标本采集原则315
二、标本采集前准备315
三、标本采集方法316
第三节 细胞学涂片固定316
一、固定目的316
二、固定液种类317
三、固定方法317
四、质量控制318
第四节 细胞学常规染色技术318
一、染色的作用318
二、染色机制318
三、染料分类318
四、常规染色方法318
五、质量控制322
第五节 其他细胞学染色技术322
一、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技术322
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323
三、分子病理学技术323
四、涂片重染方法323
第六节 细胞蜡块制作技术324
一、细胞蜡块制作意义324
二、细胞蜡块制作步骤324
三、质量控制324
第二章 脱落细胞涂片制作技术325
第一节 浆膜腔积液细胞涂片制作325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325
二、涂片制作325
三、涂片固定326
四、涂片染色326
五、质量控制326
第二节 痰液细胞涂片制作326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326
二、涂片制作327
三、涂片固定327
四、涂片染色327
五、质量控制327
第三节 尿液细胞涂片制作327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327
二、涂片制作327
三、涂片固定328
四、涂片染色328
五、质量控制328
第四节 乳腺分泌物细胞涂片制作328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328
二、涂片制作328
三、涂片固定329
四、涂片染色329
五、质量控制329
第五节 阴道和宫颈细胞涂片制作329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329
二、涂片制作329
三、涂片固定330
四、涂片染色330
五、质量控制330
第六节 液基薄层细胞制作技术330
一、沉降式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染色技术330
二、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制作技术334
第三章 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制作技术336
第一节 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应用和操作336
一、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的应用范围336
二、针吸器械的选用336
三、针吸方法的选择337
四、穿刺点与肿块的固定337
五、针吸细胞操作338
六、注意事项338
七、针吸并发症与肿瘤播散338
第二节 涂片制作技术338
一、涂片方法339
二、涂片固定339
三、涂片染色339
第三节 针吸细胞涂片制作质量控制341
一、取材涂片341
二、固定341
三、染色341
附录342
一、常用固定液342
二、常用染色液343
三、促蓝液344
四、缓冲液345
五、封片剂347
参考文献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