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翻译美学导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翻译美学导论 第2版
  • 刘宓庆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750013259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翻译理论-美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翻译美学导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翻译的科学性1

1.0概述1

1.1翻译的科学性:翻译学是经验科学3

1.1.1翻译科学性的基础:双语所指的基本同一3

1.2意义的复杂性和意义转换的科学性4

1.2.1意义的多维性5

1.2.2概念意义及其模糊性5

1.2.3语境意义及其延伸性6

1.2.4功能意义及其多样性7

1.2.5意义的结构层级7

1.2.6功能调节意义表现的形式7

1.2.7翻译学对待意义与形式的科学态度10

1.3翻译思维形态的科学性10

1.3.1翻译思维的科学性之一:翻译分析必须重概念、判断与推理10

1.3.2翻译思维的科学性之二:语言表达必须灵活切意11

1.4翻译理论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12

第二章 翻译的艺术性15

2.0概述15

2.1语言艺术的一般特征15

2.1.1语言艺术的无限性16

2.1.2语言艺术的多样性17

2.1.3语言艺术的时尚性17

2.2翻译艺术的一般特征19

2.2.1普遍性19

2.2.2依附性20

2.2.2.1形式限制20

2.2.2.2语义限制21

2.2.2.3语法限制22

2.2.2.4风格限制23

2.2.2.5文化限制25

2.2.3原创性:实现代偿性变通31

2.3结语32

第三章 译学的美学渊源34

3.0概述34

3.1西方译论发展概略37

3.1.1古典译论期38

3.1.2古代译论期40

3.1.3近代译论期41

3.1.4现代译论期42

3.2西方译论发展的特点43

3.3美学对中国译论的特殊意义45

3.4“文质相称”与“圆满调和”:文与质的统一调和论是中国传统译论的主流46

3.5中国传统译论中几个重要的美学命题49

3.5.1“信达雅”的美学内涵49

3.5.2“神”与“形”,“神似”与“形似”53

3.5.3“化境”的美学内涵57

3.6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方法论58

第四章 翻译的审美客体66

4.0概述66

4.1翻译审美客体的属性66

4.2翻译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68

4.3论翻译的语言审美(一):形式系统——审美符号解码69

4.3.1语音层审美信息70

4.3.2文字层审美信息88

4.3.2.1文字形体审美信息88

4.3.2.2文字形、音结合的审美信息90

4.3.3词语层审美信息92

4.3.3.1概述92

4.3.3.2原语语词中的审美信息93

4.3.4句、段中的审美信息99

4.4论翻译的语言审美(二):非形式系统——审美模糊集109

4.4.1“情”与“志”110

4.4.2“意”与“象”121

4.4.3超文本意蕴的审美:捕捉言外之意128

4.5结语:翻译语言审美的普遍性130

第五章 翻译的审美主体134

5.0概述134

5.1翻译审美主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受制于审美客体134

5.1.1受制于原语形式美可译性限度135

5.1.2受制于原语非形式美可译性限度135

5.1.3受制于双语的文化差异136

5.1.4受制于艺术鉴赏的时空差137

5.2翻译审美主体的基本属性之二:翻译者的主观能动性138

5.2.1“情”138

5.2.1.1“情”与翻译美感的间接性139

5.2.1.2“情”与翻译美感的个性化141

5.2.2“知”144

5.2.3“才”148

5.2.3.1语言分析能力148

5.2.3.2审美判断能力150

5.2.3.3语文表达和修辞能力152

5.2.4“志”154

5.3结语155

第六章 翻译的语言审美价值论157

6.0概述157

6.1语言美价值尺度的多维观照158

6.1.1语言美具有高度和悦的视听感性158

6.1.2语言美具有适体精当的结构形态160

6.1.3语言美具有明确精到的意涵容载161

6.1.4语言美具有深刻感人的情感含蕴162

6.1.5语言美具有生动鲜活的意象寄寓164

6.1.6语言美具有鲜明独特的文化着色165

6.2翻译语言审美的特殊性问题167

6.3结语168

第七章 翻译审美意识系统探讨171

7.0概述171

7.1翻译审美心理结构的运作过程172

7.2翻译审美的认知图式176

7.3翻译中的想象179

7.3.1想象有助于翻译中对所指的准确认定和表述179

7.3.2想象有助于意义校正和完形180

7.3.3想象有助于把握文艺作品的形象性、意境和意象181

7.4翻译中审美再现的一般规律183

7.4.1理解183

7.4.2转化184

7.4.3加工185

7.4.4翻译审美再现(Representation)初论185

7.4.5翻译审美再现的基本要求186

7.5翻译审美的移情论187

7.5.1翻译中的移情障碍192

7.5.1.1时空障碍192

7.5.1.2文化障碍194

7.5.1.3心理障碍196

7.5.1.4语言障碍197

7.5.2结语:翻译审美移情要点199

第八章 翻译审美表现的基础层级203

8.0概述203

8.1翻译基础层级的审美原则204

8.1.1达意204

8.1.2约定209

8.1.2.1时尚性209

8.1.2.2适应性212

8.1.2.3专业性215

8.2结语225

第九章 翻译艺术创造的综合层级:文学翻译问题230

9.0概述230

9.1文学美和文学翻译的一般特点230

9.1.1文学美是一个层级结构231

9.1.2文学美的外在形式:文学美的自然感性231

9.1.3文学美的内在形式:文学美的形式感性233

9.1.4文学美的综合形式:文学美的象征感性236

9.1.5文学美结构中的风格问题240

9.1.6文学美小结241

9.2文学翻译的审美剖析241

9.3文学翻译审美的特征241

9.3.1“畅与物游”:翻译审美必须整个心理结构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242

9.3.2“视野融合”:翻译审美必须用想象校正对原文的理解246

9.3.3“感同身受”:翻译审美必须与作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248

9.4文学翻译的审美图式250

9.5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问题251

9.6结语253

第十章 翻译审美理想和审美再现问题254

10.0概述254

10.1翻译审美再现的类型254

10.2模仿255

10.2.1以原语为依据的模仿:非代偿式转换256

10.2.2以译语为依据的模仿:部分代偿式转换(1)261

10.2.3动态模仿:部分代偿式转换(2)265

10.3重建或改写:代偿式转换269

10.4翻译审美理想中相对相融的审美原则274

10.4.1“虚”与“实”274

10.4.2“隐”与“显”275

10.4.3“放”与“收”277

10.5各类功能文体的一般审美标准280

10.6结语281

第十一章 西方美学:他山之石,可以治玉283

11.0概述283

11.1针对性与相关性283

11.1.1情、情感284

11.1.2感觉与感知286

11.1.3直觉与理性直觉289

11.1.4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290

11.1.5关于模仿与原创292

11.2结语293

参考书目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