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 法理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 法理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3805931.jpg)
- 石茂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6950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法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 法理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法学1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1
二、法学的历史发展3
三、法学研究的方法8
第二节 法理学11
一、法理学释义11
二、中国法理学13
三、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15
第一编 法的本体第一章 法的概念21
第一节 法的语义分析21
一、法的中文语义分析21
二、法的西语语义分析23
三、“法”与“法律”的区分23
第二节 法的特征24
一、法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24
二、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26
三、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27
四、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28
第三节 法的本质29
一、法的现象与本质概说29
二、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31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33
第二章 法的渊源、分类与效力38
第一节 法的渊源38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38
二、法的渊源的分类39
三、当代中国法的渊源种类40
第二节 法的分类44
一、法的分类概述44
二、法的一般分类45
三、法的特殊分类47
第三节 法的效力48
一、法的效力的概念48
二、法的效力层次和原则48
三、法的效力范围49
第三章 法的要素52
第一节 法律规则52
一、法律规则的含义52
二、法律规则的结构54
三、法律规则的分类57
第二节 法律概念60
一、法律概念的含义60
二、法律概念的功能61
三、法律概念的分类63
第三节 法律原则64
一、法律原则的含义64
二、法律原则的功能65
三、法律原则的分类67
第四章 法律体系69
第一节 法律体系释义69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及特点69
二、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的比较70
第二节 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和原则72
一、部门法的概念72
二、划分部门法的标准73
三、划分部门法的原则75
第三节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77
一、宪法77
二、行政法79
三、民法79
四、商法80
五、经济法80
六、劳动和社会保障法81
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82
八、刑法82
九、诉讼法83
十、军事法83
第五章 权利和义务85
第一节 权利和义务的概念85
一、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涵85
二、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中的地位89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90
一、应有权利和义务、法定权利和义务、现实权利和义务91
二、道德权利和义务、法律权利和义务、习俗权利和义务92
三、基本权利和义务与普通权利和义务92
四、一般权利和义务与特殊权利和义务92
五、第一性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93
六、行动权利和消极义务与接受权利和积极义务94
七、个体权利和义务、集体权利和义务、国家权利和义务、人类权利和义务94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95
一、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事实描述95
二、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价值判断98
第六章 法律关系101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102
一、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102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104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105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105
二、法律关系的客体107
第三节 法律事实109
一、法律事实的概念109
二、法律事实的分类110
第七章 法律责任114
第一节 法律责任概述114
一、法律责任释义114
二、法律责任的本质117
三、法律责任的分类119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实现120
一、法律责任的归结121
二、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122
三、法律责任的减轻与免除123
第二编 法的历史与发展第八章 法的历史129
第一节 法的起源129
一、原始社会的调控机制129
二、法的产生131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134
一、奴隶制的法律制度134
二、封建制的法律制度135
三、资本主义法136
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139
第九章 法律发展142
第一节 法律发展的历史规律142
一、法律发展的内涵142
二、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143
三、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144
第二节 法律发展的主要途径145
一、法律继承的依据和内容145
二、法律移植的理由与类型147
三、法律改革149
第三节 法律现代化151
一、法律现代化的含义151
二、当代中国法律现代化的目标152
三、法律现代化与传统法律文化和法的国际化的关系153
第十章 法治国家155
第一节 法治概述155
一、法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55
二、法治释义157
三、法治与相关概念161
第二节 法治国家的构成要件164
一、法治的基本原则164
二、法治国家构成的制度条件166
三、法治国家构成的思想条件167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168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条件168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具体步骤169
第三编 法的运行第十一章 法的制定175
第一节 立法的概念176
一、立法的含义176
二、立法的特征177
三、立法的分类177
第二节 立法的原则178
一、立法的民主原则178
二、立法的科学原则179
三、立法的法治原则181
第三节 立法体制181
一、立法体制的概念181
二、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182
第四节 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183
一、立法程序的概念和意义183
二、我国的立法程序184
三、立法技术的概念和内容188
第十二章 法的实施190
第一节 守法190
一、守法概述190
二、法律遵守的条件192
第二节 执法195
一、执法概述195
二、执法活动的原则197
第三节 司法200
一、司法概述200
二、司法机关和司法活动原则202
第十三章 法律职业206
第一节 法律职业概述206
一、法律职业的概念与特征207
二、法律职业的形成208
三、法律职业共同体210
第二节 法律职业技能211
一、法律职业的语言技能211
二、法律职业思维212
三、法律职业的知识与技术213
第三节 法律职业伦理214
一、法律职业伦理概述215
二、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215
三、法律职业信仰217
第四节 法律职业制度217
一、法律教育与考试制度217
二、法律职业任职与待遇制度219
三、法律职业机构220
第十四章 法律方法222
第一节 法律解释222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223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225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226
四、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227
第二节 法律推理227
一、学界对法律推理的一般认识228
二、三段论式的法律推理230
第三节 法律论证231
一、法律论证的含义和特征232
二、法律论证的内容234
三、法律论证的意义235
第十五章 法律程序239
第一节 法律程序概述239
一、法律程序释义239
二、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241
第二节 正当程序243
一、正当程序的起源和发展243
二、正当程序的含义和特征244
三、正当程序的作用和意义246
第四编 法的作用第十六章 法的作用概述253
第一节 法的作用的概念253
一、法的作用的含义253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254
三、正确认识法的作用256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257
一、指引作用258
二、评价作用259
三、教育作用259
四、预测作用260
五、强制作用260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261
一、在私有制社会法的社会作用261
二、在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263
第十七章 法与经济266
第一节 法与生产方式266
一、法与生产关系267
二、法与社会生产力269
第二节 法与市场经济27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70
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271
三、法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2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原则274
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274
二、尊重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原则274
三、经济民主与经济法定原则275
四、社会保障原则276
五、宏观调控原则276
第十八章 法与政治279
第一节 法与政治的一般原理279
一、政治释义279
二、正确认识法与政治的关系281
第二节 法与国家283
一、国家的概念283
二、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284
第三节 法与执政党政策287
一、政党与政党政策287
二、法与政党政策的关系288
三、我国政党政策和国家法律的相互作用290
第十九章 法与文化293
第一节 法与文化的一般原理293
一、文化的概念293
二、法和文化的关系295
三、法律文化的概念296
四、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现代法治的构建297
第二节 法与道德298
一、道德的含义298
二、道德的功能299
三、法律与道德299
四、法律与道德的联系302
第三节 法与宗教302
一、宗教释义302
二、法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303
三、宗教对法的影响303
四、法对宗教的影响304
第二十章 法与科技306
第一节 科技发展及对人类的影响306
一、科学技术的定义306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308
第二节 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312
一、法与科学技术的一般关系312
二、当代中国法与科学技术317
第二十一章 法与和谐社会321
第一节 和谐社会概述321
一、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321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323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325
第二节 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327
一、立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327
二、执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328
三、司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329
四、守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331
第五编 法的价值第二十二章 法的价值概述335
第一节 法的价值的概念335
一、价值的一般含义335
二、法的价值的概念337
三、法的价值的用法338
四、法的价值观339
第二节 法的价值体系340
一、法的价值体系的概念340
二、法的目的价值体系342
三、法的评价标准体系342
四、法的形式价值体系344
第二十三章 法与秩序345
第一节 秩序概论345
一、秩序的含义345
二、秩序观346
三、秩序对人类的意义348
第二节 法对秩序的维护349
一、法与秩序349
二、法维护秩序的途径350
三、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351
四、法律秩序352
第二十四章 法与自由355
第一节 自由概述355
一、西方的自由观355
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357
三、自由对于人的意义359
第二节 法对自由的保障360
一、自由需要法律的确认361
二、法律保障自由的实现362
三、法律限制自由的滥用363
第二十五章 法与人权367
第一节 人权的概念与发展367
一、人权的概念367
二、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369
第二节 法对人权的保护作用372
一、人权的立法和司法保障372
二、国际人权保护374
第二十六章 法与效率378
第一节 效率概述378
一、效率的概念及其必然性378
二、效率与公平380
第二节 法对效率的促进382
一、法律通过确认和保护产权关系,鼓励人们为了效率的目标而占有、使用或转让财产383
二、法律通过确认和保障市场经济体制,使之容纳更多的生产力384
三、法律通过承认和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激励与创新机制,促进社会的发展384
四、法律通过调整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提高资源利用与分配上的效率385
五、法律通过为人们提供适当的行为模式,争取最优化的实际效果385
六、法律通过降低诉讼程序的成本,提高法律程序的效率386
第二十七章 法与正义388
第一节 正义概述388
一、正义的概念388
二、正义的分类390
第二节 法对正义的实现393
一、法与正义的一般关系393
二、法对正义实现的双重维度395
参考文献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