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大辞海 古文知识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文大辞海 古文知识卷
  • 童一秋编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5354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2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文大辞海 古文知识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古文字1

(一)古文字探源1

六书名称的由来1

六书名称简释2

六书的相互关系3

(二)字体流变4

殷商的甲骨文4

商周的金文5

秦国的篆书5

秦汉的隶书6

魏晋的楷书6

(三)字体分类7

古汉字的词符分类7

单纯的词符7

象形字8

指事字9

复合词符11

会意字11

形声字13

(四)字形变易14

古今字14

异体字15

繁简字17

二、古文音韵19

(一)上古语音19

古音材料19

上古声母的特点20

上古的韵母系统22

(二)中古语音24

中古三十六字母24

中古的一百零六韵26

(三)近音溯源28

《中原音韵》28

普通话声母来源29

普通话韵母来源30

普通话四声来源32

(四)古音基础33

声母和韵母33

王音和七音35

清音和浊音36

三十六字母37

回声38

反切40

双声和迭韵41

(五)平仄规律42

什么是平仄42

古体诗的平仄43

近体诗的平仄45

词的平仄48

曲的平仄50

(六)押韵常识52

什么是押韵52

诗轻的押韵52

古体诗的押韵54

近体诗的押韵58

词的押韵60

曲的押韵62

三、古文词汇64

(一)实词64

具体名词64

抽象名词66

专有名词68

普通名词70

国家名词72

人物名词74

处所名词76

事物名词77

辞章名词79

事件名词80

基本动词81

能愿动词81

普通动词83

特殊动词83

不及物动词85

及物动词86

状态动词88

行为动词89

抽象动词91

具体动词94

性质形容词95

形态形容词97

事态形容词100

个数和位数词102

分数和倍数词102

约数和虚数词104

天然量词105

容积量词107

面积量词107

长度量词108

重量量词109

时间量词110

名物量词110

个体量词111

器物量词112

(二)虚词113

指称代词113

疑问代词115

程度副词118

范围副词120

时间副词124

肯定副词127

否定副词128

反诘副词131

谦敬副词132

表时地介词134

表原因目的介词135

表对象介词136

表方式介词137

平列连词138

递进连词140

选择连词141

顺承连词142

转折连词143

因果连词144

让步连词145

假设连词146

比较连词147

结构助词147

衬音助词150

语气词“也”和“矣”152

语气词“耳”,和“尔”156

语气词“焉”和“已”157

语气词“乎”和“哉”159

语气词“邪(耶)”和“欤(与)”162

语气词“者”和“夫”164

(三)词义167

词的本义167

词的引申义169

词的假借义171

词的古今义171

词义的扩大173

词义的缩小174

概念的转移175

色彩的转移175

四、古文语法178

(一)词类活用178

名词用做动词178

名词用做副词180

名词的意动用法182

动词用做名词183

动词的使动用法184

动词的意动用法185

形容词用做名词185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87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87

数词用做动词188

(二)固定结构189

无乃(毋乃)结构189

得无(得微、得毋)结构189

无以(毋以)结构190

有以结构191

孰与(孰若)结构192

若何(若之何)结构193

奈何(奈……何)结构194

如何(如之何、如……何)结构195

何如(何若、奚若)结构197

何以(奚以、何为)结构198

何遽结构200

(三)常用句式201

判断句201

疑问句205

被动句207

否定句210

省略句211

变式句215

双宾语句219

(四)古文句读221

什么是句续221

为什么要学习句读222

明词义断句223

熟句法断句224

察事实断句226

审文情断句226

五、古文修辞228

比说、代说、虚说、曲说228

旁代228

对代230

明喻233

暗喻235

借喻236

映衬237

对衬238

引用238

明引239

暗引240

拟人241

拟物242

赋体242

夸张243

烘托245

闪烁245

讽喻246

讳饰247

倒辞248

反语249

双关250

六、古文注释252

(一)注释学252

为什么要学习注释学252

什么是注释学255

注释学与训诂学的区别255

(二)注释形式257

首注257

述补258

辩征259

校订259

纂集260

简注260

详注261

集注263

(三)注释内容264

辨字注音264

繁难字辨析264

异体字辨析265

假借字辨析266

讹误字辨析267

多音字辨析267

多义字辨析268

俗语字辨析269

古今异音的注释269

破读音的注释270

多音多义字的注音271

专名字的注音274

定词释义274

旧词、亡佚词的确定275

新生词的确定276

演变词的确定277

活用词的确定280

新义词的确定281

名物字词的确定283

词语对译注释法284

定义说明注释法285

相近相关概念比较注释法287

异体字和讹字注释法288

断章析句289

段落的划分291

古文如何进行段落划分291

段落划分与结构分析的关系293

如何明确源流、主干关系293

如何揭示层次内在联系295

“文”必以载道吗296

如何避免曲解词义297

如何正本清源、明辨真伪299

(四)注释术语301

曰、为、谓之301

谓、犹、言302

貌303

之言、之为言304

读若、读如、读当如、读与某同306

读曰、读为、读当为307

当为、当作308

(五)注释版本309

什么是版本309

版本有哪些形式310

为什么要重视版本311

如何选择版本313

七、古文今译316

(一)今译准备316

文言今译的基本规律316

文言今译的三原则318

文言今译的三步骤321

(二)今译方法323

直译和意译323

口译和书译325

译、注、评结合译法326

调整法326

替换法329

补充法331

删减法334

还原法336

保留法339

扩词法340

反说法342

变通法343

综合法345

(三)词组今译346

名词动宾词组今译346

名词状动词组今译347

名词动补词组今译348

名词偏正词组今译348

名词主谓词组今译349

名词数量词组今译350

动词偏正词组今译350

动词动宾词组今译351

动词状动词组今译352

动词主谓词组今译352

形容词偏正词组今译353

形容词状动词组今译353

形容词动补词组今译354

形容词动宾词组今译355

形容词主谓词组今译355

(四)句式今译355

一般判断句式今译355

简略判断句式今译358

特殊判断句式今译359

被动句式今译360

疑问句式今译362

主谓句式今译364

双宾语句式今译367

动宾句式今译370

使动动宾句式今译371

意动动宾句式今译374

处动动宾句式今译376

为动动宾句式今译379

(五)篇章今译381

篇章今译两原则381

解词说句不背主旨原则381

遣词造句照顾全局原则384

断章与译文386

断句与译文388

风格的传译390

(六)术语今译391

术语今译的原则391

姓名称号的今译397

制度习俗的今译405

记时方法的今译408

地理区划的今译411

度量衡的今译416

典故成语的今译421

八、古文文化425

论说425

疏426

表426

杂记426

骈文427

古文428

辞赋428

传记428

本纪428

世家429

列传429

赋429

小赋430

乐府430

诗歌430

律诗431

格律诗431

排律432

骚体432

歌行432

古诗433

古体诗433

近体诗433

古风433

新体诗433

三韵律434

绝句434

七绝434

五绝434

五律435

七律435

和诗436

璇玑图436

神智体436

八音歌437

宝塔诗437

盘中诗437

建除诗438

藏头诗438

游仙诗438

山水诗438

田园诗439

无题诗439

试帖诗439

应制诗439

竹枝词440

杨柳枝440

长短句440

双调441

小令441

中调441

长调442

慢词442

令、引、近、慢442

犯、摘通、片、阕、叠443

单调、三叠、四叠444

词韵444

词谱444

曲444

散曲445

套曲446

散套446

北曲446

南曲447

南北曲447

南北合套448

带过曲448

重头448

曲牌449

曲韵449

曲谱450

话本450

平话450

八股文451

章回小说451

九、训诂学常识452

(一)训诂学452

什么是训诂452

训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453

训诂有哪些内容454

训诂学的产生454

(二)训诂方法455

声训455

声训种类455

声训原则458

声近义同原则458

字义得诸字声原则459

形声多兼会意原则461

形训462

形训三原则463

形训方法五要点464

形训误区466

因形误导致义误466

将它类字解为形声字467

将引申义当成本义469

将假借义当成本义470

义训471

同义相训471

反义相训473

内含反训473

破读反训474

互换反训475

引申反训475

适应反训476

方俗反训476

省语反训477

隐讳反训477

假借反训478

讹误反训479

狭义释广义义训法479

今制拟古制义训法480

设立界说义训法480

(三)训诂术语482

某,某也482

曰,为,谓之483

谓483

言484

貌484

犹484

浑言、析言(对言,散言;对文,散文)485

属,别486

之言,之为言487

读曰读为(读破,破字,易字)487

读若,读如488

如字489

当作,当为489

辞,词,语助490

互文,互辞,互言491

十、古文工具书493

(一)字书493

《说文解字》493

《康熙字典》494

《中华大字典》496

《辞源》497

《辞海》498

新《辞源》和新《辞海》499

(二)词书500

《尔雅》500

《经籍?诂》502

《经传释词》503

《辞通》505

《词诠》507

(三)类书509

什么是类书509

《艺文类聚》510

《太平御览》510

《古今图书集成》511

《佩文韵府》511

(四)政书512

“三通”512

“九通”513

“十通”514

会要、会典515

(五)书目51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517

《中国丛书综录》518

《书目答问补正》519

《贩书偶记》520

(六)索引520

什么是索引520

《春秋经传引得》521

《十三经索引》(重订本)522

《十通索引》523

(七)人名、地名专用词典524

《中国人名大辞典》524

《古今同姓名大辞典》524

《古今地名大辞典》5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