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深圳高新技术全书 一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深圳高新技术全书 一册
  • 古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33436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5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深圳高新技术全书 一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卷 微电子与新型元器件8

第一篇 概论8

第一章 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概况及未来方向8

1.1微电子产业的基本特征8

1.2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概况9

1.3微电子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12

第二章 新型元器件产业的发展概况及未来方向13

2.1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发展概况及未来方向14

2.2电子元件的配套需求及产品发展特征15

第三章 深圳微电子与新型元器件产业的概况与未来16

3.1国家和深圳在“九五”计划期间有关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16

3.2深圳微电子与新型元器件产业的现状、特色与未来17

第二篇 微电子工艺技术与半导体材料18

第一章 微电子工艺技术发展概况与特征18

1.1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技术18

1.2薄膜、厚膜集成电路工艺技术19

1.3三种微电子工艺技术的比较19

第二章 集成电路亚微米、深亚微米技术及其关键工艺20

2.1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发展概要20

2.2亚微米、深亚微米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器件性能22

2.3亚微米技术的关键工艺介绍24

第三章 新型半导体材料与新型工艺26

3.1新型半导体材料26

3.2新型工艺技术28

第三篇 集成电路30

第一章 集成电路产品的分类和发展概况30

第二章 模拟集成电路及产品概况30

第三章 数字集成电路及其产品概况35

第四章 系统集成电路及产品概况40

4.1 DSP芯片原理及应用、发展趋势40

4.2 MCU芯片原理及典型应用趋势41

4.3嵌入式单片机芯片及其发展趋势43

第五章 混合电路43

第四篇 专用集成电路与设计技术46

第一章 专用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与产品分类46

第二章 专用集成电路系统的设计技术47

2.1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概述47

2.2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与方法48

2.3专用集成电路的可测试性结构设计55

2.4 VHDL行为设计技术58

第三章 半定制集成电路及设计技术67

3.1半定制电路分类67

3.2门阵列集成电路及设计方法68

3.3标准单元集成电路及设计方法69

3.4 V类型的器件市场将不断增长89

第五篇 新型元器件90

引言90

第一章 片状元器件90

1.1片式电容器91

1.2片式电阻器91

1.3片式电感器92

1.4片状石英器件、片状接插件和开关92

第二章 功率器件与电力电子器件93

2.1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研究开发进展93

2.2 V—MOS晶体管94

2.3横向和纵向D—MOS晶体管94

2.4 IGBT结构晶体管95

2.6比硅更适合于制造电子器件的半导体材料96

2.7功率集成电路96

第三章 液晶显示器件与平板显示器件97

3.1平板显示器97

3.2液晶显示器件98

第四章 半导体发光与激光器件99

4.1半导体发光材料99

4.2半导体激光材料99

4.3半导体发光、激光器件100

第五章 半导体敏感器件与传感器101

5.1集成力敏传感器101

5.2集成光敏传感器101

5.3集成磁敏传感器102

5.4集成化学敏传感器103

5.5集成气敏感器104

5.6集成热敏传感器104

5.7智能传感器与纳米传感器105

第六章 微电子机械系统与真空微电子器件106

6.1真空微电子管106

6.2微电子机构系统106

第七章 其他新型半导体器件108

7.1弹导器件108

7.2三维器件108

7.3高速CMOS器件108

7.4 BNRT器件109

7.5致冷器件109

第八章 21世纪的高技术微电子器件110

第六篇 深圳微电子及元器件产业112

第一章 概述112

第二章 深圳市ASIC设计业朝气蓬勃,在国内处领先水准112

第三章 深圳市液晶显示器技术产业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引导国内应用潮流118

第四章 重点扶持大规模集成电路,功率电力器件的制造产业122

第五章 片状元器件、特种元器件列入重点发展之列126

第六章 深圳消费类电子产品蓬勃发展,彩管生产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产出基地129

第七章 其他相关企业130

第二卷 现代通信134

第一篇 通信与信息时代134

第一章 通信技术的发展134

1.1通信技术发展历史134

1.2通信的发展134

1.3特点和发展趋势137

第二章 通信技术基础137

2.1信息137

2.2数字化137

2.3信道143

2.4调制144

2.5信源编码144

2.6信道编码150

第三章 信息时代157

3.1信息高速公路157

3.2 NII计划的预期效果158

3.3 G11和数字地球计划158

3.4我国信息化159

3.4全球信息化的深远影响159

第二篇 信息通信方式161

第一章 语音通信161

1.1语音通信系统161

1.2多路话音通信161

1.3载波通信163

1.4数字语音通信163

第二章 数据通信165

2.1数据信息165

2.2数据信号165

2.3数据信号传输方式166

2.4数据信号传输速率166

2.5数据信号传输信道167

2.6数据信号传输质量167

2.7数据通信系统168

第三章 图像通信168

3.1图像信息的特点168

3.2图像信息的分类168

3.3图像质量的评估169

3.4图像通信系统169

第四章 多媒体通信172

4.1多媒体技术发展经过172

4.2多媒体定义172

4.3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173

4.4多媒体通信176

第三篇 信息交换178

第一章 信息交换技术概述178

1.1信息交换技术发展178

1.2各种信息交换技术比较178

第二章 电路交换技术180

2.1概述180

2.2电路交换结构180

2.3电路交换控制181

2.4电路交换信号方式183

第三章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184

3.1数字程控交换概念184

3.2数字程控交换原理185

3.3单T型数字程控交换网络189

3.4 T—T型数字程控交换网络189

3.5 T—S—T型数字程控交换网络189

第四章 分组交换技术192

4.1分组交换192

4.2分组通信的原理和特点192

4.3随机多址分组交换技术194

第四篇 微波通信198

第一章 微波传输198

第二章 微波通信系统199

第三章 微波中继通信200

3.1终端站微波收发信机方案的构成200

3.2中间站微波收发信机方案的构成201

第四章 微波多路分配系统203

第五篇 卫星通信205

第一章 概述205

1.1卫星通信的发展205

1.2卫星通信系统概况205

第二章 通信卫星206

2.1通信卫星分类206

2.2对地静止卫星207

第三章 卫星通信地球站207

3.1地球站的组成208

3.2卫星信地球站分类208

第四章 卫星通信制式208

4.1频分多址(FDMA)210

4.2时分多址(TDMA)211

4.3码分多址(CDMA)215

第五章 VSAT卫星通信系统220

5.1 VSAT卫星通信220

5.2利用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ISDN221

第六篇 移动通信223

第一章 概述223

第二章 无绳电话226

2.1座机228

2.2手机229

第三章 无线寻呼系统231

第四章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36

第五章 泛欧数字蜂房移动通信系统(GSM)241

第七篇 光纤通信249

第一章 概述249

1.1光纤通信的发展249

1.2光纤通信的特点250

第二章 光纤和光纤无源元件251

2.1光纤的结构、类型、光缆251

2.2光纤的传输理论251

2.3光无源器件258

第三章 光发射机259

第四章 光接收机263

4.1光接收机263

4.2光电探测器263

4.3光接收机的噪声特性266

4.4光接收机的灵敏度267

4.5光接收机的电路269

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270

5.1光纤通信系统模型270

5.2光纤的非线性效应271

5.3光孤子—Solition272

5.4光纤全光通信272

5.5光放大273

5.6光波分复用275

第八篇 异步转移模式ATM277

第一章 ATM概述277

1.1信息转移模式277

1.2 ATM特性277

1.3 ATM信元结构278

第二章 ATM协议279

2.1 ATM协议参考模型279

2.2 ATM物理层280

2.3 ATM层281

2.4 ATM适配层(AAL)282

第三章 宽带ATM交换284

3.1 ATM交换原理284

3.2 ATM交换结构285

第九篇 宽带网络289

第一章 概述289

1.1现有网络289

1.2电信网289

1.3有线电视网(CATV)289

1.4数据网289

1.5互联网络291

第二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294

2.1 ISDN定义294

2.2 ISDN协议参考模型294

2.3 I系列建议295

2.4 ISDN的功能体系296

2.5 ISDN提供的终端业务296

2.6 ISDN用户/网络接口296

第三章 光同步数字传输网297

3.1 PDH297

3.2 SDH299

3.3 SDH标准化300

3.4 SDH网管系统(TMN的子集)302

第四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302

4.1 B—ISDN概述302

4.2 B—ISDN网络结构模型303

4.3 B—ISDN协议参考模型304

4.4 B—VNI物理层特性和功能306

4.5 B—ISDN信令306

4.6业务量控制和拥塞控制307

4.7网络性能和业务质量307

4.8 B—ISDN网络管理308

4.9 B—ISDN业务310

第十篇 接入网311

第一章 概述311

1.1接入网的概念311

1.2接入网的发展311

1.3接入网业务需求311

1.4接入网的特点311

1.5接入网市场预测312

第二章 接入网结构312

2.1用户接入312

2.2接入网定义312

2.3接入网的功能模型314

2.4接入网的物理参考模型314

2.5接入网的分层模型315

2.6接入网支持的业务315

第三章 铜缆接入业务315

3.1用户线对增容系统315

3.2 DHSL系统315

3.3 ADSL系统316

3.4 DMT与ATM的结合316

3.5 VDSL316

第四章 光接入网317

4.1光接入网系统接入方式317

4.2光接入网参考配置318

4.3功能结构319

4.4应用类型319

4.5操作管理维护320

第五章 无线接入网320

5.1无线接入概述320

5.2无线本地环路322

5.3多址接入322

5.4无线本地环系统322

5.5应用322

第十一篇 深圳通信产业及信息化323

第一章 深圳市信息化建设323

1.1深圳市信息化建设规则323

1.2深圳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的任务和目标325

第二章 深圳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327

第三章 深圳通信产品及产业328

3.1深圳的通信产业328

3.2通信产业高新技术产品332

第三卷 计算机及其软件361

第一篇 深圳计算机产业总览361

第一章 产业概况361

第二章 计算机产业高新技术、产品361

2.1计算机产品361

2.2计算机外部设备363

2.3信息处理设备364

2.4计算机软件产品系统364

第二篇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原理369

第一章 计算机体系结构369

1.1概述369

1.2运算器370

1.3控制器371

1.4存储器组织372

1.5指令系统和寻址技术375

第二章 外部设备376

2.1概述376

2.2键盘输入设备377

2.3显示设备378

2.4软盘系统379

2.5硬盘系统380

2.6光盘系统381

2.7打印系统382

第三章 接口芯片384

3.1概述384

3.2串行接口385

3.3并行接口387

第三篇 计算机操作系统389

第一章 DOS操作系统389

1.1概述389

1.2 DOS键盘389

1.3 DOS文件及其操作390

1.4 DOS系统命令391

第二章 Windows操作系统393

2.1概述393

2.2鼠标、键盘及输入395

2.3 Windows程序界面基本操作396

2.4打印管理与信息输出396

2.5网络及通信397

2.6多媒体服务399

第三章 UNIX操作系统400

3.1概述400

3.2 UNIX文件系统401

3.3 UNIX进程管理403

3.4 X窗口系统404

3.5存储管理404

3.6系统管理405

第四章 汉字操作系统406

4.1概述406

4.2汉字编码406

4.3汉字库407

4.4汉字输入技术408

4.5 CC-DOS简介412

第四篇 计算机程序设计413

第一章 BASIC语言413

1.1概述413

1.2数据类型413

1.3语句415

1.4子程序419

1.5函数419

第二章 FORTRAN语言420

2.1概述420

2.2数据类型420

2.3语句421

2.4子程序426

第三章 C语言427

3.1概述427

3.2数据类型与算术表达式428

3.3语句430

3.4函数433

3.5指针434

第四章 JAVA语言435

4.1概述435

4.2程序设计437

4.3 WWW与Apple438

4.4多线程程序设计441

第五章 LISP语言442

5.1概述442

5.2符号表达式443

5.3 S-表达式的运算443

5.4函数445

5.5 LISP语言实例446

第六章 常用算法448

6.1概述448

6.2排序449

6.3查找450

第七章 结构程序设计方法451

7.1概述451

7.2结构化程序的结构451

7.3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及N-S流程图452

第八章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453

8.1概述453

8.2对象453

8.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455

第九章 第四代语言(4GL)457

9.1概述457

9.2第四代语言原理和特性458

9.3第四代语言分类460

9.4使用第四代语言461

第十章 Windows程序设计464

10.1概述464

10.2 Windows编程基础466

10.3 Windows应用程序举例469

第五篇 计算机数据库471

第一章 汉字dBASEⅢ语言471

1.1概述471

1.2数据库生成和操作471

1.3程序设计473

1.4数据库查询474

1.5数据统计和汇总476

第二章 FoxPro语言476

2.1概述476

2.2 FoxPro的菜单操作483

2.3数据库生成和操作485

2.4程序设计487

2.5屏幕生成器488

2.6菜单生成器490

2.7报表生成器490

第三章 ORACLE491

3.1概述491

3.2 Oracle关系数据库组成492

3.3交互式、结构化语言接口-SQL·PLus493

3.4表格生成器-SQL·Forrms497

3.5报表生成器-SQL·Report499

第四章 SYBASE501

4.1概述501

4.2 Sybase SQL Server503

4.3 T-SQL语言及数据库操作505

第六篇 计算机字处理与表处理507

第一章 WordStar507

1.1概述507

1.2文件编辑操作507

1.3字符串操作命令509

1.4排版509

1.5打印控制510

1.6文件操作511

第二章 WPS512

2.1概述512

2.2文件编辑操作512

2.3字符串操作命令514

2.4排版515

2.5制表516

2.6打印设置517

2.7模拟打印和打印518

第三章 Windows Word520

3.1概述520

3.2文档操作和管理520

3.3文档编辑522

3.4字符串查找、替换和定位523

3.5文档排版524

3.6表格设计526

3.7打印预览及文档打印528

第四章 北大方正528

4.1概述528

4.2 BD排版语言530

4.3排版532

4.4北大方正系统的操作533

第五章 中文Lotus 1- 2-3535

5.1概述535

5.2使用工作簿536

5.3工作表537

5.4管理工作表539

5.5使用图表540

5.6数据库541

第六章 电子表格Windows Excel542

6.1概述542

6.2 Excel文件管理543

6.3工作表545

6.4工作表管理547

6.5图表547

6.6在Internet网上使用Excel549

第七篇 PC及其网络的安全性550

引言550

第一章 风险概论551

1.1安全的含义551

1.2威胁与风险552

1.3威胁分析552

第二章 风险管理554

2.1风险评估554

2.2选择策略——严重性、频繁性与年度损失预测555

2.3安全性评估555

2.4管理风险的方法555

第三章 影响安全性的几个关键问题556

引言556

3.1与安全相关的人556

3.2网络556

3.3病毒557

第四章 安全防护558

4.1常规防护558

4.2物理保护与控制559

4.3口令保护560

4.4利用软件产品内置的安全功能561

4.5网络的容错与备份561

第五章 消除病毒及其它电脑瘟疫的影响563

5.1概论563

5.2我国防毒软件的开发564

5.3消除单台PC的病毒564

5.4消除网络病毒5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