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1卷 总论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白钢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80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8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第1卷 总论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科特征、研究对象1
与任务1
一 学科特征1
二 研究对象与任务2
第二节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5
一 历代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著录与考索5
二 本世纪以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12
第三节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如何突破与24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分期问题24
一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如何突破24
二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分期问题29
一 传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35
第四节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与经验35
二 传统政治制度的经验46
第二章 国家的起源与国体的演进57
第一节 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产生57
一 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制57
二 私有制的产生与父系家长制的形成64
三 军事民主制的组织形式与职能68
四 阶级的产生与国家的形成73
一 古代国家的基本特征77
第二节 古代国家形态与国体的演进77
二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阶段81
三 中国古代国家的结构形式88
四 从宗族城邑国家到封建专制国家95
第三章 元首制度103
第一节 先秦时代的王与王权103
一 夏朝的“后”103
二 商朝的王与王权107
三 西周的王与王权110
四 春秋时代的国君114
五 战国时代的王权121
六 先秦时代王权的基本特征123
第二节 皇帝制度的形成与演变127
一 秦汉皇帝制度的形成127
二 魏晋南北朝皇帝制度的演变132
第三节 隋唐五代皇帝制度的发展137
一 隋唐五代强化皇权的各种制度138
二 隋唐五代的皇位继承制度145
三 唐代的公主及其邑司147
四 隋唐的宗室147
五 隋唐时期的外戚、宦官与皇权148
第四节 宋辽金元皇帝制度的变化150
一 宋朝皇帝制度的特色150
二 辽朝皇帝制度的二重性155
三 金朝皇帝制度的氏族制遗风158
四 摹仿唐宋的西夏皇帝制度159
五 蒙汉合璧的元朝皇帝制度163
第五节 皇帝制度的巅峰与消亡168
一 明朝的皇帝制度168
二 清朝的皇帝制度175
三 皇帝制度的被推翻179
第六节 皇帝制度的基本精神180
一 皇帝的神格化181
二 家天下182
三 宗法性182
四 皇帝就是法律186
五 在不断重建封建等级基础上的高度集权187
第四章 中央决策体制及其运行机制189
第一节 王权时代的中央决策体制及其189
运行机制189
一 夏朝的中央决策体制及其运行机制189
二 商朝的中央决策体制及其运行机制191
三 西周的王、师、保决策体制及其运行机制192
四 春秋时代朝议制度的形成195
五 战国时代决策方式的发展198
第二节 皇权形成阶段的中央决策体制及其200
运行机制200
一 秦汉时代中央决策体制及其运行机制200
二 魏晋南北朝决策机构与决策方式的演变205
第三节 皇权发展阶段的中央决策体制及其211
运行机制211
一 隋唐五代中央决策体制的结构211
二 隋唐五代宰相会议的决策机制214
三 隋唐五代决策机构逐步多元化218
四 隋唐五代决策的程序与方式220
五 隋唐五代决策的依据与信息传递渠道222
六 隋唐五代中央决策的特点与效应226
一 宋朝中央决策体制及其运行机制228
第四节 皇权变化阶段的中央决策体制及其228
运行机制228
二 辽朝中央决策体制及其运行机制232
三 金朝中央决策体制及其运行机制234
四 元朝中央决策体制及其运行机制239
第五节 皇权膨胀阶段的中央决策体制及其240
运行机制240
一 明朝中央决策体制及其运行机制240
二 清朝中央决策体制及其运行机制246
第六节 皇权时代中央决策体制运行机制的251
特点251
第五章 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262
第一节 先秦中央行政体制的演进262
一 夏朝的中央行政体制262
二 商朝的内服职官体制265
三 西周的中央行政体制267
四 春秋时期的中央职官体制275
五 战国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277
第二节 三公九卿体制的形成与演变278
一 秦汉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278
二 魏晋南北朝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287
第三节 三省六部体制的巩固与发展298
一 隋唐五代的政务中枢——尚书省299
二 隋唐五代的政务官——六部二十四司300
三 隋唐五代的事务官——九寺五监303
四 隋唐宗教事务管理制度305
五 唐五代的使职差遣制307
第四节 三省制向一省制的转变310
一 宋朝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310
二 辽朝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316
三 金朝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319
四 西夏中央行政体制323
五 元朝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327
一 明朝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333
第五节 内阁六部体制的形成与瓦解333
二 清朝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341
第六章 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354
第一节 先秦时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进354
一 夏朝的部族方国与地方侯、伯354
二 商朝的外服诸侯与方国356
三 西周的外服诸侯体制357
四 春秋时期的地方行政组织与郡县制的萌芽364
五 战国时期郡县制的正式形成及其补充形式364
第二节 从郡县制到州郡县三级制366
一 秦汉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366
二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379
第三节 从州县二级制到道州县变相三级制389
一 隋唐五代的道及其机制转换389
二 隋唐五代的府、州(郡)、县392
三 隋唐五代民族地区政权组织394
四 隋唐五代地方行政体制的特点396
第四节 从路的机制转换到行省制度的确立399
一 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399
二 部族组织与州县并存的辽朝地方行政体制405
三 金朝地方行政体制的多元化407
四 追袭唐宋的西夏地方行政体制409
五 以行省统辖路府州县的元朝地方行政体制412
第五节 省府(州)县体制的巩固与发展420
一 明朝的布政司、府(州)、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420
二 清朝直省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426
三 清朝边疆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440
第七章 司法制度452
第一节 刑罚的起源与刑罚制度的发展452
一 刑罚的起源与先秦时期的刑罚452
二 五刑制度的形成457
第二节 法典的沿革460
一 先秦时期的法律460
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法律467
三 隋唐五代的法律470
四 宋辽金西夏法律476
五 元明清法律486
第三节 司法机构490
一 先秦时期的司法官吏490
二 秦以后的中央司法机构492
三 秦以后的地方司法机构498
第四节 审判制度501
一 审判管辖501
二 起诉504
三 审判507
四 上诉513
五 复审516
六 复核519
七 强制措施522
八 证据525
九 判决的执行与诉讼的注销528
十 法官的责任530
第五节 古代司法制度的特点533
一 司法隶属于行政,司法权的运用受君相的支配533
和监察权的监督533
二 审判采用纠问方式,以口供作为定罪的主要依536
据,允许刑讯逼供536
三 儒家思想在刑律和诉讼制度中有深刻的影响538
第八章 监察制度541
第一节 先秦时期监察职能的萌芽以及御史司541
监察和谏官的产生541
一 夏商西周时期国王对臣下的监察活动541
二 以贵族为主体的国人对国君的监督543
三 春秋时御史司监察之职的由来和谏官的产生544
第二节 秦汉以后监察机构的发展546
一 御史台系统的发展546
二 谏官系统的发展556
三 其他中央监察官员的设置563
四 地方监察机构568
第三节 监察的内容和方式578
一 监察的内容578
二 监察的方式586
第四节 监察制度的特点和作用591
一 监察制度的特点591
二 监察制度的作用594
第九章 军事制度599
第一节 军事制度的起源及其在先秦时期599
的发展599
一 军事制度的起源及夏代奴隶制军制的产生599
二 商代奴隶制军制的发展604
三 西周奴隶制军制的完备607
四 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制军制向封建军制的614
演变614
一 秦汉时期军事领导体制620
第二节 秦汉至清的军事领导体制620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领导体制623
三 隋唐五代时期的军事领导体制628
四 宋代军事领导体制629
五 辽金西夏军事领导体制633
六 元代军事领导体制637
七 明清时期军事领导体制639
第三节 秦汉至清武装力量管理体制642
一 秦汉时期武装力量管理体制642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装力量管理体制647
三 隋唐五代时期武装力量管理体制650
四 宋代武装力量管理体制660
五 辽金西夏武装力量管理体制666
六 元代武装力量管理体制675
七 明代武装力量管理体制678
八 清代武装力量管理体制683
九 太平天国的军事组织691
第四节 兵制在政权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692
一 军队对政权的举足轻重的作用692
二 内外军事力量失衡是导致地方割据或边防力量削弱的原因694
第十章 人事管理制度695
第一节 官员的选拔695
一 以世卿世禄为主体的夏商西周选官制度695
二 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革697
三 秦汉时期察举与征辟制度的确立与发展699
四 以九品中正为主体的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702
五 以科举制度为主体的隋唐至明清的选官制度708
第二节 官吏的任用程序717
一 册命717
二 铨选718
三 掾属自辟724
第三节 官员任用类别、任期与任用限制725
一 任用类别725
二 任期729
三 任用限制731
第四节 官员的等级与俸禄738
一 位、品、阶、爵与散官、勋官738
二 舆服制度740
三 俸禄制度743
第五节 官员的考核与升赏降罚747
一 考核747
二 升赏753
三 降罚757
第六节 官员的休假与致仕760
一 休假760
二 丁忧764
三 致仕766
四 赠赙770
一 玺印绶771
第七节 权力行使的凭信与公文程式771
五 给谥771
二 符节钺773
三 公文程式775
第八节 吏胥制度777
一 隋唐的吏胥制度777
二 宋代的吏胥制度779
三 元代的吏胥制度781
四 明代的吏胥制度783
五 清代的幕客、吏胥制度785
第九节 行政法规786
一 先秦行政法规汇编——《周礼》786
二 唐代的行政法规788
三 宋代的行政法规789
四 元代的行政法规791
五 明清的行政法规794
结语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