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
  • 干志耿,孙秀仁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08907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19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古代民族-民族历史-研究-黑龙江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1

绪论1

第一章 黑龙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及远古居民8

第一节 人类起源和人种形成问题8

一、人类起源和中国猿人10

二、人种形成与大荔人11

第二节 黑龙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5

一、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和遗物点15

二、黑龙江地区和东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22

三、黑龙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在北亚文化带的地位23

第三节 黑龙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居民25

第二章 中石器时代的札赉诺尔人29

第一节 札赉诺尔人化石及其遗物发现概况29

第二节 札赉诺尔人及其文化30

一、札赉诺尔人属蒙古人种30

二、层位与断代31

三、札赉诺尔文化特征32

四、札赉诺尔文化趋向33

第三节 哈尔滨周围的中石器遗物点34

第三章 黑龙江地区的三大族系——新石器时代的三种原始文化类型36

第一节 黑龙江地区的三大族系及其源流37

第二节 “通古斯”与通古斯的起源40

一、“通古斯”一词的始见记载及其原意40

二、“通古斯”名称在学术上的应用41

三、“通古斯”的起源45

第三节 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三种文化类型51

一、西部的铜钵好赉文化类型52

二、中部的昂昂溪文化类型53

三、东部的新开流文化类型55

第四章 商、周时期的黑龙江各族——青铜文化时代58

第一节 东胡58

第二节 濊貊61

第三节 肃慎68

第四节 考古和文献相结合的黑龙江三大族系之探索76

第五节 “楛矢石砮”新论79

一、肃慎族以“楛矢石砮”向中原王朝进贡历一千数百年之久79

二、“楛矢石砮”是肃慎族社会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的标志79

三、“石砮”和“楛矢”到底是什么?81

第五章 秦、汉时期的黑龙江各族——早期铁器时代85

第一节 鲜卑85

一、鲜卑学概略86

二、东胡、山戎和鲜卑的渊源关系87

三、“鲜卑”释义及考古学上的“鲜卑郭落带”88

四、北部鲜卑和东部鲜卑同源92

五、拓跋鲜卑94

六、拓跋鲜卑的文化遗存和社会96

七、早期鲜卑的物质文化特征98

八、鲜卑文化之再发现100

九、鲜卑词语举例101

附录一 鲜卑石室太平真君四年(443年)刻石祝文102

第二节 橐离——北夫余103

一、夫余立国的传说104

二、橐离、北夫余和豆莫娄106

三、夫余的地理位置和王城109

四、橐离和掩?水的地望110

五、橐离文化之比定111

六、夫余民族国家之出现116

附录一 高句丽好太王碑118

附录二 高丽大兄冉牟墓志121

第三节 挹娄122

一、挹娄的地理位置122

二、挹娄物质文化之发现123

三、挹娄社会和习俗127

四、挹娄与夫余、沃沮的关系127

第四节 北沃沮128

一、沃沮和北沃沮的地理位置128

二、北沃沮文化129

三、北沃沮的社会、风俗和民族关系131

第五节 《山海经》记载中的黑龙江诸族132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黑龙江各族——民族急遽融合时期134

第一节 室韦134

第二节 豆莫娄与乌洛侯136

一、豆莫娄137

二、乌洛侯139

第三节 肃慎——勿吉141

第四节 黑龙江古代民族源流之诸家论说146

第七章 隋、唐、渤海时期的黑龙江各族——中央集权下的民族政区的普遍出现150

第一节 室韦150

一、隋代室韦五部的分布150

二、隋代室韦社会及生活状况151

三、室韦都督府的设立152

四、唐代室韦的部别及其分布152

五、室韦诸部的西迁和南迁154

六、唐代室韦社会及生活状况156

七、室韦语言与室韦民族综合体156

第二节 靺鞨158

一、靺鞨族及其诸部的分布范围158

二、隋及唐初靺鞨诸部分布区域的考证与比定160

三、隋、唐之际靺鞨诸部的社会状况162

四、黑龙江流域的靺鞨遗存163

五、靺鞨物质文化的基本特征166

六、靺鞨族与室韦族在物质文化上的部分同一性168

第三节 粟末靺鞨与渤海国170

一、从粟末靺鞨到震国与渤海国170

二、渤海境内的民族构成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172

三、渤海的物产、贸易和交通路线175

四、崔忻、张建章出使渤海178

五、渤海的官制、兵制和都城制度180

六、中原文化与“海东文化”181

七、渤海京、府、州、县建置总述184

附录一 唐鸿胪卿崔忻《井阑题记》刻石187

附录二 唐代渤海贞惠公主墓志188

附录三 唐幽州卢龙节度押奚契丹两蕃副使张建章墓志189

附录四 唐代渤海贞孝公主墓志190

第四节 东丹国与渤海遗民的南迁191

第五节 历史上渤海族的形成与归向193

第六节 新中国时期渤海民族史迹的发现与求索201

一、渤海民族史迹的重要发现202

二、渤海民族史迹研究的进展207

第八章 辽、宋、金、元时期的黑龙江各族——封建制政权的鼎立和交替214

第一节 契丹(辽)214

一、契丹族源流214

二、耶律阿保机兴起与契丹政权建立218

三、契丹统治区封建制因素的增长218

四、契丹统治区的多种经济和社会成分219

五、汉族文化对契丹地区的影响及汉人北徙220

第二节 契丹周边诸族室韦、羽厥、乌古、迪烈、阻卜、乌惹等221

附录一 辽羽厥里节度使耶律延宁墓志226

附录二 辽大安七年刻石227

第三节 辽代女真族的分布228

第四节 辽代生女真的社会生活状况232

第五节 辽代五国部女真人及其物质文化特征235

一、辽代的生女真五国部235

二、五国部生女真的物质文化特征237

三、绥滨中兴、永生、奥里米古墓群断代质疑243

第六节 女真族建国及金朝“内地”的民族史迹245

一、女真与生女真源流245

二、完颜部生女真发展诸阶段及其“英雄”时代图景247

三、从军事民主制时期到早期奴隶制政权的建立251

四、“猛安谋克”的性质与金朝“内地”封建制因素的增长256

五、汉人北迁与女真“内地”经济的长足发展259

六、政治制度的封建化改革262

七、女真文化与汉文化的合流264

八、金朝在“内地”的建置与民族史迹267

九、蒲鲜万奴与东真国272

附录一 大金得胜陀颂碑273

附录二 金源郡壮义王完颜娄室神道碑275

附录三 金源郡贞宪王完颜希尹神道碑280

附录四 宝严大师塔铭志283

附录五 道士曹道清碑284

第七节 蒙古源流与蒙古汗国285

一、蒙古源流综论285

二、从蒙古族的形成到蒙古汗国291

三、黑龙江地区的元朝史迹293

附录一 元管军上百户张成墓碑(节录)298

附录二 鲁国公札剌尔公神道碑(节录)299

第九章 明、清时期的黑龙江各族——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形成与巩固时期301

第一节 蒙古族301

第二节 达斡尔族306

附录一 一等阿思哈哈番巴尔达奇碑文314

第三节 锡伯族与柯尔克孜族315

附录一 《太平寺碑记》译文318

第四节 女真——满族319

第五节 鄂温克和鄂伦春族324

附录一 鄂伦春族氏族表330

第六节 赫哲、费雅喀族和库页人331

第七节 汉族定居黑龙江流域的高潮339

附录一 吉林市阿什哈达摩崖342

附录二 永宁寺记碑343

附录三 重建永宁寺记碑344

第八节 清初黑龙江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346

第九节 清朝前期黑龙江各族对土地的开发垦殖347

第十节 从种族、语族、民族的相互关系看黑龙江各民族的归属349

附录一 西伯利亚土著民族、语族参考表353

余论356

史事编年361

参考文献目录380

下编389

为《黑龙江百科全书》所撰民族史词目&干志耿389

黑龙江地区的古族、方国与古城文化&干志耿等402

三江平原汉魏城址和聚落址的若干问题&干志耿412

黑龙江省考古五十年&干志耿424

东北考古述略&干志耿438

关于渤海国通货实态的认定与推量&孙秀仁458

渤海国上京京畿南北交通道与德理镇&孙秀仁475

渤海国二十四块石之谜解析&孙秀仁492

生女真文化的渊源与构成&孙秀仁502

关于金界壕边堡(长城)的研究与相关问题&孙秀仁5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