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
  • 周苏主编;陈敏玲副主编;褚赟,冯婵璟,钱卫星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53482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创造性思维-高等学校-教材;技术革新-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1

1.1 发明与创新1

1.1.1 发现和发明1

1.1.2 创造与创新3

1.1.3 典型问题和非典型问题4

1.2 什么是科技创新5

1.2.1 科技创新体系6

1.2.2 创新文化与环境7

1.2.3 创新发展7

1.3 知识创新的内涵8

1.3.1 特征8

1.3.2 形式与能力8

1.3.3 知识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源泉9

1.4 管理创新及其4个阶段10

1.4.1 管理创新的内容10

1.4.2 管理创新的4个阶段10

1.4.3 基本条件12

1.4.4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12

1.5 国家标准:创新方法应用能力等级规范13

1.6 脑洞大开: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4

1.7 实验与思考:熟悉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16

第2章 发明问题的传统方法20

2.1 试错法20

2.2 头脑风暴法21

2.2.1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规则22

2.2.2 头脑风暴小组的成员23

2.2.3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24

2.2.4 头脑风暴法的使用技巧25

2.2.5 头脑风暴法的优点及局限性26

2.3 形态分析法27

2.3.1 特点27

2.3.2 实施步骤28

2.3.3 形态分析法的优缺点29

2.4 和田十二法29

2.5 脑洞大开:无人驾驶和拼车会革了传统汽车商的命吗?31

2.6 实验与思考:头脑风暴法实践33

第3章 创新思维与技法35

3.1 思维定势35

3.2 创造性思维方式36

3.2.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37

3.2.2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40

3.2.3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43

3.2.4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44

3.3 泛化思维视角47

3.3.1 改变思考方向47

3.3.2 转换问题47

3.4 创造性思维技法48

3.4.1 整体思考法49

3.4.2 多屏幕法51

3.4.3 尺寸-时间-成本分析(STC算子)55

3.4.4 资源-时间-成本分析(RTC算子)57

3.4.5 金鱼法58

3.5 因果分析法60

3.5.1 常见的因果分析方法60

3.5.2 因果轴分析方法63

3.6 资源分析法64

3.6.1 特征64

3.6.2 分类65

3.6.3 资源分析方法66

3.7 脑洞大开:中国“互联网+”与美国“新硬件时代”69

3.8 实验与思考:创造性思维技法的实践72

第4章 TRIZ创新方法基础77

4.1 TRIZ创新方法的起源与发展77

4.1.1 经典TRIZ的理论体系结构77

4.1.2 TRIZ的发展历程78

4.1.3 TRIZ的未来发展80

4.2 发明的5个级别81

4.2.1 发明的创新水平81

4.2.2 发明级别的划分83

4.2.3 发明级别划分的意义86

4.3 TRIZ的重要概念87

4.3.1 核心思想87

4.3.2 技术系统87

4.3.3 功能88

4.3.4 矛盾与冲突89

4.3.5 理想度、理想系统与最终理想解90

4.4 理想化方法的应用93

4.5 脑洞大开:虚拟时代已来,手环手表求稳94

4.6 实验与思考:阿奇舒勒的5个发明级别100

第5章 技术系统的进化103

5.1 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由来103

5.2 S曲线及其作用104

5.2.1 S曲线104

5.2.2 技术预测106

5.3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106

5.3.1 3条生存法则107

5.3.2 5条发展法则110

5.3.3 进化法则的本质和作用115

5.4 裁剪116

5.4.1 裁剪原理和过程118

5.4.2 裁剪对象的选择119

5.4.3 基于裁剪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模型120

5.5 脑洞大开:从模仿到创新,中国用了15年时间120

5.6 实验与思考:用最终理想解启迪创造性思维122

第6章 发明原理与应用128

6.1 发明原理的由来128

6.2 原理1:分割130

6.3 原理2:抽取132

6.4 原理10:预先作用133

6.5 原理13:反向作用134

6.6 原理15:动态特性135

6.7 原理18:机械振动137

6.8 原理19:周期性作用138

6.9 原理28:机械系统替代139

6.10 原理32:颜色改变(改变颜色、拟态)141

6.11 原理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142

6.12 脑洞大开:万物互联需要高速移动网络的支持143

6.13 实验与思考:熟悉与应用嵌套(套娃)原理145

第7章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150

7.1 技术矛盾150

7.2 39个通用工程参数151

7.3 矛盾矩阵154

7.4 利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156

7.4.1 分析技术系统156

7.4.2 定义技术矛盾157

7.4.3 解决技术矛盾157

7.5 矛盾矩阵的发展160

7.6 脑洞大开:收购阿朗推动诺基亚创新162

7.7 实验与思考:应用矛盾矩阵获取问题解决方案163

第8章 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167

8.1 物理矛盾167

8.1.1 物理矛盾的定义168

8.1.2 物理矛盾的定义步骤169

8.1.3 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的关系169

8.2 11个分离原理170

8.3 4种分离方法172

8.3.1 时间分离173

8.3.2 空间分离174

8.3.3 条件分离175

8.3.4 系统级别上的分离176

8.4 利用分离方法求解物理矛盾176

8.4.1 分析技术系统177

8.4.2 定义物理矛盾178

8.4.3 解决物理矛盾178

8.5 将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179

8.6 分离方法与发明原理的对应关系180

8.7 脑洞大开:行李箱被颠覆式创新181

8.8 实验与思考:用分离方法解决物理矛盾184

第9章 科学效应与应用187

9.1 效应与社会效应187

9.1.1 羊群效应187

9.1.2 蝴蝶效应188

9.1.3 青蛙效应189

9.1.4 木桶效应189

9.1.5 酒与污水定律189

9.1.6 蘑菇管理190

9.1.7 80/20效率法则190

9.2 科学效应及其作用191

9.3 TRIZ理论中的科学效应193

9.4 应用科学效应解决创新问题199

9.5 脑洞大开:“+互联网”与“互联网+”200

9.6 实验与思考:科学效应应用实践206

第10章 工业工程方法209

10.1 工业工程基础209

10.1.1 定义209

10.1.2 专业地位210

10.1.3 作用210

10.1.4 工业工程意识211

10.1.5 常用技术211

10.2 工作研究212

10.2.1 工作研究的方法和技术213

10.2.2 工作研究的步骤214

10.3 人因工程215

10.4 物流工程216

10.5 生产运作与管理218

10.5.1 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218

10.5.2 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与目的219

10.5.3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技能219

10.5.4 从管理角度的分类220

10.6 脑洞大开:机器人会逐渐融入生活221

10.7 实验与思考:工业工程方法实践224

第11章 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227

11.1 精益生产227

11.1.1 发展过程228

11.1.2 定义229

11.1.3 实质229

11.1.4 终极目标230

11.1.5 管理工具230

11.1.6 管理原则231

11.2 精益物流234

11.2.1 目标234

11.2.2 方法235

11.2.3 系统基本框架236

11.3 现场管理237

11.3.1 5S管理238

11.3.2 目视管理238

11.3.3 定置管理239

11.4 脑洞大开:跨境电商的2016240

11.5 实验与思考:精益生产应用实践243

第12章 六西格玛管理体系245

12.1 什么是六西格玛245

12.1.1 六西格玛管理的定义245

12.1.2 历史由来246

12.2 主要作用246

12.3 组织结构248

12.4 主要流程249

12.5 管理特征250

12.6 六西格玛设计251

12.7 六西格玛与精益生产的对比252

12.8 脑洞大开:未来最强大的计算设备——汽车253

12.9 课程实验总结254

附录258

附录A 40个发明原理258

附录B 39×39矛盾矩阵273

附录C 物理效应281

附录D 化学效应282

附录E 几何效应283

附录F 部分参考答案和解决方法284

参考文献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