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贵阳市南明区志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贵阳市南明区志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3472546.jpg)
- 贵阳市南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108125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10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638页
- 主题词:区(城市)-地方志-贵阳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贵阳市南明区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总述1
大事记14
第一编 建置 地理第一章 建置区划71
第一节 区境隶属71
第二节 政区沿革71
第三节 区划72
第二章 地理74
第一节 地质地貌74
第二节 气候77
第三节 土地 土壤 矿藏81
第四节 水文84
第五节 动植物86
第三章 街道 乡简介105
第一节 遵义路街道办事处105
第二节 河滨街道办事处107
第三节 中华南路街道办事处108
第四节 西湖路街道办事处109
第五节 市府路街道办事处111
第六节 大南门街道办事处112
第七节 新华路街道办事处113
第八节 油榨街街道办事处114
第九节 太慈桥街道办事处116
第十节 龙洞堡街道办事处117
第十一节 中曹司街道办事处118
第十二节 二戈寨街道办事处119
第十三节 兴关路街道办事处120
第十四节 沙冲路街道办事处122
第十五节 花果园街道办事处123
第十六节 云关乡124
第十七节 后巢乡125
第二编 人口127
第一章 人口概况127
第一节 人口数量127
第二节 分布与密度130
第二章 人口变动132
第一节 自然变动132
第二节 机械变动134
第三章 人口构成134
第一节 年龄构成134
第二节 性别构成136
第三节 民族构成137
第四节 文化构成139
第五节 职业构成141
第四章 婚姻家庭143
第一节 婚姻143
第二节 家庭145
第五章 计划生育147
第一节 机构队伍148
附录 南明区计划生育协会149
第二节 宣传教育150
第三节 工作成效154
第四节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160
第三编 城市建设与管理第一章 市政工程建设162
第一节 规划162
第二节 道路建设164
第三节 桥梁168
第四节 给排水工程174
附录 区境内主要供水工程174
第五节 河道治理177
第六节 园林广场建设179
第七节 拆迁安置182
第二章 房屋建设与管理183
第一节 建筑业概况183
第二节 房屋建设184
附录 区境住宅小区建设选介186
第三节 建筑市场管理187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189
第五节 房屋管理192
附录一 区属建筑企业选介192
附录二 驻区建筑企业选介194
第三章 国土管理196
第一节 土地登记196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197
第三节 土地规划与管理198
第四节 土地执法监察199
第四章 环境保护200
第一节 环境监测200
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与登记203
第三节 污染治理203
第四节 环境管理205
第五章 城市环境卫生206
第一节 街道卫生206
第二节 垃圾处理207
第三节 厕所卫生208
第四节 环境卫生综合治理209
第五节 创建全国卫生城市211
第六章 管理机构212
第一节 区城市管理委员会212
第二节 区国家土地局214
第三节 区建设局214
第四节 市环保局南明工作处216
第四编 商业217
第一章 区境商业的形成与发展217
第一节 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商业21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商业219
第二章 行业222
第一节 日用百货业222
附录 大中型百货商场、超市选介223
第二节 烟酒糖业224
第三节 副食杂品业224
第四节 蔬菜业225
第五节 粮油业226
第六节 餐饮业226
第七节 旅社及其他服务业228
附录 供应229
第三章 市场231
第一节 商业网点231
第二节 市场建设232
第三节 专业市场233
第四节 集贸市场236
第四章 特色街市239
第一节 特色商业街239
第二节 名老字号240
附录 老字号选介240
第五章 管理242
第一节 体制变革242
第二节 机构沿革242
第三节 商品管理244
第五编 工业247
第一章 区境工业的形成与发展247
第一节 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工业24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发展251
第二章 区属工业259
第一节 管理机构的变迁259
第二节 区属工业的发展261
第三节 区属非公有制企业概况265
附录一 重点企业选介266
附录二 获奖产品268
第三章 行业269
第一节 建筑材料业270
第二节 食品业271
第三节 医药、卫生用品业275
第四节 冶金业275
第五节 机械制造业278
第六节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80
第七节 印刷包装业282
第八节 化学工业283
第九节 服装鞋帽业287
第十节 木(竹)材加工业289
第十一节 电气机械及电子仪表业291
附录 中央及省、市驻区工业企业名录293
第六编 农村经济297
第一章 综述297
第一节 发展概况297
第二节 生产关系的演变298
第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301
第四节 农民负担及收益分配306
第五节 农业区划308
第二章 农业309
第一节 种植业309
第二节 养殖业312
第三节 畜病防治316
第三章 林业320
第一节 森林资源320
第二节 林业建设322
第三节 林业管理323
第四章 水利327
第一节 水利工程327
第二节 防汛与水土保持331
第三节 水利管理332
第五章 乡镇企业334
第一节 发展概况334
第二节 行业337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340
第四节 乡镇企业管理342
第六章 管理机构350
第一节 农林水利局350
第二节 乡镇企业管理局351
第七编 经济管理353
第一章 计划管理353
第一节 机构沿革353
第二节 年度计划354
第三节 中长期规划364
第四节 五年计划366
第二章 统计368
第一节 机构设置368
第二节 统计调查369
第三节 统计资料应用373
第四节 监督管理374
第三章 物价管理375
第一节 机构沿革375
第二节 价格管理375
附录 价格事务服务378
第三节 价格监督检查378
第四章 审计380
第一节 机构设置380
第二节 国家审计381
第三节 社会审计389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389
第一节 机构沿革389
第二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391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395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397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400
第六节 商标和广告管理401
第七节 经济监督检查402
第八编 财政 税收 金融第一章 财政404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4
第二节 财政体制406
第三节 财政总收支407
第四节 地方财政收支411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收支415
第六节 财政信贷416
第七节 财政管理416
第二章 税收419
第一节 机构沿革419
第二节 税制演变 税种改革424
第三节 税务管理425
第四节 税务检查与监督428
第五节 协税护税与税源培植430
第六节 税收实绩431
第三章 金融435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金融业43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金融业438
第三节 南明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443
附一 区境保险业446
附二 债券及证券447
第九编 中国共产党第一章 组织机构450
第一节 领导机构450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及党员代表会议458
第三节 工作机构461
附录 “文化大革命”期间设置的机构462
第二章 区委重要工作464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1月~1956年)464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1966年5月)466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6月~1976年10月)468
第四节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年10月~2000年12月)469
第三章 组织工作473
第一节 机构沿革473
第二节 党员475
第三节 组织建设478
第四节 干部480
第四章 宣传工作486
第一节 机构沿革486
第二节 群众宣传488
第三节 新闻报道490
第四节 理论教育492
第五节 党的传统教育495
第五章 纪检监察496
第一节 机构沿革496
第二节 案件查处498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499
第四节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501
第五节 执法监察502
第六节 宣传教育504
第六章 统战工作504
第一节 机构沿革504
第二节 宣传教育505
第三节 调查研究507
第四节 落实政策509
第五节 合作共事510
第六节 协调服务511
第七节 海外统战513
第七章 政法工作514
第一节 机构沿革514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515
第三节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516
第四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518
第五节 开展执法检查520
第八章 其他工作520
第一节 机关党委520
第二节 党校工作524
第三节 党史与政策研究527
第四节 离退休干部工作529
第五节 对台工作531
附录 区老干部活动中心532
第十编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章 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33
第一节 代表产生和构成533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34
第二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535
第一节 人民代表的选举535
附录一 第一至六届区人大代表构成536
附录二 第八至十三届区人大代表构成537
第二节 历届区人民代表大会538
第三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45
第一节 工作机构和制度、会议545
第二节 主要工作546
第四章 代表工作550
第一节 代表编组及活动方式550
第二节 代表活动551
第三节 代表议案与建议552
第五章 乡人民代表大会553
第一节 乡人民代表的选举553
第二节 历届乡人民代表大会554
第十一编 人民政府第一章 机构和制度559
第一节 区政府机构设置559
附录 民国时期区境政权机构设置561
第二节 工作部门562
第三节 派出机构564
第四节 制度建设566
第二章 施政概要574
第一节 军事管制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1月~1956年5月)574
第二节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6月~1966年5月)577
第三节 区革命委员会时期(1966年6月~1981年10月)57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81年11月~2000年12月)580
第三章 区政建设586
第一节 民主建政586
第二节 依法行政587
第三节 行政监察588
第四节 信访接待589
第五节 档案工作590
第十二编 人民政协第一章 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597
第一节 历次会议597
第二节 主要工作598
第二章 政协南明区委员会598
第一节 委员的产生与构成598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600
第三章 区政协常务委员会603
第一节 组成人员603
第二节 工作机构和制度建设605
第三节 协商监督、参政议政606
第四节 组织学习608
第五节 交流活动609
第六节 编辑出版文史资料610
第七节 服务社会610
第八节 表彰先进611
下册613
第十三编 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第一章 民主党派61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南明区支部613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南明区基层组织614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贵阳市委员会南明区支部616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南明区基层组织618
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南明区支部620
第六节 九三学社贵阳市南明支社621
第二章 人民团体621
第一节 南明区总工会621
第二节 共青团627
附录一 中国少年先锋队南明区工作委员会636
附录二 南明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637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638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647
第五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649
第六节 老龄工作委员会651
第七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653
第十四编 检察 审判第一章 检察657
第一节 机构沿革657
第二节 刑事检察659
第三节 经济检察662
第四节 法纪检察663
第五节 劳改监所检察664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666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667
第八节 检察技术与法警668
第二章 审判668
第一节 机构沿革669
第二节 审判制度670
第三节 刑事审判671
第四节 民事审判678
第五节 经济审判680
第六节 行政审判682
第七节 案件执行683
第八节 审判监督及案件复查684
第九节 法警工作687
第十五编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688
第一节 机构沿革688
第二节 惩治反革命694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696
第四节 治安管理702
第五节 消防管理709
第六节 交通管理711
第七节 户政与出入境管理712
第八节 预审 看守716
第九节 派出所工作改革与“七无”运动721
第二章 司法行政723
第一节 机构沿革723
第二节 普法教育724
第三节 人民调解727
第四节 基层法律服务728
第五节 法律援助729
第六节 律师729
第七节 公证730
第十六编 军事733
第一章 军事机构733
第一节 军事领导机构733
第二节 区人民武装部734
第二章 驻军737
第一节 解放前驻军737
第二节 解放后驻军739
第三节 军事学校740
第四节 军队医院742
第三章 兵役743
第一节 兵役制度743
第二节 兵员征集744
第三节 预备役749
第四章 民兵750
第一节 组织建设750
第二节 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754
第三节 军事表演与竞技758
第四节 武器管理759
第五节 参加地方建设760
第五章 人民防空765
第一节 机构设置765
第二节 人防工程767
第三节 音响警报和防空袭预案768
第四节 宣传教育770
第十七编 劳动人事第一章 劳动工资管理771
第一节 机构沿革771
第二节 劳动就业772
第三节 劳动工资777
第四节 劳动保护779
第五节 劳动保险781
第六节 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782
第二章 人事管理783
第一节 机构沿革783
第二节 编制784
第三节 干部管理786
第四节 工资福利790
第五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791
第十八编 民政794
第一章 组织机构794
第一节 区级机构沿革794
第二节 街道(乡)机构796
第二章 群众自治组织796
第一节 居民委员会796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798
第三节 社区建设800
第三章 优抚安置801
第一节 拥军优属801
第二节 国家抚恤808
第三节 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809
第四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及无军籍退休职工安置811
第四章 救济救灾811
第一节 社会救济811
第二节 灾害救济816
第五章 社会福利事业817
第一节 社会福利生产817
第二节 老年社会福利事业821
第三节 福利彩票822
附录一 尚节堂822
附录二 贵阳实验救济院823
附录三 贵阳育幼院823
第六章 社会行政管理824
第一节 婚姻登记824
第二节 收养登记826
第三节 殡葬管理826
第四节 社会团体管理828
第五节 收容遣送830
第七章 区划地名管理831
第一节 地名工作831
第二节 道标、门牌设置835
第三节 勘界工作835
第八章 残疾人事业838
第一节 机构838
第二节 残疾人调查工作839
第三节 劳动就业与教育培训839
第四节 残疾人文体活动841
第五节 助残活动842
第六节 残疾人康复843
第七节 表彰先进844
第十九编 民族 宗教第一章 民族宗教事务845
第一节 机构845
第二节 民族事务846
第三节 宗教事务849
第二章 少数民族850
第一节 构成与分布850
第二节 乡规民约851
第三节 民族节日852
第四节 民族事业853
第五节 少数民族干部855
第三章 宗教855
第一节 道教856
第二节 佛教858
第三节 伊斯兰教862
第四节 天主教863
第五节 基督教865
第二十编 科学技术第一章 机构队伍868
第一节 科研机构868
第二节 民营科技企业870
第三节 科技团体871
第四节 科技队伍873
第二章 科技活动875
第一节 科学普及与科普宣传875
第二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877
第三节 科技培训878
第四节 科技交流879
第五节 科教兴区活动880
第三章 科技成果880
第一节 成果鉴定与评奖880
第二节 推广应用886
第三节 科技竞赛获奖情况889
第四节 社会科学成果890
第五节 资源调查及规划891
第四章 科技管理892
第一节 管理机构892
第二节 科技管理893
第二十一编 教育896
第一章 幼儿教育896
第一节 发展概况896
第二节 保教工作899
附录 幼儿园选介901
第二章 小学教育902
第一节 发展概况902
第二节 学制与教学904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906
第四节 体育与卫生保健908
第五节 社会力量办学910
附录 小学选介911
第三章 特殊教育和校外教育916
第一节 特殊教育916
第二节 校外教育917
附录 区少年宫919
第四章 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919
第一节 成人教育919
第二节 职业教育921
第五章 基础教育研究923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教育研究923
第二节 贵阳解放后的教育研究924
第三节 课题研究925
第四节 教育学术团体和教学竞赛926
第六章 教师927
第一节 教师队伍927
第二节 教师待遇928
第三节 师资培训与考核929
附录 南明区教师进修学校931
第七章 教育行政932
第一节 管理机构932
第二节 学校管理体制934
第三节 教育经费935
第四节 校舍与教学设备936
第八章 区境中高等院校介绍939
第一节 普通中学939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942
第三节 大专院校944
第二十二编 文化946
第一章 文化设施946
第一节 演出场所946
第二节 书店949
第三节 图书馆、阅览室951
第四节 文化馆、站953
第五节 娱乐场所954
第二章 文化活动955
第一节 戏曲杂技955
第二节 文艺演出959
第三节 艺术节963
第四节 展览964
第五节 文艺培训967
第六节 民间文学967
第七节 舞龙灯会968
第八节 文艺创作970
第三章 文化社团974
第一节 专业表演团体974
第二节 群众文艺组织976
第四章 电影 广播 电视979
第一节 电影979
第二节 广播981
第三节 电视(录像)982
第五章 管理983
第一节 机构沿革983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984
附录 驻区文化单位986
第二十三编 卫生988
第一章 医疗988
第一节 医疗机构988
第二节 医疗卫生技术队伍998
第三节 区属医院特色专科999
第四节 初级卫生人员培训1000
第二章 卫生防疫1000
第一节 卫生防疫机构1000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1001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1008
第四节 公共卫生1009
第五节 健康教育1015
第三章 妇幼保健1016
第一节 机构和保健网络建设1016
第二节 妇女保健1017
第三节 儿童保健1019
第四节 创建爱婴医院1021
第四章 爱国卫生运动1022
第一节 发展概况1022
第二节 卫生检查评比活动1024
第三节 消毒杀虫和农村改水、改厕1026
第五章 管理1027
第一节 机构沿革1027
第二节 卫生行政管理1029
第三节 药政管理1031
第四节 经费管理1033
附录 南明区卫生工作者协会1036
第六章 红十字会1036
第一节 组织沿革1036
第二节 主要工作1037
第二十四编 体育1040
第一章 学校体育1040
第一节 体育教学1040
第二节 体育锻炼1041
第三节 业余训练1042
第四节 体育器材及活动场所1044
第二章 群众体育1045
第一节 职工体育1045
第二节 老年人体育1046
第三节 全民健身活动1047
第三章 体育竞赛1049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运动会1049
第二节 全区运动会1050
第三节 单项体育竞赛1051
第四节 参加区以上体育竞赛1051
第五节 承办区级以上体育竞赛1054
第四章 管理1055
第一节 机构沿革1055
第二节 行政管理1056
第三节 经费管理1057
第四节 体育设施1057
第二十五编 名胜古迹 诗词楹联第一章 名胜古迹1060
第一节 楼台 堂舍 故居1060
第二节 洞宫寺1063
第三节 古桥1066
第四节 革命遗址1068
第五节 历史遗迹1071
第六节 公园1079
第二章 诗词楹联选1082
第一节 甲秀楼诗词楹联选1082
第二节 翠微园诗词楹联选1092
第三节 其他景点诗词楹联选1096
人物1115
人物传略1115
英烈传略名录1145
先进模范名录1168
附录1190
一、2001年~2006年南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1190
二、南明区建设经济强区综述1202
三、区情数据(1949年~2006年)1209
四、中共南明区委主要文件目录(1957年~2006年)1245
五、南明区政府主要文件目录(1952年~2006年)1258
六、区境内主要单位分类名录(2006年)1268
编后记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