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人学论视阈中的鲁迅经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人学论视阈中的鲁迅经典](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3452502.jpg)
- 叶继奋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9073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鲁迅著作-大众传播-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人学论视阈中的鲁迅经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鲁迅经典与21世纪中国现代公民成长13
第一节 全球化语境下文化选择与鲁迅的当代意义21
一、“一体化”与民族文化选择的历史依据22
二、鲁迅作为民族现代文化代表的评价原则26
第二节 鲁迅“立人”思想在教育视阈中的当代阐释39
一、“尊个性而张精神”的现代人格构建40
二、“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的新人理想48
第三节 鲁迅经典与中国现代公民的价值体系构建52
一、植根于民族历史深刻体认的爱国主义信念55
二、培养民族个体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57
三、将个人价值实现融入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60
第二章 新世纪几次规模较大的鲁迅经典大众传播论争综述64
第一节 2007年,北京高中《语文》课改实验教材风波64
一、“金鲁之争”与鲁迅经典的价值取向65
二、《阿Q正传》的时代性与“去留”问题67
第二节 2009年,上海第四届鲁迅论坛:新世纪鲁迅作品教学研究68
一、“食之无味,去之可惜”,鲁迅作品成“鸡肋”?68
二、“政治意识形态化”与鲁迅形象塑造72
三、需要建构社会大众进入经典的有效通道73
第三节 2010年,网络微博转帖:鲁迅“大撤退”74
一、引发建设性思考:选文数量、篇目、呈现形式与学段74
二、认识逐步趋于理性:“是‘调整’而不是‘撤退’”75
三、进入问题深层探因:“文化思潮”与“教育方法”77
第三章 论争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理性辨析80
第一节 “意识形态”:鲁迅文学及其阐释史反思80
一、“意识形态”以及相关问题沉思82
二、鲁迅文学:批判意识与审美情致的艺术结晶86
三、对鲁迅“被意识形态化”的学理阐析111
第二节 “鲁迅是谁”:对作者身份与读者关系的一种追问124
一、“三个家”:“人是历史的人”125
二、“英雄”与“平民”:“历史是人的历史”142
第三节 《阿Q正传》:对鲁迅时代性与经典性的认识聚焦151
一、置于文学“时代性”理论平台的问题审视151
二、经典解读中的民族文化心理因素及其价值取向154
三、《阿Q正传》的“无时间性”:奠定经典地位158
第四章 历史转型期鲁迅经典大众传播的困境与出路161
第一节 鲁迅经典传播诸种困扰的阐释学透视161
一、文学经典阐释与传播的一般规律161
二、复杂语境下鲁迅经典传播通道的阻塞171
第二节 语文教育特殊领域的问题成因及相关因素182
一、学术界:鲁迅普及视角的疏漏与学术资源的匮乏184
二、教育界:传统观念的固守与文学课程意识的淡漠192
第三节 修复与顺应:新历史条件下学界的话语重建200
一、鲁迅人学思想在新世纪的深度阐发202
二、“过去、现在、未来”维度的意义阐释209
第五章 鲁迅经典大众传播诸因素在人学维度上的目标归一212
第一节 “文学本体论”视阈中的文学属人性213
一、文学的创作生发于作家的人生根基215
二、文学家对表现对象采取人道主义态度216
三、文学的价值属性在于人的生存与完善217
第二节 “为人生”:鲁迅文学实践的人学维度218
一、创作动因:基于痛苦的人生体验和挚爱情怀218
二、创作内容:关注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与精神变异221
三、创作目的:致力于国民摆脱奴役走向人的境界222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立言”以“立人”223
一、“语言”:从工具符号转向人类存在始源223
二、人文性:无可摆脱的课程属性与人本承载226
三、人的现代化:鲁迅经典传播的逻辑起点229
第六章 鲁迅经典与现代生存理念建构及普适价值232
第一节 鲁迅现代生存观的人道精神与伦理学阐释232
一、为了现代中国人的生存、温饱与发展233
二、人类自我“斯芬克斯之谜”的猜想与求证262
三、现代生命哲学:“贵生”而迈步向“坟”284
第二节 现代理性照耀下旧中国人生的存在本相293
一、《阿Q正传》:历史叙事中的深度时空意识293
二、城里的“戏”和乡下的“戏”306
三、对众生不幸无尽包容的悲悯情怀315
第三节 鲁迅经典与现代人生存意义的建构方式324
一、领会文学的彰显方式,在艺术沉思中达成意义326
二、在多样化的生命运动中,感悟人生真谛349
第七章 鲁迅经典与现代人的精神建构及审美超越360
第一节 价值重建中鲁迅经典的人文内涵与美学意义360
一、现代社会精神危机与人的内部世界建设360
二、美育论视阈观照作为教材的鲁迅经典366
第二节 鲁迅经典对现代人生的哲学启示与意义赋值378
一、绝望:昏沉的夜——“好的故事”碎影无踪381
二、反抗:荒原寻路者——“走完了那坟地之后呢”391
第三节 鲁迅经典与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建构方式408
一、在鲁迅文学的镜像中反观自身:“人是什么”408
二、在审美愉悦激荡中完善道德理性:“人应如何”418
参考书目429
后记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