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媒介认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媒介认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3450306.jpg)
- 胡潇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534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09页
- 文件大小:164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认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媒介认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媒介认识论的历史探源1
一、柏拉图的意见世界与知识世界及“摹本”与“原本”理念1
(一)“意见”与“知识”解析2
(二)“摹本”与“原本”的理论6
二、亚里士多德关于文字、语言与心理经验关系的认识论架构9
(一)“内心经验”的审视9
(二)语言的约定俗成13
(三)思维与语词关系的疏解15
三、洛克对语言文字的认识论揭秘18
(一)“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的界说18
(二)“名称”之名与实21
(三)观念与语言、文字关系的究诘24
四、索绪尔语符“能”、“所”关系诠释中的认识论意韵33
(一)语符——概念和音响的结合34
(二)能指与所指37
五、卡西尔语符认识论索隐43
(一)“符号动物论”的认知性界说43
(二)语符对主体经验的再现与建构48
(三)语言世界与意义世界55
六、麦克卢汉的媒介哲学62
(一)“桥”所转喻的“媒介”意涵63
(二)媒介功能的认知论说65
(三)媒介的“冷”“热”之辨71
(四)“媒介即是讯息”的妙论74
(五)麦克卢汉的偏颇与失误80
七、中国哲学中的语言能、所理论85
(一)唯识宗的能识与所识85
(二)从王船山到金岳霖的唯物主义返正87
第二章 当代媒介研究的认识论疏漏91
一、语言学派与传播学派的分隔91
(一)语符单一论与传播组合论的殊异92
(二)媒介技术论与媒介社会论的分立93
(三)静态的定格与动态的推演96
二、媒介认识论研究的哲学偏颇97
(一)人文关注的缺失98
(二)信息鼎沸中的意义荒疏105
三、媒介认识论的呼唤111
(一)新型媒介对传统认识论的挑战112
(二)媒介场域亟待认识论观照117
第三章 媒介基元——语言发生史的认识论考察123
一、生产劳动对语言之主体条件的孕育124
(一)工具活动对动物式条件反射的超越124
(二)认知能力由“种概念”向“类概念”进化129
(三)实践造就了人的意识、意志与理性思维134
二、语言发生中的“能说”、“有说”和“要说”142
(一)“能说”之说142
(二)“有说”与“要说”释义143
三、语言形成的辩证过程145
(一)“前语言”现象及其向“准语言”的过渡146
(二)“准语言”现象及其向成熟语言的过渡153
四、语言对于思想的发生学意义160
(一)语言与思想的一般关系161
(二)语言对于思想的催化166
第四章 语符认识论的元叙事解释179
一、语言生成论假设181
(一)神授说181
(二)拟声说182
(三)形象说184
(四)劳动创造说187
(五)语言文字复合生成说189
二、语言生成中的“相似性”与“任意性”191
(一)语言起源“相似性说”的认识论意蕴191
(二)语言起源“任意性说”的认识论解释199
(三)语言起源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的辩证201
三、语符能、所关系建构机理的认识论分析216
(一)语符能指与所指关系建构机理总谱218
(二)对象事物及其意义的客观呈示与意识把握221
(三)主体认识一思维的“心理直示”223
(四)“思想复现”与“心理直示”的对接226
(五)“符号化创造”是语符多样化、逻辑性的衍生227
(六)能指与所指关系的内、外建构机制228
第五章 媒介分延逻辑230
一、语符“能”、“所”关系中的感知置换231
(一)能、所关系中的“官能”和“心能”231
(二)能、所关系与统觉234
二、语符的内涵能指与外延所指239
(一)语言符号的直指与涵指239
(二)同相语符分型现象的元语言学解释244
三、语符多重异相衍生的复合解释255
(一)语言与文字的相互衍生256
(二)语言能、所关系的语境延伸261
第六章 语言的媒介组合与演替296
一、口语的电子媒介延异297
(一)口语的表达与交流297
(二)口语的电子媒介演替298
二、书面语言的印刷革命304
(一)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的必然304
(二)书写材质的媒介意义306
(三)从书写走向印刷的历程312
(四)电子图书317
三、声、像、景、字一体化的电视媒介331
(一)电视图像媒介的人类学基因和文化动力332
(二)电视媒介的语义逻辑338
(三)电视媒介中人体上演的信息语符349
四、计算机网络的媒介分型364
(一)多相语符的超时空组合366
(二)电讯革命构建的超级交往平台369
第七章 媒介形态与主体认知位势375
一、口语媒介的主体性理致377
(一)记录和理解信息的意识符号377
(二)语言生成二级思维379
(三)言说与倾听之间的认知385
二、印刷文化的认识论机理390
(一)印刷文本的线性逻辑390
(二)文本为作者存在与为读者存在396
(三)阅读方式的精神分析400
(四)电子媒介时代印刷文化的嬗变416
三、电视媒介的感知情趣425
(一)观众超强感性的认知位势425
(二)荧屏文化的认识论忧思434
(三)资本逻辑演绎出来的界面病相446
四、“第三媒介”对言语行为的变构460
(一)电子媒介技术对语言行为的预设461
(二)电子媒介语境对言说与思维的化育466
五、网络文化中的哲学理性470
(一)网络言说图式解构哲学思维的逻辑470
(二)网络文化消释哲学思维的张力476
(三)网络主体认知位势挤逼哲学思维的场域483
媒介与认知论纲490
参考文献501
写在书尾的话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