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变与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变与常](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3400115.jpg)
- 罗金义,郑宇硕编 著
- 出版社: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 ISBN:978962937170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变与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1引言2
2中共政权的认受性3
3改革的争议和领导层的共识4
4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6
5「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战略7
6中央与地方关系10
7调整急速发展中的不平衡12
8结论13
第二章 历史回顾17
1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20
2第二阶段——从1984年到1992年20
3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2004年22
4第四阶段——从2004年到2008年25
第三章 对外贸易29
1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外贸概述31
2三十年外贸改革的主要成果32
2.1第一个十年——以调动对外贸易部门经营积极性为改革目标32
2.2改革第二阶段——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改革中心(1988-1993)38
2.3漫长的复关入世之路38
2.4 2001年以后——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41
3外商直接投资42
3.1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42
3.2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来源的地理分布45
3.3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48
3.4外商直接投资在华的地理分布49
4经济特区与外商投资管理制度51
5中国各部门外贸分析55
5.1改革以来贸易额的巨增55
5.2初级产品贸易56
5.3农产品贸易58
5.4工业产品贸易59
5.5服务贸易62
5.6行业内贸易63
5.7外贸的地区分布63
6中国的对外贸易盈馀65
6.1中国的贸易盈馀65
6.2中美贸易馀额66
6.3中国以后能否继续保持强劲的出口势头呢?69
7小结71
第四章 科技产业75
1前言76
2后进国家的科技产业追赶政策76
3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产业政策77
4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形态79
5分析与前瞻84
第五章 收入不均87
1引言88
2过去中国收入分配的研究结果90
3全国收入分配的变化91
4《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数据分析92
4.1《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及农户的收入92
4.2地域差异对收入不均的影响95
4.3各类收入对收入不均的影响97
附录一 量度收入不均的方法104
第六章 民主化109
1中国政治改革的评估110
2中国当前政治改革现状112
2.1统治精英集团内部对民主的讨论112
2.2中国当前的政治改革措施114
3对中国近期政治改革的评估116
第七章 政治改革119
1前言120
2邓小平的政治改革蓝图120
3 80年代——最宽松的年代121
4「六四」的转折122
5 90年代的发展123
6「党内民主」的提出125
7结语126
第八章 公务员制度——党政干部制度的变革129
1政策回顾130
1.1早期的规范化探索和改革方针的确定阶段(1978-1986)130
1.2以政治改革引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阶段(1987-1989)130
1.3继续探索时期(1989-1992)131
1.4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及「二分框架」的形成阶段(1993-2004)131
1.5公务员法阶段(2005-)132
2以提高干部能力为核心的理性化诉求132
3改革逻辑的弱政治化及再政治化134
4问题与展望136
第九章 行政区域139
1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概念140
2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概念140
3广东省的行政区域调整与经济发展146
4总结150
第十章 外交——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到建构国际政治新秩序153
1前言154
2 80年代——在冷战后期的开放改革154
3 90年代——在制裁压力下持续开放改革156
4 90年代末——「大国外交」的提出160
5 21世纪——负责任的大国与中国的外交战略161
5.1周边外交163
5.2大国外交163
5.3对主权的看法164
5.4对全球化的态度165
6总结165
第十一章 侨务政策167
1前言168
2中国对于华侨的认定范围168
3改革开放后之中国侨务政策168
3.1迅速发展时期(1977-1988)168
3.2低潮突破时期(1989-1994)171
3.3反独促统时期(1995-2005)172
3.4多维开展时期(2006年之后)173
4由国内侨务转变国际侨务之意义179
5结论179
第十二章 两岸关系185
1前言186
2两岸政经互动困境的回顾——以「一个中国」为例187
3两岸事务专责机构的成立与两岸的对话与协商190
4两岸关系政经互动的省思196
第十三章 教育——从素质教育到课程改革203
1引言204
2中国的教育发展204
2.1改革开放以前(1949-1977)204
2.2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205
3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重点206
3.1「应试教育」的转向206
3.2素质教育的概念与实践207
3.3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209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深化213
5讨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特征214
5.1从基础教育目标看素质教育改革215
5.2素质教育变革的争议与妥协218
5.3素质教育变革过程中所显示的教育价值观的变化221
6结语222
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229
1中国环境持续恶化231
2中国环境观的转变——从「先污染,后治理」到「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234
3中国环境行政管理成效不佳237
4人民对环境质素的要求提升242
5民间环保团体的涌现244
6国际环境保护的合作247
7结论249
第十五章 传媒——市场化、分权化、全球化257
1前言258
2市场化259
3分权化260
4全球化263
5结论264
第十六章 普及文化——南中国与香港的跨境互动267
1香港作为南中国的「跨境」现代导师268
2香港作为南中国的「跨境」文化生产夥伴270
3以香港电影为例270
4小结272
第十七章 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275
1改革开放初期——参与祖国建设、追求社会理想276
2 80年代中后期——解构权威、寻求反叛277
3 90年代——迷惘与怀旧并存,个性与实惠并重280
4 21世纪初期——更加多元化的发展285
第十八章 劳动关系293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制度和劳动关系294
1.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制度294
1.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295
2劳动制度改革295
3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变297
3.1经济转型对劳动关系的影响297
3.2转型时期中国的劳动关系298
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98
5结论300
第十九章 妇女地位303
1教育状况304
2就业305
3法律保障与政治参与307
4女性组织与兴趣308
5女性文化309
6结语310
第二十章 政教关系313
1前言314
2党国对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解314
2.1承认宗教长期存在的现实314
2.2宗教理论的调整316
3党国对宗教团体的控制318
3.1中国式的政教分离318
3.2对宗教市场的干预与改造319
4宗教管理体制320
4.1党国与「法外」宗教活动321
5结论323
第二十一章 中国与梵蒂冈关系329
1前言330
2从「宗教自由政策」到邓小平到胡温新政330
4中梵谈判——目标、内涵及进展332
5中国对梵蒂冈影响欧共的没落深感戒惧334
6梵蒂冈工作重点的转移及人事上的更调335
7中梵关系对中国内政的挑战335
7.1中共在意识形态上的空虚导致宗教在华的扩散335
7.2桥梁工作对党的影响336
7.3梵蒂冈在培育教会领袖上不符中共的利益337
8中梵关系的现况——互不信任争占地盘337
9中国对中梵关系在外政上的考虑337
9.1台湾因素337
9.2香港因素338
9.3大国的角色338
10中国对梵蒂冈的考虑339
11结论339
第二十二章 领导人形象——美国主流媒体「装置」的标准345
1「馀论」的楔子346
2媒体装置的意义346
3西方媒体高度评价邓小平?348
4冷战前后形象装置的变与常349
5小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