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三、四学期)·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三、四学期)·思](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3376263.jpg)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三、四学期)·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OSI参考模型和路由2
1.1 简介3
1.2 层次网络模型:OSI参考模型3
1.2.1 对等层通信5
1.2.2 数据封装6
1.3 物理层7
以太网/802.3物理连接7
1.4 数据链路层8
以太网/802.3接口9
1.5 网络层9
1.5.1 IP寻址和子网9
1.5.2 路径的判断10
1.5.3 路径通信11
1.5.4 ICMP12
1.5.5 ARP13
1.5.6 路由选择14
1.5.7 被路由的协议与路由选择协议16
1.5.8 IP路由选择配置任务19
1.6 传输层20
1.6.1 分段高层应用21
1.6.2 建立一个连接21
1.6.3 数据传输22
1.6.4 用窗口实现可靠性22
1.6.5 确认技术23
1.7 总结24
1.8 复习题25
1.9 主要术语27
第2章 局域网交换32
2.2 网络要求33
2.1 简介33
2.2.1 以太网/802.3 接口34
2.2.2 使用中继器扩展共享介质局域网36
2.3 提高局域网性能37
2.3.1 全双工以太网37
2.3.2 局域网分段38
2.4 交换和桥接概述41
2.4.1 局域网交换延时41
2.4.2 第2层和第3层交换41
2.4.3 局域网交换机如何学习地址42
2.4.4 交换机的作用43
2.4.5 对称和非对称的交换机43
2.4.6 存储器缓冲区44
2.4.7 两种交换方法45
2.5 生成树协议46
2.4.8 VLAN46
2.6 总结47
2.7 复习题48
2.8 主要术语50
第3章 虚拟局域网56
3.1 简介57
3.2 VLAN综述57
3.3 用交换体系结构来进行分段58
3.3.1 VLAN和物理边界58
3.3.2 通过主干传递VLAN信息60
3.3.3 VLAN中的路由器60
3.3.4 交换式网络的配置61
3.4 VLAN的实现62
3.4.1 端口为中心的VLAN62
3.4.3 动态VLAN63
3.5 VLAN的优点63
3.4.2 静态VLAN63
3.5.1 增加、移动或改变用户的位置64
3.5.2 控制广播活动64
3.5.3 提供较好的网络安全性65
3.5.4 利用现有的集线器以节省开支66
3.6 总结67
3.7 复习题68
3.8 关键术语70
第4章 局域网设计74
4.1 简介75
4.2 网络设计目标76
4.3 网络设计的组成部分76
4.3.1 服务器的功能和所处的位置77
4.3.3 冲突检测78
4.3.2 Intranet78
4.3.4 分段79
4.3.5 带宽域与广播域的比较79
4.4 网络设计方法80
4.4.1 收集用户需求80
4.4.2 分析需求81
4.4.3 有效性和网络流量81
4.4.4 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82
4.5 总结97
4.6 华盛顿学校园区网络项目任务:局域网设计97
4.7 CCNA认证考试的学习目标98
4.8 复习题99
4.9 主要术语101
第5章 路由选择协议:IGRP106
5.1 简介107
5.2.2 路由选择表108
5.2.1 网络层路由选择108
5.2 网络层基础108
5.2.3 使用计量标准来描述距离109
5.2.4 网络层通信路径110
5.2.5 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110
5.3 被路由的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111
5.4 IP路由选择协议112
5.4.1 最佳路由113
5.4.2 简单性和高效性113
5.4.3 健壮性113
5.4.4 快速收敛113
5.4.5 灵活性114
5.4.6 静态路由选择114
5.4.7 动态路由选择114
5.5 IP路由选择的配置115
5.4.8 路由选择的分类115
5.6 了解IGRP的有关操作116
5.6.1 内部、系统和外部IGRP路由116
5.6.2 创建IGRP路由选择过程117
5.6.3 提高IGRP的稳定性118
5.6.4 IGRP计量标准信息120
5.6.5 IGRP更新消息120
5.6.6 最大跳数121
5.7 总结122
5.8 华盛顿学校园区网络项目任务122
5.9 CCNA认证考试的学习目标123
5.10 复习题123
5.11 主要术语126
第6章 访问控制列表130
6.1 简介131
6.2 ACL概述132
6.2.1 为什么要建立ACL133
6.2.2 按正确顺序创建ACL134
6.2.3 使用ACL134
6.2.4 ACL如何工作134
6.3 ACL配置任务136
6.3.1 把ACL分组到各个接口137
6.3.2 为每个ACL分配唯一的表号137
6.3.3 怎样使用通配符掩码位138
6.3.4 如何使用通配符any140
6.3.5 如何使用通配符host141
6.4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141
6.4.1 标准ACL的有关例子142
6.4.2 标准ACL例子1:允许一个源的通信流量通过143
6.4.3 标准ACL例子2:拒绝一个特定主机的通信流量144
6.4.4 标准ACL例子3:拒绝一个特定子网的通信流量145
6.5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146
6.5.1 扩展ACL的有关例子147
6.5.2 扩展ACL例子1:拒绝FTP通信流量通过E0149
6.5.3 扩展ACL例子2:只拒绝通过E0的Telnet通信流量149
6.6 使用命名访问控制列表150
6.6.1 deny命令151
6.6.2 permit命令152
6.7 使用带协议的访问控制列表153
6.8 正确放置ACL153
6.8.1 使用带防火墙功能的ACL154
6.8.2 搭建防火墙体系结构155
6.9 验证访问控制列表156
6.10 总结158
6.11 华盛顿学校园区网络项目任务:使用ACL158
6.13 复习题159
6.12 CCNA认证考试的学习目标159
6.14 主要术语162
第7章 Novell IPX164
7.1 简介165
7.2 NetWare 网络中的Cisco路由器165
7.3 IPX概述167
7.4 Novell封装170
7.4.1 Cisco封装的命名情况171
7.4.2 IPX数据包格式172
7.5 使用RIP进行Novell路由选择172
7.6 服务通告协议175
7.7 接通最近服务器协议176
7.8 Novell IPX配置任务177
7.8.1 Novell IPX全局配置178
7.8.2 给接口分配IPX网络号178
7.8.3 验证IPX操作179
7.9 监视和管理IPX网络180
7.9.1 监视IPX接口状态180
7.9.2 监视IPX路由选择表181
7.9.3 监视Novell IPX服务器183
7.9.4 监视IPX通信流量184
7.9.5 IPX路由选择的故障检修187
7.9.6 IPX SAP的故障检修187
7.9.7 IPX ping命令188
7.9.8 特权IPX ping命令188
7.9.9 用户IPX ping命令190
7.10 总结190
7.11 华盛顿学校园区网络项目设计:配置Novell IPX191
7.12 CCNA认证考试的学习目标191
7.13 复习题192
7.14 主要术语195
第8章 网络管理(第一部分)198
8.2 网络文档管理199
8.2.1 主配线间设备(MDF)和中间级配线间设备(IDF)的布局199
8.1 介绍199
8.2.2 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详细配置200
8.2.3 软件列表201
8.2.4 维护记录201
8.2.5 安全性措施202
8.2.6 用户策略203
8.3 网络安全性203
8.3.1 数据恢复204
8.3.2 备份操作204
8.3.3 冗余技术206
8.4 环境因素分析207
8.4.1 电源条件207
8.5 网络性能分析208
8.4.2 电磁干扰(EMI)和无线电频率干扰(RFI)208
8.4.3 软件病毒208
8.5.1 服务器管理209
8.5.2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网络210
8.5.3 网络控制212
8.6 排除网络故障213
8.7 总结215
8.8 华盛顿学校园区网络项目任务:完成TCS216
8.9 复习题217
第9章 广域网220
9.1 简介221
9.2 广域网技术概述221
9.2.1 广域网业务222
9.2.2 广域网服务供应商223
9.2.4 广域网的信令标准和容量224
9.2.3 广域网虚电路224
9.3 广域网设备225
9.3.1 路由器226
9.3.2 广域网交换机226
9.3.3 调制解调器226
9.3.4 CSU/DSU(信道服务单元/数据服务单元)227
9.3.5 ISDN终端适配器227
9.4 广域网和OSI参考模型227
9.4.1 广域网物理层228
9.4.2 广域网数据链路层228
9.5 广域网帧封装格式229
9.5.1 PPP封装230
9.5.2 HDLC封装230
9.6 广域网链路的选择231
9.6.1 专线231
9.6.2 分组交换连接232
9.6.3 电路交换连接233
9.7 总结236
9.8 华盛顿学校园区工程任务:广域网236
9.9 CCNA 认证考试的学习目标236
9.10 复习题237
9.11 主要术语239
第10章 广域网设计244
10.1 简介245
10.2 广域网通信245
10.3 广域网设计第一步247
10.3.1 收集需求248
10.3.2 分析需求250
10.3.3 敏感性测试251
10.4 明确和选择网络的性能251
10.4.2 分层网络设计模型252
10.4.1 明确和选择网络模型252
10.4.3 分层广域网设计的优势256
10.4.4 帧中继和ISDN广域网链路258
10.5 华盛顿学校园区项目任务:广域网设计259
10.6 总结260
10.7 复习题260
10.8 主要术语262
第11章 PPP264
11.1 简介265
11.2 PPP概述265
11.2.1 PPP的组成266
11.2.2 PPP中各层的功能267
11.2.3 PPP帧格式267
11.3 PPP会话的建立过程268
11.3.1 阶段1:链路建立和配置协调268
11.3.3 阶段3:网络层协议配置协调269
11.3.2 阶段2:链路质量检测269
11.3.4 阶段4:关闭链路270
11.4 PPP验证270
11.4.1 配置PPP验证271
11.4.2 配置CHAP验证272
11.5 总结273
11.6 华盛顿学校园区项目任务:PPP273
11.7 CCNA 认证考试的学习目标274
11.8 复习题274
11.9 主要术语276
第12章 ISDN278
12.1 简介279
12.2 ISDN概述279
12.2.1 ISDN的组成280
12.2.2 ISDN参考点281
12.2.4 ISDN服务类型标识282
12.2.3 ISDN交换类型282
12.3 ISDN和OSI参考模型283
12.3.1 ISDN物理层283
12.2.5 ISDN的标准化283
12.3.2 ISDN数据链路层284
12.3.3 ISDN网络层285
12.4 ISDN封装286
12.5 ISDN的用途287
12.5.1 远程接入287
12.5.2 远程节点288
12.5.3 SOHO互连288
12.6 ISDN服务:BRI和PRI289
12.6.1 建立BRI连接290
12.6.2 BRI硬件291
12.7 ISDN配置任务291
12.7.2 定义交换类型292
12.7.1 配置ISDN BRI292
12.7.3 定义SPID293
12.7.4 BRI配置实例294
12.7.5 验证BRI的操作295
12.8 按需拨号请求路由选择296
12.8.1 验证DDR296
12.8.2 DDR调试操作297
12.9 总结298
12.10 华盛顿学校园区项目任务:ISDN298
12.11 CCNA 认证考试的学习目标299
12.12 复习题300
12.13 主要术语301
第13章 帧中继304
13.2 帧中继技术概述305
13.1 简介305
13.2.1 帧中继术语306
13.2.2 帧中继的操作308
13.2.3 帧中继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308
13.2.4 帧中继的帧格式309
13.2.5 帧中继编址方式310
13.3 Cisco的帧中继实现方案:LMI(本地管理接口)310
13.3.1 LMI操作310
13.3.2 LMI扩展311
13.3.3 LMI帧格式312
13.4 全局寻址312
13.4.1 组播313
13.4.2 逆向ARP313
13.4.3 帧中继映射313
13.4.4 帧中继交换表314
13.5 帧中继子接口316
13.5.1 水平分割路由选择环境317
13.5.2 使用子接口解决可达性问题318
13.6 基本帧中继的配置318
13.6.1 验证帧中继的有关操作319
13.6.2 检验线路是否处于连通状态320
13.6.3 检验帧中继映射是否成功321
13.6.4 检验到中心站点路由器的连通性321
13.6.5 配置帧中继连接的串行接口322
13.6.6 验证帧中继的配置情况322
13.6.7 配置子接口324
13.6.8 配置可选的命令325
13.7 总结327
13.8 华盛顿学校社区网络项目设计:帧中继327
13.10 复习题328
13.9 CCNA 认证考试的学习目标328
13.11 主要术语331
第14章 网络管理(第二部分)334
14.1 介绍335
14.2 网络管理中的管理方法335
14.2.1 理解并建立网络责任范围336
14.2.2 网络的成本336
14.2.3 故障报告文件337
14.3 网络监测337
14.3.1 连接监测338
14.3.2 流量监测338
14.3.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338
14.3.4 远程监测(RMON)340
14.4.1 排除网络故障的方法342
14.4 排除网络故障342
14.4.2 排除技术的过程343
14.4.3 划分与克服故障的技术345
14.4.4 软件工具347
14.5 总结351
14.6 华盛顿学校园区网络项目任务:完成TCS351
14.7 复习题352
第15章 Network+认证考试复习354
第16章 CCNA认证考试复习356
16.1 介绍357
16.2 OSI模型357
16.2.1 应用层357
16.2.2 表示层358
16.2.3 会话层358
16.2.4 传输层358
16.2.7 物理层359
16.2.5 网络层359
16.2.6 数据链路层359
16.2.8 数据封装360
16.3 创建子网360
16.3.1 子网规划360
16.3.2 问题示例360
16.4 局域网交换361
16.4.1 半双工和全双工以太网的工作原理361
16.4.2 配置两个终端362
16.4.3 配置路由器363
16.4.4 两台交换机不匹配363
16.5 以太网帧363
16.5.2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364
16.5.3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364
16.5.1 MAC地址364
16.5.4 网络的微分段366
16.5.5 交换机和缓冲区367
16.5.6 平面网络367
16.5.7 使用路由器进行局域网微分段368
16.5.8 ARP(地址解析协议)请求/应答369
16.6 对称交换和非对称交换371
16.7 虚拟局域网(VLAN)的优点373
16.7.1 为何使用以端口为中心的VLAN373
16.7.2 路由选择和VLANs374
16.7.3 VLAN标记377
16.8 生成树协议(STP)378
16.9 总结379
第17章 远程访问技术380
17.2 Cable 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381
17.1 介绍381
17.2.1 Cable Modem是如何工作的382
17.2.2 电缆数据网络体系结构385
17.3 电缆和OSI模型386
17.3.1 物理层386
17.3.2 数据链路层387
17.3.3 网络层387
17.3.4 传输层387
17.3.5 应用层387
17.4 电缆总结387
17.5 无线网络访问388
17.6 直播卫星(DBS)389
17.6.1 直播卫星(DBS)的结构390
17.7 低轨道卫星391
17.6.2 数据服务391
17.7.1 低轨道卫星的体系结构392
17.7.2 发射能力392
17.7.3 费用问题392
17.8 无线局域网392
17.8.1 建筑物内部的无线局域网393
17.8.2 建筑物之间的无线局域网394
17.8.3 无线局域网标准394
17.8.4 无线局域网的未来395
17.8.5 关于无线局域网的总结396
17.9 数字用户线397
17.9.1 非对称的数字用户线397
17.9.2 ADSL业务结构398
17.9.3 ADSL的能力400
17.9.4 ADSL 技术400
17.9.5 ADSL标准和协会401
17.9.7 VDSL的设计能力402
17.9.6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402
17.9.8 VDSL技术403
17.9.9 标准的状态406
17.9.10 VDSL和ADSL的关系407
17.10 总结407
第18章 虚拟专用网络408
18.1 介绍409
18.2 虚拟专用网络的工作原理409
18.2.1 VPN的优点409
18.2.2 VPN的类型410
18.2.3 服务质量等级协议410
18.2.4 一个示例的VPN411
18.2.5 连接网络A各点的VPN411
18.3.1 安全审查412
18.3.2 关于范围和应用的需求412
18.3 VPN的实施412
18.3.3 文档413
18.3.4 安全策略413
18.4 Cisco的VPN设计413
18.4.1 隧道技术(Tunneling)414
18.4.2 Cisco的虚拟拨号服务414
18.4.3 Cisco的L2F实施415
18.4.4 端到端的虚拟拨号过程415
18.5 虚拟拨号服务的要点417
18.5.1 身份验证和安全措施417
18.5.2 授权418
18.5.3 地址分配418
18.5.4 记帐418
18.6 总结419
第19章 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和管理策略420
19.2 网络安全性设计421
19.1 介绍421
19.2.1 确定网络资产并分析风险422
19.2.2 分析安全措施的需求和折衷方案422
19.2.3 制定安全性方案422
19.2.4 定义一个安全策略423
19.2.5 安全策略的组成部分423
19.2.6 制定安全步骤424
19.3 安全机制424
19.3.1 身份验证424
19.3.2 授权424
19.3.3 记帐(审核)425
19.3.4 数据加密425
19.3.5 公钥/私钥加密426
19.3.6 数据包过滤器427
19.3.9 物理安全性428
19.3.8 入侵检测428
19.3.7 防火墙428
19.4 选择安全性的解决方案429
19.4.1 保证互联网连接的安全429
19.4.2 保证互联网域名系统服务的安全429
19.4.3 网络的逻辑设计和互联网连接430
19.4.4 IP安全协议430
19.4.5 保证拨号访问的安全431
19.4.6 保证网络服务的安全性431
19.4.7 保证用户服务的安全432
19.5 总结433
附录A e-LAB实验索引434
附录B 练习题答案438
附录C 命令小结448
附录D 动画索引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