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下一代无线局域网 802.11n的吞吐率、强健性和可靠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下一代无线局域网 802.11n的吞吐率、强健性和可靠性](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0281669.jpg)
- (美)佩拉亚,(美)斯泰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3376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无线电通信-局部网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下一代无线局域网 802.11n的吞吐率、强健性和可靠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背景介绍1
1.1 IEEE 802.11沿革2
1.2 高吞吐率与802.11n沿革5
1.2.1 高吞吐率研究组5
1.2.2 高吞吐率任务组(TGn)的成立5
1.2.3 提案征稿7
1.2.4 手持设备7
1.2.5 提案合并8
1.2.6 802.11n修订草案8
1.3 802.11n的环境与应用9
1.4 802.11n的主要特性12
1.5 各章综览14
参考文献15
第一部分 物理层19
第2章 正交频分复用19
2.1 背景知识19
2.2 与单载波调制的比较21
参考文献22
第3章 MIMO/SDM基础23
3.1 单入单出(802.11a/g)背景知识23
3.2 多入多出基础知识23
3.3 空分复用基础知识25
3.4 MIMO环境26
3.5 802.11n传播模型28
3.5.1 脉冲响应28
3.5.2 天线相关性30
3.5.3 多普勒模型32
3.5.4 物理层损伤33
3.5.5 路径损失35
3.6 线性接收机的设计36
3.7 最大似然估计39
参考文献40
附录3.1 802.11n信道模型41
第4章 与传统11a/g OFDM设备间的PHY互操作性46
4.1 802.11a分组结构回顾46
4.1.1 短训练字段46
4.1.2 长训练字段49
4.1.3 信令字段50
4.1.4 数据字段51
4.1.5 分组编码过程52
4.1.6 接收过程53
4.2 混合格式高吞吐率分组结构55
4.2.1 MF前导码的非HT部分56
4.2.2 MF前导码的HT部分61
4.2.3 数据字段66
4.2.4 HT MF的接收过程72
参考文献77
附录4.1 20MHz的基本MCS表78
第5章 高吞吐率80
5.1 40MHz信道80
5.1.1 40MHz子载波的设计和频谱掩模80
5.1.2 40MHz信道设计82
5.1.3 40MHz混合格式前导码82
5.1.4 40MHz数据编码86
5.1.5 MCS 32:高吞吐率复制格式88
5.1.6 在物理层20/40MHz与传统的共存90
5.1.7 使用40MHz的性能改善90
5.2 20MHz的增强:额外数据子载波91
5.3 MCS的增强:空间流和码率92
5.4 Greenfield(GF)前导码96
5.4.1 GF前导码的格式97
5.4.2 PHY的效率98
5.4.3 GF的问题99
5.4.4 前导码自动检测101
5.5 短保护间隔103
参考文献106
附录5.1 信道分配106
附录5.2 40MHz的基本MCS表格109
附录5.3 物理层波形参数111
第6章 强健性112
6.1 接收分集112
6.1.1 最大比合并基础知识112
6.1.2 通过接收分集改善MIMO的性能113
6.1.3 选择分集115
6.2 空间扩展115
6.3 空时块编码117
6.3.1 Alamouti方案的背景知识117
6.3.2 额外的STBC天线配置119
6.3.3 STBC接收机和均衡120
6.3.4 使用STBC的发送和分组编码过程123
6.4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125
6.4.1 LDPC编码过程125
6.4.2 有效的码率133
6.4.3 LDPC编码增益134
参考文献134
附录6.1 奇偶校验矩阵135
第二部分 媒体接入控制层141
第7章 媒体接入控制141
7.1 协议分层142
7.2 管理功能142
7.2.1 信标142
7.2.2 扫描143
7.2.3 认证143
7.2.4 关联144
7.2.5 重关联144
7.2.6 去关联144
7.3 分布式信道接入144
7.4 数据/ACK帧交换147
7.4.1 分片148
7.4.2 重复检测149
7.4.3 数据/ACK序列的系统开销与公平性149
7.5 隐藏节点问题150
7.5.1 网络分配向量150
7.5.2 EIFS151
7.6 增强分布式信道接入151
7.6.1 传输机会152
7.6.2 带EDCA的信道接入时序153
7.6.3 EDCA的接入参数154
7.6.4 再论EIFS154
7.6.5 碰撞检测154
7.6.6 QoS数据帧155
7.7 块确认155
参考文献157
第8章 MAC吞吐率提升措施158
8.1 改进的原因158
8.1.1 无MAC改进的吞吐率158
8.1.2 MAC吞吐率提升措施159
8.1.3 MAC效率增强后的吞吐率160
8.2 聚合162
8.2.1 聚合MSDU162
8.2.2 聚合MPDU163
8.2.3 聚合PSDU165
8.3 块确认165
8.3.1 立即与延迟块确认166
8.3.2 初始化块确认会话167
8.3.3 块确认会话中的数据传输167
8.3.4 终止块确认会话168
8.3.5 非聚合中的正常确认策略168
8.3.6 重排序缓冲区操作168
8.4 HT立即块确认169
8.4.1 聚合中的正常确认策略169
8.4.2 压缩块确认170
8.4.3 全状态与部分状态块确认171
8.4.4 HT立即块确认TXOP序列173
8.5 HT延迟块确认174
参考文献175
第9章 高级信道接入技术176
9.1 PCF176
9.1.1 建立CFP176
9.1.2 CFP期间的NAV177
9.1.3 CFP期间的数据传输177
9.1.4 PCF的局限178
9.2 HCCA178
9.2.1 数据流178
9.2.2 受控接入相179
9.2.3 轮询TXOP180
9.2.4 TXOP请求180
9.2.5 使用RTS/CTS181
9.2.6 HCCA的局限181
9.3 逆向协议181
9.3.1 逆向帧交换182
9.3.2 逆向规则183
9.3.3 错误恢复183
9.4 PSMP183
9.4.1 PSMP恢复184
9.4.2 PSMP突发185
9.4.3 资源分配185
9.4.4 在PSMP下使用块确认185
参考文献186
第10章 互操作与共存187
10.1 站点与BSS能力187
10.1.1 HT站点PHY能力187
10.1.2 HT站点MAC能力188
10.1.3 BSS能力188
10.1.4 高级能力188
10.2 站点行为控制188
10.3 20MHz与20/40MHz运行190
10.3.1 信标发送190
10.3.2 20MHz BSS运行190
10.3.3 20/40MHz BSS运行191
10.3.4 20MHz中的空闲信道评估194
10.3.5 40MHz中的空闲信道评估194
10.3.6 40MHz传输中的信道接入195
10.3.7 20/40MHz BSS中的NAV认定195
10.3.8 OBSS扫描要求195
10.3.9 “不容许40MHz”信令199
10.3.10 AP上的信道管理199
10.4 控制40MHz运行的字段小结200
10.5 分相共存运行201
10.5.1 基本操作201
10.5.2 最小化实时服务中断202
10.6 保护203
10.6.1 存在802.11b站点时的保护措施203
10.6.2 存在802.11g或者802.11a站点时的保护措施203
10.6.3 对OBSS传统站点的保护204
10.6.4 RIFS突发保护204
10.6.5 绿野格式保护204
10.6.6 RTS/CTS保护205
10.6.7 CTS-to-Self保护措施205
10.6.8 使用非HT或带非HT响应的HT混合PPDU的保护206
10.6.9 使用HT混合格式PPDU时的非HT站点后延207
10.6.10 L-SIG TXOP保护207
参考文献209
第11章 MAC帧格式210
11.1 帧的一般格式210
11.1.1 “帧控制”字段210
11.1.2 “时长/ID”字段213
11.1.3 “地址”字段214
11.1.4 “序列控制”字段214
11.1.5 “QoS控制”字段214
11.1.6 “HT控制”字段&.216
11.1.7 “帧体”字段218
11.1.8 FCS字段218
11.2 各种帧类型的格式218
11.2.1 控制帧218
11.2.2 数据帧223
11.2.3 管理帧224
11.3 管理帧中的字段228
11.3.1 非信息元素的字段229
11.3.2 信息元素230
参考文献240
第三部分 传输波束成型243
第12章 传输波束成型243
12.1 奇异值分解244
12.2 使用SVD进行传输波束成型246
12.3 特征值分析247
12.4 非均衡MCS251
12.5 接收机设计253
12.6 信道探测254
12.7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256
12.7.1 隐式反馈256
12.7.2 显式反馈259
12.8 使用传输波束成型带来的性能改善265
12.9 性能下降271
12.10 MAC考虑278
12.10.1 探测PPDU278
12.10.2 隐式反馈波束成型279
12.10.3 显式反馈波束成型282
12.11 隐式反馈与显式反馈的比较284
12.12 快速链路适应285
12.12.1 MCS反馈286
12.12.2 使用HT控制字段的MCS反馈287
参考文献288
附录12.1 非均衡MCS288
缩略语表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