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3254699.jpg)
- 崔乐泉著 著
- 出版社: 青岛:青岛出版社
- ISBN:978754364706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11页
- 文件大小:268MB
- 文件页数:625页
- 主题词:奥运会-历史;体育运动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中国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初期传播(1894—1909
(一)中国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20
1.农民革命斗争中的传统武艺活动21
2.清军训练中的传统武艺活动25
3.民间武术及其他传统健身活动26
4.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31
(二)西方近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初期传播35
1.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35
2.早期教会学校与基督教青年会对西方近代体育的介绍和引进41
3.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初期传播43
(三)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出现48
1.“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制度48
2.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实施50
(四)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体育主张与实践52
二 奥运会影响下中国近代体育运动竞赛的开展(1910—1937
(一)奥运会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的开展57
1.新兴奥运会模式对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57
2.奥运会模式影响下的中国其他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62
(二)地区性运动会的举办63
1.华北运动会64
2.华中运动会68
3.华东地区开展的运动竞赛70
4.西北地区运动会70
5.各省市运动会71
(三)仿效奥运会的第1—6届全国运动会74
1.奥运模式模仿秀——第1届全国运动会74
2.第2届全国运动会77
3.第3届全国运动会79
4.第4届全国运动会82
5.第5届全国运动会85
6.第6届全国运动会87
(四)参加和举办远东运动会88
1.远东业余运动协会与首届远东运动会88
2.主办第2届远东运动会91
3.参加第3、4届远东运动会96
4.主办第5届远东运动会101
5.参加第6、7届远东运动会107
6.主办第8届远东运动会114
7.参加第9届远东运动会117
8.第10届远东运动会以及远东运动会的解散119
(五)早期国家奥委会组织在中国的出现和国际奥委会委员在中国的产生124
1.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124
2.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126
3.中国第1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130
(六)考察和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131
1.宋如海考察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32
2.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人首次亮相135
3.中华武术亮相第11届柏林奥运会144
(七)现代体育影响下中国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初步开展159
1.苏区体育运动的开展159
2.红军长征途中的现代体育活动165
三 特殊条件下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开展(1937—1949
(一)沦陷区的殖民体育169
1.日伪统治区的学校体育169
2.日伪统治区的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171
(二)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体育172
1.陕甘宁边区体育活动的开展173
2.人民军队体育运动的开展177
(三)国民党统治区的体育182
1.学校体育与体育专业人员的培训182
2.第7届全国运动会与地区性运动会的举办184
3.英伦饮恨——参加第14届伦敦奥运会190
4.孔祥熙、董守义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9
四 新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与斗争(1949—1958
(一)新中国体育组织的成立207
1.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成立2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成立209
(二)加入国际单项体育组织210
(三)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初步发展211
1.逐步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体制211
2.积极参加和举办国内外体育赛事214
(四)新中国与早期亚洲运动会的关系220
(五)五星红旗飘扬在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221
(六)中国被迫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227
1.中国奥委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争取合法权益的斗争227
2.墨尔本第16届夏季奥运会前后的较量234
3.被迫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241
五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坎坷历程(1959—1978
(一)中国积极拓展国际体育空间249
1.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249
2.积极参与新兴力量运动会254
(二)中国体育事业的曲折发展263
1.筹备和举办第1、2届全国运动会263
2.“文革”对体育事业的冲击和第3届全国运动会的举办269
(三)“乒乓外交”与中国体育新局面的出现273
1.“乒乓外交”的历史背景274
2.第31届世乒赛与“乒乓外交”的实现280
3.中国体育新局面的出现287
(四)中国在亚洲体坛合法席位的恢复与参加国际体育赛事288
1.中国在亚洲运动会联合会等中的合法席位的恢复288
2.全面登上国际体坛前的3次乒乓球盛会291
3.全面参加亚洲运动会293
4.世界中学生运动会298
5.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98
六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继续发展(1979—1990
(一)“奥运模式”的创立与重返奥运大家庭301
1.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奥运模式”创立奠定了基础301
2.国际奥委会会议上的3次交锋305
3.“名古屋会议”与“奥运模式”的形成309
4.“奥运模式”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313
(二)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奥运战略的制定和实施314
1.“举国体制”的逐渐完善315
2.奥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318
(三)中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与全运会逐步走向规范化321
1.竞技体育迅速发展321
2.全国运动会逐步走向规范化326
(四)中国参加和举办亚洲运动会333
1.亚奥理事会的成立与新德里第9届亚运会333
2.创办和参加亚洲冬季运动会336
3.亚洲盟主之争——汉城第10届亚运会339
4.亚洲雄风——北京第11届亚运会342
(五)中国参加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349
1.筹备和抵制莫斯科第22届夏季奥运会349
2.洛杉矶第23届夏季奥运会上“零”的突破351
3.低谷中的奋争——汉城第24届夏季奥运会360
(六)中国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366
1.中国首次亮相普莱西德湖第13届冬奥会366
2.海峡两岸选手共聚萨拉热窝第14届冬奥会367
3.中国参加卡尔加里第15届冬奥会369
(七)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事务的管理工作372
七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面发展(1991—2008
(一)新形势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与《奥运争光计划纲要》379
1.新形势下体育发展的新思路379
2.《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出台与实施384
(二)中国申办2000年第27届夏季奥运会388
(三)竞技体育的新发展与全国运动会竞赛体制的新突破406
1.竞技体育的新发展406
2.全运会竞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410
3.全国运动会举办模式的新突破411
(四)中国在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进入前四强420
1.参加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420
2.参加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432
3.参加第27届悉尼奥运会443
4.参加第28届雅典奥运会454
(五)中国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463
1.参加第16届阿尔贝维尔冬奥会463
2.参加第17届利勒哈默尔冬奥会465
3.参加第18届长野冬奥会466
4.参加第19届盐湖城冬奥会468
5.参加第20届都灵冬奥会470
(六)中国参加和举办其他国际赛事474
1.亚运会再现辉煌474
2.举办和参加亚洲冬季运动会485
3.创办、举办和参加东亚运动会487
4.举办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489
(七)中国全面参与奥林匹克事务的管理工作490
八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发展(1949—2008
(一)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香港的发展495
(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澳门的发展504
(三)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台湾的发展508
1.中国台湾本土竞技体育的开展508
2.中国台湾奥林匹克组织的演变及其参与奥林匹克事务管理511
3.中国台湾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与517
4.中国台湾参加亚运会、东亚运动会等其他大型运动会529
九 2008年北京奥运会545
(一)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545
(二)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筹备554
附录569
中国运动员参加历届亚运会、奥运会奖牌统计表569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章程579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大事记583
主要参考文献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