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标准的编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标准的编写](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3248792.jpg)
- 白殿一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978750665429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标准-编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标准的编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基本概念1
一、标准和标准化1
二、标准的分类3
(一)按照适用范围划分3
(二)按照标准涉及的对象类型划分5
(三)按照标准的要求程度划分8
三、采用国际标准9
第二节 支撑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础性国家标准体系10
一、已经建立的标准体系10
二、正在建立的新标准体系11
第三节 标准化对象的确定13
一、标准化对象13
(一)标准化对象的界定13
(二)标准化对象与标准发布机构13
(三)标准化对象与立法对象14
(四)标准化对象与标准的公开程度15
二、确定标准化对象需要考虑的内容15
(一)分析需求15
(二)考察是否具备标准的特点16
(三)了解本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16
(四)考虑与有关文件的协调16
第四节 编写标准的方法和规则16
一、编写标准的方法16
(一)采用国际标准17
(二)自主研制标准18
二、基本规则19
(一)目标及要求19
(二)统一性20
(三)协调性22
(四)适用性23
(五)一致性24
(六)规范性24
第二章 标准的结构25
第一节 按照内容划分25
一、要素26
(一)按照要素的性质划分26
(二)按照要素的性质和在标准中的位置划分26
(三)按照要素必备的和可选的状态划分27
(四)要素的编排以及允许的表述方式28
(五)各类标准中要素的编排实例29
二、条款31
(一)条款的类型及表述31
(二)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32
(三)助动词含义辨析33
(四)标准中助动词的使用35
(五)条款涉及的对象35
三、条款内容的表述形式35
第二节 按照层次划分36
一、部分37
(一)部分的概念37
(二)部分的划分原则37
(三)部分的编号39
(四)部分的名称39
(五)部分的前言40
二、章40
(一)章的编号40
(二)章的标题40
三、条41
(一)条的编号41
(二)条的标题41
(三)条的划分原则42
四、段43
五、列项45
(一)列项的作用45
(二)列项的形式45
(三)列项的编号45
(四)列项中各项的主题47
(五)编写列项需要注意的问题48
六、附录50
(一)附录的作用50
(二)附录的性质51
(三)附录的提及52
(四)附录性质的明确52
(五)附录的编写54
七、层次编号54
第三章 规范性要素的编写56
第一节 标准名称56
一、标准名称的起草要求56
二、标准名称的构成和形式57
(一)名称的构成57
(二)名称可能具有的形式57
三、标准名称中各类要素的选择58
(一)主体要素必不可少58
(二)引导要素的选择58
(三)补充要素的选择58
(四)部分的名称中要素的选择59
四、起草标准名称需要注意的方面59
(一)准确反映标准的范围60
(二)无须描述文件的类型60
(三)协调各要素的内容61
(四)起草部分的名称易犯的错误61
第二节 规范性技术要素的选择64
一、目的性原则64
(一)概述64
(二)目的65
二、强制性内容的处理68
(一)不宜选择强制性文件已经规定的内容69
(二)不应选择与强制性文件的规定相抵触的内容69
(三)可选择对强制性文件的规定进行细化或补充的内容69
三、行业同一性与特殊性的统一69
(一)同一性69
(二)特殊性69
第三节 要求70
一、“要求”中的要求型条款70
(一)需要证实的要求70
(二)能够做到的要求70
二、与“要求”有关的原则70
(一)性能原则70
(二)可证实性原则71
三、“要求”表述的内容和形式72
(一)“要求”的内容72
(二)“要求”的形式72
第四节 分类、标记和编码75
一、概述75
(一)分类与命名、编码、标记的关系75
(二)与分类有关的内容76
二、分类和命名76
(一)基本名和标准名76
(二)分类和命名的编写77
(三)分类和命名的管理78
三、分类和编码78
四、标准化项目标记78
(一)标准化项目标记的构成79
(二)国际标准化项目标记的采用81
第五节 术语和定义81
一、概念、定义和术语82
(一)概念82
(二)定义82
(三)术语83
二、非术语标准中需定义的术语的选择83
(一)理解不一致的术语83
(二)多次使用的术语83
(三)尚无定义或需要改写已有定义的术语84
(四)标准的范围所覆盖领域中的术语84
三、表述形式84
(一)引导语84
(二)术语条目的内容85
第六节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88
一、概述88
二、表述形式89
(一)引导语89
(二)清单89
三、与术语条目的区别90
第七节 规范性引用文件90
一、引用的概念90
(一)引用的原因90
(二)引用的文件91
(三)引用的性质93
(四)引用的方式93
(五)引用的内容95
二、标准条文中引用的具体表述96
(一)区分引用性质的不同表述96
(二)提及与标准本身有关的内容97
(三)引用其他文件98
(四)部分之间的引用99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的编写99
(一)编写“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的原因100
(二)引导语100
(三)引用文件清单中所列文件的表述100
四、与引用有关的问题102
(一)引用的准确性102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规范性103
第八节 范围104
一、范围的内容105
二、范围的表述106
(一)表述要求106
(二)表述形式106
第四章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108
第一节 引言108
一、引言的内容108
二、引言的编号110
三、编写引言需要注意的问题110
(一)引言中不应给出要求110
(二)引言中不应包含“范围”一章的内容111
第二节 前言111
一、前言的内容111
二、前言的表述111
(一)标准结构的说明112
(二)标准编制依据的起草规则的阐述113
(三)标准所代替的标准或文件的说明113
(四)与国际文件、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115
(五)有关专利的说明115
(六)标准提出信息、归口信息的陈述115
(七)标准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的陈述116
(八)标准所代替标准的版本情况的说明116
三、编写前言需要注意的问题117
(一)前言中不应给出要求117
(二)前言中不应包含“范围”一章的内容117
(三)前言中不应规定配合使用的文件117
(四)前言中不应阐述编制标准的意义或介绍标准的技术内容118
(五)前言中不应介绍标准的立项情况或编制过程118
(六)前言中只准许编写“规定的内容”119
第三节 参考文献120
一、一般规则120
二、参考文献可列出的文献120
三、如何列出参考文献120
第四节 索引121
一、一般规则121
二、如何给出索引121
三、术语标准或符号标准的索引122
第五节 目次125
一、一般规则125
二、目次列出的内容125
三、编写目次需要注意的问题125
第六节 封面127
一、封面标示的内容127
二、在封面标示信息的具体要求127
(一)标准的层次127
(二)标准的标志128
(三)标准的编号128
(四)被代替标准的编号129
(五)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和备案号129
(六)标准名称及其对应的英文译名130
(七)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标识130
(八)标准的发布日期和实施日期以及发布部门或单位130
第五章 要素内容的表述132
第一节 条文的注、脚注和示例132
一、注132
(一)条文的注132
(二)条文的脚注134
二、示例135
第二节 图136
一、图的编排136
(一)图的编号和图题136
(二)图的接排136
(三)分图137
二、图中的注137
(一)图注137
(二)图的脚注137
三、序号和图中的段138
四、字母符号、字体和序号138
五、技术制图、简图和图形符号139
第三节 表140
一、表的编排140
(一)表的编号和表题140
(二)表头140
(三)表的接排141
(四)分表141
二、表中的注141
(一)表注142
(二)表的脚注142
三、表中的段143
第四节 其他规则143
一、技术要素的表述143
(一)规范143
(二)规程144
(三)指南144
二、全称、简称和缩略语144
(一)简称144
(二)缩略语144
(三)机构的全称、简称和外文缩写144
三、商品名145
(一)商品名和标准名145
(二)商品名的使用145
四、专利146
(一)标准与专利146
(二)标准中与专利有关的事项的表述146
五、量、单位及其符号147
(一)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及其应用147
(二)计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150
六、数和数值152
(一)非物理量的数153
(二)物理量的数值153
(三)数和数值的区别153
七、数学公式154
(一)类型154
(二)表示155
(三)编号156
八、尺寸和公差157
(一)尺寸的表示157
(二)公差的表示157
(三)物理量的范围与物理量的公差157
九、重要提示158
第六章 采用国际标准159
第一节 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159
一、以国际标准为基础159
二、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160
三、关注国际标准化机构的版权政策160
四、采用为相似类型的文件161
五、按照我国标准编写规则起草161
第二节 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和方法161
一、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161
(一)等同162
(二)修改163
(三)非等效164
(四)一致性程度与采标程度的比较165
二、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165
(一)翻译法166
(二)重新起草法167
(三)未被我国采用的两种方法167
第三节 国家标准双编号方法和一致性程度标示方法168
一、国家标准双编号方法168
(一)双编号的组成168
(二)双编号的使用168
二、一致性程度的标示方法169
(一)一致性程度标识169
(二)一致性程度标识在标准中的使用169
(三)一致性程度标识在标准目录和其他媒介上的使用170
第四节 对国际标准相关内容的处理171
一、国际标准的前言和引言171
(一)不保留国际标准的前言171
(二)酌情转化国际标准的引言171
二、国际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其他国际文件171
(一)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情况171
(二)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情况173
(三)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的情况175
(四)用原采标程度对应关系的我国标准代替引用的国际文件175
三、国际标准中提及的参考文献175
四、国际标准的修正案和技术勘误176
第五节 一致性程度和差异的陈述与标示176
一、前言中陈述一致性程度的信息176
二、详细差异的标示和说明176
(一)结构变化的说明177
(二)技术性差异的标示和说明178
(三)编辑性修改的说明180
第六节 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编写实例182
一、等同采用国际标准182
(一)封面182
(二)前言182
(三)国际标准引言的处理182
(四)规范性引用文件182
(五)文中编辑性修改183
(六)附录183
(七)参考文献183
(八)其他内容183
二、修改采用国际标准184
(一)封面184
(二)前言184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184
(四)文中编辑性修改和技术性差异185
(五)附录185
(六)参考文献185
三、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185
(一)封面185
(二)前言185
(三)其他内容186
第七章 标准的编排190
第一节 各类页面的编排格式190
一、封面190
(一)标准名称190
(二)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标识190
(三)标准编号和被代替标准编号190
(四)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和备案号191
(五)标准封面版式191
二、目次196
三、前言和引言196
四、正文首页196
五、附录196
六、参考文献和索引196
七、单数页、双数页和封底197
八、幅面197
第二节 编排细则207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207
二、术语和定义207
三、章、条、段207
四、列项207
五、注和脚注207
六、示例208
七、公式208
八、图和表208
九、终结线、书眉和页码208
十、标准的字号、字体208
第八章 GB/T 1.1和GB/T 20000.2的修订情况211
第一节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211
一、修订原则211
二、与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联系及区别212
三、与GB/T 1.1—2000、GB/T 1.2—2002相比的主要变化213
第二节 GB/T 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216
一、修订原则217
二、与ISO/IEC指南21-1:2005的联系及区别217
三、与GB/T 20000.2—2001相比的主要变化218
附录223
附录一 ISO确认并公布的国际标准化机构或组织225
附录二 编写标准常用的基础标准目录228
附录三 与标准化有关的部分规范性文件目录233
附录四 与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有关的信息234
附录五 标准编排格式示例237
附录六 “标准编写模板TCS 2009”使用指南255
参考文献274
图2-1 按照要素的性质及其在标准中的位置划分的结果27
图2-2 按照要素的必备和可选的状态划分的结果27
图2-3 层次编号示例55
图3-1 标记体系的构成79
图5-1 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构成148
图6-1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封面示例187
图6-2 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封面示例188
图6-3 与国际标准非等效的国家标准封面示例189
图7-1 国家标准封面格式192
图7-2 行业标准封面格式193
图7-3 地方标准封面格式194
图7-4 企业标准封面格式195
图7-5 目次格式198
图7-6 前言或引言格式199
图7-7 正文首页格式200
图7-8 附录格式201
图7-9 参考文献格式202
图7-10 索引格式203
图7-11 单数页格式204
图7-12 双数页格式205
图7-13 封底格式206
表1-1 支撑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础性国家标准体系11
表2-1 标准中要素的典型编排28
表2-2 各类标准中要素的编排实例29
表2-3 各类条款使用的助动词及其等效表述32
表2-4 层次及其编号示例36
表5-1 SI基本单位148
表5-2 SI词头148
表6-1 要求166
表6-2 推荐166
表6-3 允许167
表6-4 能力和可能性167
表6-5 一致性程度代号169
表6-6 采标程度及代号169
表7-1 标准中的字号和字体209
表8-1 GB/T 1.1—2009与GB/T 1.1—2000相比主要变化对照表214
表8-2 GB/T 20000.2—2009与GB/T 20000.2—2001相比主要变化对照表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