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危机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危机管理
  • 丁文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0489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国家行政机关-紧急事件-公共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危机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公共突发事件——我们如何应对1

(一)突发公共事件进入高危期1

(二)应急管理面对突发公共事件1

(三)突发公共事件为我们敲响警钟2

二、危机管理——全球化时代的崭新课题4

三、危机管理——企业管理范畴走向公共领域6

四、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意义深远9

(一)当前危机理论研究与危机教育薄弱滞后的现状,使得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论意义9

(二)在现代社会,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具有为冲突和危机状态下的政府治理提供指导的重大现实意义10

第二章 基本理论问题14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14

(一)概念14

(二)突发事件的特征15

(三)突发事件的危害18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21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21

(二)公共危机管理与其他危机管理的区别23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23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23

(二)公共危机的可预防性24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开放的、非竞争的25

(四)公共危机管理的处置具有应急性25

(五)公共危机管理依法行政,以强制力作为管理的基础25

(六)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和预测具有不确定性26

(七)公共危机管理的预控和预案具有不确定性27

(八)公共危机管理要受公众的监督和约束27

(九)公共危机管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28

(十)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国际性28

四、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与理念28

(一)遵守“生命第一”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29

(二)遵守“第一时间”的原则,树立“效率优先”的理念29

(三)遵守“以防为主”的原则,树立“平战结合”的理念30

(四)遵守“及时沟通”的原则,树立“协调一致”的理念31

(五)遵守“树立权威,分级管理”的原则32

(六)遵守“决策果断”的原则,树立“科学有序”的理念33

(七)遵守“安全、适度”的原则34

(八)遵守“合法、守法”的原则34

五、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34

(一)当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过程34

(二)当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角度36

(三)当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对象层次38

(四)当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39

六、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41

(一)应急管理的涵义、组织体系41

(二)应急管理工作原则42

(三)加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42

第三章 突发事件中公共危机管理模式46

一、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挑战46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模式48

(一)全面整合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48

(二)公共危机的动态管理模式51

三、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模式55

(一)北京模式56

(二)上海模式58

(三)广州模式59

(四)南宁模式60

第四章 国外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65

一、国外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65

(一)不断完善预警机制65

(二)处理机构专门化66

(三)应急处理法制化69

(四)重视应急文化建设71

二、国外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特点73

三、国外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模式74

(一)美国危机管理体制74

(二)英国危机管理体制81

(三)俄罗斯危机管理体制84

(四)日本危机管理体制87

第五章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98

一、“一案三制”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框架98

(一)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预案建设98

(二)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体制建设99

(三)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机制建设100

(四)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法制建设101

二、“一案三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101

(一)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现状102

(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104

(三)应急管理法制107

第六章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解读111

一、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展历程111

(一)我国初步建立起危机管理机制111

(二)国务院是应急管理最高行政领导机构113

(三)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尊重公众知情权113

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解读113

(一)预案编制的意义和目的113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114

(三)规范预警标识:4级预警“红、橙、黄、蓝”114

(四)发生Ⅰ级或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应在4小时内报告国务院115

(五)突发公共事件消息须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115

(六)要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116

(七)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最高行政领导机构116

(八)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共分6个层次,分别明确责任归属117

(九)确定6大工作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理念117

三、应急预案编制方法与实务118

(一)应急概念118

(二)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19

(三)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分类120

(四)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122

(五)应急预案主要内容122

(六)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123

(七)应急培训与演习124

(八)应急预案里程碑125

(九)应急预案系统126

第七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建设130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130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统一指挥体制130

(二)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职权划分132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机制134

(四)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机制135

二、公共危机管理组织领导系统的构建136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指挥决策中心137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场指挥中心139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支持保障中心141

三、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领导141

(一)明确公共危机管理者的职责141

(二)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者的素质142

(三)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者的领导能力144

(四)避免错误的危机管理认识态度147

四、俄罗斯和美国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简介148

(一)俄罗斯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148

(二)美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150

第八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建设154

一、建立预警机制154

(一)建立预警监测网络,全面开展公共危机的监测工作154

(二)制订预测信息管理制度,开展预测预报工作155

(三)设置公共危机的警戒线155

(四)制定应急预案155

二、建立决策指挥机制157

(一)建立公共危机应急指挥中心157

(二)启动并修订应急预案158

三、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制158

四、建立执行机制159

五、建立检查监督机制160

六、建立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161

七、建立物质保障机制162

(一)建立应急资金投入制度163

(二)建立物资调配网络164

(三)建立应急物资保障制度164

(四)建立应急物资管理使用监督制度165

八、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和披露机制165

(一)建立公共危机应急报告制度165

(二)建立公共危机举报制度165

(三)建立公共危机信息分析制度166

(四)建立公共危机的信息发布制度166

九、评估学习机制166

第九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169

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169

(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169

(二)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基本原则170

二、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内容与条件172

(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基本内容172

(二)启动危机管理法律机制的条件174

(三)立法机关在公共危机法制化建设中的作用175

三、国际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制化建设176

(一)国际法对危机管理的法律规定177

(二)国际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建设类型177

(三)国际公共危机管理法律制度的模式及内容179

(四)美国和以色列危机管理立法简介181

四、中国的应急法制进程184

(一)中国的应急法制进程184

(二)法理学中的突发事件187

(三)中国的突发事件应对原则190

(四)《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主要制度198

(五)中国应急法制的完善方向204

附录209

附录1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209

附录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18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25

附录4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37

附录5 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60

参考文献269

后记2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