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现代蒙古人农耕村落社会的形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近现代蒙古人农耕村落社会的形成](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215737.jpg)
- 布仁赛音著;娜仁格日勒编译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15096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蒙古族-农业史-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近现代蒙古人农耕村落社会的形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论1
一、本研究的出发点1
二、研究的对象地区3
(一)作为“蒙古”一部分的东部内蒙古4
(二)作为中国周边地区之一的东部内蒙古6
(三)选择科尔沁左翼中旗为事例的原因7
三、研究方法—文献史料与实地调查的结合8
(一)前沿研究与文献史料8
(二)实地调查12
四、本书结构15
第一部 蒙地开垦及旗地的缩小21
第一章 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开垦历程21
第一节 科尔沁部的变迁与清初科尔沁左翼中旗23
一、科尔沁部的变迁23
二、清朝初期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28
三、清朝初期的科尔沁左翼中旗31
第二节 私垦时代的开垦33
一、史料所载哲里木盟私垦概要33
二、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开垦37
第三节“新政”的实施和清末—民国时期的开垦41
一、清末的“新政”41
二、“洮辽站荒”的开垦43
三、“巴林爱新荒”的开垦45
四、“河南河北荒”的开垦50
五、“东夹荒”的开垦59
第四节 关于熟地61
一、有关蒙地存在方式的争论62
二、熟地是否私有地65
三、蒙地开垦时期的熟地政策67
四、熟地这一用语的消失75
结束语77
第二章 温都尔王和“西夹荒”的开垦问题78
前言78
第一节 “西夹荒”的开垦计划及其问题79
一、“西夹荒”开垦计划的表面化79
二、奉天方面的对策84
第二节 温都尔王杨桑扎布87
一、温都尔王的在京活动87
二、温都尔王与九世班禅90
第三节 九世班禅对蒙地开垦的干预92
一、九世班禅访问科尔沁左翼中旗92
二、九世班禅给奉天当局的一封书简96
第四节 温都尔王的反垦99
一、“护垦军”的横行及蒙古人“自卫民团”的形成99
二、温都尔王的“蒙旗军队”101
三、妨碍测量队的事件104
第五节 吴子元的被捕及“蒙旗军队”的解散107
一、武装解除经过及“武器密造”问题107
二、“蒙旗军队”的最后处分109
三、“西夹荒”的最终结局110
结束语111
第三章 “辽北荒”的开垦问题与嘎达梅林起义112
前言112
第一节 新开河的诞生和蒙地开垦的扩大113
第二节 “辽北荒”开垦问题的开端116
第三节 “辽北荒”的开垦计划121
第四节 反垦运动和嘎达梅林起义125
第五节 从档案史料看嘎达梅林的反垦斗争131
结束语135
第二部 农耕村落社会的开成139
第四章 移民社会的形成和地域统合——郎布套布嘎查村落形成史——139
前言139
第一节 早期的村落形成141
第二节 蒙古人的旗内移居152
第三节 从旗外到郎布套布的移居155
第四节 “金丹道暴动”和卓索图盟蒙古人的北上159
一、卓索图盟地区汉人的蒙古化161
二、蒙古人社会与汉人社会的对立——“金丹道暴动”166
第五节 “拔户人”(“八户人”)和“公主随从”176
第六节 满洲人的蒙古化183
第七节 汉人移民188
一、郎布套布嘎查的个体移民汉人188
二、汉人的集体移居193
第八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移居197
一、土地改革时的郎布套布村199
二、文化大革命前的移居201
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移居204
结束语205
第五章 从通婚关系看多民族村落社会的统合过程209
前言209
第一节 围绕曹氏的通婚关系211
一、曹氏原籍211
二、移民时代的曹氏213
三、曹氏婚姻关系的展开214
第二节 各民族间的通婚关系218
一、各宗族的分类219
二、围绕陈氏的通婚关系223
结束语227
第六章 农耕蒙古人村落的形成过程与农牧共存228
前言228
第一节 村落的原点——套布(tobu)、艾勒(ayil)、格勒(ger)230
第二节 作为放牧地的套布(tobu)237
第三节 郎布套布嘎查套布(tobu)的履历241
结束语245
附篇 关于农耕蒙古人村落社会统合的备忘录——内蒙古东部地区实地调查记247
前言247
一、进入实地调查地点248
二、郎布套布嘎查的调查体验251
三、寻找家谱277
四、达尔罕王府遗迹281
五、嘎达梅林纪念碑284
六、走访巴彦塔拉农场第六队(旧二贝子府屯)287
七、走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89
八、法库县王爷陵访问记291
九、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宝拉格(bayanbulag)嘎查(旧喀喇图克沁)的访问293
结束语295
结论296
参考文献300
【附属资料一】科尔沁左翼中旗东章古台嘎查《德氏家谱》327
【附属资料二】《东原陈氏系谱》(序)(节选)333
【附属资料三】“西夹荒”“辽北荒”放荒大纲334
【附属资料四】达旗丈放辽北荒事务局布告(第五号)337
【附属资料五】辽宁省辽北荒务局布告(第六号)338
【附属资料六】辽北荒务局测放蒙荒章程339
【附表1】郎布套布嘎查编年表(1939—1999)346
【附表2】郎布套布嘎查居民各户简历(1999年10月)366
后记377
译后记380
【附属系图】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旗)王公系图表本文图表一览(后面的数字是本书中的页码)【图1-1】科尔沁左翼中旗历代蒙地开垦图43
【图1-2】科尔沁左翼中旗各王公领有地概略图49
【图2-1】“西夹荒”“辽北荒”位置略图84
【图3-1】新开河、西辽河流域水系图114
【图3-2】嘎达梅林家族的移居线路129
【图4-1】郎布套布周边略图(1936年)142
【图4-2】郎布套布周边略图(1939年)142
【图4-3】德氏和陈氏移居线路186
【图4-4】郎布套布嘎查的户数增加情况206
【图5-1】围绕曹氏的通婚圈216
【图6-1】郎布套布嘎查放牧线路图238
【系谱5-1】曹氏的通婚关系217
【系谱5-2】陈氏的通婚关系224
【表1-1】清朝初期的科尔沁部与清朝皇室之间的主要婚姻关系30
【表1-2】1902年以前哲里木盟十旗私垦概况(达尔罕旗以外)34
【表4-1】1939年郎布套布村各户基本情况及移居履历144
【表4-2】移居郎布套布村的外旗人情况(《郎布窝堡调查报告书》)156
【表4-3】迁出郎布套布村的各户(1939—1950)158
【表4-4】大柳树柳树庄居自大清康熙年间出口移居建邑东165
【表4-5】郎布套布嘎查公主随从的后代182
【表4-6】郎布套布村1939—1947年间主要迁入户190
【表4-7】郎布套布村1949年以后的主要迁入户198
【表5-1】与曹氏有婚姻关系的旧宗族214
【表5-2】郎布套布嘎查各氏族现有户数一览220
【表6-1】科尔沁左翼中旗蒙古族人口较多的苏木·镇村落名称分类234
【表6-2】哲里木盟、赤峰市、兴安盟蒙古族人口较多的旗村名中包含的ayil、tobu、ger的数目236
【表7-1】郎布套布嘎查民族、人口构成(1998年8月)252
【表7-2】郎布套布嘎查主要采访对象254
【表7-3】祭品和祭祀266
【表7-4】郎布套布嘎查信仰对象实例274
【图片1】阿鲁科尔沁旗昆都附近的套布232
【图片2】郎布套布嘎查的套布(现在)242
【图片3】郎布套布嘎查(石碑上写有村名)250
【图片4】笔者与村干部253
【图片5】农家Nol的曹桑布之孙孟敖其老(背后是位于农地中间的墓地)263
【图片6】现代之神272
【图片7】“八户人”张金山279
【图片8】陈氏家谱280
【图片9】德氏家谱281
【图片10】位于原达尔罕王府位置的林场猪棚282
【图片11】浩力彦艾勒达尔罕王系家族283
【图片12】嘎达梅林纪念碑285
【图片13】王爷陵村达尔罕王陵遗迹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