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汽车构造·原理·使用·维修 整车与汽车底盘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汽车构造·原理·使用·维修 整车与汽车底盘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3210543.jpg)
- 徐逢源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16013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汽车构造·原理·使用·维修 整车与汽车底盘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汽车概论1
第一章 汽车的概念及基本构造概述1
1.1汽车的定义与分类1
1.1.1广义汽车的概念1
1.1.2汽车的定义1
1.2汽车的基本构造概述2
1.3汽车的分类4
1.3.1汽车按用途特征分类5
1.3.2汽车按结构特征分类5
1.3.3汽车按法规分类5
1.4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6
1.4.1当前执行的产品型号编制规则7
1.4.2目前还在使用的1988年以前生产的汽车编号规则8
第二章 汽车行驶基本原理简介10
2.1汽车的行驶阻力(∑F)10
2.1.1滚动阻力(Ff)10
2.1.2空气阻力(Fw)11
2.1.3上坡阻力(Fi)11
2.1.4加速阻力(Fa)12
2.2汽车的驱动力(Ft)和附着力(Fφ)13
2.2.1驱动力(Ft)14
2.2.2附着力(Fφ)14
2.3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16
2.3.1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16
2.3.2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16
2.3.3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17
第三章 汽车的基本性能与主要技术参数18
3.1概述18
3.2汽车的质量参数18
3.2.1关于汽车质量参数的说明18
3.2.2整车整备质量18
3.2.3最大装载质量18
3.2.4最大总质量18
3.2.5广定最大总质量18
3.2.6允许最大总质量19
3.2.7厂定最大轴载质量19
3.2.8允许最大轴载质量19
3.2.9质量分配比率19
3.2.10簧上质量19
3.2.11簧下质量19
3.3汽车的尺寸参数19
3.3.1汽车纵向对称平面19
3.3.2汽车长19
3.3.3汽车宽20
3.3.4汽车高20
3.3.5轴距20
3.3.6轮距20
3.3.7前悬20
3.3.8后悬20
3.3.9最小离地间隙20
3.3.10汽车最小转弯直径21
3.3.11车轮铅垂动行程21
3.3.12汽车纵向通过角21
3.3.13接近角21
3.3.14离去角22
3.3.15侧倾稳定角22
3.4汽车的动力性能22
3.4.1汽车的功率、扭矩和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22
3.4.2最高车速23
3.4.3加速性能23
3.4.4爬坡性能23
3.4.5汽车的比功率与比扭矩24
3.5汽车的燃料经济性24
3.5.1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24
3.5.2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的主要途径24
3.6汽车的制动性能25
3.6.1制动效能25
3.6.2制动效能的稳定性27
3.6.3制动时汽车行驶方向的稳定性27
3.6.4“制动点头”现象和制动过程中轴载质量分配比率的变化27
3.6.5影响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因素29
3.7汽车操纵稳定性32
3.7.1汽车转向时的受力和运动规律32
3.7.2轮胎的侧偏变形33
3.7.3转弯力33
3.7.4车轮外倾推力35
3.7.5汽车的转向特性36
3.7.6汽车行驶方向的稳定性37
3.7.7转向的敏感与轻便性和影响转向车轮回正性能的因素39
3.7.8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与评介方法40
3.8汽车行驶平顺性40
3.8.1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概念40
3.8.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40
3.8.3汽车行驶平顺性评价方法41
3.9汽车的通过性能41
3.9.1汽车通过性的概念41
3.9.2普通汽车(包括越野汽车)因“间隙失效”的通过性问题41
3.9.3越野汽车的通过性能42
3.9.4汽车的通过性评价指标及越野汽车的的结构特点43
第四章 汽车发动机的型式与性能对整车性能的影响44
4.1汽车对发动机性能的基本要求44
4.2发动机的特性与汽车行驶性能的关系44
4.2.1发动机特性的概念44
4.2.2发动机的调整特性44
4.2.3发动机的速度特性45
4.2.4发动机的负荷特性45
4.2.5发动机的性能同汽车行驶速度和驱动力的关系46
4.2.6发动机的特性曲线与汽车行驶性能曲线47
4.2.7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率与汽车的燃料经济性50
4.3发动机的结构型式对汽车性能的影响51
4.3.1汽油发动机与柴油发动机51
4.3.2发动机的缸数和气缸排列方式51
4.3.3发动机的冷却方式风冷式与水冷式51
4.4发动机在汽车上的布置对汽车性能的影响51
第二篇 汽车传动系53
第五章 传动系概述53
5.1传动系的功能53
5.2传动系的结构53
5.3传动系的布置型式54
第六章 离合器56
6.1离合器的功能56
6.2离合器的结构型式56
6.3离合器的工作原理57
6.3.1离合器本体的工作原理57
6.3.2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58
6.4螺旋弹簧式离合器的构造60
6.5膜片弹簧式离合器的构造63
6.6离合器操纵机构的构造66
6.6.1机械式离合器操纵机构66
6.6.2液压式离合器操纵机构67
6.6.3气压助力式离合器操纵机构69
6.7离合器的主要技术参数71
第七章 变速器73
7.1变速器概述73
7.1.1变速器的功能及对变速器的要求73
7.1.2齿轮变速器的工作原理73
7.2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74
7.3机械式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77
7.4同步器79
7.4.1滑块式惯性同步器79
7.4.2锁销式惯性同步器81
7.4.3惯性增力式同步器84
7.5机械式变速器的操纵机87
7.6动力取出装置(取力器)88
7.7变速器的变速比与汽车的牵引特性89
7.7.1汽车的驱动力与传动系总减速比的关系89
7.7.2变速器各档位变速比的确定90
7.8自动变速器概述91
7.9液力变矩器91
7.9.1液力变矩器的功能和构造91
7.9.2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91
7.9.3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特性93
7.10自动行星式液力变速器94
7.10.1行星齿轮式变速器95
7.10.2自动换档操纵机构97
7.10.3各档位下换档操纵机构的工作状态100
7.10.4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变速比105
7.10.5自动换档规律和换档点109
7.11锁止式液力变矩器112
7.11.1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的构造与工作特性112
7.11.2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112
7.12电子控制的带超速档(OD)和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的自动变速器117
7.13自动定轴式液力变速器120
7.14装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的牵引特性124
第八章 万向传动装置125
8.1万向传动装置概述125
8.2万向节125
8.2.1万向节的种类126
8.2.2挠性万向节126
8.2.3十字轴式(不等速)万向节126
8.2.4球笼式(等速)万向节128
8.3传动轴130
第九章 主减速器与差速器133
9.1概述133
9.2主减速器134
9.2.1主减速器的结构型式134
9.2.2主减速齿轮的型式135
9.2.3主减速器的一般结构136
9.2.4主减速比136
9.3差速器137
9.3.1差速器的工作原理137
9.3.2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138
9.3.3防滑差速器138
9.4装有防滑差速器的汽车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143
第十章 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汽车(FF汽车)的传动机构144
第十一章 四轮驱动汽车(4WD汽车)的传动机构147
11.1四轮驱动汽车概述147
11.2定时四轮驱动汽车(定时4WD汽车)的传动机构147
11.3常时轮驱动汽车(常时4WD汽车)的传动机构149
11.3.1采用粘性偶合器作为桥间差速器的常时4WD汽车的传动机构149
11.3.2采用齿轮式中央差速器作为桥间差速器的常时4WD汽车的传动机构153
第三篇 汽车行驶系166
第十二章 汽车行驶系概述166
第十三章 车架与车身168
13.1车架与车身的功能概述168
13.2车架的结构型式168
13.2.1梯形车架168
13.2.2 X形车架169
13.2.3脊梁式车架169
13.2.4平台式车架170
13.2.5桁架式车架170
13.2.6组合式车架(承载式车身)170
13.3车身的构造171
13.3.1车门的构造174
13.3.2发动机罩盖的结构176
13.3.3行李箱盖的结构176
13.3.4座椅与座椅安全带177
第十四章 车桥与悬架181
14.1概述181
14.1.1车桥与悬架的基本功能181
14.1.2前桥和前悬架的类型182
14.1.3后桥和后悬架的类型182
14.2前桥与前悬架的结构182
14.2.1非独立悬架的整体式前桥的结构183
14.2.2独立悬架的前桥结构185
14.2.3横向稳定器189
14.2.4前桥独立悬架中球形接头的使用及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190
14.3后驱动桥与后悬架的结构191
14.3.1非独立悬架整体式后桥的结构191
14.3.2独立悬架的后桥结构197
14.4汽车悬架中的弹性元件201
14.4.1钢板弹簧201
14.4.2螺旋弹簧203
14.4.3扭杆弹簧203
14.4.4橡胶弹簧203
14.4.5空气弹簧204
14.5减振器206
14.5.1液力式减振器206
14.5.2充气式液力减振器209
14.5.3阻力可变式液力减振器与电子控制的阻尼可调式悬架210
14.6空气弹簧悬架213
14.6.1空气弹簧悬架的基本结构213
14.6.2组合式空气弹簧的构造214
14.6.3高度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16
14.6.4空气弹簧悬架与汽车的行驶平顺性217
14.7有关悬架机构的理论知识218
14.7.1汽车振动的形式218
14.7.2车身振动的频率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219
14.7.3悬架弹簧的刚度与车身振动频率的关系219
14.7.4悬架的结构特性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220
第十五章 车轮定位223
15.1车轮定位概述223
15.2前轮定位223
15.2.1前轮外倾角224
15.2.2主销内倾角224
15.2.3前轮前束225
15.2.4主销后倾角226
15.3汽车转向时两前轮的运动关系(转角关系)228
第十六章 车轮与轮胎230
16.1车轮与轮胎概述230
16.2车轮的构造230
16.2.1车轮的整体结构230
16.2.2轮辐的结构与车轮的型式232
16.2.3轮辋的结构与型式235
16.3车轮的规格及型号表示方法239
16.3.1车轮的规格型号表示原则239
16.3.2国产汽车轮辋规格型号表示方法239
16.3.3进口汽车的轮辋规格型号表示方法240
16.3.4关于车轮的计量单位的说明241
16.4车轮的安装定位与紧固241
16.4.1车轮的安装定位241
16.4.2车轮与轮毂的连接和紧固242
16.5轮胎的构造243
16.5.1充气轮胎的基本结构244
16.5.2汽车用充气轮胎的类型247
16.6轮胎的规格型号表示方法254
16.6.1轮胎的分类254
16.6.2轮胎规格的表示方法254
16.6.3进口汽车轮胎型号表示方法257
16.6.4轮胎的充气压力、负荷能力和最高行驶速度261
16.7车轮防滑链及其使用注意事项264
16.8轮胎的特性与轮胎的合理使用265
16.8.1轮胎的平衡265
16.8.2轮胎的驻波现象268
16.8.3轮胎在有水地面行驶中的“漂浮”现象269
16.8.4轮胎运行中的发热现象269
16.8.5轮胎的行驶噪声270
16.8.6轮胎的磨损与轮胎不正常磨损的原因分折270
16.8.7轮胎的合理使用272
第四篇 汽车转向系274
第十七章 汽车转向系概述274
第十八章 机械式转向装置276
18.1转向操纵机构276
18.1.1方向盘276
18.1.2转向轴276
18.1.3缓冲式转向操纵机构276
18.2转向器279
18.2.1转向器的类型与传动比279
18.2.2转向器的型式与结构280
18.3转向传动机构286
第十九章 动力转向装置291
19.1动力转向概述291
19.2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基本结构291
19.3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结构型式292
19.4组合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294
19.4.1组合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构造294
19.4.2组合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工作原理297
19.5分离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299
19.6整体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300
19.6.1整体滑阀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300
19.6.2整体瓣阀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302
19.6.3整体转阀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304
19.7速度敏感型液压动力转向装置308
19.7.1计算机控制的速度敏感型液压动力转向装置309
19.7.2截止阀控制的速度敏感型液压动力转向装置310
19.8转向油泵311
19.9使用液压动力转向装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13
第二十章 四轮转向汽车(4WS汽车)的转向装置315
20.1四轮转向汽车概述315
20.1.1四轮转向汽车的概念315
20.1.2四轮转向汽车转向时车轮的运动规律316
20.1.3四轮转向汽车转向装置的结构型式317
20.2转角随动型四轮转向装置318
20.2.1机械式后轮转向传动机构320
20.2.2机械式后轮转向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20
20.3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321
20.3.1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控制机构322
20.3.2相位控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23
20.3.3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的失效保险措施325
20.4全液压式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325
20.4.1全液压式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的基本结构325
20.4.2全液压式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的工作原理325
20.4.3全液压式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的工作特性327
20.5使用四轮转向汽车应注意的事项329
第五篇 汽车制动系330
第二十一章 汽车制动系概述330
21.1制动装置的功能与基本结构330
21.2制动装置的类型330
21.3行车制动装置及主要结构型式331
20.4驻车制动装置及主要结构型式335
第二十二章 液压行车制动装置337
22.1液压行车制动传动机构337
22.2液压行车制动器341
22.2.1液压鼓式制动器341
22.2.2液压盘式制动器346
第二十三章 驻车制动装置353
23.1中央制动式驻车制动装置353
23.1.1中央制动式驻车制动器353
23.1.2中央制动式驻车制动操纵机构354
23.2后轮制动式驻车制动装置354
23.2.1兼作驻车制动器的后轮制动器355
23.2.2后轮制动式驻车制动操纵机构355
第二十四章 车轮制动器的自动间隙调整装置358
24.1由行车制动操纵机构控制的自动间隙调整装置358
24.2由驻车制动操纵机构控制的自动间隙调整装置359
第二十五章 制动助力装置361
25.1制动助力装置概述361
25.2真空助力式制动助力装置361
25.2.1分体式真空增压制动助力装置362
25.2.2整体式制动真空助力装置368
25.3气压助力式制动助力装置371
25.4真空助力式制动助力装置的工作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372
第二十六章 气压行车制动装置373
26.1气压行车制动装置概述373
26.2气压行车制动装置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374
26.2.1空气压缩机374
26.2.2气制动阀374
26.2.3继动阀377
26.2.4制动气室及与车轮制动器的连接378
26.2.5调压器378
26.3气压制动装置中的低气压报警装置及安全措施379
第二十七章 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能的措施和装置380
27.1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能的主要措施380
27.2串列双腔式液压制动主缸380
27.3安全缸382
27.4制动力调节装置383
27.4.1比例阀(P阀)384
27.4.2感载比例阀(L S P V阀)385
27.4.3惯性比例阀(I P V阀)387
27.5排气制动装置391
27.6储能弹簧制动气室392
第六篇 汽车中的摩擦与润滑395
第二十八章 汽车零件的摩擦与磨损395
28.1摩擦与磨损概述395
28.1.1摩擦与磨损的概念395
28.1.2摩擦现象的种类395
28.1.3汽车零件中的摩擦与磨损问题396
28.2零件的磨损396
28.2.1零件磨损报废的过程和阶段396
28.2.2汽车零件磨损破坏的形式397
第二十九章 汽车的润滑与常用的润滑剂398
29.1关于润滑的概述398
29.2润滑剂的作用398
29.3润滑剂的种类及标记方法399
29.3.1润滑剂的种类399
29.3.2国产车用润滑剂的分类及标记方法399
29.4润滑油的粘度及粘度系数400
29.5内燃机用润滑油402
29.5.1内燃机用润滑油的种类和表示方法402
29.5.2国产内燃机用润滑油的特性和主要品种403
29.6齿轮润滑油404
29.6.1齿轮润滑油概述404
29.6.2国产车辆齿轮润滑油的品种牌号及与美国API标准分类的对照405
29.7润滑脂406
29.7.1润滑脂概述406
29.7.2国产润滑脂的分类和标记方法407
29.7.3润滑脂的特性与应用408
29.8工作油(液)409
29.8.1制动液409
29.8.2减振器用油410
29.8.3自动变速器用油和动力转向器用油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