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比较法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272238.jpg)
- 周世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1710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比较法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比较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比较法学的基本理论1
第一节 比较法学的概念1
一、比较的一般含义1
二、比较法学的定义2
第二节 比较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9
一、对象和范围确定之重要性9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区分9
三、比较法学的研究对象10
四、比较法学的研究范围11
第三节 比较法学的性质13
一、关于比较法学性质已有的若干观点13
二、比较法学学科性质的再定位15
第四节 比较法学的地位19
一、比较法学已有的成绩19
二、比较法学的世界目的与使命22
三、比较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3
第二章 比较法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27
第一节 比较法学在国外的发展轨迹27
一、国外比较法学研究的起源27
二、国外近代比较法学的初步形成30
三、国外现代比较法学的最终形成与比较法学的发展36
第二节 比较法学在中国的发展轨迹45
一、中国比较法学研究的起源46
二、法律比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运用47
三、中国近代比较法学的初步形成48
四、中国现代比较法学的最终形成与当代比较法学的发展51
第三节 比较法学的发展趋势56
一、比较方法从一元转向多元56
二、研究对象产生于实践,扩展于理论57
三、研究模式从附属性、封闭式走向独立性、跨学科式57
四、比较范围从狭隘走向宽泛58
第三章 比较法学的范畴体系60
第一节 法学范畴体系概述60
一、范畴及其词义辨析60
二、法学范畴及其体系63
三、法学范畴体系的建构67
第二节 比较法学的范畴体系68
一、比较法学范畴体系的建构意义68
二、比较法学范畴体系的建构可能性72
三、比较法学范畴体系的建构原则73
四、比较法学范畴体系的建构方法74
五、比较法学范畴体系的建构结果76
六、比较法学的基本范畴79
第四章 法律比较主体81
第一节 比较法学的比较主体81
一、主体81
二、法律比较主体84
第二节 法律比较主体的比较动机86
一、动机的含义及特征86
二、动机的层次分析87
第三节 法律职业者91
一、法律职业者91
二、影响法律职业者比较动机的因素分析95
三、法律职业者进行法律比较的动机99
四、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107
第五章 法律比较对象110
第一节 法律比较对象的基本理论110
一、比较对象的含义110
二、比较法学中比较对象的含义及特征112
三、比较法学中比较对象的确定113
第二节 法律文明118
一、人类文明的一般含义及表征方式119
二、法律文明的含义及特征122
三、法律文明在比较法学领域的地位及作用126
第三节 法律文明的多样性以及分类126
一、多样及法律多样性的含义126
二、法律文明多样性的表征方式127
三、法律文明多样性的原因130
四、法律文明的分类132
第四节 物态法律文明及比较136
一、物态法律文明的内涵136
二、法律职业者及比较138
三、法律组织、法律设施及比较142
第五节 精神法律文明及比较146
一、精神法律文明的内涵146
二、精神法律文明的结构147
三、法律心理比较148
四、法律意识比较150
五、法律思想体系比较153
第六节 制度法律文明及比较155
一、制度法律文明的内涵155
二、制度法律文明在比较法学上的研究状况155
三、制度法律文明中可比较的范畴156
四、法律概念比较158
五、法律规范比较163
六、法律体系比较168
七、法系比较170
第七节 行为法律文明及比较173
一、行为法律文明释义174
二、行为法律文明的分类175
三、立法行为比较176
四、执法行为比较180
五、司法行为比较181
六、守法行为比较182
七、法律监督行为比较184
八、其他法律行为比较184
本章结语185
第六章 法律比较方法186
第一节 方法论的概述186
第二节 法律比较方法的一般理论188
一、比较的含义及比较方法的意义188
二、法律比较方法的基本内涵189
三、法律比较方法中的可比性问题192
四、法律比较方法存在的问题193
第三节 法律比较方法的分类194
一、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194
二、规范比较法和功能比较法196
三、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200
四、叙述的比较和评价的比较201
五、理论比较方法和应用比较方法202
六、对内比较和对外比较203
七、文化的比较205
八、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206
第四节 法律比较的步骤206
第五节 法律比较方法的作用209
一、法律比较方法在理论上的作用209
二、法律比较方法在立法上的作用213
三、法律比较方法在司法、执法和律师事务中的作用216
四、法律比较方法对国际法的作用217
第七章 法律比较功能223
第一节 功能与法律功能223
一、功能概述223
二、法律功能224
第二节 法律比较功能227
一、法律比较功能概述227
二、法律比较功能的表现227
第三节 法律比较功能的实现235
一、法律功能实现的概念235
二、制约法律比较功能实现的因素236
三、充分发挥法律比较功能的途径241
第八章 法律比较结果244
第一节 法律比较结果的基本理论244
一、法律互动是法律比较结果的最初体现244
二、法律移植是法律比较结果的主要表现245
三、法律全球化是法律比较的最终结果245
第二节 法律互动246
一、法律互动概述246
二、法律互动的媒介248
第三节 法律移植260
一、法律移植的概念及其内涵260
二、法律移植的可能性262
三、法律移植的原因264
四、法律移植的对象和基本类型266
五、理性法律移植的基本步骤269
六、影响法律移植的因素272
七、法律移植的效果273
八、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75
第四节 法律全球化276
一、全球化概念释义276
二、“法律全球化”理论的产生277
三、有关“法律全球化”含义的观点278
四、法律全球化的基本标志及其内容281
五、对“法律全球化”的评价284
六、我国面临法律全球化的对策288
参考文献291
后记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