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哲学家 修订版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哲学家 修订版 下
  • (德)雅斯贝尔斯著;李雪涛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50970920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856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哲学家 修订版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1

前言1

导论1

一 关于人类的大人物1

二 哲学家与其他大人物的区别6

三 大哲学家的标准9

四 大哲学家的挑选和编组13

(一)编组的必要性及其在历史上的变化13

(二)将哲学家分成的三大组17

(三)寻找分组中的原则20

(四)为学习者的选择25

五 与哲学家的交往27

六 关于大哲学家的争辩29

七 对大哲学家的疑问38

八 对大哲学家描述的任务54

思想范式的创造者66

苏格拉底66

一 生平资料(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66

二 思想发展67

三 对话67

四 苏格拉底生命的本质68

五 法院的起诉72

六 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美化75

七 影响史79

八 苏格拉底不朽的意义83

佛陀87

一 生平述略89

二 教义与禅定95

三 教义的陈述99

四 对佛陀创新问题的探讨109

五 发展史113

六 佛陀与佛教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123

孔子125

一 生平126

二 孔子的根本思想:借对古代的复兴以实现对人类的救济128

三 孔子的道德、伦理规范132

四 根本知识140

五 孔子的极限意识147

六 有关孔子的人格151

七 孔子及其反对者155

八 影响史158

耶稣163

一 宣告163

二 耶稣的生平171

三 对耶稣人格的看法175

四 耶稣的影响183

有关思想范式创造者的讨论189

一 阐释的方法189

二 为什么单单是这四个人193

三 这四位大师的共同点和差异193

四 我们对待四大哲学范式创造者的态度198

思辨的集大成者206

柏拉图206

一 生平和著作:理解柏拉图的前提206

(一)柏拉图的生平(公元前428年~公元前347年)206

(二)柏拉图的著作208

(三)理解柏拉图的前提210

二 柏拉图的哲学219

(一)柏拉图的思想219

(二)可表达的问题226

(三)理念、辩证法、厄洛斯235

(四)柏拉图思想的特殊领域253

三 特色与评论256

(一)对柏拉图的总体评价256

(二)柏拉图的局限性260

(三)柏拉图对我们的意义265

四 历史影响267

奥古斯丁273

一 生平和著作273

二 从哲学到信仰的认识275

(一)皈依基督教275

(二)在遵循天启思想基本原理前提下,独立的哲学思想的改变277

(三)奥古斯丁思想的发展279

三 奥古斯丁思想的方法280

(一)生存之光与《圣经》的诠释280

(二)理性和信仰的真理288

(三)上帝和基督295

(四)启示信仰中的哲学思想302

四 特征和批判318

(一)在首次全部观点中的人格318

(二)与克尔恺郭尔和尼采的比较319

(三)基督教会思想320

(四)奥古斯丁的矛盾325

(五)作品形式329

(六)人格329

五 历史地位、影响史和现实意义331

(一)历史地位331

(二)影响史333

(三)奥古斯丁对我们的意义334

康德337

一 生平与著作337

二 康德走向批判哲学的道路344

(一)前批判著作344

(二)1766年之后的转折348

(三)新问题:主客体分裂以及新哲学的出发点351

三 康德对认识的解释的结构355

(一)分裂355

(二)感观性、空间和时间355

(三)思想359

(四)从判断中引出范畴362

(五)两个基础364

(六)出发点是意识而不是存在366

(七)先验推论370

(八)康德说明非对象性事物的源泉的方法之分析372

(九)二律背反384

(十)理智原型389

(十一)回顾和总结391

四 在其所有形式当中的理性的结构392

(一)理念394

(二)伦理行为407

(三)对美的直观423

(四)康德对超越性事物的哲学解释427

五 康德的理性435

(一)思维方式的革命435

(二)康德的问题的广阔性438

(三)康德的怀疑论441

(四)哲学思维的消极意义与积极意义443

(五)人的有限性与理性的界限445

六 政治与历史450

(一)基本思想451

(二)公民社会的观念460

(三)启蒙之路473

(四)康德的时代480

(五)康德的政治思想方式484

(六)反对意见487

(七)比较489

七 对康德的批判491

(一)科学性特点496

(二)通向“教条”之路498

(三)体系的要求503

(四)康德哲学的局限505

(五)康德的思维方式509

(六)关于对康德的阐释510

八 康德的历史地位、对今天的影响与意义512

原创性形而上学家524

阿那克西曼德524

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斯530

一 赫拉克利特530

二 巴门尼德斯538

三 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斯547

柏罗丁551

一 生平与著作551

二 对柏罗丁的“体系”的描述553

三 整体性的超越561

四 认识的诸层次565

五 思辨性的超越571

六 堕落与升华587

七 反对唯物主义与诺斯替教派596

八 批判性特点600

九 历史地位及其影响606

安瑟尔谟610

一 生平与著作610

二 安瑟尔谟的基本哲学思想611

(一)对思想的复述611

(二)阐释612

(三)安瑟尔谟基本思想的历史619

三 安瑟尔谟思维的特点627

(一)安瑟尔谟原本作为基督教式思维的哲学627

(二)何谓安瑟尔谟的思维628

(三)权威性631

斯宾诺莎633

一 生平与著作633

二 哲学与生活实践638

三 形而上学观点640

(一)实体、属性、样式640

(二)上帝641

(三)两种属性647

(四)样式649

(五)时间;必然性651

(六)上帝与世界之间的飞跃及其统一性问题652

四 认识的理论656

(一)认识的阶段656

(二)观念659

(三)与上帝的关系661

(四)斯宾诺莎对自己根据几何学方法获得的洞识的阐述662

(五)神秘主义、理性主义、思辨性思维664

五 人668

(一)人不是实体,而是样式668

(二)人的思维与神的思维669

(三)人是精神和形体670

(四)人与动物以及人们之间的不同673

(五)不朽与永恒674

六 目的无涉和价值无涉675

(一)目的和价值是从上帝观的颠倒中产生的成见675

(二)我们作为样式的有限理智678

(三)现实与价值679

(四)两种认识方式的转换680

(五)价值无涉的伦理680

七 精神的奴役与自由681

(一)关于情感的学说685

(二)对奴役的描述687

(三)观念与自由的可能性688

八 宗教与国家695

(一)斯宾诺莎的国家思想698

(二)国家中的宗教708

(三)斯宾诺莎的宗教解释和政治学的批判性特征718

九 斯宾诺莎哲学的特点742

(一)斯宾诺莎的哲学与本质一瞥742

(二)斯宾诺莎的局限746

十 斯宾诺莎的身后影响749

老子752

一 生平与著作752

二 对老子哲学的阐述755

(一)道755

(二)道与世界758

(三)道与个体的人(生命的实践)760

(四)道与国家之统治(驾驭人类社会的实践)769

三 独特性与批判774

(一)老子的意义774

(二)效法老子的各色人物777

(三)老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局限性780

龙树782

一 历史位置783

二 思维操作787

三 对学说的概括793

四 有关学说意义的讨论795

五 历史比较811

附录817

一 雅斯贝尔斯年表817

二 《大哲学家》德文原书目录中译文820

三 参考文献839

译后记851

《大哲学家》中文版第二版后记8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