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信息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信息学导论
  • 李宗荣,田爱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403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社会学:信息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信息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社会信息问题的提出1

一、关于社会存在1

(一)自然与社会1

(二)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6

(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自然与社会14

二、社会信息问题的提出19

(一)信息共性问题理论研究的具体化19

(二)社会认识论研究的深化20

(三)科学发展中的汇聚与统一21

三、对社会信息问题认识的两个阶段22

(一)信息论时期:从“老三论”到“社会信息论”22

(二)信息学时期:从一般信息理论到社会信息科学24

第一编 社会信息科学的学科定位31

第一章 从信息论到社会信息论31

一、香农信息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31

(一)香农信息论——通信的数学理论31

(二)香农信息论的适用范围33

(三)香农信息论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局限36

二、从信息论到社会信息论39

(一)从信息论出发建立广义信息论39

(二)广义信息论视野中的社会信息论42

三、物质科学范式的局限与科学范式的转型46

(一)物质科学范式的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46

(二)信息科学主张的科学范式49

(三)由物质科学范式向信息科学范式的转变52

第二章 从理论信息学到社会信息学55

一、理论信息学的概念与原理55

(一)理论信息学的基本概念55

(二)理论信息学的基本原理66

二、理论信息学的世界观功能75

(一)世界观与“科学世界观”75

(二)心理学中的世界观77

(三)信息科学的世界观79

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信息化84

(一)信息时代学科信息化的目标与途径84

(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信息化与自然科学学科信息化的联系与区别85

(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信息化的价值和意义89

第三章 从社会认识论到社会信息科学91

一、社会认识论的缘起与概念界说91

(一)社会认识论的理论缘起91

(二)社会认识论的概念界说95

二、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主要进路与基本形态99

(一)社会认识论的研究进路99

(二)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基本形态100

(三)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开拓与扩展102

三、社会认识论与社会信息科学研究合流110

(一)中国学者关于社会信息科学的研究潮流110

(二)首次社会信息科学研讨会112

第四章 社会信息科学的学科体系116

一、社会信息科学的逻辑出发点:“社会思故社会在”116

(一)工业时代的“我思故我在”117

(二)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故社会在”119

(三)两次思维主体的跃升与三种社会认识论的点评122

二、社会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124

(一)关于社会信息的三种界说124

(二)社会信息探究的几个问题127

三、社会信息科学的理论定位与学科体系130

(一)社会信息科学的理论定位130

(二)社会信息科学的学科体系131

四、社会信息科学研究的思路与目标137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137

(二)社会信息科学研究的目标139

第二编 国外社会信息问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第五章 俄罗斯的社会信息学研究143

一、俄罗斯社会信息学Ⅰ、Ⅱ、Ⅲ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144

(一)社会信息学Ⅰ: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背景及研究内容145

(二)社会信息学Ⅱ: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背景及研究内容146

(三)社会信息学Ⅲ: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背景及研究内容149

二、К.К.科林论基础信息学与人文革命150

(一)К.К.科林论信息革命和基础信息学151

(二)К.К.科林论社会信息全球化和人文革命159

第六章 美国和日本的社会信息学研究166

一、美国社会信息学的历史与现状166

(一)美国社会信息学概述166

(二)美国社会信息学的重要研究领域169

二、日本社会信息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75

( )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更名为“社会信息研究所”175

(二)基于新闻和传播模式的日本社会信息学181

三、俄、日、美、中社会信息学途径之分析184

( )俄罗斯的社会信息学途径185

(二)日本与美国的社会信息学途径188

(三)中国的社会信息学途径191

第三编 社会系统与社会信息199

第七章 社会系统的信息特征199

一、物质作用与信息作用、物质空间与信息空间199

( )宇宙间的物质与信息:环境与作用199

(二)社会系统的物质网络与信息网络205

二、社会网络与网络社会208

(一)社会网络208

(二)网络社会及其层次性214

三、人类的数字化生存219

(一)“数字地球”与空间智能体219

( )人类在数字化空间中的生存223

第八章 社会信息的自为性与复杂性228

一、社会信息的自为性和目的性228

(一)日的论解释的提出、误用、沉寂与复兴228

(二)市场经济的自为性与为他性236

二、关于社会信息的复杂性243

(一)关于系统复杂性的研究243

(二)社会信息复杂性的十个特征246

三、社会信息过程中的决策问题251

(一)现代决策理论的启示251

(二)现代决策理论的认知心理学基础260

第四编 社会信息科学的三种视角269

第九章 宏观社会信息学269

一、动物社会的语言与文化269

(一)人类需要学习黑猩猩的“政治智慧”269

(二)切叶蚁:种植蘑菇的专家274

二、文化人类学给我们的启示280

(一)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281

(二)关于人类文化演变的理论286

(三)文化的整体、功能、结构和解释289

第十章 中观社会信息学294

一、初级群体与社会组织294

(一)传统初级群体及其文化294

(二)社会组织:特点与分类300

(三)连接个人与国家:传统单位制及其转变303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309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分类与评述309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312

(三)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315

(四)创新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18

第十一章 微观社会信息学329

一、观察社会现象的个人主义视角329

(一)“个人主义”与方法论个人主义329

(二)个人主义方法论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其世界观特征333

(三)方法论个人主义的三种诠释及其合理性335

二、符号互动理论给我们的启示342

(一)符号互动理论的创立与发展342

(二)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思想345

三、存在主义心理学与创新思维的条件348

(一)存在主义与精神分析学348

(二)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351

(三)创新思维的条件:好奇、闲暇与自由353

第五编 社会信息技术与工程361

第十二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工程361

一、国家信息化工程:工具信息化与观念信息化361

(一)理论信息学视野中的“国家”362

(二)国家信息化的内涵:工具信息化与观念信息化366

(三)哲学革命、思想解放、经济腾飞与社会进步371

二、开发智能:社会文化产业的动力工程373

(一)智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374

(二)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378

三、转变中国文化传统的信息工程383

(一)关于“发展研究”的新观念——文化383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388

第十三章 社会信息科学与技术展望391

一、从社会物理学、社会生物学到社会信息学391

(一)社会物理学391

(二)社会生物学394

(三)社会信息学400

二、社会信息科学与技术展望409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409

(二)社会信息科学的发展目标411

(三)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413

推荐文献与简要导读417

后记4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