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减灾救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邹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2975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自然灾害-灾害防治-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减灾救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1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1
一、灾害种类多1
二、分布地域广1
三、发生频率高1
四、造成损失重2
第二节 中国自然灾害发展趋势3
一、气候变化的影响3
二、人为因素的影响4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的救灾工作(1978年以前)6
第一节 救灾历史沿革6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救灾工作11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救灾工作11
二、人民公社体制下的救灾工作13
第三节 20世纪60—70年代救灾工作13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的救灾工作(1978—1999年)16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救灾工作16
一、救灾工作面临的挑战17
二、救灾工作的改革18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救灾工作21
一、救灾工作面临的挑战21
二、救灾工作的改革与发展22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救灾工作的主要成就25
一、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26
二、初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27
三、规范了中央级救灾资金管理27
四、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28
五、引导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28
六、社会互助互济蔚然成风28
七、减灾救灾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活跃29
第四章 新世纪救灾工作(2000年之后)30
第一节 救灾管理体制30
第二节 救灾应急保障31
一、法规制度保障31
二、应急预案建设33
三、救灾资金保障36
四、救灾物资储备42
五、救灾装备保障49
六、科学技术支撑51
第三节 灾情信息管理53
一、灾害信息管理概况53
二、灾害信息管理制度建设55
三、灾害信息管理平台建设59
四、灾情信息管理的成效61
第四节 救灾应急响应64
一、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64
二、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7
三、建立部门应急联动机制68
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69
第五节 民房恢复重建70
一、民房恢复重建原则70
二、民房恢复重建程序72
三、汶川地震农房重建76
四、民房重建工作经验79
第六节 冬春生活救助80
一、冬春救助工作概况81
二、冬春生活救助标准81
三、冬春救助管理制度82
第七节 救灾社会动员86
一、救灾捐赠86
二、救灾志愿服务93
第五章 综合减灾96
第一节 减灾历史沿革96
第二节 减灾十年活动97
一、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97
二、国内减灾活动98
三、国际减灾活动106
第三节 新世纪综合减灾107
一、减灾组织机构建设107
二、减灾法律法规体系110
三、减灾工程项目建设110
四、灾害监测预警体系113
五、减灾科技支撑体系116
六、减灾人才队伍建设117
七、基层社区防灾减灾118
八、减灾宣传教育工作119
第六章 减灾救灾国际合作123
第一节 积极推动国际减灾交流平台建设123
第二节 积极参与国际减灾救灾合作125
一、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行动125
二、上合框架下的救灾合作126
三、东盟框架下的减灾合作128
四、其他框架下的减灾救灾合作129
第三节 推进国际减灾合作机制和机构建设130
一、加入“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130
二、建立“国际减轻旱灾风险中心”131
三、筹建“UN—SPIDER北京办公室”131
四、筹建“亚洲区域巨灾研究中心”132
第七章 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134
第一节 面临形势134
一、加强减灾救灾工作是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客观要求135
二、加强减灾救灾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135
三、加强减灾救灾工作是各级政府应认真履行的重要职责135
第二节 基本要求136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握需求,在更高层次上提供服务136
二、坚持围绕中心,融入全局,在更宽视野中精心谋划137
三、坚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在更广平台上凝聚力量138
四、坚持固本强基,强化能力,在更实基础上科学发展138
第三节 主要任务139
一、提高巨灾风险防范能力140
二、健全区域和部门应急联动机制141
三、加强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141
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142
五、加强城乡基础设施抗灾能力142
六、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143
七、提高减灾救灾科学技术保障水平143
八、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144
第八章 救灾典型案例145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案例145
一、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涝灾害145
二、2008年南方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148
三、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155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其他重大自然灾害案例164
一、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沧源地震164
二、1991年江淮流域水灾166
三、1999—2001年大旱灾168
四、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地震170
五、2003年淮河流域水灾171
六、2003年渭河流域水灾173
七、2004年第14号台风174
附录177
减灾救灾工作政策法规177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179
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193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中国的减灾行动204
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223
民政部救灾应急工作规程228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246
救灾捐赠管理办法258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统计办法264
海关总署关于印发《关于救灾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办法》的通知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