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佛教美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佛教美学史
  • 祁志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695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佛教-美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佛教美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似花非花:佛教美学观的独特建构13

一、镜花水月:佛教对现实美的否定态度14

1.“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14

2.“美色淫声,皆是苦本”15

3.女色如“革囊盛粪”,“唯苦无乐”17

4.视美为丑之“不净观”19

二、涅槃极乐:佛教对本体美的独特肯定21

1.“涅槃”之美21

2.“法喜”、“禅悦”23

3.空静之美24

4.“佛性”之美28

5.“佛土”之美30

6.死亡之美32

三、色复异空:佛教对世俗美的变相肯定38

1.“色复异空”38

2.以“味”为美39

3.以“圆”为美43

3.以“十”为美51

4.光明为美58

5.七宝为美68

6.以香为美72

7.法音为美74

8.像教之美79

9.言教之美84

10.莲花为美87

11.形神、境界91

第二章 莲花初开:东汉佛教美学基石的奠定93

概述93

一、安世高译经体现的小乘佛教美学思想93

1.由“缘起”而“非身”,取消审美主体94

2.由“十二入”破“色我”,取消客体美96

3.“不净观”:视美为丑之审美训练97

4.人生皆苦,寂灭为乐98

二、支谶译经体现的大乘般若学美学思想99

1.大乘空宗美学之核心——般若空智特征解析100

2.“本无”、“毕竟空”之世界观104

3.破世俗之美106

4.“乐无所乐”106

三、牟子《理惑论》涉及的美学问题110

1.佛陀其人的神化111

2.佛经“言以亿数,多多益具”112

3.佛经“广取譬喻”的修辞美113

4.“人死当复更生”113

第三章 繁花似锦:六朝佛教美学译作的繁荣115

概述115

一、大乘空宗译籍之美学倾向118

1.大品般若经译籍:空寂为美119

2.维摩诘经译籍:俗中求真121

3.中观经译籍:“涅槃乐”即“无涅槃乐”126

二、大乘有宗译籍之美学倾向136

1.净土经译籍:西方极乐世界136

2.涅槃经译籍:“涅槃者名为甘露第一最乐”143

3.《佛性论》:诸法佛性之美152

4.《大乘起信论》:“乐念真如法”155

5.唯识经译籍:识、境、圆163

三、楞伽经译籍:如来藏识之美168

1.美在“如来藏阿黎耶识”169

2.假言离言170

四、法华经译籍:莲花、菩萨、观世音171

1.“诸华之中,莲华最胜”171

2.慈悲为怀,崇尚大乘175

3.人格理想:菩萨176

五、华严经译籍:空有相即,一多圆融177

1.大日如来崇拜178

2.形象之美179

3.佛性本有,一切皆空179

4.一多相即180

六、小乘阿含经译籍:“于色不乐”与“涅槃安乐”181

1.“不欢喜、不深乐,渐近涅槃”182

2.“从此四圣谛,安隐趣涅槃”182

七、中国僧侣著述之美学思想184

1.道安:“淡乎无味,乃直道味”184

2.支遁:“即色游玄”187

3.僧肇:“道俗一观”、“美丑齐旨”191

4.慧远:“始自二道,开甘露门”200

5.道生:“无灭之灭,则是常乐”207

第四章 琳琅满目:隋唐佛教宗派美学的创构212

概述212

一、天台宗美学:以“止观”为特点的认识论美学215

1.智顗:“修行止观,心如金刚”215

2.灌顶:“极圆之教,醍醐妙味”229

3.湛然:“无情有性”、“染净不二”236

二、三论宗及其代表人物吉藏:论“中道”美242

1.“中道”即是“佛性”、“涅槃”243

2.“二而不二,不二而二”244

3.“八不”即是中道佛性247

三、华严宗美学:一多圆融,以十为美248

1.杜顺:“理事无碍”、“一切入一”249

2.智俨:“十”美与“境界”253

3.法藏:“圆融无碍”、“十十无尽”258

4.澄观:道本乎心,以“十”尽理271

5.宗密:美在本心274

四、唯识宗:以“识”为本体的美论与以“爱”、“现量”为特色的美感论279

1.玄奘及其译注:境、识、受279

2.窥基:真、善、美合一的本体论和以“现量”为特色的感觉论286

五、禅宗:美在净心290

1.慧能及其《坛经》:论美本体和美感291

2.神会:真如为本性,烦恼为客尘298

3.玄觉:论“女色”之恶和语言之美300

4.慧海:中道净心,“自然快乐”303

5.希运:“虚通寂静,明妙安乐”304

第五章 一枝独秀:宋元禅宗美学的延续306

概述306

一、禅宗《灯录》传承的美学意蕴307

1.以灯驱暗、光明为美307

2.道不废言、借言悟道308

二、延寿:“此识此心,唯尊唯胜”308

1.人生之苦309

2.“心起无心,尽善尽美”310

3.净土之美312

4.“诸法真空,不破不坏”313

5.以“圆”为美314

三、契嵩:“心乎,大哉至也”315

1.心性之美:“心固至妙”316

2.“僧乎,其为人至,其为心溥”317

3.情之善恶美丑318

四、宗杲:“须参活句,莫参死句”319

1.反对“文字禅”与“默照禅”320

2.倡导“看话禅”321

五、明本:无执之美323

1.离言而即言323

2.“化执无越于忘情”324

六、知礼:“真妄和合”、“圆融不二”325

1.“法性”、“无明”,本自具有325

2.“内外二境,不分而分”327

3.以“圆”为美329

第六章 晨钟暮鼓:明清佛教美学的余响331

概述331

一、梵琦:“美味悉从中出”332

1.“真金不自外来”,“觉道无过自悟”333

2.“离却二边中道,洞然清净光明”334

3.“空中韵奏般般乐,水上花开朵朵莲”336

二、临济宗:“文字禅”的否定之否定337

1.德宝:“即念即疑”、“彻悟真心”337

2.圆悟:“一条白棒,当头直指”340

3.法藏:不落“语”“默”,“参”“看”圆融,“名快活人”342

三、曹洞宗:“言可以障道,亦可以载道”343

1.慧经:“得大自由,不受罗笼”344

2.元来:“宗”、“教”合一,“禅”、“净”合一345

3.元贤:“禅、教、律三宗,本是一源”347

四、袾宏:“念佛参禅”、“往生极乐”349

1.“画眉春色就,镜中一骷髅”350

2.“心净土亦净”、“重重美无尽”351

3.禅、净合一与禅、教合一352

4.尚“圆”354

五、真可:“心美”说与“言道”说354

1.“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355

2.“象”与“意”、“言”与“道”357

六、德清:“善用其心”,则得“极乐真境”359

1.由心生物,万法如幻360

2.“美色淫声,皆是苦本”361

3.“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362

4.“执教者迷宗,执禅者毁教”364

七、智旭:“极乐即唯心”365

1.“极乐弥陀,心作心是”366

2.即言离言、“说默俱妙”367

八、袁宏道:《西方合论》370

1.由禅入净,入世而出世370

2.“积劫情尘,去垢方明”371

3.十种净土,光光各显373

4.十全十美374

九、王夫之:《相宗络索》374

1.“八识”375

2.“三境”376

3.“三量”377

4.“大圆镜智”379

余论 走向自觉:太虚法师论“佛法与美”380

一、太虚法师生平380

二、佛教美学走向自觉的时代氛围382

三、《佛法与美》的主要内容384

四、论佛教美术387

后记3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