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后克隆时代的技术价值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664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无性系-遗传工程-社会影响-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后克隆时代的技术价值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序1
引言1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1
(一)对技术价值进行哲学反思的重要性1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勃兴4
(三)技术哲学关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必要性6
二 研究方法与思路8
(一)一种关注技术现实的技术哲学研究趋向8
(二)对克隆技术社会价值的具体研究及思路10
(一)一个克隆人的现代技术隐喻11
三 研究的问题11
(二)焦点问题——虚拟“克隆人”的论争13
第一章 对克隆技术的基本认识17
一 克隆技术的起源、性质与分层17
(一)“克隆羊”事件的来源与意义17
(二)克隆技术的起源20
(三)克隆技术的性质29
(四)克隆技术的分层34
二 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存疑现象与发展现状36
(一)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存疑现象36
(二)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发展现状42
第二章 克隆技术的价值负荷54
一 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科学价值55
(一)有助于提供充足的实验动物55
(二)促进生命科学基础研究56
二 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社会经济价值57
(一)经济因素对克隆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57
(二)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农业经济价值58
(三)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医疗保健价值61
三 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生物进化价值65
(一)对生物多样性可能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5
(二)对生物多样性可能会产生的消极影响70
(三)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可能抑或不可能72
第三章 克隆技术概念的社会扩散79
一 媒体对克隆技术概念的传播80
(一)媒体传播新技术概念功能的强大作用80
(二)媒体在传播克隆技术概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82
(三)媒体传播技术概念的社会职责88
(四)媒体传播技术概念应坚持的几个原则91
二 克隆语意在社会的扩展及其后果95
(一)Clone的本意及汉译95
(二)克隆语意的社会扩展98
第四章 虚拟“克隆人”与技术文化109
一 虚拟“克隆人”概念的产生109
(一)人们对克隆事件的强烈反应110
(二)虚拟“克隆人”概念的形成111
(三)虚拟“克隆人”的社会意含112
二 虚拟“克隆人”的技术文化背景116
(一)恐惧的技术文化背景116
(二)理性的克隆技术发展的文化背景123
三 克隆技术与基因决定论的融合幻想126
(一)技术决定论与克隆技术127
(二)基因决定论的表现及异议130
(三)基因决定论与克隆技术决定论融合幻想的破灭133
一 克隆人运动141
第五章 克隆技术在科学界的论争141
(一)克隆人运动的特点142
(二)克隆人运动的困境与辩护149
二 科学界中的反克隆人运动154
(一)反对对象的确立154
(二)科学界为什么要反对克隆人154
(三)克隆技术研究目标的理性选择162
第六章 克隆人问题的伦理论争175
一 从伦理学层面对克隆人行为的反对176
(一)反对克隆人行为的几个常见理由176
(二)人类不能在生育方面“扮演上帝”186
(一)对反对克隆人几个常见理由的商谈187
二 对克隆人伦理学视角异议的反思187
(二)生命神圣性与技术进步的伦理代价192
(三)克隆人研究的必要性问题195
三 克隆技术的发展与伦理观念的开放性199
(一)克隆技术发展对人们固有伦理观念的影响200
(二)伦理观念在克隆技术发展中的地位204
第七章 克隆技术发展的政府调控222
一 克隆技术的国际政治反响223
(一)世界各国政府对克隆技术的反应223
(二)部分国际组织对克隆技术的反应226
(三)政府反对克隆人的理由及采取的相关措施228
二 克隆技术发展的合理社会调控231
(一)对克隆技术发展的法规限制232
(二)我国克隆技术发展的政策引导240
结论252
主要参考文献262
附录一 苦问一种困惑,求答一片希望275
附录二 克隆人技术与其社会现象背后的华而不实性279
附录三 人类生育技术化与传统伦理框架的开放287
附录四 简论现代社会中技术中性的不可能性298
附录五 浅论技术哲学研究的多元化与统一性306
后记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