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师教学基本功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师教学基本功 下
  • 李敏,王树华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ISBN:7801392116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193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11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师教学基本功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教师语言技能1

教师和语言1

目录1

第一篇 基本教学基本功1

教师语言的特征2

教师语言的修养5

教师语言的分类6

教学口语的特点7

教学口语的方式8

教学口语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10

教学口语的技巧11

教学口语表达方式训练14

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15

教学口语中的因材施教17

口语表达18

教学语言的概念及应用19

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20

教学语言的分类23

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24

语言说明的类型26

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27

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28

教师职业口语及其特点29

教师教育口语的特点和方式30

教师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31

常用教育口语基本技能训练32

适应不同对象的教育口语训练35

教师教育口语的几种有效方式37

理科教师口语艺术欣赏39

教师口语艺术化39

教学口语的性质40

文科教师口语艺术欣赏40

教学口语的类别41

教学口语艺术的主要特征43

教师口语的艺术技巧45

交际语言46

教师口语“常见病”诊治50

教学最优化的语言艺术52

教学最优化语言艺术的基本原则与要求52

朗读的技巧56

演讲的技巧62

交谈的技巧69

教学语言艺术的分类72

教学语言艺术的修养途径77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79

怎样运用好教学语言82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88

如何用好课堂口头语言94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操作99

教学语言的通俗性操作100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操作101

教学语言的思想性操作102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操作103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操作104

教学语言的直观性操作105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操作106

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操作106

教学语言的审美性操作108

教学语言的力效应操作109

教学语言的个性化操作110

教学语言的自控性操作110

教学语言的发声控制技巧111

教学语言的音量控制方法112

教学语言的速度控制技巧114

教学语言的音调控制技巧114

提高教学语言能力的方法115

教学语言的六种审美价值116

普通话水平检测119

演示的类型121

演示在教学中的意义121

第二部分 教学演示技能121

教学演示121

演示技能的构成127

演示的要求128

直观教学中的演示法129

演示实验教学法的程序与要求130

演示教学模式131

演示技能的几种类型132

教学中的直观原则133

实验课的教学技能训练133

夸美纽斯论教学的直观法则134

教材的三种直观方式135

乌申斯基论教学的直观法则135

课堂运用直观教具的九条要求136

直观教具136

十种常用教具的有效使用方法138

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42

教具的制作143

恰当使用教具,提高教学效果144

演示实验的作用145

电化教具145

选择和设计演示实验的原则146

怎样做好演示实验147

突出演示实验的方法148

怎样设计和进行地理课堂演示149

如何做好课堂演示实验150

历史教学与直观教具156

数学直观图示思维能力培养五法161

政治概念系列图示教学法163

思想品德插图五步教学法164

物理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165

化学“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167

历史图示教学法168

历史插图教学法170

怎样发挥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172

如何贯彻好直观性原则使用好直观教具173

课堂提问179

第三部分 课堂提问技能179

课堂提问的目的181

课堂提问的意义与作用182

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186

课堂提问的方法188

课堂提问的特点194

如何进行提问、启导196

课堂提问的要求203

课堂提问的过程203

提问的功能206

课堂提问的原则206

提问的类别与应用207

认知记忆性提问的编拟208

创造性问题的编拟209

推理性问题的编拟209

评价性问题及其编拟210

候答与理答211

问题的设计技巧211

课堂提问的优化原则212

怎样设计课堂提问216

课堂提问设计的意义216

怎样设计提问及处理学生回答220

课堂提问的优化标准226

课堂提问设计的意义227

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化228

怎样精心设计课堂提问230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234

语文课堂提问种种235

关于课堂提问中的有意启发236

浅谈语文课的提问236

课堂提问的类型(一)238

课堂提问的类型(二)240

课堂提问的类型(三)241

课堂提问的类型(五)242

课堂提问的类型(四)242

课堂提问的类型(六)243

课堂提问的类型(八)244

课堂提问的类型(七)244

六层次课堂提问245

钱梦龙的四类课堂提问245

课堂提问的准备246

课堂提问的程序248

课堂提问的技巧249

课堂怪问的处理255

课堂提问的适量控制257

课堂提问的时机控制方法257

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难度259

课堂提问问句深度的选择261

优化课堂提问的探索262

启发学生提问的艺术263

课堂提问中如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269

课堂提问中“激励”的使用271

课堂提问技巧274

课堂提问设计应注意的问题275

课堂的提问艺术295

课堂提问后的导答艺术297

课堂提问后的指答艺术298

教学问题的设计技巧300

教师候答与理答的技巧300

科学提问的七条标准301

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303

课堂提问的技术问题306

课堂提问的程序和步骤307

课堂设问点选择的方法308

正确地选取课堂提问的方法310

课堂提问问句选择的六种类型311

启发学生答问的艺术312

目标教学中的提问模式322

“重要的提问”的实现策略323

课堂提问学生不作答的十五条对策325

怎样设计课堂提问328

怎样在地理课中设问和提问333

怎样设计、处理课堂提问与回答339

课堂提问的辩证法343

启发鼓励学生质疑344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345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346

怎样诱导学生发言347

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的基本功349

语文课中怎样设计提问及处理学生回答350

如何组织好课堂提问和应付突发事件356

如何在数学课课堂教学中设问、启导362

如何处理好课堂提问369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课堂提问372

如何处理学生课堂回答377

讲解概念技能385

讲解概念的作用385

第四部分 讲解概念技能385

讲解概念的过程386

讲解概念的要求387

讲解概念的原则389

教学最优化讲授艺术的基本原则与要求390

课堂教学的讲授艺术390

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392

课堂讲授的“布白”艺术394

讲解的语言类型396

讲解语言的构成396

讲解语言的行为特征397

讲解语言的转换398

讲解技术的类型400

教师讲解中的传播意义401

怎样讲解物理概念402

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407

历史概念的教学411

怎样进行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417

怎样进行概念教学421

怎样讲好生物学的概念424

第五部分 板书技能429

板书的作用429

板书的类型430

板书的意义435

板书应当注意的问题436

板书的教学原理436

板书设计的原则437

板书设计的20种方式440

板书设计的技巧441

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441

板书的原则443

板书的设计和运用应注意的问题444

教学板书的特点444

教学板书的艺术446

板书设计方法451

板书的内容及分类452

板书课题的艺术453

教学板书的心理影响455

怎样设计好板书、板画457

板书图示法的教学效率460

课堂板书优化设计探索462

教态变化在教学中的意义465

教态变化的作用465

第六部分 教态变化技能465

教态变化的类型466

教态变化的原则468

体态语在教学最优化中的作用469

体态语在教学最优化中的运用技术471

运用体态艺术应注意的事项474

教师体态交流的作用与功能475

教师体态交流原则476

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及其作用483

课堂非语言行为的十七类型486

运用非言语行为的八条原则488

课堂中的人体语言的意义和作用489

体态语言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490

教师个人的课堂仪表492

教师身势交流的技巧与要求492

课堂中教师的美495

避免体势呆板的教学497

课堂身姿语应用498

课堂站姿的操作和应用498

课堂手势语的操作和应用500

教师手势交流技巧502

教师手势交流技巧运用要求507

课堂触摸技巧及其应用508

课堂的眉目语509

课堂上目光分配的技巧510

课堂的眉眼语的运用技巧511

课堂表情的控制“六要”512

面部表情的特点与特征514

教师表情交流技巧的运用及训练515

师生目光交流技巧516

英国课堂的七种表情及其应用方法521

教态三忌522

教师语调交流技巧523

如何用好体态语言529

课堂上的非言语交流535

第七部分 教师常用文体写作技能547

教师的教学文体547

班主任的工作文体550

机关常用文体的文面要求553

工作计划的写作553

工作总结的写作555

调查报告的写作558

申请报告的写作560

述职报告561

会议记录562

新闻563

通讯566

黑板报566

手抄报567

演讲词568

读书笔记570

请柬571

介绍信572

证明信573

感谢信573

慰问信574

致敬信574

推荐信575

数学教育论文的撰写576

怎样做好教学经验总结和撰写论文581

怎样写教学后记586

怎样写教学经验总结593

特级教师精选经验总结经验一篇600

怎样撰写教学论文602

怎样撰写地理教学研究论文607

第一部分 教学导课613

新课导入的作用613

第二篇 调控教学过程基本功613

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与要求614

新课导入的基本方法614

导课的主要特点与功能618

新课导入应避免的问题620

如何提高导入技巧620

导入技能的构成621

设计导入应注意的问题621

课起始的五个作用622

课起始的八种类型623

课起始设计的四个根据624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四法624

设计导言的方法625

知识段落间“衔接语”的设计629

设计导言应该注意的问题630

课堂教学开头的一般形式及设计方法631

怎样导入新课632

课题的导入638

语文导入新课的二十六法639

语文导语设计七式645

语文教学导语设计十五法646

语文揭题十三法649

数学教学导入新课十八法650

数学课揭题八法653

物理课堂教学引入十法654

化学新课引入十一法655

历史课“导语”设计十八法657

地理新课导入十四法662

自然新课导入六法663

思想品德课新课导入十五法664

生物课导入十一法666

怎样引入新课667

导语集锦672

第二部分 反馈强化技能685

反馈技能685

强化技能688

课堂教学中的反馈技能的类型690

获取教学信息的能力690

教学反馈与调整691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反馈691

课堂教学中的反应与反馈693

教学结构中的通信传递模型五种 (1695

怎样进行课堂练习与反馈700

反馈教学法703

三步六段反馈教学法705

布卢姆的反馈教学原则与方法708

三步反馈导读法710

课末五分钟反馈方法711

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活动713

教学反馈的需求律714

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意义714

教学反馈的谐振律715

教学反馈的情绪律716

教学反馈的转移律716

教学反馈的种类717

真假反馈信息的辨别和矫正719

教学中的“反馈—控制”720

反馈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721

教学反馈实用操作十四法721

教学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727

第三部分 组织教学的技能727

教学组织的分类728

教学形式的分类729

组织教学的技能730

教学组织的目的731

教学组织技能的类型732

教学组织形式735

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738

分组教学法741

分组教学法在中国742

课堂教学的组织747

课外教学的组织753

小组六步导学法754

课堂小组讨论和小组学习模式758

国外中小学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法”763

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的艺术765

“讨论法”课堂结构766

“课堂讨论法”几种常用方式770

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771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772

班级授课制的类型和结构773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775

怎样组织单元教学776

教学最优化的组织艺术781

怎样组织一堂地理课784

课外阅读的五种类型789

课外阅读指导方法791

课外阅读汇报设计十四式793

数学课外活动十一式794

历史课第二课堂的六种形式795

“启发—讨论”式教法的课堂调控796

小队教学797

不分年级制798

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方法799

现场教学799

开放教学的产生与发展801

开放教学的特点801

课堂开放的必然性802

开放式教学的课堂模式803

复式教学805

复式教学四种动静搭配顺序809

课外学习法811

课外辅导法811

课外辅导应注意的五个问题813

教学结课艺术815

第四部分 教学结课815

教学结课的要求817

教学结课艺术的形式与方法818

结课的类型821

结课的过程821

结课的原则822

课堂的结尾822

如何设计课堂结尾822

语文课堂结尾十四式827

数学课小结十五法830

课堂教学结尾设计十五式833

生物课堂教学结尾九式834

课堂结尾的优化策略835

优化课堂结尾的操作方法836

课堂结尾设计八法837

课堂教学结尾十六式837

第三篇 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功841

第一部分 确定教学目标841

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素841

课堂教学设计843

教学目标概述844

普通学校教学的基本目标844

教学目标的确定847

教学设计的相关因素853

教学设计的步骤及程序854

教学设计与知识分类854

教学目标的叙写856

生物目标教学法858

小学语言目标教学法863

历史目标教学法864

物理目标教学法867

政治目标教学法870

数学目标教学法873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878

第二部分 教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885

教材分析的意义和目的要求885

教材分析的依据885

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886

教材的研究887

教材内容的理解887

教材内容的处理889

教材的重、难、疑点的处理889

教材中心提炼的八种方法890

教材内容剪裁的六种方法891

教材重点突出的十六种方法892

教材难点突破的八种方法893

教材主题升华的十种方法895

教学内容补讲的九种方法896

教学最优化备课艺术的基本原则与要求897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899

电教教材的选题902

电教教材的编制原则902

电教教材的评审标准903

钻研教材“三要”904

青年教师的教案宜写详略二案906

教材的研究与教法的选择907

怎样分析中学物理教材914

怎样选择和使用教材923

如何钻研教材和分析教材930

怎样钻研教学大纲和分析教材935

怎样做好中学化学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940

附:中学英语教材编写中的一些理论问题944

如何分析中学地理教材954

第三部分 了解与分析学生963

学生963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964

学生的本质属性971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结合的教学原则97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的辩证法974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975

学习者认知特征的分析976

怎样了解、分析和研究学生情况980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育984

初中学生的年级特点和教育986

学校态度988

学生性别和课堂行为992

学生情感特征和课堂行为995

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课堂行为1000

学生的社会背景和课堂行为1004

课堂交互作用的特点1014

课堂“影响”的四种模式及操作1015

课堂影响的群体过程1016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1017

影响学生主体角色形成的因素与控制1017

课堂交互作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1018

如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进入主体角色1019

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最佳结合的六条途径1021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五让法”1022

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1023

怎样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1024

教学对象的调查与了解1032

主客体“动力素质说”1036

第四部分 编制教案基本功1039

编制教案的意义1039

教案内容1039

教案的一般格式1040

编制教案的一般原则1040

编写教案的基本格式1041

编写教案的五条操作要求1043

小学用表格式教案的编写方法1044

中学用表格式教案的编写方法1045

标准化活页教案的编写和使用方法1047

复式教案的五种形式1048

新授课的教案编写1049

练习课的教案编制要点1049

复习课与考查课的教案要点1049

综合课的教案要点1050

教案编写程序1050

编制教案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051

教学方案的设计与编写1052

怎样编制政治教案1054

怎样编制化学教案1054

怎样备课和编写语文教案1059

怎样写好物理教案1065

如何编制地理教案1070

生物教师谈如何写好教案1077

第五部分 教学策略1083

教学策略1083

教学策略的内容1089

教学策略的三大基本特性1099

教学策略构成的四个因素1100

教学策略的制定方法1101

教学策略的运用1102

启发式教学的策略1104

教书育人的教学的策略1130

单元目标教学的策略1136

序进统一的教学策略1143

怎样构思化学教学策略1152

论教学策略与学生心理流向一致化1156

第六部分 教学研究的技能1159

教学研究的涵义1159

教学研究的意义1160

中学教学研究的特点1162

中学教学研究的策略1162

中学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1165

教学研究的一般要求1169

教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170

教学研究的范式1171

教学研究计划的制定1177

研究课题的选择1180

教学研究的经验总结方法1185

教学研究的比较研究方法1186

教学研究的实验方法1190

教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1195

教学研究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1200

数学教育的研究方法1201

怎样开展化学教学研究1209

怎样进行教学研究、撰写研究论文1213

怎样进行语文教育的科学研究1218

第七部分 教学评价的技能1225

教学评价概述1225

教学评价的意义1225

教学评价的作用1226

中学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1227

中学教学评价的标准1227

课堂教学评价1228

课程评估的作用1231

课程评估的类型1232

课程评估的特点1232

课程评估的内容1233

课程评估的指标体系1235

课程设置评估1236

课程评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238

教学评价的功能1239

教学评价的原则1240

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1242

教学评价模式和它的开发1245

中学教学评价的方法1252

教师素质评价1257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1258

教师备课评价1258

教学效果评价1260

学生素质评价1261

学校教学综合评价1261

教学评价的程序1261

决策定向评价1264

诊断性评价法1268

评价的影响1271

评价人员的作用1274

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1277

课堂教学评估的步骤1278

课堂教学评估学科举例1278

课堂教学评估细则1281

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分析与评价1283

素质教育评价1288

实施情感教育评价 促进素质整体优化1302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的分析与评价1306

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评价1309

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1313

电化教学评估1316

第八部分 电化教学指导1319

电化教学概述1319

电化教学的应用1320

电化教学的特点1321

电化教学的作用1322

电化教学过程1323

电化教学过程的模式1324

电化教学媒体1325

电化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1325

视听型教学媒体设计原理1326

电化教学方法1326

电化教学的原则1329

电化教学课设计1330

广播1337

传声器1338

扬声器1341

扩音机1343

收音机1345

电唱机1347

录音机1349

激光唱机的分类1357

激光唱机的使用与维护1358

激光唱片1361

激光唱片录制1365

幻灯投影片的特点与作用1367

幻灯和投影片的编制要求1368

教学幻灯片的摄制方法1369

投影教材的分类特性1378

电教媒体的运用1381

怎样用好物理模型、图表与幻灯1382

怎样使用教学电影与电视录像1385

怎样利用微机辅助物理教学1388

怎样使用图表、模型和电化教学工具1392

怎样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1396

怎样运用电化教学手段1399

怎样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1400

怎样选择和使用电教媒体1404

怎样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1407

常规电化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1414

发挥电化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417

用自拍录像片进行语文教学的尝试1418

第九部分 教学方法1421

教学方法的定义1421

教学方法的作用1421

教学方法的意义1422

教学方法的分类1423

教学方法的分类与应用1424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1429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430

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1430

选用教学方法应注意的基本问题1431

教学方法的选择程序1431

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1432

国内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1434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1470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1472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法1475

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1476

阿莫纳什维利的教学法1478

弗雷内教学法1483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1484

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1487

斯卡特金的教学方法分类1489

“多重现”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1495

怎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1496

怎样选择和使用好各种教学方法1502

怎样学习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1507

怎样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512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价1521

第十部分 作业的设计1521

设计课外作业的艺术1522

作业设计的技巧1522

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1523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1524

课外作业的科学管理三策1527

课外作业周时数量表的制订1528

批改作业的十二项要求1529

作业改错课的准备1530

作业改错课的操作过程1531

调控学生作业心态的五条途径1532

分类作业的实施方法1535

作业的时间性与重现性控制1536

作业及时性与经常性操作1536

作业的兴趣性与灵活性控制1537

弹性作业三式1538

计时作业三法1539

作业激励四法1539

作业的评改和讲评六要1540

作业批改的艺术策略1541

作业批改八式1543

作业讲评六式1545

作业批语五型1546

教学评价与作业的批改1547

怎样搞好作业批改与讲评1552

怎样做好辅导和作业布置、批改、讲评1554

语文作业的心理探索1558

作业设计的艺术与能力探索1559

语文情趣作业设计四法1561

精讲、精练、精留1561

语文家庭作业的八种形式1563

语文课外趣味作业设计二十法1564

教学中的练习法1567

第十一部分 教学练习设计1567

练习的三个基本功能1568

练习方式的选择1569

重复练习的消极意义1570

练习中的调控技术1571

教学最优化练习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572

教学最优化的练习设计艺术1574

教学最优化的练习安排艺术1576

练习教学十三原则1579

课堂练习设计八型1580

课堂练习设计的十四条原则1581

习题课教学的五条要求1584

新授课练习设计五阶段1584

“一题多解”思维的培养1585

语文“单元分组导练”法1586

当堂完成习作的方法1587

数学习题的设计十三式1588

数学习题的分类1588

数学练习设计七项要求1590

数学习题编制五法1591

数学练习设计的十一条原则1591

数学练习设计的质量控制四法1592

数学练习设计的难度控制五法1593

数学铺垫准备课的设计原则和类型1594

数学题组设计十式1595

“一题多变”的五种方法1596

课堂集体性练习五式1597

应用题的练习设计七式1597

影响练习效果的八大因素1599

怎样设计练习及处理“思考与练习”1600

如何编选数学练习题1604

如何编选练习题1610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1619

第十二部分 在教学中实施德育美育教育1619

思想品德教育原则1622

教学最优化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629

教学最优化的德育渗透艺术1630

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633

怎样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1639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美育1642

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1648

建立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的探索1654

怎样进行德育和美育1658

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刍议1663

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内容1665

结合学科特点培养道德情操1666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1667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1669

语文教育美育谈1670

论诗歌教学中的美育1671

教学模式的定义1675

第十三部分 教学模式1675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1676

教学模式的种类1677

教学模式的分类1679

制约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1683

教学模式的功能1685

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1686

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1687

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1688

教学模式的借鉴1689

教学结构的三层模式1690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七种形式1691

新授课常规教学模式1693

目标教学模式设计1696

“三环一线”教学法1697

“三环七步”教学法1700

“四环节”教学法1702

“六步”教学法1703

“立体化”的教学方法1705

“动乐爱”教学法1708

“环分式”教学法1709

“五一一”教学套路1711

“短动”教学方法1712

景山学校“知识结构单元教学法”1714

最优中学教学方式1716

三环节单元教学法1717

小学“六因素单元教学法”1718

讲练考评补五步循环教学法1722

格罗SSDL模式1723

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模式1726

以信息处理过程为基础的模式1728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意义和作用1730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基本原则1732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1733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1737

教学设计的原则要素及设计方法1744

复习课的意义、类型和作用1747

第十四部分 复习考试1747

怎样组织复习1748

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与复习1749

教学中的温故知新规律1750

教学中复习与新知学习的辩证法1752

复习课五步课堂结构1753

复习课“四段落六环节”课堂结构1754

复习课与练习课的差异1755

怎样搞好复习1757

阶段复习“五忌”1761

复习题设计五法1762

成就考试的十一种形式1764

考试的意义1764

考试的方法及其选择1767

标准化试题的编制六步法1769

标准化考试的四种类型1770

标准化考试的五个特点1770

标准化问答题的编制方法1771

巩固理解考试法1772

考试的命题原则和方法1773

试题抽样的代表性操作1774

试题彼此的独立性操作1775

试题表述的简明性操作1775

命题与答案同步的操作1776

试题的适度性操作1776

试题有利于客观评分的操作1777

教学考评四策1778

分析个人考试成绩的方法1778

学生成绩的客观性评定三法1779

艺术性考评方法1781

学习评定的七种方式1782

怎样指导复习和应试1784

怎样指导学生搞好总复习1791

如何搞好复习巩固1796

第四篇 班主任工作基本功1801

第一部分 班主任工作方法技能1801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特点1801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职责1805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原则和方法1806

了解中学生的途径与方法1807

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特点,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1810

班主任应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813

教师家访的动机与效果1815

班主任的思维方式1817

班集体的建设和培养1820

班队活动的十大原则1832

班集体建设的操作程序1835

判定班集体发展水平的方法1840

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培养良好的班集体1841

学校德育规律1845

学校德育原则1852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1856

中学学生的考核与评定1860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1862

开展少先队活动的艺术1864

少先队活动情境创设六法1873

班主任的协调工作1875

班主任家访的工作艺术1878

第二部分 学生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1881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1881

开发智力与智力的自我开发1882

智力与知识1882

动机——学习成功的内驱力1883

动机及其分类1883

动机与学习1884

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885

注意及其分类1886

注意与学习1886

如何提高注意力1887

兴趣——学习成功的积极情感1888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1889

学生应当及时制定学习计划1892

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893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895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1896

学校校风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896

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1898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904

怎样在启蒙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908

怎样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913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1916

学习方法的形成1923

学习方法及其意义1923

第三部分 ?1923

常见的一些学习方法1924

学习方法的内容1927

如何指导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1927

培养注意力的方法与途径1929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1929

指导学生发挥学习潜能1931

课堂学习方法指导策略1934

六步课堂自学指导法1935

课堂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1936

学生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1937

学习能力的培养1937

学习能力培养的横向序列1939

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1940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1940

焦虑疲劳引起的不良反应1941

学生学习疲劳及其对策1941

学生学习动力的十大因素及其培养1943

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1945

技巧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1947

激励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1948

激发对于学习内容直接兴趣的策略1949

运用学习测定激励动机的三条策略1950

“追求成功”的学习行为模式1951

提高学习效率的六条策略1952

如何测量学生的学习技能1956

怎样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1956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60

怎样进行化学学习方法指导1963

关于自学能力的培养1964

交给学生一把钥匙1965

阅读训练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1966

语文学法之我见1967

学法指导初探1969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971

第四部分 创造性思维启蒙训练1973

中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及其培养1973

创造型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对创造能力的影响1975

大脑思维类型与中学生的特殊创造能力1976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1978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环境及心理素养1979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其训练1980

创造性思维与人的非智力因素1981

创造性学习方法1983

丰富的想象与联想1985

创造性思维品质及其培养1987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1990

个性心理健康对创造能力的影响1993

妨碍创造发明的因素1994

学生创造力的测评1995

创造性思维的构成1996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000

创造力的培养2001

创造的个性品质2004

创造型儿童的人格特征2004

创造型儿童独特的人格特征2005

创造力与心理健康2007

创造力与非智力因素2008

创造个性的培养2009

有创造力学生的特征2013

创造力培养应克服的八种思维障碍2014

中学生如何开发创造力2015

创造教学模式2017

实施创造教育的基本途径2020

创造技法的训练2021

创造技法训练2025

如何诱发学生的智力潜能2025

创造教学目标2026

创造力测量的基本方法2028

测试自己的天赋2031

七种聪明才智2031

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2032

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034

作文教学应重视创造性思维训练2035

发挥三类课程的优势,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2036

三类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方面的功能和优势2037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038

怎样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045

关于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探索2048

语文教学与创造思维培养2049

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刍议2050

浅议创造性思维培养2051

第五部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2053

学生心理健康2053

中学生心理的基本特征2054

心理健康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2057

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2058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2060

心理品质培养的实用方法2060

如何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2061

进行心理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2063

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五法2065

中学生男女的心理差异2065

学生问题多发期的教育2066

青春期心理卫生的教育与指导2068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2070

心理健康的涵义2071

教师期望与学生发展2072

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2077

学生友情的培养2080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084

教师如何判定学生性格2086

学生情绪的测试与诊断2088

教师如何进行心理咨询2089

如何帮助学生摆脱苦恼心理2090

如何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心理2091

如何帮助中学生如何战胜怯懦2092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2092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2094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2095

学生应积极参与并适应社会2095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2096

心理素质的特点2098

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途径2098

怎样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2100

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考察2105

发展健康心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2109

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2113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检测细则2118

课外活动的含义2129

课外活动的特点2129

第六部分 组织指导课外活动技能2129

课外活动的种类2131

课外活动的指导要求2132

课外活动的类型2134

课外活动的模式2134

课外活动的意义2135

课外活动的安排2137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2140

课外活动的指导目的与任务2145

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2146

课外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2147

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四条策略2151

“课外活动课”考核评估形式与标准2152

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技巧2153

问卷调查方案实例2156

参观访问指导技巧2156

课外劳动指导技巧2158

课外阅读活动指导技巧2161

“故事会”活动指导技巧2165

课外阅读教学的五种课型2166

课外阅读指导方法2167

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技巧2169

课外兴趣小组指导技巧2173

怎样组织物理课外活动2178

怎样组织科普讲座2182

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2186

怎样开展化学课外活动2190

热门推荐